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缺氧条件下丁苯酞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的体外实验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fltoe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体外缺血缺氧条件下丁苯酞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形成血管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VEGFR2)-Notch1/Dll4信号的相关性。

方法

对HUVEC传代培养后设置对照组、模型组、丁苯酞干预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个/ml,每组从均匀的细胞悬液中直接加入1 ml(即每组细胞1×105个),模型组和丁苯酞干预组均为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的HUVEC,丁苯酞高、低剂量组使用含有终浓度分别为20 μmol/L和5 μmol/L的丁苯酞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成管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受体蛋白VEGFR2、Notch1和配体Dll4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VEGF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VEGFR2、Notch1、Dll4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丁苯酞可以提高缺血缺氧条件下HUVEC的存活率,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培养6、12、24、48 h过程中,细胞存活率为78.6%±3.0%、59.6%±5.3%、44.6%±4.2%、38.2%±4.3%和88.6%±6.3%、67.5%±5.4%、53.3%±4.2%、46.3%±3.9%,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2%±5.8%、53.2%±4.8%、36.2%±7.8%,22.5%±4.1%;t=4.513、6.231、9.322、9.674,P=0.021、0.018、0.026、0.015;t=8.123、11.211、12.312、14.154,P=0.001、0.002、0.001、0.001)。细胞迁移实验中丁苯酞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分别为52.3%±4.2%和87.5%±5.2%,较模型组(18.5%±3.2%)及对照组(22.3%±4.1%)均明显升高(t=18.324、15.183,P=0.000、0.000;t=22.142、19.341,P=0.000、0.000)。蛋白检测中,丁苯酞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VEGFR2、Notch1以及Dll4的相对表达量为1.12±0.17、0.35±0.07、0.42±0.08和1.30±0.15、0.41±0.10、0.48±0.11,相比模型组(0.82±0.05、0.30±0.03、0.32±0.04)明显升高(t=6.120、2.123、4.112,P=0.000、0.020、0.003; t=8.122、3.851、5.130,P=0.000、0.000、0.001)。丁苯酞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VEGF、VEGFR2、Notch1和Dll4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3±0.08、0.41±0.05、0.38±0.03、0.36±0.04和0.58±0.05、0.50±0.06、0.41±0.05、0.52±0.06,相比模型组(0.28±0.03、0.34±0.04、0.27±0.03、0.19±0.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2、3.825、4.311、5.211,P=0.000、0.006、0.001、0.000;t=4.225、4.872、5.311、8.220,P=0.000、0.000、0.000、0.000)。

结论

丁苯酞可以在体外缺血缺氧条件下促进HUVEC形成血管,其机制可能与VEGF/VEGFR2-Notch1/Dll4信号的激活有关,这可能是丁苯酞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微循环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Wnt/β-catenin(Wnt)为一条在进化过程中极为保守的信号通路,在人类胚胎发育、细胞生长、组织器官形态形成以及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Wnt信号通路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以及肾癌具有重要影响。
肾小管间质损伤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能准确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标志物可能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早期检测或预测临床结局的优良生物标志物。近年研究发现,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可作为肾小管间质损伤标记物,尿中L-FABP水平还可以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疾病进展的预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u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措施,维持机体充足的铁储备对于保证rHuEPO的疗效非常重要。所以及时、准确地预测患者铁状态对肾性贫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指南对评估肾性贫血铁缺乏指标的选择意见不断变化。本文将结合循证医学证据探讨
期刊
目的通过报道远端肌无力中性脂质沉积症一家系临床、病理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8年1月就诊于我科的远端肌无力中性脂质沉积症一家系中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电生理检查和骨骼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提取DNA行基因检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家系中2例患者为同胞姐妹,临床表现相似,均于30岁后发病,临床以四肢远端无力、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血肌酸激酶均升高(分别为1
目的回顾分析各种抗体类型自身免疫性癫痫(autoimmune epilepsy, AE)的临床、结构及功能影像、炎性脑脊液、脑电图、伴发肿瘤等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确诊的AE 4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头颅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脑脊液炎性改变、伴发肿瘤和生化检查结果等,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42例AE中抗amphiphysin抗体相关
期刊
目的评价脑脊液二代测序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李斯特菌感染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为明确2017年6—1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例CNS感染患者的致病微生物,采用血液与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培养、革兰染色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应用BGISEQ-100测序平台进行脑脊液病原测序,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5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
期刊
目的报道3例窖蛋白相关肌病患者的临床、肌肉病理及分子病理特点,并结合文献对本病进行回顾。方法总结3例以肌肉波纹样蠕动为突出特点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肌肉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和窖蛋白-3免疫组织化学病理特点,行CAV3和PTRF基因检测。结果3例患者临床均有典型的肌肉兴奋性增高症状,包括叩击诱发的肌肉快速收缩和肌肉隆起以及机械刺激诱发的肌肉波纹样蠕动。例1尚有手肌无力和萎缩;例2在病程早期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