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创作中的意境美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境”的出现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大发展,成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核心概念。“意境”是艺术追求的更高层次,优秀的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对于意境的追求,也成为了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同样,播音作为一门艺术,也应时时刻刻不忘“意境美”,在播音创作中融入“意境”的范畴,是对播音主持艺术更高层次的追求。
  【关键词】播音创作;意境美;营造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第一次提出了“意境”的概念,此后,“意境说”经过皎然的《诗式》、权德舆的“意与境合”、刘禹锡的《诗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等历代文学家的补充和发展,最终成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核心概念,在中国古代文艺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代朱承爵在《存馀堂诗话》中说:“做事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清代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说到:“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意境存在于文学的各个角落,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散文、绘画、书法,都脱离不了意境的营造,意境成为了文学作品最求的最高境界。同样,播音作为一门艺术,也应时时刻刻不忘“意境美”,在播音创作中融入“意境”的范畴,是对播音主持艺术更高层次的追求。
  一、意境在播音创作中的重要性
  优秀的作品才会充满意境,因为优秀作品总是作者内心真切感情的抒发,所描绘的内容与作者内在的情绪、思想感情等等都是融为一体的,由此作品显现出深刻的底蕴,散发出意境美。播音创作中,无论是播音员、主持人,还是朗诵者,在拿到稿件时,应追求更高的审美层次,运用正确恰当的有声语言,把自己融合到稿件中去,用丰富的有声语言,传达情景交融的画面。播音创作基础中的情景交融、内在语、对象感、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等,都是传达意境的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技巧的运用,把文字转换为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使人们产生美感,获得意境的享受。
  朱自清的《春》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描写了初春时节,山、水、太阳给人的生机勃勃的状态;“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小草的嫩芽冲破土地钻了出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花儿写的如此美好,仿佛我们置身在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中。这些对于景物的描写,都让人们似乎亲眼看到了春天的美景,一片春意盎然。我们在进行播音创作时,如果只是准确的把每个字每个词播讲出来,就像讲述一件平淡无奇的事,不追求文章深层的涵义,就会使作品毫无美感可言。运用语气、重音、节奏等播讲技巧,首先把自己融入到景物中,才能置身其中的把景色描绘给他人,才能追求播音创作更深层次的意境美,才能是一次成功的播音创作。由此可见,追求意境对于播音创作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对于意境的追求,可以成为判断播音创作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二、播音创作中对于意境的营造
  意境对于播音创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意境,自然会产生神韵。当我们播读一篇稿件时,脑海中总会形成一个个连续的画面,一些人物、场景、环境等不断运动着。我们应用有声语言的方法技巧,营造出喜悦、悲哀、愤怒的感情,需要我们在播音创作中对作品感同身受,然后传达给受众。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二度创作”,既要感受到具体的形象,更要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播音创作中对于意境的营造,首先应该注意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形象性即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的“物境”,也是达到意境的第一层。张颂在《朗读学》中提出:“播音感受首先取决于作品文字语言的形象性,没有形象性,就没有叙述和描写,也就没有什么文学性、艺术性可谈了。”更不会产生“意境美”,所以意境引发的美感,首先就是生动的形象。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隔着墙,虽然只看到了一枝红杏,但通过这枝红杏想到了墙内那关不住的春色,朗诵这篇作品时,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作品中的形象,第一层次也就是要通过有声语言把形象描绘出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更是集结了多重的形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这首诗时,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与文字相关的画面。在阳光照射下的香炉峰生起了紫色的烟霞,在远处看见瀑布像白色绢绸挂在了山前,飞流直下的瀑布像有几千尺,让人以为是银河落到了人间。有这样的形象作为依据,我们在播音创作时才能有感而发,由景生情。
  在注重形象性的基础上做到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播音创作中意境美的核心。有情无景或者有景无情,都无法创造出意境。在播音创作中,我们对稿件应该有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并且要调动情绪,使整个思想感情都处于运动的状态。既要看到文字中的形象性,又要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感情。播音员需要比一般人更具有想象力。以稿件中的人物、情节、环境、场面等等为基础,在脑海中形成连续不断的画面,引发相应的感情。谢榛在谈论诗歌创作时曾说过:“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顾启元说:“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有了景色才会产生情感,情景融合并渗透,才能产生意境的美感。
  首先要理解形象性,再次要做到情景交融,最后要用正确恰当的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播音语言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是对生活语言的美化,所以要更加注重播音创作有声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要更富有感染力。声音是有色彩的,我们在播音创作中要做的就是用声音的色彩描绘出作品中的景象,营造画面,表现意境。
  使声音变的有色彩,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利用虚声与实声的结合,刻画作品中多变的景物和细腻的情感。播音技巧的使用,丰富了表现有声语言的形式,更深化了作品想表现的内在含义,是播音创作中产生意境美的基础。
  三、播音创作中追求意境美的意义和要求
  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审美性都在提高,对于播音创作更是如此。播音员主持人对有声语言进行创作,加入适当的表达技巧,可以展现出作品所描绘的画面,传递出作品内在深层的情感,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不断追求深层次的意境,达到播音创作的最佳效果。当我们面对每一篇作品或每一个节目时,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美感,善于感受其中深刻的内涵,才能选择适当的语言,把作品中深藏的韵味传递给受众。达到播音创作的意境美,有些条件是必备的。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细心和耐心,要深入社会生活,真正通过自己的体验了解社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如果一个播音员主持人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在他拿到稿件时,不可能很快的找到思路,甚至不明白稿子说的深层涵义是什么,这样就不可能正确的投入感情播报,也更谈不上意境的创造了。除了生活中的历练,我们还要注意最基础的一点,即作播音员主持人过硬的基本功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这一点可能会被很多人忽视,但这却是最基础的,是播音创作的根源所在。拿到稿件,能够理解其中深层的涵义,但如果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再丰富的情感也表现不出来,声音就会枯燥无味,毫无色彩可言。
  意境对于播音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没有意境或者意境不鲜明的作品,一定不会使受众产生共鸣,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要善于观察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空间,调动丰富的真情实感,不断追求播音创作的最高境界———意境美。
  参考文献:
  ①张颂.论播音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②严三九,李亚虹.播音创作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台出版社,2005
  ③曾致.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④王璐.语音发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⑤皎然.诗式[A].北京:中华书局,1981
其他文献
【摘要】山歌来源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其歌词风格十分口语化,且在人物塑造上也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从一般层面来提炼这些养分,将能为歌剧、音乐剧的人物创作提供启发。对人物角色塑造的分析可以从人物角色塑造的原型方面、人物角色塑造的隐喻方面、人物角色塑造的表达方面来进行。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则可以围绕着对人物角色价值判断的理解、对人物角色中心思想的理解、对人物角色外在形象的理解来展开。  
期刊
【摘要】从朝鲜半岛传入到中国的朝鲜族舞蹈,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具有深厚底蕴的艺术舞蹈。本文对朝鲜族舞蹈的发展脉络进行探析,旨在为朝鲜族舞蹈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艺术舞蹈;传统舞蹈;民族性;表演性  朝鲜半岛的移居民将朝鲜民族的舞蹈形式带入到东北地区,在一个多世纪漫长的过程中,经过无数先人的智慧创造以及艰辛努力,使得朴素单纯的民间舞蹈,已发展成为得到世人瞩
期刊
【摘要】惊悚悬疑电影《沉默的羔羊》1991年上映,勇夺五项奥斯卡奖。影片情节设计不拘泥于传统恐怖片框架,找到恐怖、悬疑与侦探的最佳结合点,影片应用悬疑手法与心理分析,通过角色的非正常心理特征反应试图寻找出美国社会恐怖犯罪的根源。本文对影片的情节安排合理紧凑、围绕中心、突出主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情节安排;特点分析  一、影片介绍  (一)内容简介  见习特工克莱瑞丝所在城市发生一系列针对年轻
期刊
【摘要】《点石斋画报》是我国近代第一份时事画报,它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新闻奇事,描绘内容丰富、涉猎题材广泛,是一份贯通中西、雅俗共赏、以描绘当时社会现状为主导的画报。本文旨在站在晚清时期中西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背景,结合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发展和西方绘画技法的传入与发展,探究《点石斋画报》的中西合璧、交融的绘画技法特点。  【关键词】《点石斋画报》;中西结合绘画技法  一、《点石斋画报》
期刊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汇融的重要地区,遗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创了新疆文物考古事业的新局面。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积极配合国家和新疆基本建设,展开了一系列抢救发掘和考古调查,在文物考古科研前沿、考古难点和空白课题、涉外文物考古、中外考古交流与合作、文物科技保护与科技考古合作、考古资料的整理和边疆
期刊
【摘要】水彩画作为一个画种在中国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在今后的发展中也遇到了自己的难题。艺术与时代是不可分割的。社会前进的浪潮冲击着一切艺术领域,新的时代也要有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形式与情感是水彩画创作中的重要手段,对水彩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西方水彩画的起源,以及在中国的发展中,写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挥其传统,更多的通过情感来发展水彩的绘画语言,巩固水彩画创作。使水
期刊
【摘要】许多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风格形成的这一过程中极易走入误区,那么如何成为受群众欢迎,又能准确传递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做好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的播音员主持人?播音创作基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播音创作;语言风格;主持人  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是其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步,用自己独特的有声语言去和观众交流,让观众在无意识间被吸引,并潜移默化的传播正确
期刊
【摘要】新闻播音员作为党和政府的“传声筒”“代言人”,播音质量尤其是情感的把握直接影响着传播的效果。电视新闻播音员必须要心中有物,灵活自如地运用情感表达才能够真正贴近受众。  【关键词】电视新闻播音;情感;说新闻;民生新闻;态度;分寸感  “电视新闻播音,指的是电视播音员(又称新闻节目主持人)在电视屏幕上面对观众直接传播新闻———即我们常说的所谓口播,或在电视画面背后运用声音传播新闻———即所谓的
期刊
【摘要】桂东地区位于广西东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从而导致了其本土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包容性,中原文化、客家文化、岭南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在此交融。从桂东地区电影艺术的创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多重文化不可避免地催生出了一系列类型电影,如此之多的类型片出现在一个地域面积并不算大的地区,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  【关键词】多元文化;类型电影;客家历史;骑楼文化  桂
期刊
【摘要】“采编播一体化”是播音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实践作用尤为明显。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谈到这个概念时总是理解为“会不会”的技术问题,而没有深入探讨培养媒体人“如何做”的技巧问题,后者需要校园教育之外长期的文化知识积累和社会实践经验。另外,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冲击下,当今传统媒体的“采编播一体化”也出现了新形式和特征,其一,“全媒体化”;其二,由“采编播”合一变为“采编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