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教育的“朱陈之争”——1942年朱家骅与陈立夫争论师范学院制之探析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ch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鉴于中等教育的优良师资匮乏的问题难以解决,而大学教育学院及教育系又不足以担此重任,故而参考民国前期高等师范学校的旧制,重新建立起高师教育制度,定名为师范学院。时任部长的陈立夫对此特别热心,极力推行;而前任教育部长朱家骅对“寓师资于高师”的方法表示十分怀疑,他认为培养师资的重担应交由大学文理学院,而不应设师范学院,故致函商榷,陈亦复函做辩解,故而高师教育史上有了一场“朱陈之争”。这场教育论争对于高师教育影响颇深,特别是1944年朱继陈任教育部长后,旋即动摇了师范学院制,自然大力推行
其他文献
一、抓保障,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加强教学过程的制度建设。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规范化,防止教学工作中的随意性倾向,我们先后制定了教师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制度,领导下班听课制
华中师大一附中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实施“素质学分制”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这里,请他们谈谈体会:
红松同学: 你好! 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谢谢你的坦诚相述。你的信让我们有了一次洞察大学生心理现状的机会。在此,我不能为你及有类似心境的大学生指定一条理想的出路,只想就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总体目标设置上,重点突出“语言运用”(language use)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建议尽量采用“任务型”的
1994年,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新时期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做出了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委对高校两课(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下同)的日趋重视,并逐步把一些管理权限交给省一级教育党政部门,各地根据改革原则编写的“中国革命史”
对正值豆寇年华的少男少女们来说,学校、家庭无疑是安全、幸福的避风港。但无情的事实证明,愈来愈多的中学生乃至小学高年级学生偏偏舍弃温暖的港湾,加入日渐众多的出走大军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好课的标准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多老师感到自己越来越不懂得该怎么上了。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好课的标准成了“高、大、全”:目标达成面面俱到
根据多年灌注桩施工实践,归纳并介绍了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在《江苏教育研究》创刊200期之际,我作为《江苏教育研究》的忠实读者,长期受到恩泽的小学教师,向她奉上衷心的祝贺与诚挚的敬意。祝愿她在教育科研类刊物中成为璀璨明星,升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