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资源,没有资产,这样的村想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真的比登天还难”。而在西丰县更刻镇小城子村,村党支部就办成了这件比登天还难的大事。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集体精打细算,让一个背着20多万元债务、没有资源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存款近百万、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村党支部二十余年的精打细算。
盘活集体资源
村里捞到第一桶金
小城子村是一个城郊村,位于西丰县城东部,距县城3公里。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有耕地3635亩,下辖2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50户,人口1230人,人均耕地少,林地资源少,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匮乏型小村。20年前,小城子村不但有20多万元外债,而且社会治安混乱,村屯环境极差,当时的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丝毫没有威信,党群、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是全县出了名的后进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1年,当时的更刻乡党委及时对小城子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将当时在群众中比较有威信的村“两委”委员刘海川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开启了小城子村的强村之路。
小城子村为什么会这么穷?成为小城子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最先思考的问题。村“两委”班子通过多种形式对小城子村近年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最后得出结论,往届村班子的发展思路不正确、对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管理不严格,是造成村级集体经济陷入窘境的主要原因。1983年,当时的村党支部开办了一家酒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1995年就以亏损十多万元倒闭告终。而在当时,村集体资产承包,几乎不通过党员群众的商议,更谈不上民主监督,几乎都是村干部个人说了算,优亲厚友现象严重,大量的村集体资源以低价进行发包,造成村集体资产严重流失,村党支部也渐渐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贫困原因找到后,村里通过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和村民代表会,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和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决定对村里所有的集体资产都要进行公开发包,谁出的价高就承包给谁。为了避免在竞标发包过程中,一些霸道型的村民喊完价,老实人不敢往上喊,导致发包价格低,村党支部对村集体资产发包,全部采取暗标的形式进行,并制订了完善的竞标方案。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首先共同研究标底,然后通过广播和宣传栏大力宣传,使招标信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所有竞标人要提前预交标底价20%的保证金,避免竞标人中标后不认账。就这样,村里第一次实行暗标发包一处荒山,就有70多人参与,并且一次投标成功,成交价达到以往发包价格的10多倍。
在村集体资源发包过程中,小城子村的村干部无一点私心,也是使小城子村集体资产得到稳定增长的关键。1989年,村里的一处荒山被一名外地商人承包种榛子,成交价格是24万元,在交钱后一星期,这名商人趁着刘海川不在家,将1万块钱硬是塞到刘海川爱人手中。后来,刘海川多次打电话要把钱退回去,对方都没有配合,刘海川就把这1万块钱原封不动交到了村会计手中,作为村里的收入。第二年春天,这名承包者找到刘海川,要求把他所承包荒山边界的12亩荒山划给他经营,当时就被刘海川一口回绝,说:“这山是集体的,我没权力划给你,而且我告诉你,你去年放我家的1万块钱,已经入了村里的账,我代表小城子村老百姓感谢你对我们村的资助,我们一定会号召百姓支持你在我们村发展产业,让你在这儿发家致富。”这名承包商听后哭笑不得,最后无奈地说:“我走过铁岭那么多地方,没见到过像你这样的人,给钱都不要。”
就这样,村里又陆续对有限的荒山、林地、果园、机动地等资源进行了发包。同时,村集体还结合市场需求,开办了石场、沙场、陶土矿等村办企业,到1993年,村党支部不但还上了26万元的外债,而且有了8万余元存款,收获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笔资金。
不乱花一分钱
勒紧腰带就能过上好日子
“村里的钱来得不容易,我们要继续勒紧腰带过紧日子,把钱花在刀刃上,作为村书记我会带头去做,请大家对我们村干部进行严格监督。”在小城子村专门讨论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的一次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村书记刘海川作出了郑重承诺。
为了加强村级资产管理,小城子村健全了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在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修订完善了党员和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经济收支审核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严格遵守“管账不管钱,管钱不花钱”的财经纪律,一手抓村集体增收,一手抓严控非生产性开支,乱收乱支现象得到根本杜绝。
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上,村党支部书记刘海川作出了表率。1995年,小城子村被国家民政部评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海川作为代表,参加了当时在南宁市举办的培训班,按照培训班的日程安排,参加培训的村书记最后一项培训日程是去越南考察,但村里需要出5000元的费用。刘海川虽然知道机会难得,但还是请假没去,用他的话说:“我们村虽然日子过得好一点了,拿出5000块钱不算什么,但这钱用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我可不能浪费这笔钱。”在刘海川的带动下,近20年,小城子村“两委”班子成员从没有用公款吃喝过,去县里、镇里开会,从来没有打过车。
小城子村集体的重大财务收支,一律让党员和村民代表两个议事会参与决策。同时,村党支部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在党支部的领导和镇农经站的业务指导下,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并向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报告理财工作。让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村集体资金使用管理,实现民主理财,这一做法让小城子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也充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
为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村党支部把村里花的每一分钱账目都晾晒于党员群众眼前,接受群众监督。
盘活集体资源
村里捞到第一桶金
小城子村是一个城郊村,位于西丰县城东部,距县城3公里。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有耕地3635亩,下辖2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50户,人口1230人,人均耕地少,林地资源少,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匮乏型小村。20年前,小城子村不但有20多万元外债,而且社会治安混乱,村屯环境极差,当时的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丝毫没有威信,党群、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是全县出了名的后进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1年,当时的更刻乡党委及时对小城子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将当时在群众中比较有威信的村“两委”委员刘海川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开启了小城子村的强村之路。
小城子村为什么会这么穷?成为小城子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最先思考的问题。村“两委”班子通过多种形式对小城子村近年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最后得出结论,往届村班子的发展思路不正确、对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管理不严格,是造成村级集体经济陷入窘境的主要原因。1983年,当时的村党支部开办了一家酒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1995年就以亏损十多万元倒闭告终。而在当时,村集体资产承包,几乎不通过党员群众的商议,更谈不上民主监督,几乎都是村干部个人说了算,优亲厚友现象严重,大量的村集体资源以低价进行发包,造成村集体资产严重流失,村党支部也渐渐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贫困原因找到后,村里通过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和村民代表会,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和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决定对村里所有的集体资产都要进行公开发包,谁出的价高就承包给谁。为了避免在竞标发包过程中,一些霸道型的村民喊完价,老实人不敢往上喊,导致发包价格低,村党支部对村集体资产发包,全部采取暗标的形式进行,并制订了完善的竞标方案。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首先共同研究标底,然后通过广播和宣传栏大力宣传,使招标信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所有竞标人要提前预交标底价20%的保证金,避免竞标人中标后不认账。就这样,村里第一次实行暗标发包一处荒山,就有70多人参与,并且一次投标成功,成交价达到以往发包价格的10多倍。
在村集体资源发包过程中,小城子村的村干部无一点私心,也是使小城子村集体资产得到稳定增长的关键。1989年,村里的一处荒山被一名外地商人承包种榛子,成交价格是24万元,在交钱后一星期,这名商人趁着刘海川不在家,将1万块钱硬是塞到刘海川爱人手中。后来,刘海川多次打电话要把钱退回去,对方都没有配合,刘海川就把这1万块钱原封不动交到了村会计手中,作为村里的收入。第二年春天,这名承包者找到刘海川,要求把他所承包荒山边界的12亩荒山划给他经营,当时就被刘海川一口回绝,说:“这山是集体的,我没权力划给你,而且我告诉你,你去年放我家的1万块钱,已经入了村里的账,我代表小城子村老百姓感谢你对我们村的资助,我们一定会号召百姓支持你在我们村发展产业,让你在这儿发家致富。”这名承包商听后哭笑不得,最后无奈地说:“我走过铁岭那么多地方,没见到过像你这样的人,给钱都不要。”
就这样,村里又陆续对有限的荒山、林地、果园、机动地等资源进行了发包。同时,村集体还结合市场需求,开办了石场、沙场、陶土矿等村办企业,到1993年,村党支部不但还上了26万元的外债,而且有了8万余元存款,收获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笔资金。
不乱花一分钱
勒紧腰带就能过上好日子
“村里的钱来得不容易,我们要继续勒紧腰带过紧日子,把钱花在刀刃上,作为村书记我会带头去做,请大家对我们村干部进行严格监督。”在小城子村专门讨论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的一次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村书记刘海川作出了郑重承诺。
为了加强村级资产管理,小城子村健全了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在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修订完善了党员和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经济收支审核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严格遵守“管账不管钱,管钱不花钱”的财经纪律,一手抓村集体增收,一手抓严控非生产性开支,乱收乱支现象得到根本杜绝。
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上,村党支部书记刘海川作出了表率。1995年,小城子村被国家民政部评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海川作为代表,参加了当时在南宁市举办的培训班,按照培训班的日程安排,参加培训的村书记最后一项培训日程是去越南考察,但村里需要出5000元的费用。刘海川虽然知道机会难得,但还是请假没去,用他的话说:“我们村虽然日子过得好一点了,拿出5000块钱不算什么,但这钱用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我可不能浪费这笔钱。”在刘海川的带动下,近20年,小城子村“两委”班子成员从没有用公款吃喝过,去县里、镇里开会,从来没有打过车。
小城子村集体的重大财务收支,一律让党员和村民代表两个议事会参与决策。同时,村党支部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在党支部的领导和镇农经站的业务指导下,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并向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报告理财工作。让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村集体资金使用管理,实现民主理财,这一做法让小城子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也充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
为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村党支部把村里花的每一分钱账目都晾晒于党员群众眼前,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