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之病理变化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_1984t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热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原是一种原虫,名曰利朵体。病虫有两种形态,其寄生于脊椎动物体内(包括人体)者为椭圆形之利朵体,大约2-4u,以Wright氏染色法染之,有紫色大小两核,大者为滋养核,形椭圆,位于虫体中部,小者为动核,形如短杆,与滋养核作垂直或并行之排列。虫体常在网状内皮细胞内,涂片中,每散於细胞外。其在培养基内生长或寄生白蛉消化道内者,则为活动力极大之鞭毛体,长10-20u,亦有两核,在体之一端有由动核长出之鞭毛,其长度约与虫体相等。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六十岁,已婚,江苏泗阳人,香烟小贩,于1950年2月27日入院主诉为发热咳嗽吐痰及胸痛已九日。
期刊
1938年Solandt,Nassim与Bost等氏即提议在心肌梗塞形成时用抗凝血剂则可能防止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之扩大和壁内血栓之形成。诸研究者应用动物试验证明抗凝血剂如肝素可以防止冠状动脉及心内血栓形成之产生。因肝素应用之种种:困难及危险,故当时未在于临床上应用1945与1946年WrightNichal与Page Peters Guyther Brambel等报告在临床上试用抗凝血剂“dicum
期刊
先天性梅毒
期刊
痢疾——传染病管理之八
期刊
临床问答五则
期刊
多数性肠结核溃疡洞穿,急性普遍性腹膜炎
期刊
自1907年以来,关于钩虫病在中国之流行病学及其重要性,屡有片段之报告;始则由马士敦氏J.P.Maxwell主催调查各寄生虫在中国各部之分布情况,在1910年该调查团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ation将其工作报告公之于医学界,称钩虫病在各省流行甚广,而尤以在扬子江流域及中国南部为炽。
期刊
中华分枝睾,一名肝蛭,1875年McConnell在加尔客答解剖一华人之尸体时发现,由是遂闻于世。该虫流行于我国南方潮州、汕头、广州、香港一带,为害甚烈,散见于全国各地,概言之,北部染斯虫者甚少,中部较多,南部极普见,就国内各方报告,中华分枝睾虫及在我国各地分布状况详附表一:
期刊
血色素之测定,当以托氏Tallquist法最为简便,用血一滴染白纸上,与标准红色纸比较,即可定其百分数;惟准确性甚差。至藉血含氧量Oxygen capacity或铁含量测定血色素,虽甚准确,但对临床方面并不适用,此外如沙氏法Sahli Method,虽为一般医疗机构所通,亦仍有其缺点;不若用各种不同浓度之硫酸铜液;则费时既少,又准确经济。且同时又可测定血球容量Hematocrit及血浆蛋白等。对于
期刊
耳部的结核传染,并不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因为一般人不太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好多病例,都给忽视了。结核病在我国是一个很普通的疾病,因此耳部发生这种传染,也许会很多的。我们没有精确的统计,我们的医学文献上也没有报导,所以这病在耳部的发病数,无从得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