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中的实践思考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elie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可借助东尼· 博赞的思维导图来帮助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教学质量的提升。 ”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我们可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与顺序性的特点,小学生的思想还在启蒙期,可塑性强。针对学生的特性进行“头脑风暴”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方式总结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作构思习惯。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开展可借助思维导图
  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背景下,阅读能力与习作水平对学生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阅读推广的重要任务,我们不得不重视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革命性工具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满足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积极寻求“头脑风暴”的读画写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相关学习内容与形象的记忆链接,不断联想,建立相对直观形象化。其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有目的反复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语文阅读与实践教学策略
  (一)课前布置——借助思维导图了解阅读与习作材料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即采取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阅读知识,可以围绕课文的生字词、句子理解、课后习题三部曲展开。比如,在教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教师要为学生准备课前学习计划即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梳理出本课生字词,边读边思考:找一找人物关系,让学生动手在纸画出人物关系图,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知道蔺相如和廉颇不和的原因。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思维导图整理阅读材料,进而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拿起笔在思维导图旁边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悟等。课前预习会让学生了解阅读内容,在脑海中初步形成知识脉络,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已解决的问题做上圆满记号,疑惑的内容标记上问号。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就带有了目的性,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教师就有侧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难,向课堂上40分要质量就多了一份保障。
  (二)异步导学——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
  在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中,发现“疑难杂症”,寻求有效解决方法。实践出真知,借助革命性思维导图工具总结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提取中心思想就是不错的方法。运用“循序渐进 头脑风暴”的思维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在图像和文本中快速记忆,将逻辑结构简单、明了、直观化。比如,在教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学生根据段落提取出三点主要内容为中国少年之责任、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学生在梳理知识脉络的情境下感受到了“少年强则国强”的呐喊,中华少年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激励中华少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将知识结构简单化。再比如,在教授部编撰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指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按照阅读顺序将思维导图分为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四个时间点,随着文本内容的推移,思维导图呈现了“我”为中心的心情在四个时间点的慢慢变化。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牢记思维导图的三要素:中心点、关键词、图像。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文本内容,动脑与动笔相结合,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文本的脉络被梳理清晰,知识点一目了然。
  (三)课后强化反馈——利用思维导图强化阅读和习作知识
  因为小学生概括和归纳知识点的能力还未成熟,深入解读文章的能力不足,所以学生课后复习课文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复习,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深化解析阅读内容,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在强化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起思维导图中的中心词,让学生把关键词和图像建立联系,发散出学生想到的联系,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视觉体验的刺激下完成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且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教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鹭》,文章问题是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学生紧围绕关键词“外形美、图画美、悠然美、清澄美”四点主干,学生层层细化就可以把支点主要内容反馈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查漏補缺。思维导图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巩固强化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使分散的知识变得有逻辑,使学生的记忆形成“树状结构”,思维导图不仅能快速地提取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弥补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为习作打下基础,从而提高阅读和习作效率。
  三、结语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积极建构阅读框架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帮助学生巧妙地构思习作思路,丰富拓展学生的习作思维方式,消除学生的写作恐惧,从而让学生喜欢习作。
  参考文献:
  [1]陈俭璋.基于思维导图的“三图三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研究,2016.
其他文献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接收新知识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容量也越来越多。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经过不断探索,笔者采用在课前依托学习任务单进行翻转学习;课中展示、观摩、思辨、举一反三;课后拓展提高的学习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举一反三;翻转课堂;策略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  1.什么是翻转课堂  一直以来,传统的
【摘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给予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使学困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当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当学困生在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向他们多讲历史上学困生成才的故事,使榜样力量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精神食粮。事实上,学困生也并非是“朽木”不可雕,他们身上存在很多优点和闪光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突破和转化,从而使教育路上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有效策略  学困
【摘要】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起步及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也是写作兴趣建立的最重要阶段。三年的学生刚刚推开写作的大门,对于作文的要求也比低年级小学生更进一步,是从简单的写话向更高层次的习作迈进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很多具有对作文的天然畏惧,如果不适当引导,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很容易使他们的畏难情绪积聚,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笔者通过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找到了一些提高三年级小学生作文兴趣
摘 要:生物是一门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基础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广大生物教师重点探讨的话题。对此,本文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以期培养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激发兴趣;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们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教学
【摘要】在现实的教育中,教师面临着各种价值冲突和伦理挑战,如果他们缺乏足够的道德勇气,教育将难以保持其应有的道德地位和价值追求。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因此要求教师要有道德勇气,保持教师职业道德的光辉和价值。本文从道德勇气、价值和坚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 道德勇气;价值;坚守  现实中,有的教师抱怨最多的是外部制度环境和周边环境的压力,却很难将矛头直指自己的内心,勇于质疑自己。“中
【摘要】绘本具有文本具象化、图文并茂等优势,有利于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本文以《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绘本为例,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探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绘本阅读的策略,旨在提升低年级聋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思想能力。  【关键词】聋生;阅读教学;绘本  2016年版《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要求聋生通过9年义务教育达到21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还要求语文教师借助教学
【摘要】隨着新课程的全面改革,德育已成为公众关注的主要内容。物理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可以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需呈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应该只为学生传输理论知识。从物理教学中挖掘德育因素,能够培育出知识素质与道德品质兼优的学生,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初
【摘要】道德需求理论强调,学生的道德需求其不仅是德育过程的起点,而且在德育中具有强大的内生力量。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增强自己对法治的认识。为有效提高教育效果,应采取完善小学德育工作的教育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德育活动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及将德育活动作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策略,开展小学德育。  【关键词】道德需求;德育;教育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源泉。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心地去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呵护他们,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所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或许,有不少教师也是爱学生的,但他们爱的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那些表现听话、乖巧的学生,而对于“问题学生”,要么不闻
【摘要】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小学数学课应当是完全具备“动力之源”的条件,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自觉保持热情高涨的学习氛围,这才是新课改之下高效课室。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的小学数学课却枯燥乏味,学生参与积极性较差,给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在数学课上创设意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