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教师而言,直接传授知识还不如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学习以及怎样获得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到底是“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本研究从这个问题和现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出发,对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授之以渔;授之以鱼;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95-02
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号召下,有效传授知识一直是教师努力的方向,而知识本身也是一个学科的基石,因此,它也有应当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尽管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但是教师的工作并不只是传授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变相地占据了教学的过程,脱离实际的盲目指导,单调、乏味的照葫芦画瓢。当前教学由于应试的需要,多数始终没有跳出传统教学模式。所以希望在教育教学这块领域有必要探索出一条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尽快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在教育中同样也是如此,学生学习知识不是机械的,而是应当掌握学习知识的策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的教学策略,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策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我们目前只运用了脑力和体力的一部分。”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弗坦也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未被开放的潜能,学生具有可变性优势,通过思维训练的强化,可以把未被开发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创设有效的教育教学环境,探索出一条快捷而有效的途径——“渔”,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学会是为了会学”,就是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学习是最高效的、最轻松的。在以往的教育中,“授之以渔”很少被教师规范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刚刚入职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授之以鱼”,教师自身还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二、教学策略及有效的实施教学策略
至今为止,研究者对教学策略的含义还未达成共识,其原因是研究者对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模式等一些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间的关系存在分歧。其实,现在的很多教师都知道教学策略是什么,只是在教育学界没有给出固定的权威的定义而已。教学策略主要有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监控策略。那么,对于教师,如何才能使所教授的对象既能记住有关策略的知识,又能很好的将其迁移运用到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呢?这也就是教师应该要考虑的,到底是要“授之以渔”还是要“授之以鱼”?
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习一定的策略、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学习数学或者是物理时,有很多公式不能记下结果就了之,而是应当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既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比机械记忆要有效。
在教育心理学中,策略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步骤重要是:
第一、注意策略知识的掌握。
第二、教师的策略教学应有技巧。
第三、促进学习者学习策略迁移的发生。
无论你是专家型教师还是新手型教师,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及其发展水平,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一般说来,小学年级的学生,教师在他们面前是权威的,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知识就要求十分的准确,不能误人子弟,同时,对于小学年级的学生,很可能不会学“渔”,而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比较容易理解,简单的知识,他根本不知道也不会去想它是怎么得来的,因为在他们心中,老师说的就是对的,我只要记住老师说的就行了,但对于中学生或者是大学生,他们的知识已经初步结构化和自动化,他们会发现问题并且学会知识的迁移,这就需要教学策略要有技巧。例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需要;策略教学次序的安排要科学,先易后难,先一般后特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训练不宜密集进行,因为适当延长训练的间隔,能使学生充分的消化和理解.
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才能在学习化的社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教师只有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促进学生成为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中只有恰当的运用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才能彰显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是“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化为现实。
三、学习策略及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
(一)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
麦基奇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种,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必须的,我们需要从老师那里获得“渔”和“鱼”,而绝不是想到在老师那里只获得“鱼”,这就好像是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一样,因此,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认为学习策略的学习是学会学习的必然结果,是主体性教与学的要求,学习策略的掌握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的质量,是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的必要步骤。
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那是不是掌握了学习策略就意味着学习一定非常有效呢?那倒未必,一个学生即使拥有许多策略方面的知识,但如果没有尝试这些策略的意愿,也是没有用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家里有很多的书,但是他却从来不去翻看它,结果书是书,人还是人。因此,使用学习策略的前提是,学生必须重视和理解,他们必须给自己设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因此,在强调学生学习策略的同时,还有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学生要主动的激励自己并且积极地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学习,是一种主动性与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监控、调节、控制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用到的策略有做笔记、划线、写提要、PQ4R以及提问等多种策略。
(二)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
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有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两大类。
1.学生的因素:包括年龄、学习动机、态度、认知风格、个人知识背景以及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观等。
2.教师的因素:包括运用学习策略的水平、策略教学经验、策略教学方法。
3.家庭的因素:包括父母的知识水平、知识背景和经验。
4.社会的因素:包括社会教育问题、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
四、结论
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教育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教师的方法和策略,并且学会加以运用,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不同的领域。但是最优的教学策略应该是针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而制定和选用的,即教学虽有法,但无定法,也就是“授之以渔”的“渔”不是唯一的,视情况而定。
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并不只是传授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变相地占据了教学的过程,脱离实际的盲目指导,单调、乏味的照葫芦画瓢。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发展水平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另一方面,学生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懂得如何学习才是最高效的。
故老子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3]刘生全著.论教育批评.教育科学出版社.
[4]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赵荷花著.学会学习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周军著.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7]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授之以渔;授之以鱼;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95-02
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号召下,有效传授知识一直是教师努力的方向,而知识本身也是一个学科的基石,因此,它也有应当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尽管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但是教师的工作并不只是传授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变相地占据了教学的过程,脱离实际的盲目指导,单调、乏味的照葫芦画瓢。当前教学由于应试的需要,多数始终没有跳出传统教学模式。所以希望在教育教学这块领域有必要探索出一条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尽快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在教育中同样也是如此,学生学习知识不是机械的,而是应当掌握学习知识的策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的教学策略,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策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我们目前只运用了脑力和体力的一部分。”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弗坦也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未被开放的潜能,学生具有可变性优势,通过思维训练的强化,可以把未被开发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创设有效的教育教学环境,探索出一条快捷而有效的途径——“渔”,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学会是为了会学”,就是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学习是最高效的、最轻松的。在以往的教育中,“授之以渔”很少被教师规范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刚刚入职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授之以鱼”,教师自身还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二、教学策略及有效的实施教学策略
至今为止,研究者对教学策略的含义还未达成共识,其原因是研究者对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模式等一些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间的关系存在分歧。其实,现在的很多教师都知道教学策略是什么,只是在教育学界没有给出固定的权威的定义而已。教学策略主要有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监控策略。那么,对于教师,如何才能使所教授的对象既能记住有关策略的知识,又能很好的将其迁移运用到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呢?这也就是教师应该要考虑的,到底是要“授之以渔”还是要“授之以鱼”?
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习一定的策略、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学习数学或者是物理时,有很多公式不能记下结果就了之,而是应当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既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比机械记忆要有效。
在教育心理学中,策略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步骤重要是:
第一、注意策略知识的掌握。
第二、教师的策略教学应有技巧。
第三、促进学习者学习策略迁移的发生。
无论你是专家型教师还是新手型教师,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及其发展水平,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一般说来,小学年级的学生,教师在他们面前是权威的,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知识就要求十分的准确,不能误人子弟,同时,对于小学年级的学生,很可能不会学“渔”,而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比较容易理解,简单的知识,他根本不知道也不会去想它是怎么得来的,因为在他们心中,老师说的就是对的,我只要记住老师说的就行了,但对于中学生或者是大学生,他们的知识已经初步结构化和自动化,他们会发现问题并且学会知识的迁移,这就需要教学策略要有技巧。例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需要;策略教学次序的安排要科学,先易后难,先一般后特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训练不宜密集进行,因为适当延长训练的间隔,能使学生充分的消化和理解.
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才能在学习化的社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教师只有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促进学生成为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中只有恰当的运用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才能彰显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是“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化为现实。
三、学习策略及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
(一)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
麦基奇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种,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必须的,我们需要从老师那里获得“渔”和“鱼”,而绝不是想到在老师那里只获得“鱼”,这就好像是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一样,因此,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认为学习策略的学习是学会学习的必然结果,是主体性教与学的要求,学习策略的掌握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的质量,是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的必要步骤。
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那是不是掌握了学习策略就意味着学习一定非常有效呢?那倒未必,一个学生即使拥有许多策略方面的知识,但如果没有尝试这些策略的意愿,也是没有用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家里有很多的书,但是他却从来不去翻看它,结果书是书,人还是人。因此,使用学习策略的前提是,学生必须重视和理解,他们必须给自己设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因此,在强调学生学习策略的同时,还有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学生要主动的激励自己并且积极地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学习,是一种主动性与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监控、调节、控制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用到的策略有做笔记、划线、写提要、PQ4R以及提问等多种策略。
(二)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
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有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两大类。
1.学生的因素:包括年龄、学习动机、态度、认知风格、个人知识背景以及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观等。
2.教师的因素:包括运用学习策略的水平、策略教学经验、策略教学方法。
3.家庭的因素:包括父母的知识水平、知识背景和经验。
4.社会的因素:包括社会教育问题、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
四、结论
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教育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教师的方法和策略,并且学会加以运用,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不同的领域。但是最优的教学策略应该是针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而制定和选用的,即教学虽有法,但无定法,也就是“授之以渔”的“渔”不是唯一的,视情况而定。
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并不只是传授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变相地占据了教学的过程,脱离实际的盲目指导,单调、乏味的照葫芦画瓢。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发展水平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另一方面,学生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懂得如何学习才是最高效的。
故老子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3]刘生全著.论教育批评.教育科学出版社.
[4]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赵荷花著.学会学习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周军著.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7]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