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活动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采取多种形式,不断促进师生间的精准互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科教学;活动性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究竟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缺乏一个系统的、利于操作的规范。笔者认为,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在《心理健康》学科教学中注重一个“活”字,而这个“活”字一定要在活动中予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像传统教育那样,仅仅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完善。而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光凭每周一两节课的知识教学是显然不够的。因此,不能像传统的教育方式那样,仅仅以课堂内的知识讲述为主,教师在台上教,不生在台下学,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必须要打破常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活动的目的绝不是图热闹、图快活,而是真正让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洗礼并产生积极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内化。
那么,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呢?
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表现出发,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都能自愿、自觉、自主地参与教育活动,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课本上有什么我就学什么”,更不是“老师教什么我就听什么”。比如在进行挫折教育活动时,先让学生回忆《阳光总在风雨后》相关内容,根据回忆感受说一说自己或他人经历了哪些挫折,分组讨论如何应对并战胜这些挫折。但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学生会误认为是心理课堂的“翻版”,温水泡剩饭,食而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此时,可以开展系列化的相关活动避免学习方式的单一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如組织学生合唱歌曲《水手》,谈谈歌词的思想内涵;可以让学生讲一讲挫折教育方面的小故事,谈谈故事中主要人物的主要做法;还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活动,让完成顺利的学生谈谈心理感受,让暂时未完成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再接再厉,使他们把挫折变动力,学会拨云见日,重见彩虹。
二、活动中师生必须精准互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既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更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心理健康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有“质”的区别,容不得尝试失败,因为它关注的始终是学生的心理,如果不施加指导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只能漫无目的,甚至凌乱无章。当然,光有教师的引导,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会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因此,师生的互动在心理健康教学中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寻找未知的自己》这个内容时,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自我意识训练,训练中为了实现有效互动,增强教学互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讲一段关于斯芬克斯之迷的故事作为引子,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给同学们带来的启示,从而引出认识自我。接着,让学生考虑“你是否能真正认识你自己呢?”接下来给他们每人一张自我形象测表,让他们用多元视野正确认识自己。然后,教师引导:你们是怎样认识别人的呢?学生就会醒悟:其实,怎样认识别人,就怎样认识自己。最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如何认识自我”。
三、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一定要灵活机动,不能太死板,因为活动本身要求使学生活跃起来。但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也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心理健康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心理健康学科的老师在准备过程中,要考虑全面。在活动内容设置上,既要有系统性,又要体现出差别性。系统性,即什么时间学什么内容、进行哪方面的心理教育,要事先明确。差别性,即涉及到具体的学生身上,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以及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性别的心理特点的不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差异性和针对性。不能只为“活动”而活动,让学生觉得没有什么收获。例如对于“异性交往”这一主题,在初中阶段,在二年级进行是最合适的。因为,根据年龄特点,初一他们只注重同性之间的交往,从初二才开始注重异性交往。在进行过程中,老师先让每个男生写出他们心目中的女生形象,每个女生写出他们心目中的男生形象,然后进行交流并总结。这样学生就会自己根据异性同学所归纳的形象特点与自己加以比较,在比较中认识自我,以后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就会改变原来不理想的自我,从而达到交往的和谐。
四、活动形式多样化
心理教育以活动教育为载体,但活动方式切忌单一化、模式化,要多样、多变,常变常新。具体的方式主要有讨论辩论、角色互换、心理放松训练、心理测试及咨询、专题讲座等。例如在教学《情窦初开》时,可采用辩论法让学生谈谈“早恋的利弊”,即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就“利和弊”的现象及原因展开辩论。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早恋的心理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再如,教学《走进老师》时,可以开展师生角色互换表演活动,通过角色变换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心理放松训练主要是针对考前焦虑以及学生的学习疲劳而设计的,一般分为音乐放松和言语指导放松。音乐放松即利用音乐中所表现的意境使学生的心理紧张状态进行放松;言语指导放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语指导使学生的身心全方位放松。经过放松训练,学生就会主动以一种愉悦、自由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五、结语
素质教育涉及到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的教育形式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最主要的目的是思维的活动,从而达到人格的逐步完善,当然这要靠外在活动的激起。所以,活动课的开展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曹志玲.在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J].教育视点,2015(02):82.
[2]周玲英.谈谈初中心理健康课的活动形式[J].读书导刊,2016(11):73.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科教学;活动性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究竟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缺乏一个系统的、利于操作的规范。笔者认为,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在《心理健康》学科教学中注重一个“活”字,而这个“活”字一定要在活动中予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像传统教育那样,仅仅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完善。而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光凭每周一两节课的知识教学是显然不够的。因此,不能像传统的教育方式那样,仅仅以课堂内的知识讲述为主,教师在台上教,不生在台下学,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必须要打破常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活动的目的绝不是图热闹、图快活,而是真正让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洗礼并产生积极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内化。
那么,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呢?
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表现出发,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都能自愿、自觉、自主地参与教育活动,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课本上有什么我就学什么”,更不是“老师教什么我就听什么”。比如在进行挫折教育活动时,先让学生回忆《阳光总在风雨后》相关内容,根据回忆感受说一说自己或他人经历了哪些挫折,分组讨论如何应对并战胜这些挫折。但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学生会误认为是心理课堂的“翻版”,温水泡剩饭,食而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此时,可以开展系列化的相关活动避免学习方式的单一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如組织学生合唱歌曲《水手》,谈谈歌词的思想内涵;可以让学生讲一讲挫折教育方面的小故事,谈谈故事中主要人物的主要做法;还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活动,让完成顺利的学生谈谈心理感受,让暂时未完成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再接再厉,使他们把挫折变动力,学会拨云见日,重见彩虹。
二、活动中师生必须精准互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既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更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心理健康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有“质”的区别,容不得尝试失败,因为它关注的始终是学生的心理,如果不施加指导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只能漫无目的,甚至凌乱无章。当然,光有教师的引导,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会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因此,师生的互动在心理健康教学中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寻找未知的自己》这个内容时,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自我意识训练,训练中为了实现有效互动,增强教学互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讲一段关于斯芬克斯之迷的故事作为引子,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给同学们带来的启示,从而引出认识自我。接着,让学生考虑“你是否能真正认识你自己呢?”接下来给他们每人一张自我形象测表,让他们用多元视野正确认识自己。然后,教师引导:你们是怎样认识别人的呢?学生就会醒悟:其实,怎样认识别人,就怎样认识自己。最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如何认识自我”。
三、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一定要灵活机动,不能太死板,因为活动本身要求使学生活跃起来。但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也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心理健康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心理健康学科的老师在准备过程中,要考虑全面。在活动内容设置上,既要有系统性,又要体现出差别性。系统性,即什么时间学什么内容、进行哪方面的心理教育,要事先明确。差别性,即涉及到具体的学生身上,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以及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性别的心理特点的不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差异性和针对性。不能只为“活动”而活动,让学生觉得没有什么收获。例如对于“异性交往”这一主题,在初中阶段,在二年级进行是最合适的。因为,根据年龄特点,初一他们只注重同性之间的交往,从初二才开始注重异性交往。在进行过程中,老师先让每个男生写出他们心目中的女生形象,每个女生写出他们心目中的男生形象,然后进行交流并总结。这样学生就会自己根据异性同学所归纳的形象特点与自己加以比较,在比较中认识自我,以后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就会改变原来不理想的自我,从而达到交往的和谐。
四、活动形式多样化
心理教育以活动教育为载体,但活动方式切忌单一化、模式化,要多样、多变,常变常新。具体的方式主要有讨论辩论、角色互换、心理放松训练、心理测试及咨询、专题讲座等。例如在教学《情窦初开》时,可采用辩论法让学生谈谈“早恋的利弊”,即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就“利和弊”的现象及原因展开辩论。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早恋的心理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再如,教学《走进老师》时,可以开展师生角色互换表演活动,通过角色变换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心理放松训练主要是针对考前焦虑以及学生的学习疲劳而设计的,一般分为音乐放松和言语指导放松。音乐放松即利用音乐中所表现的意境使学生的心理紧张状态进行放松;言语指导放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语指导使学生的身心全方位放松。经过放松训练,学生就会主动以一种愉悦、自由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五、结语
素质教育涉及到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的教育形式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最主要的目的是思维的活动,从而达到人格的逐步完善,当然这要靠外在活动的激起。所以,活动课的开展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曹志玲.在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J].教育视点,2015(02):82.
[2]周玲英.谈谈初中心理健康课的活动形式[J].读书导刊,2016(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