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勘误一则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五代史》卷六六《楚世家》曰: (马)殷初兵力尚寡,与杨行密、成汭、刘龚等为敌国,殷患之,问策于其将高郁,郁曰:“成油地狭兵寡,不足为吾患,而刘龚志在五管而已,杨行密,孙儒之仇,虽以万金交之,不能得其欢心。然尊王仗顺,霸者之业也,今宜内奉朝廷以求封爵而外夸邻敌,然后退休兵农,畜力而有待尔。”于是殷始修贡京师,然岁贡不过所产茶茗而已。……由是地力大完,数邀封爵。
其他文献
唐代岭南市舶使之充任人选问题,素为中西交通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有一个共同点却是所有参与论争者群守不易的:即公认宦官、节度使为仅有的二个市舶使充任人选,逾此无它。顷读《论唐代广州的对外贸易》一文(载《中国史研究》一九九二年第四期),其所持“节度使兼任市舶使,但更多的仍是以宦官监领”之言,亦未脱宦官与节度使充任之窠臼。其实,唐代岭南市舶使之充任尚有节度使与宦官以外的第三种人选存在,即由岭南节度使府中的幕职人员出任市舶使。
隋代(公元581——618年)是继我国南北朝之后所建立的一个统一而短暂的封建王朝,历文帝、炀帝二世而存在38年。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隋朝以后,由于他能顺应历史潮流,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诸方面,采取一系列有益于社会发展的重大改革措施,不仅巩固了政权,增强了国力,顺利地实现了统一南北之大业,而且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仅在二十几年间,通过广大人民群众辛勘而创造性的劳动,便把隋朝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比较繁荣富强的封建国家。
宋代是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的时期。两宋政府统治下的区域,不但上自京师、下到各州县和农村集镇,都有物质产品市场,使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同市场发生了联系,而且许多地方出现了颇具规模的精神产品市场,使得相当多的人的文化生活也与市场发生联系。这个精神产品市场,主要是提供商品化表演的娱乐场所。宋朝营业性的文化娱乐场所,比较正规的,是设在大城市瓦肆(即市场)中的勾栏;简陋一点的,有街头巷尾的卖艺摊点;等而下之,则有流动艺人在各地临时作场的卖艺场地等。此外,酒楼妓院中兼有歌舞表演,也是一种附属的娱乐场所。宋人著作《东
在中国封建社会,我国人口的地域、空间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人口迁移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府往往以人口迁移作为维护其统治利益的手段,因而他们在组织、引导人口迁移活动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其中又以统治者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和军事需要所制订的移民政策为突出。由此充分显示了封建王朝对民众生活干预之强烈;同时这些举措对当时人口分布的存在的多寡不均状况起到一定调整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推动。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历史上长期都是以农业为本,乡村因此构成整个社会的基础。费孝通先生曾称之为“乡土中国”。而古老的乡村社会得以长期按既有形态沿袭,与自上而下的国家行政权和蕴含在乡村社会中的自治权的二元一体权力体系的有效统治和控制密切相关。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一分析。
我国早在先秦时就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无为”论。不仅道家竭力提倡“无为”,就连大儒家苟况、董仲舒也主张君道无为。他们并没有把“无为”视为“有为”势不两存的对立物,而是视为“有为”的重大条件与补充。固然在道家的“无为”理论中,有回到原荒时代的“无为”,但就其主体而言,“无为”是与“为”与“治”的手段、方法紧密相联的。
隋代均田令在北朝隋唐时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对北朝均田制度的一个总结。又对后世起着很大的影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文献记载过于简略,因而引起了史学界的重视。自翁俊雄先生《隋代均田制研究》发表以来,研究逐步深入,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是,有些观点是需要进一步展开讨论的,如关于中男受田和职分田的设制。本文就此两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以促进讨论。
《旧五代史》卷二八《唐书·庄宗纪》载:“癸亥,次胡柳陂……梁军已成阵,横亘数十里,帝亦以横阵抗之……梁将贺环、王彦章全军接战,帝以银枪突入梁军阵中,斩击十余里,贺环、王彦章单骑走濮阳。帝军辎重在阵西,望见梁兵旗帜,皆整走,因自相蹈籍,不能禁止。帝一军先败,周德威战殁。是时,陂中有土山,梁军数万先据之,帝帅军至山下。梁军严整不动,旗帜甚盛。”(中华书局标点本第三九二页)
客家,这一汉族民系有着极为鲜明的特色,它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品质.具有开拓性和善于吸收他民族优秀文化。它不仅对民族发展有光辉的历史贡献,而且今天仍广居国内外,进行着创造性劳动。特别是与各民族杂居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一方面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对开发和建设作出杰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又保持着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爱国心,为振兴中华作出卓越贡献。客家之所以能够如此,是与它独特的形成及民族融合过程有密切关系,这是“客家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从这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长期以来,各界涉言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独领九洲风骚的历史地位时,往往会追核该地区的原料生产。且好以徐)。己启《农政全书》卷三五(禾棉。)条中所言上海县“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厅亩,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并旁引丘浚《大学衍义补》卷二三(治国平天下之要)偷中郧段,棉花“至我朝,其种乃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粟盖百倍矣。臣敝表出之,使天下后世知奇服之利,始盛于今代”的泛论来烘托背景,藉此证明有明一代“松江地区产棉最丰富”暂从而论断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在全国的中心地位之确立,是与当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