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饶有意味的启示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56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二千年的封建帝制中,君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明称元辅、首辅,清代称大学士,如果想经邦济世,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处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上,必须审时度势,掌握高度的政治技巧,才能施展自己匡时救世的政治抱负。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第一、二卷之《木兰歌》、《水龙吟》,便写出了这样一位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励精图治的政治家的“另一面”。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四十八岁的张居正终于登上了首辅之位,按理说,大权在握,张居正可以按照自己少年时就立下的志愿,做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臣名相,但是,神宗只有十岁,朝中大事的委决,实际掌握在神宗的生母李皇后的手上,而神宗及李皇后的身边,又有一位秉笔太监冯保。矛盾的冲突,故事的展开,就围绕着张居正要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得不联合后宫这样一种尴尬局面铺陈开来,并且为下二卷描写张居正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张居正幼年即饱读诗书,儒家的正统思想浸透在他的血液之中,与宦官联合,对于他这种人而言,应当是耻于为之的。且不说读书人的自尊心,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世时,也曾严厉禁止内宦干政,加之前朝王振、汪直、刘瑾等宦官跋扈专横、遗害朝政的教训历历在目,“勾结”太监及后宫,张居正应当知道天下士子对此举的鄙视,但是,张居正担任首辅的十年,“宫府一体,未尝内出一旨,外干一事。”可见其高超的政治技巧。
  张居正与太监的联合,与明朝政治体制有很大的关系。明朝的内阁有权代皇帝对内外臣工的题奏本章拟出批复或批办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写在“票签”之上,供皇帝审阅定夺。皇帝定夺之后,交宫内司礼监秉笔太监按皇帝的意见批写在各本章上。这种负责“批红”的太监因此权力极大,批红时往往按自己的意见改动内阁的票拟,或者对皇帝施加影响。而前任首辅高拱正因对太监冯保的蔑视,才导致被迫致仕。万历登基时才十岁,冯保是万历的“大伴”,又是李太后的亲信,所谓的“批红”,在一定程度上实际就是冯保的意见。如果张居正在首辅任上也形成与冯保作对的局面,不仅自己有去职之忧,而且可能会激化矛盾,形成明初“夺门之变”的结局。冯保的某些要求,如果不损害大局,张居正不能不去满足。张居正登上首辅之位前,与冯保联合的目的,如果说是出于保护自身,排挤高拱的话,那么张居正夺得首辅之位后,张居正与冯保的联合,对李太后的俯首听命,则是为了“挽振颓风,刷新吏治”而采取的韬晦之计。
  张居正登上首辅之位的隆庆六年,国库空虚,财源枯竭,入不敷出,同时,吏治腐败,民不聊生,以致于朝廷官员的俸禄,都要用胡椒苏木折付。在《张居正·水龙吟》一书的开篇,小说写到因折俸事,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锦衣卫主管粮秣的官员章大郎大闹储济仓,将大使王崧推倒摔死,结果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如不严办章大郎则无法平息官员的愤怒。而章大郎如此蛮横,皆因其舅系乾清宫总管太监邱得用。当初,张居正决心惩治凶犯,但邱得用用一幅李太后所摹写的价值万金的《心经》送给冯保后,冯保借京官对胡椒苏木折俸的不满,敲打张居正,对李太后故意说朝中有人认为张居正“离间君臣情义,怀私罔上”。但对张居正又讲“太后的心情咱知晓,她就是要保章大郎一条命”。而张居正“深知冯保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老辣手段”,不得已用“误伤”二字为章大郎开脱了此事。同时,对冯保为贪渎且官声不好的南京工部主事胡自皋谋求两淮盐运使一职时,又慨然允诺:“这有什么为难的,冯公公交办的事,仆一定尽力办好。”当他感觉此事十分棘手时与户部尚书王国光的一席话,可以说是他复杂内心的披露。
  文中写道,当张居正也骂胡自皋是个贪官时,王国光忽然明白了张居正的处境与良苦用心。当王国光问起起用胡自皋是否冯保的主意时,张居正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如果用一个贪官,就可以惩治千百个贪官时,这个贪宫你用还是不用?”他无可奈何地对王国光说:“为了国家大计,宫府之间,必要时也得做些交易。”为了刺探宫中的情况,张居正甚至让自己的管家游七与冯保的管家徐爵相与往来,以便建立直接的联系。
  这是老成谋国之计。但在某些清流看来,张居正与太监往来,丧失了一位儒家知识分子的骨气与尊严。《水龙吟》最后写道,京察后,张居正拟票,对一应官员或提拔或降黜,这时,他的亲家刘一儒登门求见。张居正原拟趁京察调动这位亲家的职务,孰料亲家提出离开刑部,愿到南京任一闲职。临行时,送给亲家张居正一个骨董,寓意“伶俐不如痴”。这是清流们认为张居正出任首辅后与后宫及太监的合作没有风骨,为士林所不屑。
  这些后果,张居正并非没有料到,还是那次与户部尚书王国光的对话中,他就已推心置腹地申明了自己的处事原则。他说:古今大臣,侍君难,侍幼君更难。为了办成一件事情。你不得不呕心沥血曲尽其巧。好在我张居正想的是天下臣民,所以才能慨然委蛇,至于别人怎么看我,知我罪我,在所不计。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中,张居正无疑属于那种以天下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属于勇于任事、不顾毁誉、不计身家的代表性人物。小说写到他上任即推行京察,意欲罢黜一批庸官,选拔一批能吏,尽管这项措施遭到高拱余党的激烈反对,但他坚定不移,为其下一步的改革奠定了组织基础。
  张居正对太监和后宫作出的妥协,并不是没有任何原则和立场。而是不愿与内宫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因小失大,使相权的推行陷于宫府之争中。如他尽管说服王国光提名胡自皋任两淮盐运使这个肥差,但他叮嘱王国光:“你要想法子把胡自皋盯得死死的,一旦发现他有贪墨秽行,一定严惩不贷。”再如对万历经筵所需的十五万两巨额费用,张居正本想劝阻从简,但因吕调阳入阁的谕旨是绕过内阁颁发的,他从中明显感到天威不测的巨大压力,在冯保的恩威并用下,尽管官员薪俸都无法解决,他却不得不答应筹措这笔费用。但他利用李太后笃信黄道吉日的心理,串通测字先生,推迟经筵日期,斥退总管太监邱得用。作为一个宰相,出此下策,苦衷可想而知。
   作家通过张居正恰当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形象地告诉我们,任何改革都不是直线运动。宋朝的王安石尽管公开提出更改祖法的旗帜,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但因其缺少斗争韬略,最终给变法带来了阻力,而历史上只有张居正这种具有超凡能力的政治家,才能不为个人的小名小利所左右,在实现经邦济世的政治理想时,藏巧于拙,审时度势,顺利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不能不说是这部小说提供给我们的一个有益的启示。
  (《张居正·木兰歌》《张居正·水龙吟》,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版,每册20.00元)
其他文献
由何希泉等人翻译的《个人档案(194l一1994)——苏联克格勃主席弗·亚·克留奇科夫狱中自述》前不久与中国读者见面了。这部长达60余万字的回忆录,记述了作者从1941年至1994年充满传奇色彩的风雨人生路程。全书共计10章,分别为《生命旅程的开端》;《在情报侦察机关的岁月里》;《出兵阿富汗内幕》;《改革:“设计师”与“施工者”》;《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岗位上》;《濒于灭亡》;《艰苦卓绝的三
期刊
《草根的力量》(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版,24.00元)是一部研究民间戏剧活动的著作,它的研究对象,只局限于浙江台州地区近二十年的民间戏班。但是它涉及到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台州地区,远远超出了戏剧领域。通过经年细致的田野考察,作者揭开了中国当代社会真实可信的一角,在民间戏剧活动的描述和剖析中,折射出草根阶层在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领域的强烈渴求。它为我们的文学艺术研究、文化批评以及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
期刊
最早知道浙江的温、台一带——这里指的不是仅从地图上知道这两个地名,而是多少了解一星半点那里的知识——是少年读书、记性尚好之时。当时读到元朝末年,那里民不聊生,扯旗造反,喊出一段民谣式的口号:“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后来人们一般都不会记得后面三句,只用第一句来表示没有人能管得到自己之意,当然也多不知道这本来是温、台百姓的发明。后来长大,有了浙江的朋友,多对我说起那里的方言
期刊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并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无庸讳言,这些研究虽然数量繁多,名目各异,但距离整体把握和具体把握,似乎还有一定差距。刘旭教授主编的《湖湘文化概论》,就是力图缩短这段差距,从系统思维中走近湖湘文化本质的重要尝试。  整体把握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足以总揽全局的窗
期刊
《中国历史年鉴》自1979年诞生以来,已步入青年时期。它以严谨、开放的学风,高密度的信息量,以及对中国史学研究的权威性评述而赢得国内外一片赞誉。它折射新时期史学二十年的辉煌历程,影响、培育了一代史学工作者,成为海内外了解中国史学的首选图书。但是,《中国历史年鉴1998》三联书店,2000年第l版,以下简称《年鉴》质量明显下滑,引起了学人的极大忧虑。  第一,《年鉴》作为编年体工具书,最基本
期刊
相比于许多大部头的学术名著,这本书要单薄得多,但也有趣得多。它可以让我忍俊不禁,时常无意地破坏图书馆良好的读书氛围,引来讶异和责怪的目光。不过我对这本书的注意倒不是因为它的趣味性内容。  《潜规则》是这样一本书,它比学术书多了一些感性,比故事书和常规的历史叙述多了一些理性,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作者吴思语。但它的新意和朝气却也由此而生。这是我们在读《潜规则》时应该首先明了的一点。  所谓“不伦不
期刊
本书讲述了戴安娜王妃的许多生平琐事,并构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字里行间虽未有波澜起伏,却能打动人心。戴安娜,她曾一度是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因为她的风雅、美貌,她的灰姑娘般的身世,从令人眩目的“世纪婚礼”伊始,到全球为之震惊的“世纪之丧”,她美好的形象从未让人失望。那么,她平时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当她从大众的眼睛中消失回到家里,她怎么消遣,怎样购物?她喜欢吃什么食品?爱看什么书?听什
期刊
以往因工作关系接触过耿升先生的译作,觉得问题不少,近日对照原文阅读了他的几种译作,这一感觉得到了证实。事实表明,耿先生的译作错误甚多,读者若引以为据,难免以误为正,给学术研究带来不容忽视的损害。笔者思之再三,斗胆对耿先生的译作略加评论,希冀引起读者和学人的注意。出于压缩篇幅的考虑,我将译文的错误分成几类,各举数例,并附必要的说明,以收窥斑知豹之效。由于耿先生的译作数量极大,未能全部拜读,所以本文主
期刊
鲍曼(Zygmunt Bauman)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现为利兹大学和波兰华沙大学退休的社会学教授,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研究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在当代走红的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曾说:“对我而言,鲍曼是一个后现代性的理论家。”鉴于其对社会学与社会理论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鲍曼于1990年被授予雅马尔费奖(Amalfi Prize),并于1998年被授予阿多尔诺奖(The
期刊
尽管量子论的诞生已经过了一个世纪,其辉煌鼎盛与繁荣也过了半个世纪。但是量子理论曾经引起的困惑至今仍困惑着人们。正如玻尔的名言:“谁要是第一次听到量子理论时没有感到困惑,那他一定没听懂。”薛定谔的猫是诸多量子困惑中有代表性的一个。这个猫十分可怜,她(假设这是一只雌性的猫,以引起更多怜悯)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