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浇灌之功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互相联系、促进、渗透的。为使两者达到融汇相长的目标,走读写结合的路,本文作者尝试了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几种做法,以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课内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有机联系
  
  一、课内阅读中激起思想和情感的火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都是广泛阅读的作用。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篇目,包括各种文体,这些经典文章,在立意、选材、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厚积思维观点和表达能力,方能在作文中薄发。把课内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思想和情感,做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积累思维比积累写作更重要”。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丰富思想和情感,是写作时必要的“思想”准备。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言之无物,无病呻吟,感情偏颇,观点片面……实质是思想的贫乏和情感的单薄。思想境界的崇高,是长期的阅读中思想和情感涵蕴的结果。
  如何丰富思想和情感呢?
  1.诵读涵泳。
  通览语文教材,处处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爱国的情怀和辩证的思想:有有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经典阅读中这些光辉的思想,融入学生的思想情感中,化为内在的气质。做人谈吐时,胸有正气,抒之以文时,才能思想辉煌。就作文指导来说,丰富学生的思想、观点,提升精神,才是提升境界的根本。
  传统语文教育以“读”为主,清代龙启瑞的一份古代儿童课程可以为证:每天早起温习读书、背诵;上生书时,老师讲解毕,“命学生复述一遍,乃就位念一百遍”;午后,写字、温书、背;晚上练习作对,灯下读古诗,隔日学写诗,逢三、八日作文,逢初一、十五作史论诗赋。由此,我们看出,传统阅读写作教学强调以学生的自读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以读促写。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切己省察。”涵咏把读与思融汇,以达到审美境界。诵读,使学生在直接触摸语言中自悟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反复品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细嚼慢咽”,诸如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标点,体会表达的精妙,激发内心思想和情感的火花,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2.点拨感悟。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里所说的“启”与“发”和“举一反三”,实际上就是一种点拨。叶圣陶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所谓“相机诱导”,也就是适时点拨。
  点拨学生思考思想问题,在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中激发学生思想和情感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透过广阔的历史视野,思考人类普遍的命运走向和价值追求,寻找做人以至作文的真谛。例如,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教学中,讨论问题导引:孟子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至今仍有继续借鉴的价值追求,意义何在?在《沁园春·长沙》一诗的教学中,导引学生想象体悟,年轻的毛泽东“独立寒秋”,望“湘江北去”时,不是虑己而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大堰河,我的保姆》篇末这样几句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在教学中,提示学生讨论品味:这几句诗可否删除,是否关系到作者的情怀更上一层楼,立意是否有山外有山的奥妙。在《苏武传》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追问、反思细节:苏武九死一生,牧羊十九年,为什么“卧起”杖节?重在点拨理解苏武的情操:苏武的人格魅力不仅仅在于他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更为可贵的是,他杖节,不辱和平使命,牢记两国安危,心系天下众生。
  教师通过上述经典课文教学,可引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情感体验。从思考自我,走向关注大我、关注民族、心系天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情操,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才能不朽;为人民谋幸福的文章,才能流芳。只有思想深刻,做人才能顶天立地,作文才能熠熠生辉。
  (二)积累写法,语不惊人死不休。
  心理学把“迁移”看作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阅读教学中的许多训练可以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养成,为拥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作文表达涵养而日积月累。
  1.学习写法。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的良性迁移。譬如,阅读中的解题与作文中的审题、拟题的对应;阅读中的归纳、概括中心与作文中的立意、确定和表现中心的对应;分段、概括段意或立小标题与编写作文提纲的对应;区分课文主次与作文中怎样安排详略的对应;阅读中的捕捉中心段(重点段)与作文中怎样突出中心的对应;品评课文中如何谴词造句与自改作文的对应;学习课文作者如何观察事物与作文前学習观察的对应,等等。
  2.模仿练笔。
  (1)片段作文。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显著的写作特色,让他们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例如,在“了解环境描写作用”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环境描写片断写作。在片段作文前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背景(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贾府描写);二是渲染气氛(如《祝福》中对祝福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苏武传》中对地窖,对荒无人烟的北海的描写);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然后,要求学生写成400字左右的片断,并要求明确作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仿写。仿写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语文课本选编了常见的各种文体,而且每一个单元基本上是按照文体来编排的,这为进行仿写训练提供了方便。例如,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是新诗,如《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等,在讲透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之后,指导学生以课文为范文,写一首新诗,作文题目可以是《沁园春·校园》、《再别母校》等,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模仿课文的手法。结果,学生对这次作文很感兴趣,写出了比较像样的新诗。把同学的优秀习作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达到读写结合的预期。又如,人物传记单元教学时,布置写作《自传》或《××传》,使学生通过写作实践,熟悉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掌握用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人物传记写作知识。这样,学了理论马上有实践的机会,同学们会感到有文可依。
  (3)课文与习作的对照分析。例如,学习《过秦论》、《劝学》、《师说》等课文,注意学习怎样提出中心论点:《过秦论》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劝学》和《师说》开门见山,开篇点题;学习课文《劝学》、《师说》时学习,用几个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学习《劝学》、《拿来主义》课文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教学中注意将课文的长处与学生习作的短处对照分析,取长补短。
  写作能力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渗透是一条重要渠道。
  二、课外阅读中开辟源头活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促使课外阅读和写作相长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阅读名著、报刊、杂志,拓展学生阅读空间,写读书笔记,练缩写。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课外阅读是延伸的课堂,引导学生制定好读书计划,上好课外之课。
  1.阅读名著,写读书笔记。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的规定,结合名著教学,要求学生阅读后写读书笔记。比如,布置《三国演义》、《红楼梦》的课外阅读时,分章回按要求写500字的读书笔记。同时还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和机制,适时表扬和鼓励认真积极大量阅读的学生,朗读他们的读书笔记,在积极和谐的氛围中唤醒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每年寒暑假,均有一道作业:读一本喜爱的名著,写三篇各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报刊杂志,训练缩写。
  要求学生阅读隽永精美的报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先读喜爱的文章,再将文章缩写成200字之内的素材,要求保留主人公、主要情节、经典语言片断,最后标明文章的出处。实践证明,这些素材在平时和考试的作文中大有用处。
  以上活动作为练笔和酝酿思想、情感的手段,可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广积作文素材。
  (二)阅读生活这本大书,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写时文短评、写周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观察生活,写周记。
  生活为作文带来了源头活水。教师应在学生读好“有形”之书的同时,引导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观察世态百相,读懂人生、社会、生活这几部“无形”的大书。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激发灵感,学会捕捉,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分门别类的积累下来,比如,广告词、优秀作文、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有意思的话、一些感触和感受等,写进周记。
  2.关注热点,写时文短评。
  针对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天下安危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及时写作时文短评,以期与热点同脉动,砥砺思想觉悟。这不仅可以为作文积累富有时代气息的素材,而且可以使学生能更直接地阅读社会,閱读人生,有更开放的视野,培养创新的意识。
  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围绕课外阅读,我还指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写作实践活动。如举办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鼓励学生参加手抄报比赛、现场征文比赛,以调动学生的读书写作积极性。卢怡岚同学自告奋勇参加征文大赛,林沛同学获得2010年3月思明区现场征文大赛二等奖,等等。
  总之,教师从整体的原理出发,把阅读和写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采取以读导写,先读后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办法,可较好地发挥整体优化、融汇相长的作用。苏轼在《琴诗》中道出了“琴声”与“指头”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期望的就是让阅读的手指在生命的琴弦上弹奏出作文的华美乐章。
  
  参考文献:
  [1]论语.上海辞书出版社.
  [2]叶圣陶作品精选.
  [3]张继红.中国古代诗歌教育简史.
  [4]纪曾持.“深度阅读”专题讲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音乐形式的创新和发展,电子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在电影音乐中长期占领着主导地位,古典音乐在电影音乐中逐渐式微:在电影艺术中,古典音乐面,临着双重困境。第一是电影音乐自身的困境;第二是古典音乐在自身的诸多特性方面与电影格格不入的困境。作为电影音乐中的古典音乐,只有找到良好的艺术契机,寻求创新和改造,才是古典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重生之路。  【关键词】电影音乐 古典音乐运用    电影音乐
摘 要: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在苏轼的豪放、柳永的世俗与周邦彦的格律之外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词风,创立了有名的“易安体”。李清照的词有如此大的魅力,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李清照精湛的艺术手法征服了读者,也征服了时间。  关键词: 李清照 词 艺术技巧    王国维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每一代之文学的确立必然有一代之典范。千百年来,留下了多少名家力作为
摘 要:诗意的江南古刹、古园、小桥小镇等俯仰皆是,绘画题材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怎样组织,能否产生情感,能否传达作画者思绪等。要想创作好表现江南风情的绘画作品,需要画者投入真感情。  关键词: 江南风情 油画民族化 油画创作  江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概念,是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江南山多水丰,河流、溪涧随处可见,江南的桥特别多,不仅数量多,而且式样多。没有山的江南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而没有水的
《中国建筑奇观》是五洲传播中心(隶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Discovery亚洲电视网联合制作的系列纪录片,是Discovery 全球摄制的纪录片系列《建筑奇观》中的一个子集。自2004年至今,《中国建筑奇观》系列已陆续推出《国家体育场——鸟巢》《打造北京T3航站楼》《青藏铁路》《中国西安古城》《中国北京古城》等10多部纪录片。借助Discovery电视网的平台,《中国建筑奇观》向全球观众展现了中国
摘 要: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点。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专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必然结果,是培育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必然趋势。湖北工程学院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2)农科类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相结合;(3)“双学士”学位人
摘要 成廉·梅克匹斯·萨克雷的著名作品《名利场》中爱米丽亚和利蓓加的一生都充满了悲剧意味。虽然她们在出身、性格、遭遇和悲剧的具体原因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本质因素却是相同的:即对男性的依附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社会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由她们自身的因素促成。她们的悲剧表明:女性摆脱这种依附性,是走向独立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 爱米丽亚 利蓓加 悲剧人生 依附性    利蓓加·夏普也算
[摘要] 新媒体环境下湖北经视如何保持自身活力、开拓新的发展方式,是时代给我们出的一道命题。如何创新传播理念及提升文化品格,开拓全新的营销模式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这场博弈中,最后的赢家是能顺应时代、应时而变的一方。湖北经视频道的贴近性、系统性、民生性使其拥有了即使是新技术也无法抹杀的天然优势。加强媒体间的合作,在准确的市场定位基础上,凸显自身的个性,丰富电视艺术内容,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疆,印之大界,如边栏、格眼、空地等。理,分为小理和大理。小理是每个字或者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关系,对位置关系的辩证认识即为大理。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法”的字义除了法规、制度外,还引申为标准、规范、方法,作为动词则引申为效法。法有大小二意,具体之手段,所谓小法;辩证之义理,所谓大法。  印学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印论中包含技法的篇章基本都在明清之际。作为篆刻的技法内容无怪乎有章法、字法、刀法三部分形式体
读画家任清的花鸟画,产生的第一个印象便是笔墨的活力与精神气息;其次是一扫传统花鸟画的刻板程式,注入了生活的质朴气息。这样,任清笔下的花鸟画便体现出一种现代人的情怀与审美追求。  稍加比较,不难发现,与传统花鸟画相比,任清的作品多了些直面生活所产生的激情与有感而发的图式、笔墨。传统花鸟画多表现了文人思想精神,花枝的柔韧、禽鸟轻盈乃至用笔用墨的的浓、淡、干、湿等,越来越倾向于一种“笔墨游戏”式的技法炫
摘要 元代杰出画家倪瓒的生平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尤其突然出走江湖之间,成为一名隐士,却又频繁往来于文人绘客之间,个中的原因,难以猜想!  关键词 逸 文化 差异性    由于战乱。元代艺术的中心杭州和吴兴转移到相对平静的苏州、松江和江阴。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众多,有马琬(生卒年不详)、贝琼(生卒年不详)、王蒙(1301—1385,一作1308—1385)。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倪瓒(1301—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