浅析概念整合理论用于英语习语的理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Fauconnier与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整合在自然语言的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人们思考或语言交际时,意义的构建就会在概念空间内或在不同的概念空间之间进行心理操作,来自两个或多个输入空间的结构被部分投射到一个新的空间,并进行概念整合,由此人们得以理解语言尤其是创新性言语的意义。习语作为语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一直受到研究的重视,本文用概念整合理论对习语的理解进行了认知分析,主要分析了隐喻习语和转喻习语在语境中的认知理解过程。
  关键词: 概念整合隐喻习语转喻习语习语理解
  
  1.概念合成理论
  
  概念合成是Fauconnnier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关于人类进行思维活动,特别是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它是在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Lakoff与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理论认为,概念合成过程在不同的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操作产生第三个空间,即合成空间。合成空间从不同的输入心理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并产生层创结构。
  两个输入心理空间进行整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跨空间映射:映射是Fauconnier的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uguage一书中的重要概念,它反映出不同心理空间的关系。以“计算机病毒”这个词为例,在这一概念形成之前,首先存在两个输入空间:源域(生物学与医学)空间和目标域(计算机与程序)空间。两个空间之间的对应元素存在部分映射关系。
  (2)类属空间:类属空间与每个输入空间都有映射关系,它反映出所有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并且它决定了跨空间映射的核心内容。对于名词“计算机病毒”,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存在相似的结构:生物学上的病毒与计算机中的破坏性程序都有对机体有破坏性、易蔓延、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等特点。
  (3)整合空间:两个输入空间部分地映射到第四个空间,即整合空间。通过整合,原先两个彼此独立的输入空间内的部分元素之间便产生了关系,例如“计算机病毒”,源域空间中的生物病毒的相关特性如不易觉察、传播快、损坏机体,与目标域空间中的相关特性如难以发现,可自我复制、恶意修改删除文件等一起投射到整合空间。
  (4)层创结构:层创结构产生于整合过程,是语言表达的意义产生的最终结构。层创结构并非直接来自于输入空间。相反,其心理过程非常复杂。Fauconnnier指出,它是通过组合、完善、拓展这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产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层创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认知过程,且需要借助主体的想象力。在概念合成的认知过程中,我们主要依靠语境和层创逻辑,因此,我们需要打破以前的旧联系,激活新联系以重构新空间进行整合。
  
  2.概念整合与习语的理解
  
  概念整合理论对语言意义的构建过程及心理空间直接按映射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诠释,当人思考或语言交际时,意义的构建就会在概念空间内或在不同的概念空间之间进行心理操作,来自两个或多个输入空间的结构被部分投射到一个新的空间,由此产生概念整合。同时该理论还认为,隐喻是连接概念化与语言的一种普遍而又突出的认知过程,它主要依赖于源域和目标域这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概念整合在隐喻性映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auconnier,1997),所以该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和阐释隐喻性语言。
  
  2.1 概念整合与隐喻习语的理解
  因为概念合成对语言理解过程中的概念聚合过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王文斌、林波,2003),而习语中含有大量的隐喻,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用概念合成理论分析隐喻习语是如何被理解的。
  英语的隐喻习语一般情况下均借用单源域来获取隐喻目的(王文斌、姚俊,2004),如as sly as a fox这一英语隐喻习语,“fox”是源域,而“sly”这一行为状态是目标域,在理解这一习语时,将源域和目标域加以整合,从共有知识可以得知,“fox”这种动物在人的印象当中最深刻的特点就是狡猾。将这一特征映射到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描述词“sly”之上,具备了跨空间映射的条件,经过源域和目标域的这一概念整合以后,便形成了一个层创结构:圆滑老练的人。诸如此类的隐喻习语如as bald as a coot,as strong as a horse和as stubborn as a mule等。在这一概念的整合过程中调用共有知识和推理是必不可少的认知手段,Fernando(2000:236—240)指出,推理和共有知识在习语的解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大部分习语的源域和目标域体现得并不是那么明显,这时需要根据语境来确定。如隐喻习语(spill the beans)在以下语境中:“That Sue Ellen just can’t keep her mouth shut! I invited her to our surprise party for Mary,and she went and spilled the beans to Mary.She says she’s sorry but she certainly spoiled the surprise!”这里我们很容易找到源域:beans, container, spill,而目标域我们通过语境可找到:“话语、计划或想法等,嘴巴,泄露。”这两个输入空间中相关的成分和关系可以进行跨空间映射,抽象出的“某事物从某空间泄露出来”结构,这一抽象映射到整合空间并在整合空间形成层创结构,于是我们得出其意义为“说漏了嘴”。
  “整合”可以解释创造性的关系,因为它可以对常规、凝固化的概念结构加以新的处理。如果将语境考虑在内,这种“即时处理”的作用就更加明显(王红梅、董桂荣,2006)。如隐喻习语swallow one’s words在下面的语境:“He told me I wouldn’t pass the test but I’m determined to make him swallow his words,i.e.by passing.”(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1542)从字面看,就是吞下或咽下话,但是我们都知道话语是抽象的,不是实体,无法吞下或者咽下。而根据语境应是说话人决定让“He”的预言不能实现,使他把口里说出来的话再收回到他口里去,像是实体的物一样。所以在理解时首先在实体的物的行为与抽象的话语行为之间形成跨空间映射,然后抽象出两者共有的抽象结构,即使某人自己做出的动作行为由其自己再收回去。接着两域部分的映射到整合空間,并形成层创结构,得出最终意义,即承认说错了话。
  
  2.2概念整合与转喻习语的理解
  一般认为习语语义的理解涉及三种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百科知识。我们已经尝试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含有概念隐喻的习语的理解过程,其中也涉及百科知识(共有知识)的调用,接下来我们对含有概念转喻的习语的理解进行一些分析。Lakoff和Turner(1989)认为转喻是在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映现(conceptual mapping),这一映现包括的“替代”(stand-for)关系主要是指称。
  在句子“Neither philanthropist nor scientist;neither government nor church,can solve this problem on their own——AIDS must be an all-hands-on-deck effort.”中使用了转喻习语(all hands on deck),这是一个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该习语的概念整合网络包含两个输入空间:一个是“all hands”这一具体事物的空间,另一个是“所有的人”这一空间。通过两个不同空间中认知模式之间的某些映现的建立,进一步构建概念整合网络,“all hands”are used to do work,所有的人干活做事都要用到手,这一映现关系产生了转喻关系,即“hands”和“所有人”发生联系,这一转喻关系使我们通过“hands”转喻地指称所有人。
  再如句子“I dare say,you really have a good eye,miss.It costs only 118 dollars.”其中转喻习语“have a good eye”是整体的部分之间互换而产生的转喻。该习语中的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eye”的源域空间和“眼力、判断力”的目标域空间。眼睛能够看到并观察事物,而眼力也是对事物的观察与判断,两个输入空间的相应成分和关系可以进行跨空间映射,抽象出类属空间结构,并部分地映射到整合空间。在整合空间相关的成分被压缩形成层创结构。
  概念整合作为一个普遍的认知机制规约着转喻意义的构建过程。根据概念整合理论,我们认为,作为概念过程的转喻映现不仅是一个指称现象,而且是意义建构的有创造性的认知机制之一,这种以概念整合为基础的机制为话语语境提供了新的信息(张辉、孙明智,2005)。
  
  3.结语
  
  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习语理解过程中的概念合成这种极其普遍而又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认知过程,该理论对这种认知过程具有较合理的理解力。但是有学者对这一理论中的类空间提出质疑,认为概念整合理论关于类空间虽有提及,但一直是模糊的,似乎可有可无。类空间中的背景知识怎样参与选择来自输入空间的信息,怎样参与合成空间的理解,都未做明晰的讨论(刘正光,2002)。而且从上文也能发现这一理论在阐释习语理解时显示出一定的弹性。读者或者听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在阐释过程中应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具体语境出发,根据语境所提供的有限线索,从不同视角分析、理解和阐释习语的理解过程这一方法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Turner,M.Principle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J].Discourse and Cognition,1998.
  [2][4][5]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3]汪少华.概念合成与隐喻的实时意义建构[J].当代语言学,2002:119-122.
  [6]王文斌,林波.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兼论RT与CB的互补性[J].2003.
  [7]王文斌,姚俊.汉英隐喻习语ICM和CB的认知对比考察——以汉语四字格隐喻习语为基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9.
  [8]Fernando,C.idioms and Idiomaticity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36-240.
  [9]王红梅,董桂荣.概念整合理论与习语的理解[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
  [10]Oxford Advanced Learners’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P1542.
  [11]Lakoff,G & Turner,M.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eotic Metaphor[M].Chicago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12]張辉,孙明智.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运作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
  [13]刘正光.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其他文献
摘要: 如果一个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数学课堂去学习,那么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有效课堂来讲有效问题情景的引入至关重要,但是有的教师不是很重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引入,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发现介绍了几个进行有效问题情境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有效问题情境    高中新课程已经实施三年了,我们终于从一个新课程的旁观者成为一个“初识庐山真面目”的亲历者。在新课程背景下衡量一堂公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现发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给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平台,我充分利用人教版中的“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目和“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会议
摘要: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乐学,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本文作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在将数学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也就是教师的一种再学习的过程。即使是老教师,也要认真负责地写好每一个教案,全身
摘要: 合作学习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依据一定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有时往往只注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不求实际效果,而忽略了其本质。本文作者通过在教学过程的实践中,积极寻求提高合作有效性方面,作了以下两点尝试:倡导
着舰引导雷达工作环境恶劣,要求精度高,需要定时进行标校,而普通标校方法没有考虑航母运动对标校结果的影响,并且目标位置真值的获取方法精度不够,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EMD和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