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艺术,承载课堂的教学语言当然不能等同日常的生活语言。教学语言应该恰当地诠释教学流程,要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教学语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启迪和震撼,引起思考和共鸣。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讲清发展,注重提问的多样性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该多样性,因课而异,因材而异,因受教育者的知识基础与生理心理特征而异。特别是初中历史课所面对的全是11~13岁的少年,更应该注重提问的多样性。变化多样的提问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机会。另外,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因为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不能绝对地说哪种方法比哪种方法好。或讲演、或讨论、或争辩、或活动、或评述、或提问等等,该让学生活动就尽量让学生活动。新课改注重学生活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体现在这里。但是,教师必须选择好提问的时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就是在课堂上掌握好学生的“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火候。
  二、方法多样,培养创新能力
  历史课堂的教学行为,应是讲、动、导、思的恰当结合。讲,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精讲,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帮助。新课改下的“讲”,一是对难点的突破,二是对史实的补充,三是对必要的学科体系的建构。初中生的历史基础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讲”是必要的,例如,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没有老师必要的“讲”是不行的。“讲”应具有历史的逻辑性,特别是应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讲”应饱含情感,富有哲理和启发,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动,是指课堂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历史课堂必须“动”才有活力,才有实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历史是客观的,但却是可解释的。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交流,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不但激活了历史,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历史教师应利用好课堂这个平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质疑敢言,培养他们必要的历史思维能力。根据初中生团伙意识较强的特点,历史课堂实现生生互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方式。分组讨论应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充分发挥组员不同的作用,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角色扮演是让初中学生直接去体验历史情景,在体验中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智慧和精神。例如,为了体验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笔者让初一的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材料表演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教育,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思考孔子这样做的原因,使学生对因材施教有了实际的体会,看到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伟大。在“动”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培养了人文精神。导,包括老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引导,在于教师帮助学生的思维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学习目标的步步升华;指导,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比如怎样做笔记,怎样理解文本,怎样归纳概括,怎样讨论问题等等,让学生知道学习有规律可循,增强成功的信心;督导,在于提醒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到学习也是有压力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检测形式
  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会遇到学生“启而不发”、“启而乱发”的现象。这时,就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铺路架桥”,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善待某些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好表现的插嘴现象,应将其与扰乱课堂秩序区别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是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的最佳途径。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梯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要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疑引思,善问善诱,多创设一些悬念,多设置一些障碍,多营造一些氛围,多激发一些兴趣,让学生在频繁的思考和想象中体味“发现的喜悦”和“创造的悦”,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例如:关于近代中国落伍的问题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落后挨打”。有学生通过阅读似乎形成这样的印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似乎中国落伍主要是西方列强侵略造成的。教师对此提出问题:中国是因挨打而落后还是因落后而挨打?启发同学充分思考争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使其永不满足,学而不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 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 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总结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 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并不能一一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 是否也属于非正义性质呢?”大家讨论后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的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 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
其他文献
本试验利用凝胶层析和亲和层析等不同的免疫学方法对PPD抗原进行处理,制备了层析抗原1、层析抗原2和亲和抗原同时通过ELISA方法比较了PPD处理抗原的抗原特异性,并用草分枝杆菌
改善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习
该研究选用GYK、Q、B三株毒力不同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剑尾鱼、鲫鱼、小白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通过常规病理学方法、比较病理学方法、病理组织化学方法,对剑尾鱼感染嗜水气单
如今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正迅速发展,它是一门将网络通讯、机械制造、信息处理、计算机、现代控制等技术合为一体的新兴的专业,不过,各个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还不够完
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等很难适应语文课程的教学,一言堂式教学法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所获得的片段式知识也很难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手法,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让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让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使数学
该论文报道了用GC-ECD检测法配合SE-52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检测多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溴氰菊酯在山羊体内的药动学研究,选取6只健康山羊,采取药溶的方法,取“倍特(Butox)”(含溴
在讲授如何求曲线的方程时我选了这样一道例题:n  例:已知平面上的线段BC的长为23,动点A位于线n  段BC所在直线的同一侧,且向线段BC所张的角恒为60 o ,动点A的轨迹是否有有限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
摘要:文章从幼儿学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幼儿学前的德育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学前 德育  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对于幼儿品德的教育的重视往往都不及智育。以至于在幼儿中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社会适应性差,成为非个别现象,并令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感到十分担忧。  一、幼儿学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不完整。德育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在我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