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老总带兵七律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销经理大部分是综合人才,阅历、素质、思维和悟性都非常高。这样一支高素质、综合型的队伍,如何才能管理好?
  
  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变数,同样一件事情可能有无数种解决方法,这让我们似乎有些无所适从。万幸的是,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其规律同样可被总结、复制、推广。笔者倡导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做一个综合型的营销老总。
  
  用好流程和制度,建立起管理下属的标准
  
  管理科学最核心的要义,是用流程和制度去管人,而不是人管人。但为什么又需要管理者呢?在管理中引人人,是对流程和制度的完善和补充,而不是以管理者为主体,左右流程和制度。
  许多营销老总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将制度变成可随自己好恶而随意更改的东西,如随意改变流程、随意签字、口头确认、随意迟到等,自己成了流程和制度的最大破坏者,流程和制度形同虚设。
  领导不遵守流程和制度的最大破坏力不在于行为本身导致的结果,而在于破坏了制度的权威性。被践踏和破坏后的制度在员工心目中再也不会有权威性,营销老总就失去了管理和控制下属最有效的工具。
  因此,营销老总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要下不为例,这是制度管理的关键。
  值得重点一提的是:流程和制度绝非越先进越好,要结合企业阶段、时空背景、市场环境。企业状态等因素,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这个问题大家都在讲,但错误还是天天有人犯。将外企的运营方式照搬到民营企业,或将以往的成功模式机械地复制到另一个企业,往往就水上不服,或出现排异反应。
  流程和制度确立后,效果如何,完全靠执行。有时候,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僵化执行”的。商鞅变法为何要缘木立信?其目的就在于此。“僵化执行”在于树立制度不可触犯的绝对权威。如同要依法治国,就必然要承担有的罪犯可能“有罪难罚”的司法成本,发现制度缺陷时,我们不能做出破坏制度的判罚,而是维持制度的权威,但事后要修缮制度。
  流程和制度管人是管理下属的核心手段,人管人是辅助手段。制度是静止的,人是灵活的,如何在制度下管理好下属,是衡量营销老总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后面的六点是笔者总结的人管人的艺术和技巧。但要注意一点,不管什么管理手段和艺术,与制度抵触者无效。
  
  树立、传播营销文化,建立良好的营销环境和氛围
  
  企业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价值观:营销也有营销文化,在某种程度,反映的也是营销老总的价值观。
  有的营销老总以回款作为价值取向,准回款多,谁就是英雄,不管销售是否顺畅、库存是否合理、客户是否能够销售出去。回款至上的营销文化,会伤害客户、伤害市场,最终将伤害企业自己;
  有的营销老总将形象陈列作为价值取向,陈列很大也很漂亮,每个店都是大规模投入,产出多少全不管,只要形象好就行。这样的营销文化最终将陷入形式主义销售,某一阶段可能为品牌作了贡献,但企业将陷入无效益和高费用的深渊;
  有的营销老总将多开客户,多做特价,以销量作为价值取向。短期内销量提升很快,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但放弃客户利益,放弃品牌定位和价值,销量成为唯一硬道理的时候,客户将失去经营积极性,市场将失去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个好的营销文化,需要营销老总去树立、传播,并在具体的营销行为上去体现、规范和执行。一旦大家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就能在管理过程中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事半功倍。
  好的营销文化是由企业文化和营销老总个人的营销理念决定的,但核心的价值理念,如诚信、品质、客户至上、品牌与销售兼顾、责任等,则是每一个企业都应具备的营销文化共性。
  
  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己正人
  
  言传重要,身教更是根本。营销人最讨厌什么样的老总?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的老总。因此,你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努力,你必须更努力;要求他人勤奋;你必须更勤奋。让人心服口服后,他在工作执行中才不会懈怠,也没有懈怠的借口。
  管理下属,德也很重要。俗话说,以德服人,营销老总必须有很好的品性和德行,对人要客观,奖惩要分明,不可因私废公,更不能以公谋私。严厉的斥责,利益的拉拢,全靠不住,只有用自己的品德,才能让下属心悦诚服。
  营销老总的行为、精神、斗志、创新意识,是销售经理效仿的榜样。他让认真的人更加努力,让投机取巧的人开始修正和改变自己。反之,品行不好的营销老总全毁坏整个企业的营销团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
  
  善沟通,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沟通能让我们了解真相,了解下属的真正需求。只有沟通,才可以知心,交心,真正改正销售经理的错误认识,也可有机会让营销老总改变自己对某人或某事的偏执认识。
  成都武侯祠中有一句话: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沟通在管理中的奥妙。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沟通到位了,让下属从心里去接受你的领导,营销老总才不会为下属的不理解而困惑,下属才不会带着怨气去做事。
  
  善用批评的艺术
  
  有的营销老总做事雷厉风行,电话里声音高八度,当面时将人刺激得体无完肤,下属工作出现问题时更是喜欢大声责骂。我们可以理解为爱之深,责之切,或是恨铁不成钢,但这种方式是错误的。被责骂时,下属更多的是产生怨气,而不是反思,甚至在心里会对营销老总不屑一顾,在心里反驳、责骂这个粗暴的上级。
  那么,是不是就批评不了呢?当然不是,一个老好人和无原则的营销老总会被销售经理更加看轻。批评是艺术的,当问题出现时,营销老总要冷静地分析原因,思考如何改善和解决。先肯定一些好的做法,再指出问题,给出建议,站在帮助善后的立场,用语要合适,语气要平和。
  如果违反了制度,那么必须按照制度做出相应处理,同时要通过沟通让销售经理认识到错误,并诚恳接受处罚。当然,对于情节严重或者触犯法律的情况,也应该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尽量减少损失,尽量将问题严重性降到最低,从法理、道理、情理中找到处理的办法。
  因此,当你怒气勃发、想大声责骂自己的下属时,应该自问一句:我是要让他畏惧我,还是要解决问题?
  
  重视激励
  
  激励制度最大的作用在于,它能让那些努力并有成效的人有更大的工作热情;同时,榜样的力量也能让那些落后的人得到鞭策。
  激励除了制度激励、物质奖励、职位提升以外,日常的软激励也非常重要。所谓软激励,就是日常工作中对点点滴滴的肯定和表扬。他取得好的销售成绩时,你要打电话贺喜,让他体会到工作中的成就感;他需要支 持和帮助时,你要打电话充分鼓励和理解;他感到困惑时,你要及时打电话沟通谈心,分析工作,寻找办法。
  说到这里,很多同仁可能要笑了:这都什么年代了?对非常实际和现实的营销人来说,这一套“软激励”的办法行得通吗?
  营销人最繁华的一段生命至少有一半献给了营销工作,谁不想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物质利益是基础,是很重要,但基础不是全部。让我们的营销战士空着肚子上战场是不对,但如果片面强调物质激励,忽视了软激励的作用,我们“丰衣足食”的队伍要么会变得如国民党军队一样不堪一击,或是变成有奶就是娘的“叛徒”。
  激励除了鼓励和提升有成绩的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净化组织,淘汰那些无组织纪律的成员,给每个人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形成付出总有回报的良好氛围。
  
  开好会议
  
  销售人员分散在全国各个区域,一般几个月才回总部一趟,而分散的单个沟通既耗费时间,又只能形成单个工作意识,不能形成集体的力量。因此,营销老总要重视每一次销售会议,召集一次销售经理大会是不容易的。出台重大促销方案,公布重要销售政策规范和要求销售行为等,都需要会议来落实。
  一般销售经理一个周期(如一个季度)都要回一次公司参加会议,这次会议落实工作方向;平时月度的网络会议是落实月度的工作重点;周网络会议是落实工作的进度。市场上有特殊需要时还可以召开大区的销售经理现场会,在销售实地开会落实工作要求。
  要开好销售会议,要求重点明确、主题清楚、思路清晰,同时简练而高效。营销老总要善于控制会议的主题方向和进度,不浪费每一分钟会议时间。
  每一个营销老总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但不管哪种风格,都只有你的公正和真诚,才能换来下属的忠诚。一个成功的营销老总,他的团队应有这样三个特点:销售业绩持续上升;人员积极向上、队伍稳定;务实、负责任、高效。
  
  链接:营销老总的脸谱
  
  1.严管型。
  他们讲制度,很严厉,喜欢以制度的刚性管人,处罚力度大,铁面无私。脾气往往也很大,说话掷地有声,做事雷厉风行。
  刚开始,他们往往能博得原则性强的美称,但时间一久,高压之下带来的是不满,是下属的逆反,是长期压抑的爆发。如果这类营销老总同时也是老板,则企业的人才流动性会很大;如果是职业经理人,那么他与老板的蜜月将很短暂。
  
  2.侠客型。
  他们是豪爽的,能喝善饮,待人大度。讲义气、重感情,喜欢以兄弟论管理,所到之处欢声笑语,人缘甚好。
  但他们往往原则性很差,所以群众喜欢,老板不喜欢。凭感觉来管理,往往顺境容易,逆境艰难,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
  
  3.专业型。
  他们一般都出身于大型外企,西装革履,形象光鲜,话必讲制度,言必须谈流程。注重协作与分工,但往往重任务而忽视效率,与下属沟通也简单干脆,制度就像一堵墙,横在他和下属之间。
  他们一般适应于一个有实力的、稳定的、不追求创新的企业,他们喜欢享受管理,却缺乏激情和冲劲,缺乏灵活和结合实际。如果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民营企业,他们往往坚持不过三个月。
  
  4.好人型。
  他们无论何时都是笑脸,总是告诉你,他是在为你着想,甚至可能私下告诉你老板要处理你,而他是如何鼎力相帮。他很在乎你对他的看法,谁也不想得罪,总是期望你喜欢他、尊敬他,然后努力为他工作。他对每一个人都好,甚至可能还会当着你的面牺牲公司的利益为你谋取不当得利,他们往往因此自诩为兄弟们的好领导。
  其实他们内心是极度缺乏自信的,办公室的岗位更适合他。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的不自信,使得他们只能以圆滑作为管理的唯一手段。好人型营销老总往往会被老板和下属同时抛弃。
  
  5.人事型。
  说是人事型,意指这一类营销老总比较,陆权谋之术,重视搞人事,如同国有企业一样。他重视权力,重视下属对自己的忠诚度;他不断地猜测老板的想法,不断地审视下属的行为;他总是怀疑一切,喜欢拉拢一帮人,打击一帮人;他在老板面前小心谨慎,在下属面前又非常威严……
  人事型老总适合与弱势型老板结合,这样他可以驾驭整体营销的方向;但与强势型老板共事,往往很快被拿掉。(作者系某知名化妆品企业营销老总)
其他文献
与其说“渠道扁平化”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红衣大炮”,不如说是G公司无力寻找到合适的省级代理而只能发展地级代理的一个借口罢了。    G家电公司经过几年发展,成功进驻了行业第二阵营。为向第一阵营冲击,G公司提出了“品牌路线”:  在央视黄金时段打广告,请香港天王巨星做代言,为了分摊高昂的广告费用,产品售价也向真正的一线品牌看齐:为了实现市场扩张并且做深做透,“渠道扁平化”被看做是灵丹妙药,公司上
期刊
给员工发工资,对经销商老板来说,就像穿衣吃饭那样稀松平常。可就是发工资这一件简单的事儿,其中还藏着许多管理的奥秘。    老板亲自发工资比较好    发工资的无非两个人,要么是专职的财务人员,要么是老板。但发工资是件麻烦事,所以财务人员一般态度不好——那么多人的工资要一一清点、发放,还要一个个签字,还可能出现真假钞票或错发等情况。  因此,发工资时,很多财务人员都挂出一副不耐烦的表情,这直接影响到
期刊
麦当劳是靠汉堡赚钱吗?可乐和炸薯条才是它的利润之源。    曾有一家甜品店的老板问我:店里什么都有,管理也还算规范,可为什么生意还是不好?  我拿过菜牌一看,甜品类别中有30多个品种,炖品20多种,龟苓膏10余种,凉茶30几种,价格也有几十种。  于是,我让他把甜品。炖品、龟苓膏和凉茶品类下的品种控制在5、6个,留下价格最高的1个,其余4、5个统一价格就行了。  当时这位老板还将信将疑,一个月后他
期刊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七大方法八大原则,能选到好址的就是好法则,能以低成本选到好址的则是上上法则。    如果你是日本全家公司,你当然可以直接挖铺,将别人的店址据为己有:  如果你是家乐福,你也可以直接兼并竞争对手,将其店面全部纳入囊中;  ……  但现实是,你没有太多的钱,也没有太多的经验。面对越来越专业的选址问题,你该怎么办?    法则一:跟随竞争者  很简单,跟着你的竞争
期刊
[点评]仲崇玉  患者流分析告诉我们从哪儿拿到业绩。不会这种方法的产品经理,就像行军打仗的军人没有地图的指引一样荒唐。      能否准确地找到目标市场,决定了市场策略能否枪响靶倒。“漏斗型患者流图”(见图1)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从图中可以看到,从上至下,每个环节的人数逐步减少,9个环节罗列起来呈漏斗型,这就是“漏斗型患者流图”。  这个“漏斗”有两个作用:  一是评估产品在某个区域的潜力。 
期刊
大店厮杀,愈演愈烈。在交通发达的城区市场中,为了影响更广泛的购物人群,各类大卖场日益将媒体作为支撑其竞争策略的载体。  例如,宜家的主要营销媒体是DM产品手册。其实,它也会使用其他媒体,如网站、杂志等,如果区域竞争激烈或情况特殊,它还会选择成本较高的大型路牌广告和车站灯箱广告。  现今媒体林林总总,哪些适合卖场?又该怎么运用?  我们用一实例(见附表)做简要介绍。    媒体各负其责    从附表
期刊
车商与啤酒厂联姻,才者突发奇想,居然决定买车关啤酒!如此不顾“车酒是死敌”的促销,一开始当然是街头巷尾的热门谈资。可偏锋走得太远的促销,不但对手乐于詆毁,就是顾客也不会真的买账。    逢年过节,开展各式各样的促销已是各大汽车商家的保留科目,促销不外乎以下几类套路:或买赠,或让利,或有奖活动(如有奖问卷调查、公司广告语有奖征集等),或跨行业搞捆绑,最后干脆白刃血拼,你降一千我降两千,你跳楼我出血,
期刊
一份采用流行色的DM,也会比普通DM引发更多的购物冲动。    流行色    个人喜好千差万别,但很奇怪,你在街上行走,总会感觉到有些衣服颜色很频繁地出现;你回到家里打开电视,也会时不时发现那些颜色,仿佛在和大街上的风景遥相呼应。  没错,你察觉到的就是“流行色”。每一年的几个流行色,都会带动全球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并“驱使”他们做出大致类似的色彩判断。零售商要么因未能把握色彩趋势而积压严重,要么因
期刊
就算是家乐福,如果单店销售能力没有那么强,进场费也不会长久。    常在供应商那里听到“零售为王”这句话,但真正的零售商可能会对这个“定论”持否定态度——在区域市场中,在某个业态里,只有少数零售商才能称雄,其他多数哪会有什么王者之风?  不过,供应商对零售商的“敬畏之心”却全都包含在这句话里,这句话也成为很多品牌制造商不断增加渠道投入的理由。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    并非中国独家    放眼全
期刊
武汉M商贸公司的宋总,是一个“卖场关系管理明星”。据说,甲国际连锁的采购因为他对单品毛利贡献的阐释做得细致而精准,把他尊称为“ARPU先生”;乙家电连锁的上上下下,亲切地称已进入“大宋”年龄段的他为“小宋”;学识渊博、性情儒雅的丙仓储连锁老总,只要一和他聊起书法,就像是遇到了知音……  跟卖场打交道,他有什么特殊心得呢?    重诺守信    2006年,因不满某国际知名品牌突然提出的“绝对不能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