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家姓女孩”说起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春伊始,春节晚会上小女孩背诵《百家姓》引发的一场教育大争论才刚刚启幕,关于财政性教育投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等问题又成了人们视野中的焦点。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10年央视春晚上,一名7岁小女孩王仙妮背诵《百家姓》的节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关注之余当然有不少质疑。质疑之一是,该节目有鼓励孩子死记硬背之嫌,存在着不良导向;质疑之二是,如果只是单纯让孩子记忆一些姓氏的位置,忽视对其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引导,这种机械的记忆方法价值并不大。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种记忆方式的好坏。笔者倒认为,如果在全国进行一次少年记忆选拔赛之类的活动,一定可以从全国各地选拔出很多“王仙妮”来,可是,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农村中,又有多少孩子享受了像王仙妮这样的家教,又有多少孩子能像王仙妮那样拥有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舞台。显然,王仙妮赢的不是记忆力,只是其他孩子没有享受到王仙妮学习这种记忆方式的机会,以及优越的教育资源。正如我们常说的,王仙妮赢在了起跑线上,其实,她真正赢的是中国现有教育体制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倡导“天生我材必有用”“有教无类”。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可以说,这个节目至少说明了一个现实,由于教育长期以来偏离平等、关爱、人文的轨道运行,大家已经群体无意识。要改变这种状况,更需要现实教育制度的根本转变,在现实的教育中推行公民教育、平民教育,让教育充满平等、人文和关爱。
  以同情弱势群体的教育来说,确实,近年来越来越被重视。同情弱势群体的教育,本质是平等教育、平民教育,而事实上,“不平等教育”还很大程度存在于教育部门和学校、家庭。具体表现为:不同类别的教育(公办教育、民办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不平等,国家教育投入不同不说,就业中也存在明显的学校和学历歧视;不同区域的教育不平等,城镇和农村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仍存在天壤之别……
  台湾作者陈之华为我们奉献了一本《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带给我们发自内心的震撼、感动与认同,此书是她的两个女儿在芬兰受教数载时,她对芬兰教育贴身观察、走访后的全面了解和纵深解读——以“平等”和“珍视每个孩子”为最大特点。
  她在书中指出,芬兰教育界人士一再强调:“我们不需要创造出一个无法融入社会的天才,我们要的是能与大家相处的人才。”“天资聪明固然好,但是一味地追求智力,却缺乏与朋友互动能力的孩子,其实是失败的教育。”“每个人都有其价值。”
  国家提供基础教育的义务,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提供平等而优质的教育资源。芬兰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虽然也有所谓的“明星”高中,但社会风气不强调,学生家长不盲目追求,教育部门也不排名、不鼓动,不以此作为教育施政的考量。而那些拥有特殊才能和兴趣的孩子,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情,从初中起,选择专门的院校就读。他们真正落实了教育的相对平等。
  可喜的是,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迈进2010年不久,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具体描绘了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路线图”。这不正是眼下正在紧锣密鼓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要达到的目的吗?希望这不要成为又一个口号。
其他文献
故事中人物动作的演变,隐喻和双关语的运用,以及故事的背景,对《受欢迎的技工》进行的详细分析,阐释了这篇故事的主题:爱的堕落。
进入21世纪信息革命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正以人们来不及想角的速度翻转着地球,急剧瓦解和改变着人类传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21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特征,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
表现手法的鉴赏是历年高考古诗鉴赏的重点和热点,而对表现手法中抑扬、动静、虚实和正侧的鉴赏又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下面就对这四种表现手法通过具体的事例作一些说明.……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小学生进行外语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其外语水平和母语水平的同步提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逐步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农村小学英
互文,是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人们平时见得最多的是本句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和对句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还有一种三句互文,三句鼎足相
期刊
文章首先分析了英语听力的过程,说明了影响听力的诸多因素,然后对提高听力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该文报道利用环己二烯和丙烯酸乙酯为原料经由Diels-Alder反应加成物和中间体合成二五[2.2.2]辛-2-烯-2-羧酸的方法。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一篇重要的作品,对了解司马迁的思想状况和《史记》的创作缘起等有着其他篇章难以替代的作用。如果把它放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宏阔背景中去考察,笔者以为,韩
正确使用词语,是建立在准确把握词义的基础上的.词义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作文又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