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落西门

来源 :陕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见大世光,魏落西门上。这句儿时听来的歇后语,至今言犹在耳。也有“要看大市场,魏落西门上”之说。总之,西门地段,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堪比义乌商品批发市场、郑州纺织大世界,甚至可与世界最繁花的贸易之都———迪拜购物中心相媲美。
  魏落———我的家乡。渭北高原旬邑县城西北的一个普通村庄。因村子在汉、唐、宋时期曾有第五伦、第五琦、第五均三人出任宰相,故也有宰相村之称。
  魏落古村如同巨型葫芦(原下魏落村)东西南三面环沟,沟壑深不见底,横宽无边鸟难飞越,只有北面不足百丈与广阔平原相连。据说东汉宰相第五伦(齐国国王田广后裔)出巡到此,欣喜若狂,热泪涌溢,感慨天下竟有如此与故国———田横岛相似之妙地!认为是上苍有意所赐。故国屹立大海之上,三面汪洋一处港口,这里虽是黄土高原,可此地三面苍穹一脉相牵,与故国堪比一母同体的龙凤兄妹。便在北边筑起城墙,将家族从帝都长安迁居到此,名曰魏落。因何得此村名,传说第伍伦及族人因思念齐国,踏上此地深有回归故国之感,可又不能露出思齐之意,便借周朝国名魏替齐,起名魏落。寓意皇室家族回归故里。
  岁月沧桑,风雨轮回,第五家族秉承耕读育人、勤俭持家、宽仁处世、崇品敬德之家训,人丁兴旺,唐中期城内已是项背相望,摩肩擦踵,古城难堪重负,族人在古城上北另筑新城(即:上魏落)。两个城池内的人,除婆媳外,没有他姓,全为第五。
  魏落村是关中平原屈指可数的大村之一,南北约两三公里,东西约六七公里,人口三千有余。人民公社之前全村为一个大队,八个生产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确立后,该村按照两个城池分为上魏落和下魏落两个大队,各分管四个生产队。前几年中央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撤乡并镇,上下魏落又回归为一个村委会。
  西门没有门。它是魏落村的政治、文化、教育、社交、贸易的核心。是上魏落城池西北方,下魏落城池(城内有三个生产队)的正北面及沟圈子(下魏落大队第一生产队。与其它七个生产队沟壑相隔的独立自然村)的东北处,是三个自然村的中间地。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那里有药王庙、合作社(商店)、大戏台,还有很多小商贩。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很多人聚在这片叫西门的地界,海阔天空吹牛聊天下棋勼方(土围棋)玩游戏。即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这里的小商贩似乎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丝毫没有受到特殊时期的影响,依然悠哉自在的日出而聚,日落而散。广播里的号召,带袖箍的红卫兵与他们仿佛未生活在同一星系,或者不是同类种系,否则无法解释那样的时代彼此会相安无事。
  西门不是集市,可它是东职田、西张洪、南土桥、北太峪旬邑县四大官方集市的中心。集市有法定日,西门没有;集市是人聚人散,西门不是。若要与集市相比,集市是池塘,时枯时溢,西门是潺潺小溪,平静清澈不失本色;集市是花卉园,西门是一棵树。它虽没有花开花落枝繁叶茂,可它像千年苍松,不惧风雨不分时节常年翠绿。到西门来的除本村人外,还有附近村庄包括居住在四大集镇的人,甚至有甘肃省或更远地方的人也会到此。他们到此并非为了购物或是带有什么目的。可为什么会来?谁也解释不清楚。农忙时,人们先到西门来找帮工,找不到才会去集市。农闲时,大伙就爱聚在西门谢天谢地吹牛聊天。对所有来者而言,西门之地总是蒙有一层朦胧的纱帐,从来没有人揭开过,也没有人能揭得开。特别是每年腊月二十五的肉市,商贩们腿脚稍有迟缓便就占不到理想摊位。当地还流传着鸡叫去摆摊,位置肯定偏。可见魏落西门的肉市有多么的火爆。
  关中自古有腊月二十三,杀猪宰羊敬祖先之传统。虽说小年燃起了浓烈的年味,可毕竟距新年还有一周的时间。腊月二十五这天买肉办年货时间刚好。让人费解的是,四大集市距西门近则二三公里,远则也就十多公里,现在家家都有汽车,道路又平坦,并年货要比西门丰盛得多,可人们为什么会舍近求远不去繁花集市要到魏落西门来采办年货?前不久遇见旬邑县人大副主任第五振东,问及此事,他的话揭开了天机。来西门销售年货与采办年货的基本都是彼此熟悉的人,也就是自己人卖自己人买。比如大肉,谁家的猪是什么品种吃什么饮料,喂了多久,彼此都很清楚。商贩卖个省心,客户买个放心。加之魏落村人自古秉承祖训,崇品敬德。来此做生意的人除了称足量实,更诚信与自豪,所以西门腊月二十五的新年肉市远比四大集镇热闹得多。因为这里卖的是良心,买的是品德。
  我明白了,集市是江河,奔腾向前,往事无人提起。西门是清泉,无法将不光彩的罪恶沉在不被人发现的最深处,更带不到远方,消失在没有道德,不讲善恶,没有往事的地方。
  西门是全村人的敬地,西门是盛满传说的地方,西门是讲故事的地方,西门也是有着故事的地方,西门是消除烦恼的地方,西门是征求灵魂的地方,西门是先辈们留给后人的寶贵财富。西门是诗,西门是远方,西门是魏落村游子心中永不灭的乡愁……
  千百年来,不管风云变幻,村子从南移到北,从东延长到西,西门没有变。
  责任编辑柳江子
  作者简介:第五建平,男,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主任报记者;陕西煤化作家协会副主席。
其他文献
李商隐  秋雨濡湿了寂寞的格律  你纵有八斗才气  怎奈竹也干,桐也枯  注定飘泊在长安的冷月下  巴山夜雨里  旷古的苍凉都揉作了诗句  斜阳下翩飞着蝙蝠的翅膀  那些鬼魅精魂的文字  一代又一代,在漫漫长夜里  诗人的心头,突然会惊起  杜牧  把彩霞纺成线  你要补大舜的衣衫  可那根锈蚀的针  再也穿不透风雨?  一部孙子兵法里  你安得下三秦大地  只是关中河北  再无厉兵秣马的沙场  
期刊
我不教训任何人,我只是陈述事实而已。  ———蒙田  1  想一想,时光真是流水一般呀,哗———十几年时间眨眼间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留给他的,除了三本小说集,其他还有什么呢?  当初,黄石还是个中学语文老师。有一年,他阴差阳错,不知为什么突然间爱上了写作,一天到晚,不是想着写散文,就是构思着如何写小说,着了魔一样。他的怪异行径引起了全校老师的关注。校长和教务主任为此很生气,大会小会上,没少对他进行
期刊
《净土》人物略说  王向力小说《净土》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流畅自然,景物点染得宜,风格轻松明快,时带微讽,引人莞尔。下面着重谈谈人物。  作品名为“净土”,在玉佛寺“当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净土宗的祖庭”之外,此寺座落于玉水河中的一个孤岛上,好似与世隔绝,成了佛门净土,故亦不无象征意义。但要在滚滚红尘中求得一方净土,谈何容易。作品以宁静始,以喧嚣终,终未摆脱世俗的纷扰。此则与居于寺中的人有关。  小说
期刊
深沉的夜,县城的街灯一如既往守候着第二早的曙光,那将又是一个白昼,暄闹吵杂又将再次充斥县城的角角落落,而此刻,沉默不语的街灯依然点亮城市的宁静和安详。街灯汇聚的橘黄色图案构成县城的轮廓,不规则的长方形,线条简单清晰,清一色冷峻的直线条,没有一丝弧一点圆,最长的直线,维护着县城轮廓的秩序,统领着长长短短的街巷,那是县城的主街道。轮廓之外的漆黑似一潭寂静的水,波澜不起涟漪不泛,混浊地向四周弥漫,那是广
期刊
1  鱼玉儿的家,在秦岭山中。  那地方,地处偏僻,在大山深处,只有一条坑洼的泥土路,通向山外边的世界。依着这条坑洼的泥土路,翻越一座小山粱,能到镇子上,然后,从镇子上坐了班车,翻过秦岭,就能到那都市里了。  儿时的鱼玉儿,没有想过要从那坑洼的泥土路,去外边的世界,翻过秦岭,去那都市里。村庄,就是鱼玉儿全部的世界,就是他儿时的天堂,乐园。鱼玉儿和他的伙伴,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村庄。  有两条小河,在村
期刊
秦岭七十二峪,我走了四十八峪。每条峪的山水,都记录着我的私人生活。山水,是我的生命滋养。毕生生活在秦岭的脚下,自然,它是我私人生活的印证。  去的最多的,是距我距离最近的化羊峪。东有鸡头山,西有牛头山,南靠将军山。呈凤凰盘卧之势,站在峪口北望,百里秦川尽收眼底。峪口有一庙,曰化羊庙,亦名化羊宫、天齐庙,始建于宋朝,距今近1000年。正对牛头山的山坡上有金峰寺,建于隋,兴于唐,为古代科学史上著名的天
期刊
借榔头  吃完晚饭,老姚放下筷子,匆匆向门外走。  你急火着忙的,干啥去?老伴问。  昨天不是给你说了嘛!老寇要请我们几个老哥们看电影。老姚说。  你还真去?老寇是啥人你不知道?他被老婆压制了一辈子,抠了一辈子,吝啬了一辈子。他请你们看电影?你知道现在去外边看场电影的票价是多少吗?五十!老寇平时在街上都不舍得吃碗面,会请你们看电影!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老伴说。  我们建了个群,老寇在群里说请大家看一
期刊
老家门前老人洞  老家对面有一座崖壁,不高,却光滑如削,人不能攀援,古人能耐大,全凭手工操作,不知下了多大功夫,才在上面凿出两个洞来。我每次出门,只要抬头,再游移的眼神都躲不过去,这两个洞很像猫科动物的眼睛,每时每刻都在虎视眈眈。仔细看,一只四方形,一只五边形,反正不是圆形,四五合而为九,是不是取九九归一或者久久长寿之意?后来发现,下方灌木丛中错落着还有两个洞,很浅,站到堰坎上都能一眼观尽,可能是
期刊
一  老三,我晓得你的两只手一直揉搓着我冰冷的脚,你的眼眶里浸满了泪水,你一门心思指望把我的脚捂热,把我整个人捂热,把我从死亡的临界拉回来,让我再活几年,哪怕多活一天你都高兴。不过我自己知道,我已经熬不过今夜,你的爷爷、娘娘,早就在那边喊我回去。  本来,我只想这样不声不响地走掉,把心里所有的想法,讲直白了就叫委屈、辛酸,带进火葬场去烧掉,埋进泥土里去烂掉。讲不清为啥,当我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期刊
李世民的妻子文德皇后传说是我们三原的姑娘,因而县内许多地名都与文德皇后有联系。譬如楼底村、美人桥、戴花观等等。我的故乡起驾村,相传是文德皇后出嫁时起驾的地方。从我们村子到都城长安,泾阳有挡驾村、高陵有等驾村、长安有落驾村,也都是因这次大典而得名。  我们村尽管沾了皇家之气,但村子并没因此而大富大贵。前朝古代的事说不清,记忆中的村子,只有一条土街,20来户人家。村子被夯土的城墙围着,村东头有一土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