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内蒙古》传播内容的审美价值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风貌,如何做好内蒙古城市宣传片的传播内容与形式显得尤为重要。《亮丽内蒙古》是2013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城市宣传片,以航拍的形式展现了内蒙古地区各盟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城市规划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亮丽内蒙古》的传播内容与形式,展现以视觉为载体的传播方式进行良好的区域形象塑造,并对《亮丽内蒙古》传播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探究。
  【关键词】亮丽内蒙古城市宣传片传播审美价值
  一、内蒙古城市宣传片发展现状
  近年来,城市宣传片数量的增长证明了城市从注重经济硬实力转移到文化软实力上来。内蒙古地区积极顺应这个发展潮流,自2000年以来,自治区拍摄了多部城市宣传片,用来对外传播良好的区域形象。通过粗略调查,笔者发现内蒙古地区城市宣传片多集中于介绍特色的蒙古族文化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上,主要有4部整体反映内蒙古形象并用于大型交流活动的宣传片:《草原蒙古风》《天堂草原·内蒙古》《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蔚蓝的故乡》,还有各盟市的宣传片,比如呼和浩特市的宣传片《草原青城·呼和浩特》《你好,呼和浩特》,包头市的《草原明珠·魅力包头》,乌海市的《西部骄子·黄河明珠》,赤峰市的《梦里草原·神奇赤峰》,通辽市的《魅力科尔沁》,呼伦贝尔市的《中国·额尔古纳》《中国·满洲里》,鄂尔多斯市的《今日东胜》以及阿拉善盟的《大漠驼乡》等。上述宣传片平均时长为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在画面上基本选取了蓝天、白云、草原、蒙古包、蒙古族节日等表现内蒙古地区自然景观、民族特色的视觉符号元素,配乐上则选取马头琴、呼麦和蒙古族民歌等具有民族文化的音乐,语言上除了用汉语进行旁白说明以外,也相应的配以蒙语进行语言互动,播出方式除了选择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体外,还通过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的电视、广播等进行宣传。这一系列的宣传片塑造了一个资源丰富、和谐稳定的民族地区形象,宣传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近年来外地游客来内蒙古地区的数量不断增长,据新华网内蒙古频道报道,2016年春节黄金周的游客量突破了300万人,为内蒙古地区发展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然,上述的城市宣传片还存在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形式较为单一,以蓝天、草原和蒙古袍作为视觉传播符号在很多宣传片上出现,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其次是观众对符号的运用产生误解,那些着重体现民族特色符号固然是好的,但是把握不好力度被过分应用,就会使观众只会对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方面的内容产生反馈,反而忽视了其它同样需要宣传的部分,而且会使观众以为内蒙古只存在民族文化的错觉,不利于内蒙古区域形象工作的全面塑造;最后是宣传深度不够,城市宣传片只注重视觉的表面形象而忽视了文化的深度内涵,要深刻挖掘出蒙古族文化符号背后深层的精神意义。
  二、传播内容与形式
  《亮丽内蒙古》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启动的内蒙古地区大型宣传片系列项目,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大的并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宣传片拍摄工作,自2013年以来该节目团队就开始了对内蒙古自治区西起阿拉善东至呼伦贝尔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城市建设和民俗文化进行集中拍摄。《亮丽内蒙古》作为一种打破传统模式的新型城市宣传片,在传播效果方面是十分显著的,笔者从拍摄手法、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亮丽内蒙古》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形式比较特殊,是采用航拍加延时摄影的手法进行摄像,拍摄人员坐在直升飞机中或者使用热气球、动力伞、氢气球和遥控无人机等设备对整个城市进行俯拍,打破了之前城市宣传片中只能进行平面取景的空间限制,可以使观众很直观的了解一个城市整体的发展情况,由观众被动的接受转变到主动去寻找宣传片中所传达的视觉符号,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观众对符号运用的误解。比如在《亮丽内蒙古—鄂尔多斯》中着重对鄂尔多斯市极富概念化的城市建筑和雕塑进行刻画,改变了一些观众认为内蒙古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观念;《亮丽内蒙古—腾飞之路》中对内蒙古特色企业生产流水线的介绍也让观众了解到内蒙古地区除了蓝天白云下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悠扬场景,还有急速发展的工业、农业等突显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产业。
  在传播内容上,《亮丽内蒙古》系列所覆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与其他城市宣传片一样,《亮丽内蒙古》首先注重的就是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的宣传,比如对内蒙古地区自然旅游资源进行宣传的《亮丽内蒙古—玉龙沙湖》《亮丽内蒙古—美丽极光》,还有对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宣传的《亮丽内蒙古—问佛》和《亮丽内蒙古—青城圣地》,更有对内蒙古地区特色文化进行宣传的《亮丽内蒙古—那达慕》和《亮丽内蒙古—敖鲁古雅》。除此之外,《亮丽内蒙古》同样注重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宣传,比如《亮丽内蒙古—脱贫攻坚战:老有所养合发村》和《亮丽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心中的桃花源也不及现实里的柳树川》中对自治区政府实施的 “脱贫攻坚战工程”进行宣传;《亮丽内蒙古—钢铁之舞》中对“内蒙古制造”的宣传,《亮丽内蒙古—稻花香里说丰年》中对兴安盟水稻生产基地的宣传和《亮丽内蒙古—腾飞之路》中对伊利、蒙牛等企业肉奶制品生产的宣传,展现了内蒙古地区经济特色的逐步发展;《亮丽内蒙古—草原的后裔 北疆战士》和《亮丽内蒙古—北疆哨所》则展现了在内蒙古高原驻守的北疆战士们的风采。总体来说,《亮丽内蒙古》在素材的使用方面并不单一,多元的素材使观众看见了更加全面丰富的内蒙古。
  在传播形式上,《亮丽内蒙古》不仅依托传统媒体,还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亮丽内蒙古》主要在内蒙古卫视新闻联播—黄金时间段插播,足以显示出自治区政府对该系列城市宣传片的重视程度;在新媒体方面,《亮丽内蒙古》运营团队顺应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大众传播潮流,积极运用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预告和宣传,并且在微博上积极与受众互动;另外运营团队还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法将《亮丽内蒙古》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印刷在报纸或宣传海报上,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直接观看宣传片,既方便了受众又加深了推广。   三、传播形象的审美价值
  在美学层面上,城市宣传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层次的审美内涵与文化内涵,就中国城市宣传片的审美取向而言,大部分侧重于意境、意象和气韵的艺术创作取向,类似于国画中的写意风格,体现了中国美学范畴上独有的“气、道、象”三位一体的动态人文美学结构。《亮丽内蒙古》系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宣传片,除了体现最基本的美学元素之外,更多的是要体现具有草原民族风俗特色的审美元素与审美取向,从而产生审美价值与意义。
  (一)视觉上的结构审美
  《亮丽内蒙古》主要采用航拍和延时摄影的拍摄手法,俯拍和色彩明暗快速交替的方式更直观地在视觉层面为观众带来美的冲击感受,比如《亮丽内蒙古—美丽极光》中展现了满洲里夜空灿烂美丽的光辉;《亮丽内蒙古—冰雪童话不冻河》中展现了兴安盟一年四季奔流不息的哈拉哈河冰水交融、雾凇晶莹的奇特景象;《亮丽内蒙古—玉龙沙湖》则展现了科尔沁深处草原与沙漠争辉,湖泊与绿洲映掩的自然风景线。
  《亮丽内蒙古》还从细微之处为观众带来温馨文艺的审美体验,比如在《亮丽内蒙古—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中主要对清晨植物上露珠欲滴的细节进行刻画;《亮丽内蒙古—秋叶之静美》对正值秋意正浓的枫叶和已泛枯黄、落入水中的梧桐叶进行微距拍摄,使观众在感受大景观带来震撼的同时也体验到小场景带来的惬意,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上,主要采用散文化的结构方式,用富含诗意的美文或名家名言引出当期的主题宣传片,让观众在享受优雅美文的同时,也被自然的带入到宣传片中。
  (二)符号化的象征审美
  城市宣传片为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在美学上体现了很强的象征意义,已经逐渐呈现符号化的文化价值。近年以来,内蒙古红山文化、蒙元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艺研究等符号象征文化领域的建设,扩大了内蒙古在全国甚至是世界的文化影响,在象征文化领域里体现民族文化的符号很多,因此内蒙古地区的城市宣传片要体现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象征符号。《亮丽内蒙古》在体现符号化象征审美上也做足了宣传。比如在《亮丽内蒙古—草原上的劲风》中对奔腾蒙古马的形象进行刻画,象征了蒙古族人民自强进取、英雄乐观的精神;《亮丽内蒙古—那达慕》对那达慕的起源和蒙古族服饰等符号的刻画,象征着蒙古族人民悠久的历史传统与风土人情;《亮丽内蒙古—青城圣地》中对呼和浩特大召寺佛殿内龙雕、壁画和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的细致拍摄,表达了呼和浩特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
  (三)在审美中的情感表达
  《亮丽内蒙古》很注重情感方面的表达,在《亮丽内蒙古—为内蒙古喝彩》中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了一个总体的概括拍摄,其中也着重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风情,传达出内蒙古地区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亮丽内蒙古—用公益点亮你心中的明灯》则是通过在内蒙古各个城市拍摄一系列“敬老爱老”主题的公益宣传片,向观众传达一种无论工作多么辛苦、生活多么坚辛,家里永远有一盏灯为你而亮的情感,既树立媒体的责任意识,又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亮丽内蒙古—铁马冰河入梦来》通过对内蒙古边疆驻守战士不畏严寒把守在国境线上的工作和生活记录,展现了中国军人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也感染着观众传达出满满敬佩之情。
  音乐在渲染情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特有的节奏感,会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观众的情绪起伏。《亮丽内蒙古》在配乐上多贴近画面节奏,在展现城市概况的宣传片上多采用具有气势恢宏的交响乐,突出城市的风貌与气势;在展示各城市宗教文化和民族景观的宣传片上多采用不同群体的人声合唱或内蒙古地区特有的民歌、呼麦和马头琴弹奏,展现民族风情和本土特色;在展现内蒙古地区自然景观的宣传片上多采用风声、水声和虫鸣鸟叫之音,使观众有心旷神怡之感。
  四、结语
  对于内蒙古地区来说,《亮丽内蒙古》是迄今为止做的比较完善的城市宣传片系列,从审美层面、拍摄手法、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都拿捏的比较到位,对外塑造了良好的内蒙古自治区形象,让其它地区的观众对内蒙古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于内蒙古地区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蓉、王藤、高炜.内蒙古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现状分析[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5.
  [2]黄慧敏.内蒙古旅游形象传播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2011.
  [3]王雨佳.基于符号学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媒介形象建构—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5.
  [4]刘溪.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画面与主题价值分析[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3.
  [5]李曼.从城市宣传片看国家形象的审美构建[D].江苏:江苏师范大学,2014.
  [6]范颖睿.内蒙古区域形象宣传片浅议[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7]刁溯.城市形象宣傳片的创作特点与传播价值研究[D].江苏:南京艺术学院,2014.
  [8]曹蕾.草原民族审美取向影响下的内蒙古城市雕塑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09.
  [9]刘庶.中国城市宣传片的创意与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李云姝.城市宣传片中的理性与情感[D].江苏,南京艺术学院,2012.
  作者简介:高炜,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党蒙,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
  编辑:长 青
其他文献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媒体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包头广播电视台《法制第一线》栏目,以“站在鹿城法制报道最前沿,打造鹿城最具影响力法制广播”为宗旨,多视角、多层面报道解读法制事件、传播法制精神、促进司法建设、加速社会和谐,其舆论监督范围涉及包头市各级执法部门。当来自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信息因缺乏相应的核实和甄别,让人真假难辨时,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因其公信力、权威性和专业性,令公众更加期待。那么,
期刊
【内容提要】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者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当前时政新闻报道中所表现的问题,探讨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时政新闻 问题探讨 路径选择  时政新闻,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新闻媒体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时政新闻的主要内容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
期刊
【内容提要】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业态、舆论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报纸文字检查工作亟须转型和升级。传统校对必须向审校转变,即:校正报纸内容的差错从细节之处入手,着眼解决文字和版面上的技术性问题,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延伸,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把握,阻止重大差错的出现。  【关键词】舆论环境审校细节  一、舆论环境发生巨变,校对必须转型为审校  校对,其本義指的是按原稿核对抄件或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以《广西日报》2007年至2016年10年间“三月三”期间少数民族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的基本特征和内容特征两大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从地方党报逐渐重视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新闻报道中指出《广西日报》“三月三”报道在少数民族形象建构方面呈现出较为稳定且逐渐多样化的少数民族角色等特征。  【关键词】传统民族节庆少数民族形象“三月三”《广西日报》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期刊
【内容提要】报刊版面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报刊宣传的效果。少数民族区域生活多元化融合的特点,使读者对色彩搭配更加敏感、挑剔。因此,民族地区报纸版面的色调灵活、内容新颖、排版美观可以极大地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报刊宣传的目的。相反,若版面平淡、俗气、缺乏地域性特点就很难吸引读者,甚至影响新闻宣传的真正效果。  【关键词】民族地区 版面 设计  蒙文报刊作为党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服务于广大牧区读者,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调查,分析社交媒体舆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进而解读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交媒体舆论的认知和舆论意识。  【关键词】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少数民族大学生 社交媒体 舆论引导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交媒体舆论的关注  2015年5月20日至6月1日、9月20日至9月27日,本课题组成员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
期刊
【内容提要】在移动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区域形象的传播和呈现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过去几年,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曾连续8年蝉联GDP增速全国第一,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本文拟就对大公报内蒙古频道中关于内蒙古地区的新闻报道做简单梳理,分析网络媒体中的内蒙古区域形象的呈现图景。  【关键词】网络媒体 内蒙古 区域形象  区域形象作为包含着一个
期刊
【内容提要】 民生新闻是以普通大众为收视对象,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通过受众所提出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入手,并推动问题的解决,从而更好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进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人文关怀。本文以内蒙古电视台《百姓热线》为例,从节目选题的普遍性和典型性,节目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节目主持人的平民性和品牌性几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打造精品民生新闻栏目。  【关键
期刊
【内容提要】现代信息社会中,受众处于三种现实环境之中——客观现实、主观现实以及“镜头式现实”,其中更为普遍的是大众传媒构建的“镜头式现实”。大众传媒构建现实的理论渊源是柏拉图的“火焰囚徒”和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大众传媒特有的构建手段以及其作用机制分别是“把关人”和“议程设置”作用机制;从经济政治等宏观层面来浅析“镜头式现实”。  【关键词】“镜头式”现实“掌镜人”“把关人”议程设置“观镜人”  
期刊
新兴媒体微信的崛起,使民俗文化突破了习有的人际传播,有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一些热衷于民族文化的人们自发组织,创建了诸多公共微信平台或微信群,把民族历史文化和现行文化分门别类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制作,通过各种形式给以传播,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对族际间思想情感、文化知识的沟通、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乃至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微信已经成为少数民族民俗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