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原来你是这样的“水盆”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在这里很金贵


  处在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均海拔500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阴云密布,难得有几天晴空万里。这里年日照时数只有900多小时,平均每天的日照大概是2.5小时。而在秋冬季节,每个月的平均日照甚至只有50小时,平均每天不到2小时。阳光在这里真是金贵得很呐!
  可是隔壁的甘孜州,明明只是成都向西300多千米,那里的年日照就能超过2000小时,只因为处在川西高原,有着3000多米的海拔。再向西来到西藏的拉萨(海拔3650米),那里更是有“数不尽的晴日”,年日照超过3000小时,平均每天都能晒足8小时,因此还得到“日光城”的称号。
  这样看来,在中国的西南,相比阳光多少,距离不是关键,纬度也不是关键,地势地形才是关键。四川盆地地势最低,比阳光真的是一点儿优势也没有。


拉萨(上)和成都(下)年日照小时数对比(供图/ 王恩眷)

蜀犬吠日


  在四川盆地,阴雨是主人,阳光是客人,“稀客”一来,就被敏锐的狗狗们先发现了,不得了啊,没见过呐!朝着它一通乱叫。这件事被唐代的大文学家柳宗元知道了,忍不住也记上一笔,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这样写道:“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由此还衍生出一个成语——蜀犬吠日,用来比喻少见多怪。
  “蜀犬”最熟悉的阴雨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华西秋雨”,这正是四川盆地的一大气候特色。华西秋雨最主要的时段是每年9—10月,最早也可能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中旬结束。


画作《蜀犬吠日》 (绘图/ 吴金平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华西秋雨的两个特点就是:绵、长。
  绵,是说雨下得温柔,完全不似夏季那种短时猛烈的降雨。
  长,正像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所说,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淫雨”就是连绵的雨,“霏霏”就是雨(或雪)不断的样子。华西秋雨正是这样,雨一下就是一整天,而且下雨天数多,连绵阴雨达数月之久,有时候累积雨量更是惊人!

雅安:四川“水盆”的“加强版”


  四川盆地的雨是哪里来的呢?还是靠地形地势。四周群山环绕,它就像一只大水盆,最擅长汇集水汽。夏季和秋季,来自印度洋和南海充沛的暖湿气流被汇集在此,一有冷空气“造访”,就很容易下雨;再加上周围山地对水汽的抬升助力,经常会大雨倾盆。
  进入冬季,有青藏高原的阻挡,各种从西而来的气流被成功“躲过”。四川盆地就像一潭不流通的“死水”,风也很小,相比周围,是一片低气压区,按照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原理,周围空气容易向盆地汇集、上升(遇冷凝结),使得四川盆地上空多云、多雨、多雾。


地形促使四川盆地多强降雨(供图/ 王恩眷)


雅安逐月降水量(毫米)(供图/ 王恩眷)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的西缘,年降水量可以达到1600~1800毫米,是四川省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也是中国内陆最为多雨的地区。同是在四川盆地,为什么雅安的雨会比其他地方更大?那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地形因素的“加强版”:北面、西面、南面,三面环山的喇叭口地形,东面来的暖湿气流,只能进不能出,在雅安的堆积相比其他地方更为明显,雨量也往往更大,所以雅安有“雨城”“天漏”之称。
  四川盆地就是镶嵌在高原上的一个大水盆,這个水盆的水不是靠地势低流入的,而是空中的雨飘洒而成的。这里水汽充沛,阳光金贵。你问我何时是天晴,且听“蜀犬”来“吠日”;你问我何时是雨停,且看秋雨“绵绵无绝期”。
其他文献
你听说过喜马拉雅鱼龙吗?这一巨大的海洋食肉动物,体型和一辆长途大客车相当。它们生活在距今2.1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也就是恐龙刚刚出现的时候。有意思的是,科学家竟然是在位于青藏高原的珠穆朗玛峰脚下找到了它的化石。  鱼龙是典型的海洋动物,已经演化出鱼鳍一样的四肢和柔软的腹部,使它不可能翻山越岭。那么,鱼龙化石出现在青藏高原的唯一解释,就是这片今天的“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曾经是一片汪洋。  地质
期刊
20世纪70年代,中国启动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一手科学数据。如今,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这是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事业的历史延伸,也是青藏精神的代际赓续!  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奠基人李璞先生从川西进藏进行地质综合考察,采集了康藏高原(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第一批珍贵的地质资料,其中
期刊
2020年8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首次在青藏高原纳木错中心湖区近百米水下成功获取144.79米岩芯。什么是岩芯?获取岩芯有什么用处?岩芯里又藏着什么秘密呢?“天湖”纳木错:气候环境信息的聚集地  湖泊作为地球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着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连接点,是大气、水、沉积物界面等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以内陆封闭湖泊为主
期刊
特殊的岩土——冻土  在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环境下,一些地区土壤和岩石中的水,多以冰的形式存在。这种温度等于或低于0摄氏度、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就是冻土。  根据土壤和岩石保持冻结状态的时间,一般分为短时凍土、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其中多年冻土的冻结状态可持续数十年以上。  冻融是土层由于温度降到0摄氏度以下和升至0摄氏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物理地质现象。  中国的冻土类型多属于季节性冻土,即
期刊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因其秀丽的风景、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但是,如果不能远足,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去这个宝库中,一睹青藏高原的风采吧。博物馆再现神奇山水  地球自身的运动——地质构造运动,给予了地球大自然美丽的景色,青藏高原恰恰就是地球运动的产物。  地质构造运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人们在享受大自然孕育的美景时,最担心的是地质构造运动造成的危害。其实,地质构造运动除了造成局
期刊
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科研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那你想不想跟着科考队员一起进行一次野外考察呢?新的一天,从克服高原反应开始  8月,中国大部分地区还骄阳似火,青藏高原已经十分凉爽,甚至飘起大雪。早上起来,科考队员多少会有一些高原反应,只能慢慢地起床、走路,仿佛所有的画面都上演着慢动作。来到高原工作,大家总是在说慢点、再慢点。因为随着海拔不断升高,人体会出现呼吸急促、心
期刊
污水“净化器”  芦苇是禾本科芦苇属植物,高可达1~3米,秆直立,茎中空,根状茎十分发达,能在污泥中四处延伸。  芦苇多生长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的沿岸和低湿地,凭借极强的繁殖能力常常成为湿地植物的建群种(能决定群落结构和内部环境条件,群落的建造者),有着“第二森林”的称号。  其根系有松动土壤的功能,既可以向地下输送氧气,又可以通过茎上部分向上输送氧气、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因此,大面积的芦苇荡可以调
期刊
雅魯藏布江到底有多重要?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1982—1984年,中国科学院南迦巴瓦峰科学考察队曾经观测发现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及其支流水汽输送的空间分布,指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河谷是自青藏高原四周向高原腹地输送水汽的最大通道,且该水汽通道作用对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天气气候变化、现代生物的南北交流、藏民族文明历史发展等具有重大影响。
期刊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那里高寒缺氧,人迹罕至。那你知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高?它以前也是这么高吗?现在还在“长高”吗?神奇发现证明隆升猜想  1964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在西藏南部聂拉木县的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5700~5900米地区,发现一种高大乔木“高山栎”化石,同时在附近还发现了雪松及其他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化石。高山栎和雪松是一种山区常绿乔木,大多生长在2000~3000米的山区中,
期刊
在粮食世界中,有一些可以称之为奇迹的存在。比如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杂交水稻和影响世界历史的马铃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平常吃的小麦其实也是这样一种存在,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农田里,一场生物演化和文化交流的“大戏”正拉开帷幕……普通小麦:多个物种的结晶  在7000年前,中东地区的农夫就开始收集和种植小麦了。不过,那时的小麦并不是我们今天吃的小麦,而是野生的一粒小麦。跟现在的小麦相比,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