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日记是一座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数学,激发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社会的兴趣,培养“数感’,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案例一
  2008年 10月 9日 星期二 晴
  老师,因为你今天讲的内容很快被我接受,在练习中得到了十个笑脸,在作业中我只选了两道题,自己又预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并做了练一练,你看看全对了吗?小小建议:优生可以不留书面作业。(学生:xxx)
  案例二
  2008年 11月 15日 星期四 阴
  今天上课时,我只顾玩手中的小玩具,忘记专心听讲,可老师没有在课堂上批评我,但给我的“惩罚”让我很受用。“文成,你做横着的第二道”,这简短的话语打断了我玩的兴致,走上讲台做了好几遍怎么也商不对,看着别的同学高兴地下去;我更着急了,老师的暗示和同学们的提示也没能顺利做出,只听到底下同学说“咦,数学高手怎么了?”我很难看的回到座位上。是自己的骄傲让自己出丑,老师我今后保证:专心听讲。这个教训记忆深长。(学生:xxx)
  案例三
  200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晴
  “冷落我比揍我或者批评我都难受。我错了,老师;别不理我”。那天的钢笔水是我故意放到您的课本上的,觉得好玩却弄了你一身,是我太调皮了,玩笑开大了,我想在班会上做检讨,保证以后不再让你不省心。(学生:xxx)
  其实我们细想一下,过学生的数学日记,我们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真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呢?
  首先我么要告诉学生写数学日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写起写数学认知、写数学情感、写数学活动、写数学过程、写数学思考、写数学发现、写数学应用、写数学创造、写数学评价。这样学生才有内容可以,不会觉得数学日记没社么可以,无从下手。
  其次学生写数学日记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后再就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了。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这里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突出目的性。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是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积累数学知识、丰富数学情感、拓展数学智慧、交流学习心得、沟通师生关系的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不是为了搞形式,搞花架子,更不能因此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把握层次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年龄层次。一般来讲一年级学生是没有能力写数学日记的。二年级可以开始起步,但要求不宜过高,字数以100—200字为宜。三年级以后,可以提出系统的要求,写作内容以前述十条为准,但应侧重于前六条,字数300字左右。五、六年级学生的写作内容应包括所有方面,但应侧重于后四条,字数500字左右。
  二是能力层次。一般来说,同一个班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认识水平和不同的思维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層次:用数学日记替代一些机械性练习作业。具体写:1.今天学到了什么?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3.提出第二天学习内容中不懂的或是觉得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第二层次:选择部分写得比较好的学生,扩展数学日记的范围。如:对一个单元或一段时间的知识做整理归纳;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或不足之处;反映自己的作业情况;做一些课外阅读的摘抄;与老师说说心里话等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关的内容。
  第三层次:对数学日记内容不做统一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受。
  3.坚持时效性。一是要定时写,坚持每周都写数学日记。所以准确地讲,“数学日记”应叫“数学周记”。千万不能要求学生天天写数学日记,否则效果不好。我的作法是每周至少写一篇,最多写两篇;二是要根据所学内容写。每个星期的数学教学内容,肯定有1到2个相对重要的,学生就可以围绕这重要一点的内容写;三是要长期坚持写。偶尔写几次是不会有成效的。只有当学生写数学日记已形成了习惯时,其成效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四是教师要及时批改。多以鼓励为主,写得好的数学日记除在全班交流外还可以保存起来,装订成册。应把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质与量纳入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评价之中。
  总之,学生写数学日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鲜事物,它已逐渐被广大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认可和接受。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正确地把握好写作内容,明确写作要求,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新的教育形势下广大教师研讨的焦点课题,它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思品教学实践中,从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重视对学生实施思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教育理論认为,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善于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而自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授课以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生本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将“生本”教学理念运用于历史课堂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竞赛课堂是作者对这一理念得以实践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生本教育 运用 历史教学 探索 竞赛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有力推行,怎样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生本教育”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改要求,真正地做到历史堂以生为本呢?就此本文展开了深
期刊
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在人的行为的或心理的活动中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同时,在未来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就是知识的获取、信息的摄入、符号的刺激感知等,阅读是内外沟通的桥梁,没有阅读就无法实施交流。《语文课程标准》解释:“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而且必须是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同时要注意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
期刊
10月18号去祁集中心校观课,共四节,感触很深。我对其中的八年级第二单元《老王》的课堂教学议议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老王》这节课教学从整体上说:思路比较清晰。老师想通过文眼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而入手,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以達到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了解文本所反映的主题。但是从课堂教学中看出些许问题。  一、忽视基础,片面追求活跃。  从以往听课我感觉好像“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
期刊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概念 教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区别的基础上,结合军事任职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工作实践,提出了军校教员面对任职教育,应该用系统化方法提升教员任职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任职教育 教学能力 系统化方法    一、引言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正推动着军事任职教育不断走向深化。任职教育持续变革,体现了军队发展战略、军事作战思想与理论的变化,适应现代军事人才成长规律
期刊
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时,学生接触到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首先,我先安排了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①: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实验②:在一支装有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要求:学生按表格内容
期刊
初中英语的教科书中口语内容有很大比重,如:问路、看病、打电话、购物等,口语篇幅贯穿于教材的始终,突出了英语最本质的功能——交际性。显然,搞好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进行口语教学呢?我想从以下三方面谈谈: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口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往往出现在他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时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
期刊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应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下面我想根据课标的要求,就“探究式教学”,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些想法和体会:  一、怎样开展“探究式教学”  (一)重视观察,丰富体验  通过观察,能够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各种认识;将观察作为一种认知方法运用于科学探究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