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课文一法:自由提问,合作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怎样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渗透课文,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以两个具体的案例回答了这个问题。案例1以探究“水生嫂的名字”为由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渗透文本,解决了人物形象、作品主题、写作技巧等问题;案例2通过对“蛙声蝉声”的讨论,巧妙地解决了写作技巧、情感变化以及材料安排等问题。
  【关键词】渗透 自由提问 合作探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突出三大重点——创新性、时代性和差异性,要求我们的教学课堂紧密结合时代生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倡导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怎样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中体现新理念,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素养呢?笔者认为,“自由提问,合作探究”,是渗透课文、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具体操作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后,让学生自由提问,学生提问中,会冒出一些灵感的火花,教师敏锐地抓住这“火花”,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与惊喜。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1:水生嫂叫什么名字?
  《荷花淀》教学中,学生充分阅读后提问时,一个学生小声冒出一句:水生嫂叫什么名字呀?众学生先是惊异,接着纷纷议论起来。这正和我的设计契合,于是借势诱导:同学们,这个问题我正想和大家探讨呢,请大家根据文章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联系祥林嫂也没有名字这一现象,一同探讨探讨,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老师不时也加入学生的探讨中,几分钟后,学生陆续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我认为水生嫂没有名字和祥林嫂没有名字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祥林嫂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地位低下,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只好跟随自己的丈夫叫“祥林嫂”;水生嫂也一样,她虽然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但她毕竟是旧时代的人,从小就没有名字,就算有也是什么“花儿”“翠儿”的,嫁给水生后,也就只能叫“水生嫂”了。
  生2:水生嫂以前应该是有名字的,可能是她嫁给水生后,因为水生是当地的游击队队长,名气比较大,人们为了叫喊方便,也显出亲热,就叫“水生嫂”了。如同现在有些人叫“局长夫人”“书记夫人”一样吧。(众生笑。)
  生3:我不同意生1的观点。虽然水生嫂生活在旧社会,但她的思想觉悟,受的教育等不是祥林嫂能比的,她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她的深明大义,她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由以前的默默支持到自己也参加),都说明她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
  生4:水生嫂和祥林嫂的叫法,在形式上看似没有区别,但本质上是不同的。祥林嫂没有名字,可能是从出生就没有,即使小时候有名字,但嫁给卫家后,也因为当时的封建世俗,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而不叫她的原名了;而水生嫂是不同的,她没有名字,完全是作者有意这样写的。
  师:“有意”不给她取名字?这说法新鲜,能说说理由吗?
  生4:反正我觉得是为了表达什么,具体的我也还没有想好。
  师:我也赞同是作者有意这样写的,到底为什么呢?这里可有“文章”的啊,大家可以联系主题去思考。
  生5:我以为作者是为了艺术需要而故意不写名字,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主题:全民抗战的主题。试想:连一群不知名的妇女,都在战争中成长起来,投入到了抗敌战斗中,成为保家卫国的战士。作品就是运用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来体现这一主题的。
  师:分析得很好,给他掌声!但老师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看到的作品、影视剧中,这样取名的人物还有吧,能举两个吗?
  生6:《铁道游击队》里有个叫芳林嫂的。
  生7:还有《沙家浜》里的阿庆嫂。
  师:很好。从这些名字现象中,似乎可以看出点什么共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请同学们课外查阅资料,研究一下旧社会中国妇女的名字,写一篇小论文。下次我们再交流讨论,好吗?
  案例2:《荷塘月色》中关于“蝉声蛙声”的讨论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说“这时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难道这些蝉和蛙在开始时不叫而直到此时才叫吗?
  问题提出后,老师和学生都惊呆了。老实说,我教过多遍《荷》文了,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也没有学生问过。我既惊喜又担心,惊喜的是学生动了脑筋,发现了“新大陆”,担心的是自己能否解答这个问题。于是只好先让学生合作探究,趁机自己也思考一下。
  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连老师都不曾想过,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看书讨论,但没有以前的热烈,老师多次点拨(联系主题、作者情感、写作技巧)后,有学生大胆发言:
  生1:蝉声和蛙声肯定一直就有的,只是作者开始在欣赏荷塘的美景,没有留意吧。
  生2:这样理解有些牵强,虽然作者开始欣赏荷塘美景,那声音肯定也是听到的。我以为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失落寂寞的心情,用它们来作对比。
  生3:作对比不恰当,应该是衬托。用有声衬托无声,就像“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样的写法。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还有其他的理解吗?能否联系作者情感变化过程谈谈?
  生4:作者开始想竭力求“宁静”,使自己“超脱”,这样就不能写有“声”的景象了。但后来他在荷塘月色中“求宁静而不得”时,就用“蛙声蝉声”来过渡联想到江南。
  师:那么说,这样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生5:应该有这样的作用。前面写作者由“不宁静”——寻找“宁静”——暂时得“宁静”,但现实生活是不让他宁静的,作者也知道,荷塘给不了他想要的宁静,所以说“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作者写荷塘暂告结束,下面写回忆江南的采莲事情。
  师:同学们真能干,分析得很好。这的确是“神来之笔”,有了“蝉声和蛙声”,荷塘的宁静就没有了,作者心中暂时的“宁静”就被打破了,以此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失落与孤寂,但作者还不甘心啊,还想得到“宁静”啊,怎么办?眼前不行,就从古代找吧,于是联想到了江南的事情。很巧妙的过渡啊!那么,请同学们想想,作者所写的主要景物——荷塘月色、六朝、江南,有没有内在联系?
  生6:有。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心情。
  师:能详细点吗?
  生7:作者因为现实的混乱而“不宁静”,为了求得“宁静”,作者于夜深游荷塘,但荷塘也不能让他真正的“宁静”,于是想到了六朝、江南。其实,这些都是作者为了逃避现实、寻找“宁静”在时间、空间上安排的场所。
  师:不错,不错!一个新奇的问题,经你们聪明的大脑这么一过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很了不起。(众生脸上满足的笑容)看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动脑”啊!
  案例1,教师抓住了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小问,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在学生的探讨中解决了几个主要问题:1.水生嫂的形象与作品的主题;2.水生嫂和祥林嫂的比较;3.写作的技巧;4.课外实践探究。与传统的教法相比,不但节约了时间,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表达、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案例2以一个小问为切入点,解决了作品写作技巧(对比衬托、过渡、联想)、作者情感变化以及巧妙安排材料等问题,避免了传统教法中的琐碎、繁杂、无趣,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课堂效率自然就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重庆市求精中学。
其他文献
食品工程原理是当前中等职业院校轻工类食品专业及相似专业所开设的一门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工程实践性较强,设备装置基本上都是由若干个单元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掌握文言词汇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因声求义是古汉语重要的训诂方法,教会学生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汉语词语的相关知识,从而对文言词汇有更
【摘 要】语文教学改革务必不可以偏移“唤起人们热爱我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宗旨。无论是何种变革都要带领我们去寻根求本,守护我们民族文化的源头,使得她化育我们的灵魂、生命,滋养我们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正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观念 情感 形式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学形式更见多样,语文教育更具人文性,课堂更富诗意,资学资源更
新一代的索尼BDP-S780蓝光机采用SBM处理器,能够有效降低噪点,特别是互联网视频的噪点,即便画质较低,通过SBM处理器也可大幅提高视频的画质。
[摘要]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开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信息途径,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可以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 想象能力    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其核心之一就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重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又很直接地反映在学生的作文能力上。然而长期
【摘?摇要】新课标要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课堂师生互动。而行之有效的课堂互动要具有教育性、交互性和连续性、组织化和非组织化结合的特征,关键在教师的作用。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信息时,要把握好四个方面,教师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互动 有效性 交流信息 积极性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
一、引言随着测量工具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测图及管理和使用地图,人们对计算机软件提出了更高的功能要求。AutoCAD作为一个常用的绘图软件平台,经过专业开发人员的不断努力,在其平台上已开发出许多专业
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警察讯问或出庭受审时,有保持沉默或拒不回答的权利。对于是否应在中国法律中引进沉默权及如何适用的问题进行思考,能够实现保障人权,保
近几年全国许多城市的中考试卷诗歌赏析占分较大,学生得分率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得分率,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补全形象、挖掘细节等方面插上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