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应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古诗文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现状;策略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古诗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古诗文”的说法。笔者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好似璀璨的明珠,在语文课本的知识海洋中闪耀着光芒。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可以说,古诗词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占有重要的地位的。首先,初中学生学习性强、可塑性强,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古诗词有助于他们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一方面,学习优秀的古代诗词篇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加他们对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学习古诗词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羁旅忧思,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育其优良的品格和高远的志向;另外,学习古代诗词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待人接物的和气。其次,古诗词语言优美,节奏性强,能够增加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领悟能力。最后,在升学考试中古诗词的分值也相当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的考生能够在语文作文或者小作文中使用“应景”的古诗词,在阅卷老师看来,一定眼前一亮,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古诗词教学现状
我国的教育属于应试教育,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过关都是“死记硬背”的,这样的记忆方式很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入选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都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只有多理解、深体会,才能了解到古诗词的文化底蕴。然而,用于应付考试的“突击”背诵却常常存在,学生总是对“考点句子”和“著名句子”多加背诵,对于名句以外的句子却置之不理。这种背书方式忽视了古诗词的完整性和意蕴的流畅性,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总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对古诗词认识不足。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古诗词认识不足,认为它们没有特别值得考查的地方,讲解的时候也就简单带过了。教师这种考试至上的思想,也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背诵时只背诵名家名句,尤其是对一些较长和较难的诗词,他们认为读起来费时费力,不如记一些考点更切合实际。而一旦在考试中出现的不是“出前半句,填后半句”的考查形式,而是根据文意填写古诗句,他们就不知所措。
2.诵读的程度不够。可以说,我国学生的诵读能力是世界第一的,因为他们从小就对很多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以至于到了机械化背诵的程度。对古诗词来说,读要读出感情。如曹操的《观沧海》,一开篇就要读出气势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如果学生没有任何思想感情地朗读,不仅使诗歌失去了语言的韵味,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文化修养上的损失。
3.古诗词课堂活力不足。很多语文教师在古诗词课堂上都是在解释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换言之,就是在解释考点,却严重忽视了古诗词的语言整体性和意蕴连贯性,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兴趣不高的现象,他们并没有一种学习古代优秀文化的敬畏和激动,而是低头做笔记,记录考点。这样“满堂灌”的应试教学模式非常不好,致使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呆板单一,缺少创新点和文化的活力。
三、古诗词教学的对策
1.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竞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难道打仗只有将军死,壮士就不会死?”这样一来,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诗词的学习中,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思考,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再问:“‘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下学生们就会齐声回答:“是互文!”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创设古诗词的文化环境,给学生一种形象的思维展现。学生只有从形象入手,抓住其中的一些关键意境,了解作者“字面底下”的意思,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古诗词的文化学习。
2.以读促教,激活课堂。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只有读够了一定的遍数,才能够了解古诗词的内涵。“读”不是目的,“读”只是手段,因此学生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主動性去读,去背诵。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读书状况进行抽查。通过这样“以读促教”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为学生理解古诗词打下了基础。
3.线式展开,纵横挖掘。比如,学习杜甫的《春望》,就可以纵向地了解杜甫一生诗歌风格的变化,对比《望岳》,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这样有助于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之,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笔财富,教育者应该好好地珍惜,把优秀的文化传递给学生,促使他们增加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徐辉.古诗词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2]魏韬,高有臣.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J].时代文学(双月),2006.
[3]王继存.浅谈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J].华章2009(06)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现状;策略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古诗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古诗文”的说法。笔者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好似璀璨的明珠,在语文课本的知识海洋中闪耀着光芒。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可以说,古诗词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占有重要的地位的。首先,初中学生学习性强、可塑性强,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古诗词有助于他们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一方面,学习优秀的古代诗词篇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加他们对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学习古诗词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羁旅忧思,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育其优良的品格和高远的志向;另外,学习古代诗词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待人接物的和气。其次,古诗词语言优美,节奏性强,能够增加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领悟能力。最后,在升学考试中古诗词的分值也相当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的考生能够在语文作文或者小作文中使用“应景”的古诗词,在阅卷老师看来,一定眼前一亮,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古诗词教学现状
我国的教育属于应试教育,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过关都是“死记硬背”的,这样的记忆方式很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入选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都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只有多理解、深体会,才能了解到古诗词的文化底蕴。然而,用于应付考试的“突击”背诵却常常存在,学生总是对“考点句子”和“著名句子”多加背诵,对于名句以外的句子却置之不理。这种背书方式忽视了古诗词的完整性和意蕴的流畅性,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总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对古诗词认识不足。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古诗词认识不足,认为它们没有特别值得考查的地方,讲解的时候也就简单带过了。教师这种考试至上的思想,也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背诵时只背诵名家名句,尤其是对一些较长和较难的诗词,他们认为读起来费时费力,不如记一些考点更切合实际。而一旦在考试中出现的不是“出前半句,填后半句”的考查形式,而是根据文意填写古诗句,他们就不知所措。
2.诵读的程度不够。可以说,我国学生的诵读能力是世界第一的,因为他们从小就对很多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以至于到了机械化背诵的程度。对古诗词来说,读要读出感情。如曹操的《观沧海》,一开篇就要读出气势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如果学生没有任何思想感情地朗读,不仅使诗歌失去了语言的韵味,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文化修养上的损失。
3.古诗词课堂活力不足。很多语文教师在古诗词课堂上都是在解释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换言之,就是在解释考点,却严重忽视了古诗词的语言整体性和意蕴连贯性,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兴趣不高的现象,他们并没有一种学习古代优秀文化的敬畏和激动,而是低头做笔记,记录考点。这样“满堂灌”的应试教学模式非常不好,致使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呆板单一,缺少创新点和文化的活力。
三、古诗词教学的对策
1.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竞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难道打仗只有将军死,壮士就不会死?”这样一来,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诗词的学习中,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思考,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再问:“‘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下学生们就会齐声回答:“是互文!”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创设古诗词的文化环境,给学生一种形象的思维展现。学生只有从形象入手,抓住其中的一些关键意境,了解作者“字面底下”的意思,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古诗词的文化学习。
2.以读促教,激活课堂。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只有读够了一定的遍数,才能够了解古诗词的内涵。“读”不是目的,“读”只是手段,因此学生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主動性去读,去背诵。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读书状况进行抽查。通过这样“以读促教”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为学生理解古诗词打下了基础。
3.线式展开,纵横挖掘。比如,学习杜甫的《春望》,就可以纵向地了解杜甫一生诗歌风格的变化,对比《望岳》,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这样有助于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之,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笔财富,教育者应该好好地珍惜,把优秀的文化传递给学生,促使他们增加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徐辉.古诗词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2]魏韬,高有臣.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J].时代文学(双月),2006.
[3]王继存.浅谈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J].华章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