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的“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01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操作和运算,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并初步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探索并初步掌握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特点。2.使学生在探索相关知识、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进对自然数的认识,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3.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提高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倍数、因数的含义,求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因数
  1.课件出示例1:用8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题目下散放8个同样的正方形)
  学生取出练习纸,找到记录表。教师指导填表方法。
  学生独立操作解决,教师巡视,收集一些学生的记录表。
  2.展示学生的记录表,请学生说想法。教师用教具贴出各种长方形,明确实质上只有两种拼法。追问:为什么没有每行3个的拼法?用8个正方形试拼,使学生看到余2个,并板书:8÷3=2……2.指出:同样道理,也没有每行5个、6个、7个的拼法。板书:1×8=8, 2×4=8,8÷1=8,8÷2=4
  3.选2×4=8和8÷2=4,师:从算式2×4=8和8÷2=4,可以知道,2个4能组成8,4个2也能组成8,2和4都是8的因数。板书:8的因数,2、4。问:8还有哪些因数?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板书:1、2、4、8。讲解:8的因数有1、2、4、8,也正说明了8这个数可以由8个1组成,还可以由4个2或2个4、1个8组成。
  问:除了这四个,8还有其他的因数吗?要想成为8的因数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指出:研究因数时,所说的数指不是0的自然数。课件出示:(集合圈表示)自然数:0、1、2、3、4、5、6……不是0的自然数:1、2、3、4、5、6……
  [设计意图]体会因数的含义,重点是体会一个给定的总量可以由哪些单位量组成,学生用正方形拼摆长方形。并用除法算式或乘法算式记录,获得了这方面的体会,同时,通过列表,让学生体验单位量和单位数是成对出现的。交流中,我特意提醒学生思考“有没有每行3个拼法”,体会“以3为单位量,不能合成8”,3就不是8的因数,加深了学生对一个数的因数的含义的理解。
  4.练习:
  (1)课件出示:20的因数有:
  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写)。教师巡视。
  请学生展示作业,并讲解思路。A类,用乘法或除法,有序、完整的写;B类,完整但无序;C类有遗漏或其他错误。结合学生的展示、叙述,教师追问:你最先想到的是几和几?接着呢?你怎么知道3不是20的因数?你怎么知道20的因数已经全写在这儿了?
  问:经过刚才的讨论,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找20的因数比较好?(乘法、除法算式,一对一对地往中间写。)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获得“怎样的数是20的因数”,而且经历找20的因数的方法的形成过程,即从随机列举到运用乘法或除法算式写、从无序到有序、从有重复或遗漏到不重复不遗漏的过程。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也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2)课件出示:9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追问“9=3×3,9的因数中为什么只写‘3’?”
  二、初步认识倍数
  1.例2(图一个2×4的长方形)。
  摆一个长方形用8个小正方形
  再问:摆这样的2个长方形,一共要用多少个小正方形?(16个)你还能填写下去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填表。教师巡视。
  请学生展示填法、说明想法,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表格。问:表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由于摆的长方形可以无限多下去,所以,需要的正方形的个数情况也有无限多种。
  教师板书并指出:像这样的由若干个8组成的数,8、16、24、32、40……都是8的倍数。教师指出,同样的,研究倍数时,所说的数也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引入并建立倍数的概念时,仍然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运用直观形象在头脑中进行操作),通过用正方形拼摆长方形的问题,探讨给定单位量,由这个单位量可以产生哪些正整数。体会“以8为单位量可以组成哪些正整数”的含义,借助形象思考、列表记录,想到相应的乘法算式,也就对于“怎样的数是8的倍数”以及“怎样找8的倍数”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请找出20的倍数、9的倍数。
  学生在练习纸上写。教师巡视。
  请学生展示填法、说明想法。突出用乘法找的方法,如果有学生用连加的方法,也加以肯定,但需经讨论后指出“一般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倍数”。
  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用1、2、3、4等连续自然数依次去乘这个数,就可以得到这个数的倍数)
  三、进一步认识倍数和因数
  1.认识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性
  课件出示算式3×4=12。根据这个算式,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小结:根据一个乘法算式,能用倍数或因数说出4句话。
  课件出示:10是30的因数。根据这句话,你能想到30是10的什么数?
  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课件出示数组:5和10,30和60。下面每组数,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吗?
  进一步观察:10,在10和30中,10是30的因数,在5和10中,10是5的倍数;30,在10和30中,30是10的倍数,在30和60中,30是60的因数。
  问:只说“10是因数,30是倍数”这句话对吗?
  小结: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谁也离不开谁。
  [设计意图]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性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由“a是b的因数”必有“b是a的倍数”,二是不能仅说“a是因数,b是倍数”。上述每个活动,都先让学生经历“解题——交流——反思”的过程,使学生的体会趋于深刻。
  2.认识一个数的倍数和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课件出示本课所找的8、20、9的倍数和因数。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例子,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说自己的发现。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征。
  指出:其实,根据这三个例子,还能发现与倍数、因数相关的其他一些信息,有兴趣的,课后可以继续讨论。
  [设计意图]将8、20、9的倍数和因数同时呈现在同一屏幕上,强烈的对比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征成为学生自主发现。实际教学中, 学生也能从材料的启发经思考、交流得出。除了表格中的特征,学生还能发现诸如“一个数的倍数都是它因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都是它倍数的因数”等。可以说,这一学习活动是一座“富矿”,是极佳的数学课程资源。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学习的兴趣得到培养,对数学也能形成正确的观念。
  3.请学生给本课内容提出课题。板书:因数和倍数。
  四、练习(略)
  □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jxjymsdh@126.com
其他文献
2012年2月,成都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深化城乡教育互动发展促进教育圈层融合的意见》,各区(市)县教育局、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加大城乡教育互动联盟的制度建设,积极拓展有效途径,创新互动方式,促进了该市教育圈层融合和“三圈一体”发展。  ——探索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例如,由蒲江县教育局委托青羊区金沙小学管理蒲江县金钥匙学校。蒲江县教育局与青羊区教育局签订学校委托管理协议,期限3年。根据协议,金沙小学
期刊
和不同的人交往,就像走进不同的窗。  和性格乐观、自信的人交往,就仿佛打开一扇快乐之窗。阳光明媚、碧野飞花展现在眼前。他们的脸上总是写着笑容,眼里总是含着喜悦,仿佛世界永远充满希望。于是,你也会渐渐受到他们的影响,变得快乐、自信,积极向上。  和性格悲观、绝望的人交往,就如同打开一扇灰暗之窗。霜天暮景、乌云密布映入眼帘。他们内心的抑郁、颓废,好像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即使阳光普照,他们也会伤心地感叹:
期刊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评价改革”作为重点内容贯穿教育的诸多领域,强调“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目前,该市已初步探索构建了以学业水平为基础且结合学习经历与学习过程评价的综合评价办法,简称为“绿色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
期刊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展示学生艺术才华,扩大优质教育影响力,构建文化校园、艺术校园、特色校园、幸福校园,武宁县举办首届青少年艺术节。艺术节期间,除合唱比赛外,按中、小学两个组别,各学校艺术团踊跃参加了合唱、舞蹈、器乐、演讲、绘画、科技制作等比赛和演出。  本届艺术节由县教育局和县文广新局主办、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县文化馆承办,以青少年文艺和科技教育“六个一”活动为基础,从2012年3月份开始筹划,历时
期刊
连日来,赣州市教育局利用双休日时间组织中小学优秀教师讲师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送教下乡活动,免费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2.6万人。此举旨在充分发挥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教学骨干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本次培训安排在18个县(市、区)进行,共遴选70名专家和学科骨干,涵盖21个学科,安排专家报告或示范课130余场。讲师团成员
期刊
为规范新教师的执教行为,提高全县新教师的师德修养,在新教师中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风气,会昌县教育局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全县新教师师德师风培训班。全县2011年和2012年参加工作的477名新教师参加了培训。(胡林祥 刘冬萍)  修水县第三届高中生辩论赛在汇源小学多媒体教室隆重举行。来自全县6所高中的24位辩手参与角逐。辩论赛围绕“学生成长”主题,精选了“中学实行封闭式管理是否利于学生成长”“中学
期刊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推进赣南苏区教育振兴发展,大余县教育局在全县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干部下基层,教师访万家”活动,内容包括“六回访”“六必进”“六知道”和“六不准”。  实行“六回访”。即回访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城务工者子女家庭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实施“六必
期刊
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特级老师董乐华执教的“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一课。董老师引导学生探索解题规律,构建模型,让基本图形“活”起来,让学生能运用基本图形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也是一堂数学探究式学习活动课,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的过程。  以疑引思,初构模型  [问题1] 要求测量某佛塔的高度,手上只有如下测量
期刊
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若是你当众宣布学生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对其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詹明道  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带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的拍拍肩膀的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
期刊
【教学实录】  (上课铃声一落,于老师挎着一只盛着水果和蔬菜的篮子走进教室)  班主任:于老师,您怎么挎着篮子来上课?  师:我家来了一位客人,买点东西准备中午回家招待一下。刚走到学校,上课铃响了,没来得及送到办公室。  生:于老师,我给您送到办公室吧!  师:别!我正好用它来上说话课。  (生睁大眼睛,露出了好奇并略带怀疑的目光)  师:小朋友,我家来了一位客人,他是个医生。我买了些什么东西招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