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生肖文化 考查积累运用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60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试题:
  请参加以“我来说生肖(属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亮出生肖
  请写出你的生肖或你喜欢的一种生肖,并从下面的诗中找出与其对应的诗句,书写在田字格内。(温馨提示: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所写的生肖展开。)
  
  十二生肖诗
  硕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眠,画蛇添足实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东头。
   ——胡俨《列朝诗集》
  
  活动二:链接生肖
  请写出与你亮出的生肖有关的一个成语、俗语或歇后语。(不得照抄上面诗中的内容)
  活动三:妙解生肖
  十二生肖在传统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寓意,并有相对固定的搭配,这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生的独特认识。请选择你亮出的生肖所在的一组搭配,仿照示例作独到的阐述。
  要求:①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②字数可适当增减;③选“龙和蛇”的,不得照抄示例。
  备选组:a.鼠和牛b.虎和兔c.龙和蛇d.马和羊e.猴和鸡f.狗和猪
  [示例]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刚猛和柔韧一定要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刚猛,不柔韧,那就变成了暴戾;而只是柔韧,不刚猛,那就变成了软弱。
  活动四:推介生肖
  请写一段话,借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的动物形象推介你亮出的这种生肖。
  要求:①语言流畅、生动;②35字左右。
  (选自201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试题解析:
  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生肖的一轮周期为12年。每一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个动物作为生肖。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法,亦称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兽历)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陕西省的这组综合性学习试题,巧借生肖文化考查学生积累运用能力。这组试题开放性很强,学生答题的自主选择性大,需要注意的是后面的活动均围绕活动一所亮出的生肖展开。
  活动一,此题以“亮出生肖”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只要从十二生肖中任选一种即可,答题注意点:1.所写的诗句要与所选的生肖相对应;2.汉字书写要工整、美观、大方;3.要结合后面的活动内容,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选择生肖。
  活动二,此题以“链接生肖”的活动形式,要求考生写出与所亮出的生肖有关的一个成语、俗语或歇后语。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是多元的,只要平时有一定的积累,就能准确完成此题。答题需要注意的是,所写的生肖要与活动一中亮出的生肖相一致。示例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示例二:九牛一毛;示例三:狐假虎威;示例四:守株待兔;示例五:龙腾虎跃;示例六:杯弓蛇影;示例七:一马当先;示例八:亡羊补牢;示例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示例十:闻鸡起舞;示例十一: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示例十二: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活动三,这是一道有趣的仿写题,要从备选组中选择与含有亮出的生肖所在的一组,仿照示例阐述生肖的寓意。要写出两种生肖动物的寓意,合理解说两者的关系,仿写句在句式上要与示例相符。示例一: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了小聪明;而只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了愚蠢。示例二:虎和兔:虎代表勇猛,兔代表谨慎。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勇猛,不谨慎,那就变成了鲁莽;而只是谨慎,不勇猛,那就变成了胆怯。示例三:龙和蛇:龙代表刚烈,蛇代表柔婉。刚烈和柔婉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刚烈,不柔婉,那就变成了粗暴;而只是柔婉,不刚烈,那就变成了逆来顺受。示例四:马和羊: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勇往直前和和顺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勇往直前,不和顺,那就变成了莽撞;而只是和顺,不勇往直前,那就变成了随遇而安。示例五:猴和鸡:猴代表灵活,鸡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灵活,不恒定,那就变成了浮躁;而只是恒定,不灵活,那就变成了呆板。示例六:狗和猪: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忠诚和随和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忠诚,不随和,那就会排斥他人;而只是随和,没有忠诚,那就失去了原则。
  活动四,此题以“推介生肖”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答题的语言要流畅、生动,所写语句要符合“借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的动物形象推介你亮出的这种生肖”的要求。示例一:《老鼠和猫》中的小老鼠,聪明机智,敢于反抗,智慧非凡。鼠永远是智慧的化身。示例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憨态可掬,随和乐观,知错能改。猪是我的吉祥属相。示例三:《我的第一本书》中的两只狗聪明伶俐,温顺忠诚。狗是忠诚机智的代表。
其他文献
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一日,雅步③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奴子魏藻行三也。)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④,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⑤。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⑥仆读书,可示佳事。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
期刊
昔者公孙龙在赵之时②,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③:“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④?”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之籍⑤!”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⑥,而航在一汜⑦。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⑧。  注释:①选自《淮南子·道应训》。②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字子秉,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③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
期刊
赏析:  胡马嘶风,萧凄惨月。望着那渐行渐远的长安,怀着那油然而生的悲壮,拥着那难以言喻的豪迈,回首故都。画面彷佛被定格,像是等待后人那无尽的倾诉,马儿却依旧“嗒嗒”前行。又有谁会忍心再回头呢?又有谁不留恋来之不易的安逸和温情呢?但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串串引人联想的奇幻背影。身负使命的昭君,在马蹄声和驼影中,走过了那本不属于她的河西走廊。一路上,目睹了那战争的狼烟和残垣断壁,体验了那分离之痛和百
期刊
那个人已经不在了。  那棵树也已经不在了。  但那个人在那棵树下说过的那句话,在清明节前夕,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耳边,让我时时泪流满面。  “芳美,我们要好到老的!”第一次,那个人在那棵树下说这句话,我们都还不满十岁。记得那晚,我在那棵歪脖柳下送了她一条紫红色的“卫生裤”,她一手托着裤子,一手拉着我说:“芳美,你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和你好到老的!”  她叫玉英,是我的同学,可她父亲去世
期刊
说起来,张海洋最早去村里教书,多少还是带了些功利性的。  张海洋是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村里教书的。谁都知道,若是再从乡下回到城市,那好工作是少不了给你安排的。  那时的张海洋,刚大学毕业,正是风华正茂、激情澎湃的年龄。想都没咋想,就报了名。然后背着个破包就在村里教上了书。  村里可有几年没来过老师了,乡亲们像供尊神一样供着张海洋。  教了没多久,张海洋就迷上了这里。这里有高高的山,清澈的水,还有如山一
期刊
真题回放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5月8日上午,在嘉宾和普通市民800多双眼睛的注视下,宁波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自己与书的不解之缘——位于甬江边的宁波书城正式开业了。宁波书城由高66米的16层主建筑及其他7幢配套建筑组成,以“书”为核心,营造了“书香宁波”的氛围。在书香脉脉中浸润了400多年的宁波,向世界、向未来展现了自己除了商业之外的文化特质。  ①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写
期刊
中考原题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向世界展示山东的风采。班级开展“走进山东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你是怎样理解山东馆“齐鲁青未了”这一主题的?  2.右图为山东馆。场馆设计体现“海岱(指泰山)交融”的理念。请你写一段文字,说说场馆外形设计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3.完成下面的对联,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  
期刊
中考原题: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  2.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
期刊
中考真题: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是驰名于世的三国鏖兵之地,有着深厚的三国文化积淀。下面以“说不尽的三国风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1.吟三国华章。阅读下面语段,按编号填写诗文。  昔魏武吟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志宏阔如宇;武侯临表:“受任于败军之际,② _____________ ”,其情沛然如注;孙权劝学,蒙曰
期刊
中考原题:  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