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欲望和科学探索欲望,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时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法;创新意识;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82-02
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不但应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的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
1 为什么要采用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通过建立一种合适的体系,采用一种合适的模式,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研究型教学法以学生及其探究式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很好地体现了指导与自主、规定与开放、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研究型教学法是与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讲授型教学法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它将研究与讨论贯穿全课程的始终,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做学问的门径对大学生进行科研入门的初步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研究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资料的分析、研究成果的整理等。它打破了旧模式下的"满堂灌"和"一言堂",实行在教师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基础上展开讨论的师生群言堂,重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通过指导学生研究和讨论问题,强化了包括科研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的培养。
研究型教学法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规律,体现启发发现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原则和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和成就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发现者,从而能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行研究性的活动。研究型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课程的教学一方面承担着传承知识的重任,另一方面也肩负着创新知识的使命。因此,大学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研究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根据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大学生的教学要求和模式,我们在专题课教学中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将单纯讲授、传授式教学形式转变为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训练、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汉语语言学专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词汇学、语法学、方言学、语言学名著选读等方面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开设的,是对学生所掌握知识和理论的深化,能够促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因此,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而且又很重要的。
2 研究型教学法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程中的应用
研究型教学法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教学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法,重点应该把握的是教学的具体目标:首先是要达到激发创新情感、培养创造能力、学会掌握信息、树立团队精神、养成科学态度、形成责任意识的目的;其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贯穿新型的教育理念和负责的工作态度、开放性的教学组织、互动性的教学方式、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努力寻找研究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使研究型教学法真正在 "汉语语言学专题"课教学中应用开来。
2.1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型教学法把过去传授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程教学中的引导者,学生成为主动的思考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究型教学中,被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探索与创新的机会,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吃了他三个苹果"是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两组,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展开辩论。这次辩论非常成功,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下课时,不少学生仍兴头不减,说回去要再找些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还要辩论。
这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并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寻找并建立它们的联系,从而加深了对句法结构的理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科研化,科研项目教学化。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不同,不是仅仅传授已有的和整理过的知识,而是引导大学生独立去从事"研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必然会导致整个教学体系的革新和创新。
研究型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活动,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及其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其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还要有规范的学科特色,要尽量体现汉语语言学方面的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最高的研究水平。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把系统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具体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科研化,科研项目教学化。例如:在讲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新意、有一定的前瞻性、对实际有指导意义但又不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一些课题:"网络语言中的数字词"、"广告成语中的变异现象"、"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有N可V'结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在几个班级的多次实验,发现效果非常好,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进而形成一个轻松活泼的研究型学习氛围。
2.3 解决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无论是实例分析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每个人在自己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上所得到的答案是个性化和富有创造性的,对于一个个真实的开放性问题,老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因此,衡量学生解决问题优劣的主要标准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知识的综合运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的合理性、组织讨论的效率、最终的报告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等。例如:在讲解偏正结构短语时,对"春天的到来"是"插入式的'的'字短语还是定中偏正短语"的问题,对"春天的到来"和"家乡的红桔"的异同问题,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展开讨论。结果发现学生的劲头非常高,课堂上的发言超乎想象,给我很大的启发。
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探讨、分析,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学习更加主动,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4 强化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动力。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是专题课教学的一个总体目标。而研究型教学法在专题课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这个总体目标的实现。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的称赞和激励,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对那些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学生给予比较高的平时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给予学期成绩。这种做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动力,效果非常好。
2.5 把握课题研究的正确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研报告(论文)的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讲求科学、严谨,马虎不得。一般来说,课题研究包括这样三步:(1)分析论证,确定论题;(2)多方查找资料,整理思路;(3)归纳综合,形成报告(论文)。
首先,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对课题的价值和研究可能性进行论证。教师可作为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共同确立研究课题,使课题具体化、可操作化。其次,指导帮助学生,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建议、指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期刊杂志、相关书籍, 到学校电子期刊网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到Google 、百度等搜索有关的知识信息,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选择、分析和加工,整理出一个明朗的思路。最后,在思路明朗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形成研究报告(论文)。我们曾经在两个班组织学生查询资料、分析讨论,确定下来了两项值得做的课题,经过近一年的整理、分析、论证,最终课题圆满结项。这项活动得到了校学术委员会的高度称赞和充分肯定。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6 交流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把研究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展示出来。成果展示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都要给予肯定。学生可以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也可以开展研讨会、辩论会,相互交流,共享成果。
研究成果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不少学生因此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改进的方向,增强了自信心,研究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2.7 建立多种评价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科研指导。
教学评价体系是整个研究型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学,对教师与学生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要想有效地实施研究型教学,就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过去,学生的学习成绩绝大多数都是由期末的一张试卷来决定的。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全面、不客观的,很多情况下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至使有些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前猛突击,考试完头脑中仍是一片空白。因此,我们应该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考察,综合评价。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都考虑进去,再与期末测评相结合,共同确定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学习态度是根据听课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的,占期末总成绩的15%;课堂表现和自主学习主要反映在课堂上对问题的回答以及主动提问等,占10%;实践能力主要依据平时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不同而决定,占40%;期末考试的成绩仅占35%;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体现在每个环节的评价过程中。
这种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渗透在研究型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是提高研究型教学的有效手段。多种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成绩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指导的进一步加强。
3 结语
研究型教学法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程中的应用使我们认识到了: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但不是一种确定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立足于基本的教学形式,在常规教学中增强研究性成分。这种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获取新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时的科学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欲望和科学探索欲望。
参考文献
[1] 黄亚平等.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38-39.
[2]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3]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基于问题解决. http://www.pdsyz.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553.
[4]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61-62.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法;创新意识;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82-02
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不但应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的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
1 为什么要采用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通过建立一种合适的体系,采用一种合适的模式,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研究型教学法以学生及其探究式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很好地体现了指导与自主、规定与开放、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研究型教学法是与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讲授型教学法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它将研究与讨论贯穿全课程的始终,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做学问的门径对大学生进行科研入门的初步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研究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资料的分析、研究成果的整理等。它打破了旧模式下的"满堂灌"和"一言堂",实行在教师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基础上展开讨论的师生群言堂,重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通过指导学生研究和讨论问题,强化了包括科研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的培养。
研究型教学法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规律,体现启发发现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原则和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和成就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发现者,从而能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行研究性的活动。研究型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课程的教学一方面承担着传承知识的重任,另一方面也肩负着创新知识的使命。因此,大学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研究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根据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大学生的教学要求和模式,我们在专题课教学中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将单纯讲授、传授式教学形式转变为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训练、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汉语语言学专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词汇学、语法学、方言学、语言学名著选读等方面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开设的,是对学生所掌握知识和理论的深化,能够促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因此,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而且又很重要的。
2 研究型教学法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程中的应用
研究型教学法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教学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法,重点应该把握的是教学的具体目标:首先是要达到激发创新情感、培养创造能力、学会掌握信息、树立团队精神、养成科学态度、形成责任意识的目的;其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贯穿新型的教育理念和负责的工作态度、开放性的教学组织、互动性的教学方式、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努力寻找研究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使研究型教学法真正在 "汉语语言学专题"课教学中应用开来。
2.1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型教学法把过去传授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程教学中的引导者,学生成为主动的思考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究型教学中,被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探索与创新的机会,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吃了他三个苹果"是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两组,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展开辩论。这次辩论非常成功,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下课时,不少学生仍兴头不减,说回去要再找些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还要辩论。
这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并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寻找并建立它们的联系,从而加深了对句法结构的理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科研化,科研项目教学化。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不同,不是仅仅传授已有的和整理过的知识,而是引导大学生独立去从事"研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必然会导致整个教学体系的革新和创新。
研究型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活动,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及其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其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还要有规范的学科特色,要尽量体现汉语语言学方面的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最高的研究水平。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把系统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具体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科研化,科研项目教学化。例如:在讲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新意、有一定的前瞻性、对实际有指导意义但又不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一些课题:"网络语言中的数字词"、"广告成语中的变异现象"、"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有N可V'结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在几个班级的多次实验,发现效果非常好,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进而形成一个轻松活泼的研究型学习氛围。
2.3 解决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无论是实例分析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每个人在自己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上所得到的答案是个性化和富有创造性的,对于一个个真实的开放性问题,老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因此,衡量学生解决问题优劣的主要标准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知识的综合运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的合理性、组织讨论的效率、最终的报告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等。例如:在讲解偏正结构短语时,对"春天的到来"是"插入式的'的'字短语还是定中偏正短语"的问题,对"春天的到来"和"家乡的红桔"的异同问题,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展开讨论。结果发现学生的劲头非常高,课堂上的发言超乎想象,给我很大的启发。
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探讨、分析,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学习更加主动,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4 强化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动力。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是专题课教学的一个总体目标。而研究型教学法在专题课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这个总体目标的实现。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的称赞和激励,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对那些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学生给予比较高的平时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给予学期成绩。这种做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动力,效果非常好。
2.5 把握课题研究的正确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研报告(论文)的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讲求科学、严谨,马虎不得。一般来说,课题研究包括这样三步:(1)分析论证,确定论题;(2)多方查找资料,整理思路;(3)归纳综合,形成报告(论文)。
首先,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对课题的价值和研究可能性进行论证。教师可作为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共同确立研究课题,使课题具体化、可操作化。其次,指导帮助学生,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建议、指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期刊杂志、相关书籍, 到学校电子期刊网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到Google 、百度等搜索有关的知识信息,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选择、分析和加工,整理出一个明朗的思路。最后,在思路明朗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形成研究报告(论文)。我们曾经在两个班组织学生查询资料、分析讨论,确定下来了两项值得做的课题,经过近一年的整理、分析、论证,最终课题圆满结项。这项活动得到了校学术委员会的高度称赞和充分肯定。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6 交流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把研究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展示出来。成果展示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都要给予肯定。学生可以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也可以开展研讨会、辩论会,相互交流,共享成果。
研究成果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不少学生因此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改进的方向,增强了自信心,研究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2.7 建立多种评价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科研指导。
教学评价体系是整个研究型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学,对教师与学生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要想有效地实施研究型教学,就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过去,学生的学习成绩绝大多数都是由期末的一张试卷来决定的。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全面、不客观的,很多情况下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至使有些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前猛突击,考试完头脑中仍是一片空白。因此,我们应该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考察,综合评价。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都考虑进去,再与期末测评相结合,共同确定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学习态度是根据听课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的,占期末总成绩的15%;课堂表现和自主学习主要反映在课堂上对问题的回答以及主动提问等,占10%;实践能力主要依据平时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不同而决定,占40%;期末考试的成绩仅占35%;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体现在每个环节的评价过程中。
这种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渗透在研究型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是提高研究型教学的有效手段。多种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成绩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指导的进一步加强。
3 结语
研究型教学法在"汉语语言学专题"课程中的应用使我们认识到了: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但不是一种确定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立足于基本的教学形式,在常规教学中增强研究性成分。这种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获取新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时的科学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欲望和科学探索欲望。
参考文献
[1] 黄亚平等.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38-39.
[2]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3]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基于问题解决. http://www.pdsyz.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553.
[4]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