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校长:一个人生活的,决定他的优秀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w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句“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让人们记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哈佛德鲁·福斯特。
  以下是这位校长在哈佛的一次演讲,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
  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
  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
  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
  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
  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2、我们应该怎样旅行?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
  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
  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
  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
  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j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j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
  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
  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带着激动和疲惫、收获与成长,我们完成了旅程,但这并不是一个结束,我们离开了那里,但却把对陌生国度的思考也一并带了回来。
  除了留在脑子里的回忆,我们还有日记、明信片、相片,我们还有各种类型的小组讨论,这些都会让一次旅程的收获变得更长更厚重,直至我们下一段的重新开始。
  3、“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國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
  他们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机构需求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任务,而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下,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示的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
  不仅是孩子们,每次,当我和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陌生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
  当孩子们在成长中一次次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那么,当他们长大后要面对的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很多人会说,孩子太小了,让他们在七八岁出国他们能记住什么?更别说在低幼的孩子了。他们什么都不懂。
  其实,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误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获得什么,我们会通过他的表达或者他的改变作为判断的标准。
  但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
  于是大人们很武断地说,他们年龄太小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以后都记不得。其实,也许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等到十多岁的时候他不记得了,但对于他在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
  也许我们不用带他们出国,但是经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展生活的广度的起点,我喜欢那句话。
其他文献
一些异教徒经常批评佛教是拜偶像的宗教。确实不错,佛教不但不排斥偶像的崇拜,反而鼓励人要有圣贤、偶像的观念,因为心中如果没有偶像,如何能“见贤思齐”呢?  历史上,多少的圣贤明君,都是我们的偶像:忠臣义士,也是我们的偶像,甚至父母师长、有德有学的朋友,都是我们的偶像。如果没有这许多的偶像,我们效法谁呢?我们的目标在那里呢?  见到佛陀的圣像,我顶礼膜拜;见到耶稣的十字架,我们也给予赞美。偶像是美好的
期刊
2016年12月31日,辭旧迎新之际,“行愿教育”启航仪式在成都广慧书院温暖举行!  在一首“蝴蝶飞呀”的怀旧老歌中,“行愿教育”的发起人赵倩老师上台感恩致辞,并表达了继十年《行愿》杂志传播后,全新开启行愿教育的缘起和愿望!  紧接着,赵倩老师满怀敬意,邀请到场的行愿护法使者们上台,并感恩他们十年来对行愿的守护和支持!并代表行愿人向他们敬赠感恩礼物。行愿的“包妈妈”给赵倩老师带来了一份惊喜。她代表
期刊
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关于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李嘉诚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
期刊
文化人梁文道有着多重身份:大学讲师、电视台电台节目主持人、电影创作人、剧评家、书评家、时事评论员等等。他是全方位的传媒人,人称“文化百足”和“文化教父”,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  自幼,梁文道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大学读哲学。直到现在,读了二十多年哲学,发现知识和智慧并没有同时安住在生命中。文道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开始面向内心,对自身做一些功课。  年少的时候,梁文道曾是天主
期刊
有人说,偶像,成于社会的推崇,也败于社会的唾弃。对一些偶像而言,过山车似的命运似乎无法避免。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这些偶像显得有点不知所措——这到底是怎么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偶像的身上寄托着他们对于成功的梦想。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大众对成功学的迷信、四处弥漫着功利主义。有人认为,在我们所处的商业社会,追逐商业价值也不失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然而,只有商业价值,就足够了吗?这更像一道需要我们与所谓的
期刊
近年来的娱乐圈颇不太平,李代沫、黄海波、宁财神、张默、郭美美等先后因为各种违法事件被刑拘。局子里人才济济,恶搞的网友们很快就用香港电影《监狱风云》的海报P了一张图,在上面,导演、编剧、主演以及主题曲的演唱人选一应俱全。作为一家有节操的媒体,我们真的很想说一声:你们这是想把娱乐口的记者都逼去跑法制口吗?!  事实上,媒体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卷入各种案件中的演艺人士还有很多,搜狐娱乐将这项工作进
期刊
“很多人都是因为痛苦才亲近佛法,我当初也是一样。因为周围的人没法给你最好的解答,你只能自己去找。”赵薇说。  佛法博大精深,只要你进到佛法里找,都可以找到答案,佛教里有辩经,但凡夫俗子没法辩赢,因为那是一种几千年智慧总结起来的系统,仅凭一个人怎能辩赢?如果你一直寻找答案,却还是找不到,那时因为时间还没到。时间到了,答案自然出现,那个答案可能藏在一本书里,别人的一个举动里或是师父点拨你的一句话当中。
期刊
我们已经知道了修学佛法必须要依靠善知识的道理,以及亲近善知识的种种胜利,那么善知识有些什么标准呢?根据《瑜伽师地论》里讲的,善知识有八种德相:“何等为八?谓如有一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  八种德相里的第一种叫安住禁戒,如论中解释:“云何名为安住禁戒?谓安住具戒,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如前广说。乐沙门性,乐婆罗门性,为自调伏,为自寂静,为自
期刊
很早就想写这一篇忏悔文,一是自己文字表述能力特差,二是对自己的邪淫认识不深,所以有几次欲写又止,一直未能成文。现在,我对佛法和因果深信不疑,回想自己前半生的所作所为,自知罪孽深重,死后必堕地狱。因此我要把自己的邪淫罪行完全发露出来,把我所受的果报写出来,以警示世人,让有缘读到本文的人,深信因果,止恶向善,不要再像我一样执迷不悟。请有邪淫恶行或有邪淫心的朋友赶快忏悔回头,悬崖勒马,远离邪淫,笃信佛法
期刊
世尊在灵鹫山上为群众开演妙法,以手拈花,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法就此传承下来。直到西天第十四祖龙树菩萨,有位弟子不仅博学多闻,并且能言善道、具大辩才,常以其智慧破诸外道的邪说,并以其慈悲愿力摄化这些人,使其心悦诚服、披剃座下。这位以浩瀚的智慧与无碍的辩才,名闻四海的圣者,就是西天第十五祖提婆菩萨。  提婆菩萨时代,由于南印度国王心怀贡高,信奉邪教,提婆菩萨心想:“树不从根砍伐,枝条很难倾倒;一国君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