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ll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語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语文应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注重挖掘情感效应,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那么,教师该如何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个人人格魅力,以自身的人文素养熏陶、感染学生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热爱教学本职工作,敬岗敬业,关心和爱护每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教师要不断提高人格魅力,感染和打动每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染,才能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如果只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按部就班地分析教学内容,必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挖掘教材中蕴涵着的情感因素,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将真情实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利于促成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必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中真实的场景配合,连同教师的身势语,共同刺激学生的感官,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本所需要的情景中去。如在上《残损的手掌》一课时,我一上讲台就神情肃穆,打开配有低沉音乐的课文朗诵录音,挂上图画。听着感人的音乐和课文的语言,学生好像渐渐看到了祖国大地的创伤:杂乱的蓬蒿、冰凉的河水、凄楚的境地、血与泪的悲痛……学生的眼眶都充满了泪水。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要力求让学生在学习到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滋养,境界得到提升。
  
  二、针对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材中富含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注意情境的感染和心灵的感悟,使学生在感悟语文材料的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人格的感化。
  1. 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比如,《黄河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作者用豪迈的文字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奇壮丽,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我在教学中牢牢抓住描绘山河的语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并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被祖国山河的壮美、磅礴所感染,纷纷发表个人看法:《黄河颂》“是一曲赞美伟大祖国的颂歌”,“是一曲顽强不屈、奋发图强的赞歌”,“是一曲民族抗争、独立的凯歌”。
  2. 体会文中用词的美妙,分析感情色彩,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比如,《范进中举》讲的是封建时期,范进从二十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接着又中举人的事。先写了中举之前老丈人胡屠对范进十分鄙夷,开口就骂,中举后完全变了样。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里的“低”、“扯”、“几十回”,简单几个词便将胡屠户见到举人女婿时一反常态,由鄙夷转为巴结、奉承的丑态跃然纸上,令人啼笑皆非,有很强的讽刺意义。由此,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看有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呢?引发学生思考,对这种人产生鄙夷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
  陶行知说过:“教育即生活。”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比如,朱自清的《春》是陶冶高尚情操,进行美育的一篇好文章。我提前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课——“与春天拥抱”,让学生走进校园操场、田野、果园等,感受春风、春雨,看看春花、春草,放风筝……在学习时学生结合对春天的真切感受,不仅仅是被朱自清的文笔折服,同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再如老舍的《养花》一课,可以作为培养情操,实行劳动教育的一个好素材。在上这节课时,我结合学生实践课的实践内容先开展了“我的感言、我的花”语文活动课,学生有的带来了实物,有的带来了相片,有的带来了养花记录……看一看谁的花养得最健康,开得最美丽,相互谈一谈养花的感受。在这种互相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对劳动美的认识提高了,体会到劳动是累并幸福的。此时,学生不仅仅是被作者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而打动,同时也被自己的行为所感染。再如结合学习歌颂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课文,我和学生举行参观桐林田旺遗址、“听老人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活动。
  4. 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朗诵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富有感情地朗读往往可以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纸船》是表达孩子对祖国母亲思念之情的一首小诗。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二和最后一节,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声音的高低和长短变化表现不同的语气。如“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放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而去。”要舒缓一些,读出对祖国对母亲的思念,“爱”和“悲哀”稍重一些。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体会母爱,在读中陶冶情操,感受诗歌的优美。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诵中情感得以升华,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后进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方面表现比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或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两方面都较差的学生。后进生虽然在班里是少数,但是他们也是班里的一员,如果放弃他们,既可能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还可能累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同时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正处于被塑造而未定型的阶段,可塑性很大。所以后进生的教育应成为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后进生是成因是多方面、复杂和长期的,一般而
期刊
师爱如天,特别是那些优秀教师和名师,哪一个不是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工作这几年,越来越觉得师爱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不是简单的公式,不可以套用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建立在信任、尊重和公平的基础上,要能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关心他们的成长。  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用不同的爱。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
期刊
摘要: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在今天这个科技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中,温家宝总理以一位政治家高瞻远瞩的眼光、一位思想家海纳百川的胸怀、一位教育家高屋建瓴的思想,把教育的发展推到了时代的前沿,把抓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本,作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手段。归根结底,国家富强、科技发展
期刊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生活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我国更把英语教育视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活与英语是分不开的。  现今,英语课程已走入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可我们不得不为一些学生的成绩而担忧。以往的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个人认为课程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摘要:随着周围独身子女的增多,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导致当今中国孩子缺乏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因此,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感恩心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感 和谐 进步    研究现状:山区封闭,教育落后,思想守旧,感恩心理缺乏。  学生状况: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落后,心理教育匮乏,思想单纯。索取意识强烈,付出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  感恩是一个社会话题,尤其针对当前社会复杂、教育模式模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立足点应放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上,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激发学习积极性,为探究过程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寻找解题方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能适应课改新形势的需要,能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
期刊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以班级这样的群体模式进行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学习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单独练习为主,全班同学不分差异,统一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管理、被训练 的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爱好、兴趣、特长的发展。随着学生知识、能力、兴趣、特长和个性品质方面差异的增长,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集中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从多年英语教学经验出发,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为基准,提出了“脱口秀”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指出了培养学生“脱口秀”的多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脱口秀 英语教学    一、必要性    “脱口秀”当下是指名人名嘴在一定场合、一定环境下流利说出比较有含义的话语。根据许多英语老师的教学经  验,我总结出教英语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口,进而逐步训练,最后通过语音、语调和语速方面的校正,使学生能夠达
期刊
孔子说:“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兴趣是学习的精神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下面就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一、“幽默语言”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教学幽默语言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实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意味深长、富有哲理,能给人启
期刊
在班级管理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和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学生则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指导、控制、检查和评定。师生之间由此存在一种教师必须教、学生必须学的“公务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班主任处于“权威”的地位,学生则处于受支配和服从的地位。因此,师生之间常常会产生心理上的“距离”。  但是,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班主任直接面对的人是有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