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身体并肩前行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o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奥尔夫教学体系
  凭着直觉,奥尔夫先生是一位幽默、包容、善于发现美好的智者。他说“音乐是从从零岁就可以开始的教育,直到老去;”他说“音乐是所有人都可以行使的权力,与生俱来;”他说“在音乐中请遵循孩子们原本的模样、音乐原本的模样、以及我们最原本的表达音乐的模样去感受音乐”,于此他的原本性音乐教学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其独特的润物细无声的感召力让我们一次次在愉悦中抒发情感、变化中萌生敬意。
  (一)深刻的愉悦
  身心的愉悦是奥尔夫教学后的最大感受,无论“学者”、无论“教者”。从小小的音乐元素入手,在变化的方式中逐步递增难度,最终却可以揉为一部声情并茂的音乐作品,原来“学会”的结果更多是深化的过程。如《拨弦波尔卡》提取“啄木鸟”的工作声为元素,从右手的“啄”到左手“大树”的情境加入,初步体验乐句长短与OX X的节奏型;从丈量丝带/丝巾,感知乐句长短,深化节奏型;再到直尺图谱(旋律线)的运用确认乐句长短,深化节奏型;通过随处可见的纸杯变废为宝,形成了“啄木鸟声”,贴切的表现该乐句中的节奏型;借助随手可及的纱巾,轻柔的体感好似微风拂面,结合纸杯的拟声传递出微风吹入森林中啄木鸟辛勤工作的画面,进而在表现中将乐曲的情感予以升华,无论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情感表现,一切顺理成章。在小小的教室中都将作品原本的样子用生活中最原本的物品不遗余力的展现了出来。在此过程中,参与者是最大收益者,着实的享受了一把被音乐浸润的美好时光,从而对严谨遵循着身心发展的规律、情感思维的发展规律的他萌生敬意。
  (二)愉悦的包容
  “与时俱进”的观念不仅是我们中国教师的专利,奥尔夫先生更是其践行者。从他身上清晰的感受坚守自我中的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在音乐的学习中,节奏感是需要不断发展的能力,而声势教学成为发展该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达尔克罗兹先生发现人体这一最便捷的乐器,通过拍击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后,奥尔夫先生将其借鉴,产生了从脚到头的11个伴奏声势,并将其有序组合成为一种新的音响。将它作为节奏的有声表达,或是音乐的幕后支撑(伴奏)都会在学生高涨的兴趣中看到其扎实的节奏功底。如:课例《幼儿声势》,这是一节几句流行色彩的节奏感训练课。通过拍胸、拍手、捻指、拍腿的声势模仿架子鼓底鼓、军鼓、吊镲的音色,运用固定声势加“小花”进行歌曲伴奏,这种视听结合的音响效果更为学生所喜爱。在具备一定的节奏能力后,声势还会对卡农的教学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
  (三)愉悦的深思
  将无形的音乐有形化,将透明的情感可视化是接触奥尔夫教学最大的收益。相信将无形化有形是最符合大脑接受规律的,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通过形象的图形、动作将其可视化,从而转换成让大脑更易接收的信号反应,最终使无形的音乐呈现为听觉艺术、视觉盛宴。而这种视听结合的呈现更是人类情感共鸣的通道。如:课例《U KU LALA》,不仅是将元素舞蹈化的学科融合范例,更是一个可视化的作品。A段落运用手心手背拍击、滑击的动作去感受音乐的情;在B段落前后交叉的走动中将该情绪进行完美释放,再采用双人合作的形式,并通过变换伙伴而将音乐视觉化,通过参与者的肢体表现将油然而生的自由情绪淋漓尽致抒发,更赋予其观赏性。
  二、关于柯达伊教学
  如果说奥尔夫先生是个活泼、幽默的人,那柯达伊先生更偏向理性化。他的教学成体成系,在严谨而细致的知识体系中为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柯达伊先生说“请不要给孩子们设立难题”,他推崇用已知学习未知,用最简单的方法将知识予以传递;他说“人声是最佳教学工具,歌唱应是无伴奏的,请勿依靠钢琴”;他说“请在听、唱、读、写中去培养音乐思维。”就这样让每个孩子都在满满的成就感中学会自主前进。
  (一)孪生兄弟
  音乐中的孪生兄弟要从节拍、节奏说起。课例《三轮车》从行走的律动中感知拍的规律,通过对拍、停拍,从手到脚的变化建立恒拍的感知,得出“节拍”的概念并将其形象化(心脏)标注。随后在恒拍中感知口、手的变化,得出节奏的概念。随之靠写来产生记谱,将节奏装在拍中,在写中梳理节拍与节奏的关系,而其亦如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听、说、读、写中一切来得是那么合理。随着拍感的逐步养成,产生出固定节奏型,让其为歌曲伴奏,一奏多曲、一曲多奏,向着音乐的最终目标行进。而在我的教学中,暗自为和柯达伊先生有着相同的思路而窃喜。从音的长短感知入手,借助生活中长短不一的动物叫声进行节奏感培养,于是对于节奏记谱我发明了“动物谱”。然后我借助钟表,将其摆动的声音进行拍感培养,在每一拍中去体会小动物的声音长短,产生节奏与节拍的概念。随着拍感的稳定,在《动物大合唱》中产生了“和声”的初步形态-节奏双声部乃至节奏多声部。
  为了“用已知学习新知”辅助教学,柯达伊先生教具的运用也是点睛之笔,精美的“节奏卡”“节奏型卡”“节奏日历”“闪卡”等等也是一样贯穿他的风格,呈现出序列化、系统化,而该教具的运用也让我受益颇多。
  (二)音准系统
  对于音准的教学其实一直没有方向,但柯达伊先生“盲唱”的形式给了我很大启发。如从孩子张口叫“妈妈”“爸爸”的语调中发现5、3的天然存在,借助科尔文手势展开两个音的学习,在师生对话中将有声对无声,将无声对有声,感知音的高低,建立音准概念。随后同样在师生对话中盲唱,构建音程、感知音级关系。最终发展到和弦,建立和弦感。而盲唱这一举措将音准教学很好的串联成体系,充分遵循着孩子们感知内化的规律,也更遵循著他“不给孩子设难”的理论。
  同时进行的还有“写”——记谱,在感知5、3音高的过程中,结合已知节奏谱呈现5、3的高低关系,将无形的听觉有形化。在音符任意滚动中让孩子们将感知到的音级关系明朗,从而了解“相对唱名”的理论,而巧妙的是五线谱在不知不觉中“跑”了出来。随着音准能力的提升逐步加入6、1、2的音高,构建五声调式音乐,柯达伊先生认为这更利于孩子们音乐的学习。
其他文献
湖北黄州农民画作品形式多样,我们从哪方面着手,怎样引导儿童用连环画的方式传承呢?下面谈谈我具体的做法:  一、欣赏农民画作品,了解作者生活情感  农民画的构思、构图、造型、色彩的运用及题材内容,都与其各自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有关。农民画创作者经常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赋予万物以生命的灵动,在创作中注重的是渗透情感与生活感受。  湖北黄州农民画题材内容广泛,我们可以先拿接近儿童生活的、儿童能看懂的作
期刊
区域活动是具有隐形学习性质的游戏活动,是能让幼儿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和发展的场所,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材料,与幼儿的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幼儿对材料的选择、对某种材料的注意力维持时间、以及通过材料引发的社会性行为等方面会受到材料的样式、种类、性质等因素的极大的影响。  一、材料,实现教育目标(投放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的材料)  有目的地投放材料,材料与活动目标相联系,
期刊
在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的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一、在与学生互动中成长  谈到教研,也许有人想到教师们相互交流的场面。而实际上,教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课怎么上才能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课怎么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有哪些优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最清楚的
期刊
一、倾听学生诉求 掌握学生心理 改进教学项目  记得两年前,一直担任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又接到担任初一、初二科技小制作课外活动课的教学任务。当时想到初一的小孩太小,工具都认不全,剪子都用不好,还是先保证安全,教点小手工制作吧!这样,我们课外活动老师初一年级的第一期科技活动课项目出炉了:立体贺卡的制作方法与设计要点、创意纸盘贴画的设计与制作、纸杯创意作品的设计与制作、“遥感”啄木鸟的制作方法
期刊
一、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审美教育  初中的語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经典人物形象,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情操和心灵,具有启发人、感染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培养学生具有美的情感,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语文教材中一个个鲜活的人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基础阅读能力,从基础知识的积累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需要从阅读方法入手,结合“群文阅读”这种高能效的阅读教学手段来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在群文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与创作共性及差异性,并帮助学生从群文中获取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并提升阅读效率。同时,教师可以借助
期刊
扎染,民间又称它为“撮花布”“扎花布”,它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为了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和发展古老而富有魅力的这一文化,我园以扎染为切入点,将发扬非遗文化的理念融入在孩子们的基础教育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从而建立起更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一、扎染在幼儿园教学的必要性  扎染具有与其他印染工艺迥然不同的艺术魅力。单件制品,便于幼儿操作;不可复制又代表着它具
期刊
初中美育教学是在小学的美育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學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了什么样的培养方式呢?原来有:学生提高识字、阅读、作文及其他的语文教学活动,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审美知识,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的审美感知,欣赏判断的能力。  弄清了小学的美育基础,我们在初中阶段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了。  一、感受语言美  (一)朗读中感受语言美  语文教学中的优美散文,诗
期刊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得到摸不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在音乐殿堂里刚刚起步的小孩子来说又是一种比较深奥、难懂的艺术。许多学生就是因为教学形式缺乏新意,教材缺乏生机,从而使他们渐渐失去对上音乐课的兴趣。这种现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非常多见的。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改变以往那种被学生厌烦的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寻找一种新的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呢?我结合学校电影课题的开展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经
期刊
艺术教育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是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的要求放在城市学校能够实现,但在农村学校实施起来有点困难,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因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