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提出了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单的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文约意丰。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创新的结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兼具宏大叙事和具体而微的价值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倡导明确告诉我们它是宏大叙事与具体而微的统一,把国家、社会和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取向与发展目标;同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又是在社会层面上对我们提出的价值要求。从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来倡导是宏大叙事的,为我们指明了国家与社会的总体目标与取向。对社会公民而言,从个人层面来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十分具体的,明确了每一个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及应具有的理想追求。
二、内化于心,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出发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在的表达形式和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者在本质和外延上具有一致性。”二者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内在逻辑性的
科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性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倡导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这既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也反映出我们传统观念上的家国同构的思想。“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指明基本价值取向,每一层面内部也形成有序的结构。最后,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趋同的特点。”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各种思潮
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存在条件之下,以一定群体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理念为指导,集中反映一定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群体利益或诉求并具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意识的一种运动形态。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达成社会思想共识。”
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正所谓“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真空地带”,总有一种意识形态占据主流统治地位。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在大学校园里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整合多种社会思潮。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实践经验的升华,并以指导实践为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实践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升工作效率,首先是要充分理解其实践指导意义。
三、外化于形,以实际行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1.明确指导思想
作为高校工作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当从自身思想层面上做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与精神世界。
2.立足岗位,坚定职业追求
高校工作者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职业追求,提高职业荣誉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给广大高校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应当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学校、系部领导支持下,攻艰克难,坚定信心,胸怀理想,踏实肯干,以高昂的职业热情投入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宣传与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塑造当代大学生
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推动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是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起点。”
(1)利用“两课”进行宣传教育。就目前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高校工作者首先要在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以教学或者会议的形式帮助大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2)注重宣传的形式和宣传时机。随着形势发展,大学生已不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因此可网络宣传教育、网络主页展示、QQ、微信、微博互动、世界大学城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在校园内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如设置相关横幅、标语、价值观知识竞赛等。
4.通过“两个经常”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经常性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通过相关教育,既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又可以坚定学生对于当前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因此具有双重教育效果。
(2)将经常性管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结合。高校辅导员经常性管理主要是日常性事务管理,对所有学生的管理标准统一,奖惩原则统一。
“繁星纵变,智慧永恒”。广大高校工作者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职业导向,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更加具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求实效。
参考文献:
[1]周向军,车美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向军,王 瑜,高 奇.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六大关系[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3]朱颖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单的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文约意丰。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创新的结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兼具宏大叙事和具体而微的价值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倡导明确告诉我们它是宏大叙事与具体而微的统一,把国家、社会和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取向与发展目标;同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又是在社会层面上对我们提出的价值要求。从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来倡导是宏大叙事的,为我们指明了国家与社会的总体目标与取向。对社会公民而言,从个人层面来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十分具体的,明确了每一个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及应具有的理想追求。
二、内化于心,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出发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在的表达形式和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者在本质和外延上具有一致性。”二者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内在逻辑性的
科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性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倡导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这既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也反映出我们传统观念上的家国同构的思想。“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指明基本价值取向,每一层面内部也形成有序的结构。最后,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趋同的特点。”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各种思潮
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存在条件之下,以一定群体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理念为指导,集中反映一定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群体利益或诉求并具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意识的一种运动形态。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达成社会思想共识。”
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正所谓“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真空地带”,总有一种意识形态占据主流统治地位。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在大学校园里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整合多种社会思潮。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实践经验的升华,并以指导实践为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实践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升工作效率,首先是要充分理解其实践指导意义。
三、外化于形,以实际行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1.明确指导思想
作为高校工作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当从自身思想层面上做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与精神世界。
2.立足岗位,坚定职业追求
高校工作者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职业追求,提高职业荣誉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给广大高校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应当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学校、系部领导支持下,攻艰克难,坚定信心,胸怀理想,踏实肯干,以高昂的职业热情投入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宣传与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塑造当代大学生
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推动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是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起点。”
(1)利用“两课”进行宣传教育。就目前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高校工作者首先要在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以教学或者会议的形式帮助大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2)注重宣传的形式和宣传时机。随着形势发展,大学生已不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因此可网络宣传教育、网络主页展示、QQ、微信、微博互动、世界大学城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在校园内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如设置相关横幅、标语、价值观知识竞赛等。
4.通过“两个经常”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经常性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通过相关教育,既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又可以坚定学生对于当前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因此具有双重教育效果。
(2)将经常性管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结合。高校辅导员经常性管理主要是日常性事务管理,对所有学生的管理标准统一,奖惩原则统一。
“繁星纵变,智慧永恒”。广大高校工作者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职业导向,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更加具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求实效。
参考文献:
[1]周向军,车美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向军,王 瑜,高 奇.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六大关系[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3]朱颖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