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LF的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效果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ELF的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从语言、文化和语用三个子系统入手,实施分阶段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英语交流动机,帮助学生树立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扩大了交际范围,提高了英语语言交流的有效性。同时,扩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语用 ELF 英语交际
  一、前言
  目前英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标准主要是英语本族语。因为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很大,学生要想真正学好英语本族语,有相当大的难度,尤其是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和语法,因此造成的结果是部分学生因为达不到英美英语的标准,害怕出错,自信心不强,英语交际思想内容匮乏,流利性差,达不到有效交际的目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的英语交流不仅限于英语本族语者,还有英语非本组语者。在国际化背景下,我们引入了ELF(英语国际语),它不仅包括英语本族语,还有非英语本族语,扩大了英语交际范围。在国际化背景下,我们的英语交际能力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英语本族语的基础上,我们还以交流的有效性为标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现成功的交流。
  二、ELF教学框架
  基于ELF制定了大学英语交际能力框架,进行分阶段教学,通过讲解ELF,使师生了解英语国际语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逐渐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培养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英语本族语规范性,以英语本族语的标准要求学生,缩小与本族语者之间的差距,提高语言的准确性;第二阶段加入非英语本族语的学习,利用我校有印度、巴基斯坦和南非的留学生的優势,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提高语言交际的有效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在线生成恰当策略的能力。教师组织更多的课堂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性,增加语言的输出。本阶段的评估标准为语言交流的有效性和流利性,注重思想内容,而不是过于注重形式;第三阶段在学生具备了一定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推动我国的国际化进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到英语是用来做事的工具、很重要的技能。课堂教学评估以語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标准。最后组织测试,除了笔考外,加入口语测试。评价标准为语言交流的有效性和流利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实现成功的英语交流。
  三、基于ELF的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效果
  基于ELF的大学英语生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使教师和学生对ELF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课堂应用ELF 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英语交流的动机更强,积极参与课堂,扩大了英语交际范围,增加了英语语言的输出,大量的练习和语言输出促进了英语交际技能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成功的语言交流,提高了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了在线生成恰当策略的能力。下面从语言、文化和语用三个子系统出发,分析基于ELF的大学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效果。
  1.语言。经过开始阶段对英语发音的强化训练,学生在语音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学生明白了汉语和英语发音的重要差异,努力改变自己的发音习惯。英语元音的发音变得比以前宏亮有力,辅音发音比以前变轻了。对单词重音掌握的较好,但句子重音以前不是很了解,通过培训和学习,学生意识到了句子也是有重音的,了解通常实词重读,虚词弱读,每个句子中一般有一个词读得最重,叫做primary stress, 即说话人认为是最重要的词,其余实词需要secondary stress, 虚词是非重读的。在具体应用句子重音时,大多数同学还是用不好primary stress,对secondary stress 和非重读虚词强于以前,加之对意群有了深刻的理解,很多同学都改变了以前逐词表达的习惯,口语标的节奏感明显强于之前。语调能够表达态度、情感和意义。所以英语的语调很重要。培训之前,多数学生的语调比较平,降调用的很多。经过基于ELF的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开始意识到语调的重要性,理解声调、降调和降声调的功能,但在具体的语言表达中,相当大一部分同学该用声调的时候还是用降调,这种发音习惯很难改变。不过学生已经有了语调意识,能够听懂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和意义。在第二到第四阶段,对于这些石化的发音在不影响意义表达时,教师采取了适当宽容的态度,这样也增强了学生交流的自信心。
  语言形式学生意识到了口语和写作中运用语块的重要性。语块具有整存整取的特点,减轻记忆负担,减少停顿时间,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平时词汇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注重语块的学习和运用。在口语表达中,学生经常运用语块填充词,比如you know, I mean, er…等语块填充,使语言表达不会长时间停顿,流利性增加。写作中也有意识运用语块,使写作更流利和准确,增加了学生交流的自信心。运用同一话题过一些时间再重新讨论,重新写作的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语交流的有效性和流利性,是值得推广的英语交流活动。经过系统学习和强化语法知识,学生在侧重准确性的练习中能够正确使用名词和动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但在语言表达中,尤其是口语表达中,经常使用的是名词的单数、动词的复数和一般现在时态,书面表达中这些的表达准确性略高于口语表达。口语表达中有些学生刚说完就意识到错误,重复改正,使得口语表达不流利。所以教师在最开始阶段允许学生改正,因为以英语本族语为标准。但是随着教学阶段的变化,以后的口语表达中教师不鼓励学生去改正,尽管有时意识到了错误,在不影响表达意思的前提下可以包容,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自信心,增强了口语交流的有效性和流利性。受汉语的影响,学生在英语表达中缺少语篇意识。经过第一阶段的强化培训,写作中注重主题句的使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语篇标记词的使用。语言表达中开始意识到语篇的重要性,口语表达较之前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语篇水平比实施ELF教学提高很多。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评估改变了以前过于注重语法形式,而忽视语篇和思想内容的做法,语言表达更为具有条理性、思想性和流利性。   课堂教学还是主要以英语本族语为学习内容,英语本族语是国际交流的共核。基于ELF的大学英语教学通过和非英语本族语者的交流,学生们更加认识到了英语的有用性和学习英语的必要性。通过学习印巴英语的特点,学生和印巴留学生交流时,更容易理解他们说的与英美英语不同的带有口音和语言变体的非本族语英语,增强了语言交流的自信心,提高了交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效的交流。
  2.文化。ELF的文化子系统包括本族语文化、非本族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在ELF教学实践中,英美文化的教学贯穿于整个ELF教学课程中。培养了大学生对英美文化具有敏感性,对不同于我们自己文化的英美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在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灵活性。学生对英语本族语文化了解的多。对非英语本族语文化了解较少。通过和印巴留学生的文化交流,消除了我们以前对他们的偏见,比如经常迟到,这在他们的文化里边是很常见的,是可以接受的。此外,他们经常穿着随便,夏天穿拖鞋上课。这些生活习惯大学生开始是很难接受的,但是通过和他们的交流,逐渐接受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包容了他们的文化,当出现文化冲突的时候做到了处理的灵活性。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其它非英语本族语文化,使他们具有世界视野,中国眼光。在学习英语本族语文化和非英语本族语文化的同时,学生也在用英语传播自己的文化。向英语本族语外教介绍我们的传统、习俗;与印巴人交往时,也把我们的文化宣传给他们。同时也通过翻译练习,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翻译成英语进行宣传。通过口头交流和笔头翻译,学生认识到英语的做事功能,对英语产生了兴趣,为世界了解中国创立了窗口,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的国家想了解中国,和我们做贸易,所以用英语宣传我们的文化意义更加重大。通过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学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实现了有效的语言交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会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基于ELF的大学英语教学实现了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融合,具有战略意义。
  3.语用。该研究培养了学生的语用意识。英语交流时,学生作为说话人和听者能夠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比较自然、灵活、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提高了语言交流的适应性和在线生成恰当策略的能力,最终提高了英语交际的有效性和流利性。教师教授了语用策略,比如如何开始话题、改变话题、轮换发言、语用推理等语用策略。它们在交际过程中弥补可能出現的误解和交流障碍。但是英语本族语和英语非本族语语用规则数量很多,无法计算。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而不是数量意识,注重规则的灵活运用。ELF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交际者很难实现准备好既定的规则进行成功的交流,因此需要在具体交际过程中选用恰当的策略应对不断变化的交际环境,对现场交际各方使用策略形成正确的分析判断,据此即时调整自己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该研究证明,学生的在线生成恰当策略的能力和适应性都显著提高。
  学生和教师的课堂交流类似于与本族语者的交流,学生在交流时意识到交流的规范性,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尽力灵活运用所学策略,实现较为自然、流利和有效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轻松,他们根据交际对象的语速、语言水平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对于语言水平较差、语速慢的同学,也会放慢速度,用较为简单的英语,减少交际障碍;对于语速快、语言水平高的学生,他们则集中注意力去理解,尽力加快自己的语速,适应对方的交际策略。和英语非本族语者的交流,由于印度英语和巴基斯坦英语的口音很浓,也存在一些和英美英语不同的变体,所以学生交际态度很认真,尽量适应,听懂大意即可,提高了在线生成恰当策略的能力。运用言语交际策略的同时,也会运用非言语策略,实现有效的交流。学生意识到英语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技能,所以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发挥了其工具性作用。最后阶段的测试包括了笔考和口语考试,使教学和测试没有脱节,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交流的有效性和流利性。
  四、结语
  本研究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交际水平不高,缺少自信心和用英语交流的机会的现状,从ELF的三个子系统语言、文化和语用入手,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实现交际的有效性和流利性为目的,激发了学习动机,创造更多机会和英语本族语者、非本族语者进行交流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者既适应标准英语,也适应有口音的英语,增强了交际过程中的适应性,提高在线生成策略的能力,增加语言输出。语言、文化和语用不是孤立的,它们共同促成有效的语言交流。该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使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显著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Kachru,B.B.1986.The Alchemy of English:The Spread, Functions,and Models of Non-native Englishes[M].Oxford: Pergamon.
  [2]Seidlhofer,B.2011.Understanding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M].Oxford:OUP.
  [3]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6):33-40.
  [4]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83-292.
  ﹡本文是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ELF的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15YYJG021)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铵态氮和硝态氮是作物吸收利用的两种主要氮源。研究表明,向植物供应不同形态的氮源会对作物的生长和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供应NO_3~--N会导致介质pH上升,供应NH_4~+-N会使介质pH下降;介质pH是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条件,它对作物的生长起着直接或间接作用。因此本实验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与作物幼苗吸收NH_4~+-N和NO_3~--N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相对于不同的
生物固氮是土壤氮素补充的主要途径,该过程主要依赖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它们能利用体内的固氮酶将空气中分子态的氮还原成氨态氮,进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针对四川丘陵旱区的耕作制度,在四川丘陵旱区的典型区域——简阳市开展针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小麦、油菜、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 稻田保护性耕作在地表形成一层由大孔隙组成的秸秆层,有效地减少地表水分的散失和的蒸发,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在秸秆还田的小麦田中,0~1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要高出9~11%;10~2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高出3%左右。在秸秆还田的油菜田中,
对使用主动调频质量块ATMD(ActiveTunedMasDamper)的具有n阶自由度的柔性大楼结构建立了全阶模型,并由此将得到的结构降阶模型用于设计ATMD的控制器.通过分析,大楼结构的位置和速度可被选为控制器的输出反馈变量
我国林业面临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要想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根据我国林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加大森林资源总量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水稻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同时又是水分利用系数较低的植物。所以水稻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在我国的广大水稻产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短缺正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水稻生产中如能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话,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以用来发展其他社会经济。而在水稻生产中,由于水分管理制度的不合理而使土壤产生大量的裂缝,灌溉或降雨时造成优
近年来,香蕉枯萎病愈发严重,我国香蕉产业面临严重威胁。土壤熏蒸能够有效杀灭土壤中病原菌,但其对微生物的杀灭无选择性。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够增加土壤肥力,调节土壤微生物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三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与医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差异性,表明大学英语至医学英语阶段的衔接问题是影响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对医学专业学生和医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文化知识,词汇,文体特点和教师队伍建设是造成衔接不畅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试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为医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其他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具有一定参考
施肥是维持作物高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盲目施肥不仅难以维持作物的高产,还会影响土壤养分平衡,降低经济效益,对环境构成威胁。科学的优化施肥不仅要能维持作物高产,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还应该在不对环境构成威胁的情况下,保证土壤养分平衡或起到一定的培肥土壤的作用。本研究于2014-2017年在陕西省渭北旱塬四县区,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基于收获期土壤硝态氮、有效磷钾测试和作物养分需求以及收获期硝态氮安全阈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