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汇聚合力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c88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粮徐村是老先进,村党支部书记韩金山也是老先进。
   南阳市社旗县陌陂镇完粮徐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感人的故事祖祖辈辈口口相传。明末清初的时候,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突然来了几户人家,“交皇粮”的时候,几户人家抢先完成了任务。“县太爷”巡粮到此,问他们是哪村的?一人说,才落户到此,还没有村名。那你们姓啥?“县太爷”不依不饶。那人答道:姓徐。“那你们就叫完粮徐吧。”
   完粮徐村下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100亩,525户2437人。近年来,村“两委”聚焦抓党建工作这一核心任务,立足实际,精准发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全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完粮徐村先后获得“全省五个好村党支部”“省先进村民委员会”“省民主法制村”“市级文明新村”“市先进五好村党支部”“县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韩金山也先后荣获南阳市优秀人大代表、南阳市百优村党支部书记、南阳市劳动模范、社旗县四星级党支部书记。
   说完粮徐村是老先进,一点也不为过。“我们完粮徐村之所以多年来能保持老先进,关键是抓住了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汇聚了老百姓的信心和合力。我们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党建的助推。”
   “抓党建助脱贫攻坚。”韩金山说,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严格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坚持精准识别、细化脱贫方案、强化帮扶措施,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党员、帮扶责任人出真汗、下真劲帮扶,织密了产业、就业、行业政策落实保障网络。今年4月,完粮徐村成立了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围绕特色产业、重点项目等设立9个联合党小组,吸纳体制内外、“两新”组织、农村党员等域内外党员100余名,集聚力量、整合资源,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付出就有回报,汗水没有白流。如今,全村建档立卡122户433人,已脱贫114户424人,政策保障全部兑现到位,贫困发生率降至0.36%。
   “抓党建助产业发展。”韩金山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三粉产业一直是完粮徐村的支柱产业,他1984年从部队退伍,1990年创建了南阳市第一家粉丝厂,带领完粮徐村以及周边群众300多户发展三粉产业致富。近年来,完粮徐村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支书带头、党员干部先试点再推广种植的模式,以林果、苗木花卉和机械制造为重点,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切实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和转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今年,村里又与中国大蒜协会、中国花生协会签约种植有机大蒜200亩、高油酸花生育种300亩,亩均效益8000元。先后投资1600多万元、流转土地1400亩建成了科得鑫扶贫车间、高淼家庭农场等扶贫基地,带动120多名群众务工,人均年增收达到10000元。
   发展产业中,完粮徐村党支部非常注重劝导在外创业有成的人士回乡,激发他们报效家乡父老的情怀。郭来中、高德生、褚现有等都是完粮徐村回乡创业的优秀人才,现已被村党支部确定为入党培养对象,他们已投资1600多万元,分别在村里建起了科得鑫、卫汉、邦汇3个扶贫企业。尤其是卫汉生产的工业用阀门,拥有20多项产品研发专利,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和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这3家企业共带动就业160多人,其中贫困户50人,务工人员人均年收益3万元。
   “抓党建助疫情防控。”韩金山说,疫情防控中,全村党员践行初心和使命,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冲在第一线。全村37名党员干部成立疫情摸排、宣传监督、消毒隔离、困难救助、卡口监控等5支小分队,免费为村民全方位服务,构筑起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抓党建助乡村振兴。”韩金山说,村东部属于沙礓石土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适合种植林果、花卉;村西部属于黑土地,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有机大蒜、高油酸花生、甘蔗等农作物。村里发展产业带头人15人,成立了种植业联合党支部,共吸纳完粮徐村、张楼村等6个村党支部和高淼家庭农场1个企业党支部36名党员加入进来,通过吸纳贫困户务工、流转土地获取租金等模式直接带动42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去年以来,完粮徐村还先后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又筹资300万元,将全村道路全部硬化实现户户通,安装路灯230盏实现路路明,全村3个自然村全部进行了环境整治。村内幼儿园、小学、卫生室、购物广场、文化广场样样齐全,自来水、水泥路、宽带网络户户接通,完粮徐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学有所上、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昨天的太陽晒不干今天的衣裳。”韩金山说,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下一步,完粮徐村广大党员干部将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基础,强化责任落实,凝聚最大合力,将完粮徐村打造成为全县乃至南阳的经济强村,为明年建党100周年献礼。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户生计问题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找寻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山区农户生计的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省北部山区围场县六合店村为案例,通过梳理村内农户生计的演化过程和现状特征,分析当前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农户生计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户生计;山区;围场县   一、六合店村农户生计演化与现状   (一)研究区概况  
期刊
摘 要:作为高等学府,人文景观是其文化内涵的标志。天津农学院西校区作为新生校区,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站。西校区作为学生和家长的必去之处,人文景观的营造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天津农学院西校区校园环境进行分析,梳理其中人文景观存在的问题,并集合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校园人文景观改进建议,以期为学校未来校园环境改造提供参照。  关键词:人文景观;大学精神;高校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期刊
摘 要:“碳汇农业”领域中的生物链土壤修复和CO2(碳源汇)技术的应用,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土壤修复,使农业持续更高产,解决了农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和各种有害重金属的高残留,解决了食品安全大难题,并直接或间接解决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打造农业经济增长极。   “碳汇农业”是人类回归自然,实现现代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创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和生产模式。通过“碳汇农业”的实施,还人类
期刊
摘 要: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的有效力量、必要支撑和重要驱动,本文将聚焦古镇这一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比较研究不同的旅游运营模式。通过以往文献可知,古镇旅游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模式、经营权转让模式和合资合作模式,通过对上垟镇、锦溪镇、千灯镇和周庄镇的调研,本文从投资决策主体、收入来源等方面将政府主导模式和经营权转让模式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旅游运营模式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政府主
期刊
巍巍太行山,绵延八百里。   有人说,太行山最美的风景留给了河南,这里山势陡峭,壁立千仞;山清水秀,风景壮丽。但峻伟高拔的山峦背后,也曾遍布着无数个积贫积弱的山村,缺水、缺电、缺路的状况一度困扰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愚公移山,其中一座山指的便是太行山。这一传说,让太行山拥有了无比厚重的精神注脚,也给这里的人们注入了坚忍不拔的奋进基因。在人们的心里,太行山仿佛是一种精神象征,或者说是民族血性,巍
期刊
7月29日,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胡广坤赴沈丘县张单庄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要求和全省脱贫攻坚第八次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胡广坤先后察看了村治安防控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员活动室,认真了解了村污水垃圾整治、公厕改造等人居环境改善情况,实地察看了村庄道路硬化情况。当看到以前的废林地
期刊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8月5日,河南省扶贫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岳爱华、机关党委副书记高贵友带领调研组到方城县广阳镇,就党建助脱贫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方城县扶贫办主任孙德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增福、广阳镇党委书记王成杰等参加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新集村葫芦烙画特色文化扶贫产业工艺品加工车间、文化展厅、村便民服务中心等处,实地查看扶贫产业发展情况,与扶贫产业合作社负责人、中原工学院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
期刊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做好它没有固定法则。但全国人大代表、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却凭着“用心”和“得法”这两样法宝,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优化结构—区域发展—市场运作—企业管理—兴村富民”的发展道路,使张河村实现了由穷到富的转变,被当地父老乡亲称赞为带群众致富的好党员、好支书、好领路人。   张河村位于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一马平川,土地肥沃。20世紀80
期刊
贫穷限制人的想象力。   2000年前的东坪村,不是一般的穷。这里地处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的深山老林里,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之称。全村235户900多人,只有耕地306亩。   “最穷的时候好多人家一家只有两身衣服,谁出去办事谁穿好一点的。有的年景,在地里点包谷,包谷种子还没点上就让人吃完了。”村党支部书记吕振华说,原来真是穷啊,200多户人家分散在一个个沟沟岔岔里,有的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山,二十世
期刊
“高手在民间,好东西在基层。”南阳市内乡县七里坪乡乡长王学续说起后坪村的变化,直言党支部书记王金贵抓党建能够抓到点子上,方法多,不仅管用而且好用。他创建的“三带五联”工作法,治好了懒人、致富了群众,特别值得一说。   后坪村扼守着宝天曼景区的大门口,是个集面村,三条公路穿村而过,省内直通南阳、内乡,省外直达湖北襄樊,人多、车多、事多。全村778户、2892人,常年居住者2500多人。全村15個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