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之外的高密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的生命力来自于生活,这或许是莫言谈起作品时总要说到高密“东北乡”的原因,有许多热爱莫言作品的人会关心那个给莫言以文学滋养的地方,那个“东北乡”,那片红高粱,还有莫言文化馆和他的故居……可也有人好奇,莫言之外,高密是可爱的吗?
  与莫言同乡,或许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视野,成全了不一样的故乡印象,但这当中的故乡情愫却是一样的,她来自内心深处,真实而朴素,这种烙印存在于每个人谈及故乡时的语气里,存在于望向故乡的眼神里。
  虽然告别故乡,打拼在别的城市,但想起来,那个依偎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她依然清晰,依然拥有着亲切、温暖的面庞。这是一个普通的高密人眼中的家乡,脱离了莫言的笔触,她也是那样可爱。
  红高粱换成了白棉花,高密城里多了纺织姑娘
  莫言笔下,成全爷爷奶奶爱情故事的红高粱现在已不多见,只藏在大片田地的某一个角落里,而事实上,高密的田地里更多的是朵朵白棉花,它们是高密的,也是农民的宝贝,农民会像照料孩子一样,播种、间苗、修枝、捉虫、喷药,往往是这边多余的枝叶还没有修干净,而那边的又长了起来。
  记得儿时放假后随大人们到棉花地里修枝,弯着腰半天就觉着腰疼的厉害,跟母亲抱怨,母亲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小孩子哪有腰。后来跟同学交流发现,各家的父母都是一样的说辞。
  秋天往往是棉农最高兴的时节,因为秋风吹开了棉桃,送来了白白的棉花。于是,各家各户总动员,一家老小带着棉花布兜、大包袱到地里摘棉花,说着家长里短、聊着街里街坊,走到哪个棉花田地里都是欢声笑语一片。哪家棉花开的最盛,哪家乡亲就笑得最爽朗。那黝黑的脸,雪白的牙齿,在阳光下,显得是那样的健康、朴实。
  经常是张家说李家的收成好,而李家又推说张家的好,儿时总觉着好笑,现在想来,他们那种老实巴交的谦虚表达的何尝不是丰收的喜悦,又何尝不是对生活的满足。
  种棉花的繁杂的工序和疲劳曾让棉农断了再种棉花的念头,可棉花比小麦、玉米都能卖个好价钱又让他们舍不得。棉农不会想到,是他们的坚持成就了高密棉花的多产,也促成了他们的儿女工作的地方——毛巾厂。
  其实高密是个企业搞得很好的地方,但是,应该没有什么企业敢与毛巾厂在人数上一较高下。大概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跟初高中毕业同学聊起他们的工作时,总会听到“毛巾厂”这三个字,而这些“纺织姑娘”也会聊着“三班倒、盯纺织机、数毛巾……”的共同话题。
  脱离农活的她们皮肤变的白皙,穿着也很时尚,逢年过节她们把自己攒的钱交给家里,跟父母分享着棉花地之外的世界,老人听得满足,也愿意把棉花继续种下去,因为家里有了纺织姑娘。
  七馅儿饺子、面饼卷鸡蛋,那些美滋滋的讲究
  在咱们中国,逢年过节都有不同的风俗讲究,而每个地方又有不同的风情。在家乡众多的节日里,我最喜欢的是清明节和七月十五。
  在家乡,尤其是农村,清明节除了要拜祭故人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一是要吃一口面饼卷鸡蛋,要吃这口可是要费不少功夫,先要提前用鏊子做好面饼,一个一个的叠起来,再等清明这天煮一大锅鸡蛋,也有煮鸭蛋和鹅蛋的,煮完了放在冷水里凉着;另外,从自家菜园里拔了嫩葱,野地里挖了苦菜,再拿出自己酿制的新豆瓣酱和拌好的咸菜丝,准备工作基本就完成了。
  备好的材料一摆上,嘴馋的孩子们就开始“我要吃,我要吃”的嚷嚷着,大人们则娴熟地“表演”一堆材料变成艺术品的过程:先是将热好的面饼铺在桌子上,再把鸡蛋放在饼上碾碎,接着把蘸酱后的小嫩葱、苦菜成排的摆上,再把小咸菜放在最上面一层,最后把面饼的边缘折一块,卷成圆柱就可以大口的开吃了。或许是童年的情结,无论过不过节,只要回到家就想吃口母亲做的面饼卷鸡蛋。
  另一个讲究就是荡秋千,清明节前夕,除了各家在自家小院里架一个小秋千外,整个村里还会找个宽敞的地儿架个大秋千,一般都会选在平整的、离村不远的麦场上。小孩子们只要看到地上刨好了坑,堆了又粗又高的木头,就满心欢喜地确定今年是一定会架个大秋千的,于是就提前找好了伙伴准备一较高下。终于,清明节到了,小孩子们一早就从家里拿了鸡蛋、鸭蛋或是更大的鹅蛋,喊着同伴就往大秋千那里赶,事实上,荡秋千不只是小孩子们盼望的事儿,许多年轻的大人们也趁着农活不忙来凑热闹,还有拿着马扎晒太阳的老人和卖冰棍零食的小商贩,熙熙攘攘地分外热闹。
  早来的孩子或是大人占了秋千先荡了起来,其余的人也不沮丧,小孩子们玩着碰鸡蛋的游戏,大人们则讨论着地里的农活。秋千架下一天都是热热闹闹的,直到夜里,听着大人们开始喊孩子的名字,一群贪玩的家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临走还商量着同伴明天早点儿来。
  过了清明节,孩子们就开始盼望下一个节日,到了端午要吃粽子,八月十五要吃月饼,再往下数就是年根了,这在全国都是差不多的讲究,但在家乡,七月十五要吃七种馅儿饺子的讲究是其他地方不多见的,到了那天各家的巧媳妇就开始为凑齐七种馅儿而忙碌着,她们乐于讨论谁的馅儿最有新意,谁最讨巧,虽然也会抱怨其中的繁琐,却掩饰不住她们累并快乐着的神情,其实,无论是吃粽子、吃月饼还是吃饺子,人们盼望这些节日和风俗的背后,无非是对日子多姿多彩,生活有滋有味的祈盼。
  故乡,最难解的是对她的情愫,她永远是可爱的,是朴实的。总是希望走进高密的人都能发现她的可爱,无论是在乡间搭建的舞台上听一曲 “小两口盖着破棉单”的茂腔,还是在大集上买个会叫的彩色老虎,抑或尝一口农家自己做的面饼卷鸡蛋,收获一张满是祝福的剪纸……
其他文献
山海相交的八闽大地,在迤逦的山水画卷中,静静流淌着比山水更醉人的古老历史、比画卷更迷人的海洋文化。站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一张张城市名片中,我们仔细端详这方神奇土地的靓丽面孔。  一提起福建,人们就想到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海上丝路名城泉州,海滨城市福州……其实,福建令人难忘的远远不止这些。  永定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能干灵巧的惠安女更是闽南独特的民俗风情中
期刊
世界上还有哪些人愿意离开繁华的城市到草原上生活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用马奶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穿着大袍、腰带、靴子呢?  这就是——蒙古人。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历史上蒙古人骑着马横扫欧亚大陆,成为欧洲和亚洲的领主,开创了大元国。现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对这个彪悍而伟大的民族,我
期刊
T:《旅游世界》杂志 S:宋军  T:我们提出“金银珠宝,尽在黄岛”的宣传口号,那么,黄岛究竟有哪些旅游资源呢?  S:黄岛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长达116.3公里,“金(沙滩)银(沙滩)珠(珠山)宝(菩提寺宝刹),尽在黄岛”旅游口号,是对黄岛丰富旅游资源的形象概括。凤凰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是世界旅游组织认定的中国北方最好的度假地之一,其中金沙滩是国家4A级景区,沙滩全长3500米,宽300
期刊
一个突然的决定,开启了浪漫的环球之旅  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郝娜,在一家外企担任软件设计师,每天有超过10多个小时的时间眼睛不离电脑屏幕,晚上全靠咖啡、浓茶提神工作。为缓解工作压力,节假日郝娜总会想方设法外出旅行。  郝娜的想法很简单,她认为,所谓幸福,就是去旅游准备出发的那一刻。然而一个突然的决定,却让郝娜开始了一段浪漫的环球之旅。  2010年秋天的一个早晨,郝娜突然提出了
期刊
2012“好客山东休闲汇”完美收官  10月31日晚,烟台国际会展中心中华厅一片沸腾。为期近3个月的2012年“好客山东休闲汇”完美收官。  休闲汇期间,全省各地休闲活动好戏连台,特别扩大了普通群众的参与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彰显了惠民利民主题。  好客山东休闲汇,国民休闲的新路子  2012好客山东休闲汇闭幕式于10月31日在烟台举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夏耕、世界休闲
期刊
古人认为雪夜拥被读书和围炉夜话乃人生两大乐事,其实,对现代人来说,即便没有漫天飞雪,能选一风景秀丽之地,于风和日丽之时,广邀知己,围炉畅聊,期间,思维相撞、火花四溢,又何尝不是至乐?  前有华山论剑,今有雪野围炉,2012年10月2日,由山东省旅游局、莱芜市人民政府主办,莱芜市旅游局、莱芜市雪野旅游区管委会、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承办的“雪野围炉——中国旅游未来发展论坛”在山东莱芜雪野开幕。  此次“
期刊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  我最迫切的不是去那些早已为世人所通知的知名景点,  而是希望深入到真正的城市中心,到当地人生活中的地方走一走,  做一次当地人,体验一把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而最能够享受到这一份别样乐趣的地方,  就是当地人赖以生活的一个个活色生香的民间市场。  丹嫩沙多,划着小船去“逛街”  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河流往往都是一个文明或一种文化的孕育之地,而在东南亚,人们更愿意相信每条河
期刊
两次去维也纳,住的都是那间小小的Altstadt Vienna。喜欢它的“大隐隐于市”,喜欢它装饰上的维也纳式的精致与优雅,喜欢大师Metto Thun对它各个房间的设计,喜欢它家的手磨咖啡和自制点心,喜欢它那些个小小的有着“家”的氛围的沙龙。  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家酒店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酒店位于7th Viennese District, 紧挨着最繁华的戒指路,出门往左走几步就是维也纳
期刊
作为莫言的生养之根,莫言曾经这样写道:“高密东北乡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莫言的作品和他的面相一样,透着一股质朴且踏实的乡土味儿,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煽情的故事情节,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文字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这种乡土味儿正是作品的民族指纹。台湾知名作家朱天心说,“莫言的书充满能量,他永远在生活现场”。这个现场
期刊
这里是莫言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她承载着莫言童年的记忆,  她赋予了莫言最初的创作灵感。  是高密文化孕育了莫言,  也是莫言让高密大地第一次这么闪亮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走进高密,亲眼看一看,  这个诞生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地方,  是怎样的风姿和神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