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学问深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r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块完美的中华奇石(亦称观赏石或赏石),如同一首无言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一曲无声的音乐,这并不夸张。问题在于如何去发现、鉴赏?大家都知道,诗、画、音乐这类艺术作品,都是作者按照自己的艺术构思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还可以复制出若干个完全相同的艺术品。我们称这种艺术品为人工艺术品。奇石是大自然造化的、经过人发现与包装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天然石质艺术品。我们称其为天然艺术品,也可以称其为天人合一的特殊艺术品。这种艺术品的美学特征与人工艺术品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点。其相同点是两者都具有“在静态中见动态、在凝固中见变幻”的审美特征。所不同的是早在人类诞生以前,奇石就形成于大自然之中。因此,奇石没有雷同,更不可能有人工的痕迹。正因为奇石具有如此独特而珍贵的自然美,所以,被誉为天赐瑰宝,自古以来倍受人们的喜爱与珍藏。而且,其价格会越来越昂贵。
  
  
  俗话说,玩石头就是玩文化。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实际经验,是玩不出大名堂,也藏不到好石头的。赏石、藏石,看起来很简单,入门也容易,其实,这一行的学问很深,要做到看准、藏珍是很难的。上海有位藏石家,用2000元买的一块摩尔石,已有人向他出30万元的高价,而他还不肯卖。这种事例很多,充分说明奇石的好坏与贵贱,不完全在石头上;奇石的价值与价格,也不完全在石头上,奇石的进价不完全是其成本。决定奇石好坏、贵贱的主要因素,是在奇石收藏、鉴赏家们的眼光里,也就是在他们的眼力上!一个赏石爱好者,必须要知道什么是好石头,什么是精品,又如何鉴别精品?对此,笔者悟出了“四要四不要”的体会。
  第一,要先看综合指标,不要只看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说,要先看质、色、形、纹、韵这几方面融合在一起的总体水平。不要先在石体上找局部的、个别的景点。要先看大局,抓总分,总分如能在60分以上,就是好石头。对总分的理解决不是平均分数的综合。其中神韵是最主要的。有时色彩或形态也很重要,这要视石而定,服从石韵。精品是好石头,但好石头不等于都是精品,精品是在好石头中挑选出来的。
  第二,要坚持全天然,不要有新破损。即使总分很高、形象很美,如有人工痕迹,也不是精品。有人说,天然的东西,不能要求十全十美,有点画龙点睛的人工成分,也无关大碍。笔者认为,在天然的问题上,除在石头的根底部可以允许有人工痕迹,在其他部位就是要十全十美,不能含糊。即使有老损,也要看损在何处?如有影响大局的老损或破裂,也不可视为精品。
  第三,要有神韵动感,不要景观死板。有景点还要有相适应的环境,奇石也有死活之分。在有些石头上,仅仅有个像太阳或月亮的景点,而无阳光、云彩或其他景色,则毫无动感、神韵可言,我们称这种石头为“死石头”。这里,请大家看几块“活石头”:“月上柳梢”黄河石就是因为有几根柳枝垂挂,还有点风动之感,使这块石头就有了韵味,也就活起来了;当笔者的小孙女儿见到她奶奶收藏的这块“奔马”雨花石,激动地说:“我好像听到了马蹄声!”;再请看这块“猪猴同乐”造型石,老猴紧抱住它的大腿,不是骑而是坐在小肥猪的身上,猴脚快要伸到猪头上了,把小猪逗乐得翘起了尾巴,乐凹了眼窝。
  
  第四,要有主题与个性特色,不要抽而不象。凡是主题鲜明的石头,一般说都是个性比较突出的。例如:笔者的“春蚕”栖霞石,在一条长长圆圆的石体上,有十几道轮纹,而且构画自然匀称。这样一来,不但蚕形出来了,而且“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主题凸现出来,个性特色也极为明显。由此可见,有主题就会有个性特色,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没有个性特色的石头,也就没有主题。有人把没有主题、个性的石头,都说成是抽象石或禅石,这也是不妥的。因为抽象石和禅石都有各自的审美特征,不能随意乱说、乱定。再说,有些构图、造型简洁的石头,恰恰很符合美学的韵律,也应是精品。此外,凡是象形石,不能停留在“似象非象”上,而是越象越好。笔者认为薛云生的“灵雀”是石鸟中的精品。因为它很像、很神,石座也好。是个天然完美的精品。
  笔者认为:“天然完美”是衡量奇石精品的原则(标准)。神韵是奇石的灵魂,是自然美的集中体现,是精品石必须具备的条件。但还必须保证是“纯天然”,严防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石头混入精品的行列。
  (责编:石泰峰)
其他文献
刻洞墨盒是文人雅士案头必备的文房器具,在清末民初盛极一时,堪称京城名物之一。    刻铜墨盒“身世”考证    据说清嘉道年间有一秀才赴省城乡试,其妻恐其滴水磨墨耗时,遂用一团扑面的棉丝粉饼汲墨汁后装入化妆粉盒,让夫携去考场备用,应试时秀才思绪专注,一气呵成,名列榜首,此事传开,学子仿效,原始墨盒诞生了。这当然是传说。  那么,刻铜墨盒究竟始于何时?由于历史久远,年代更迭,对铜墨盒的“身世”众说纷
期刊
鉴评:王蔚华  藏者持一铁质兽形物,不知作何使用,希本刊予以鉴明。残高15厘米,底长6厘米,宽4厘米,残重1.4千克,生铁而铸,平底内凹。形状为翘尾麒麟,蹲坐于六边形须弥座之上,座有束腰,上枋窄,下枋长。此麒麟双目圆睁,嘴巴上咧,大耳,头发向前上冲,紧跟其后有一孔,当为悬系之用,胸前挂五个铃铛,身上有道道鳞甲纹。此物叫“权”,就是我们常说的“秤砣”、“秤锤”,称量的工具。    我国从什么时候出现
期刊
龙泉窑青瓷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创烧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南宋到元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其青翠晶莹的釉色素享美誉,历来深受陶瓷爱好者的青睐。  这件龙泉窑梅花盘是元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整体造型上,布局合理匀称,装饰纹样线条优雅,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  此盘高3.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5厘米,盘作五瓣花口,浅腹,矮圈足。内底在釉上堆贴梅枝及月亮,呈红褐色,树下方
期刊
什么叫“癖”?嗜好之成病态,无以自拔的叫“癖”。古人有马癖、洁癖、书画癖……最怪的是南朝宋刘邕,嗜食疮痂,以为味如鳆鱼。以至鞭打囚犯,取疮痂而食之。史称“嗜痂癖”。 先祖父曾嘱笔者,爱好应有节制,不可成癖。并举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长王用宾为例。王癖好古钱,见异品必借款购之,身为部长而负债累累。  部长有钱癖,皇太子也有钱癖。那便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袁克文,字寒云,反对其父称帝,但又
期刊
●空首布“安周”:此为空首布中小型者,平肩弧足,“西周”、“东周”为春秋至战国时的分封小国,在今河南洛阳附近。“安周”二字当与东西周有关,“安”释为安居、安定为妥。  “安周”布属于稀见品种。  市场参考价:12000元  ●原始空首布:据笔者所知,目前原始空首布国内已发现数枚,均为青铜质,此类空首布当为春秋晚期,商品经济初始时期之物。虽为货币,其形制尚保留有明显生产工具特征。其产生时代当与金属贝
期刊
“桑冈雪阿”,意即“一两五钱”的藏语读音。公元1932年(藏历16-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土丹嘉措为统一西藏地方铸币,亲自主持对西藏地方造币机构进行调整。将梅吉、罗堆、多带造币厂统一合并为“扎什电力机器厂”,简称“扎什造币厂”。公元1936年(藏历16-10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扎什造币厂”始铸“桑冈雪阿”银币。公元1938年(藏历16-12年)停铸。而在1946年(藏历16-20)有极为稀少罕见的
期刊
康熙釉下三彩瓷图说    将军罐通高33厘米,口径11.50厘米,足径16厘米。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二层台外撇圈足,底部青花双圈内绘花记款。盖面隆起呈直形圆台状,顶置宝珠形圆钮。因钮盖形似将军头盔,故名“将军罐”。是康熙中晚期将军罐标准式样。腹部正面绘山石苍松图,笔势纵放,疏密有致,甚为高雅。腹部背面绘奔、立、伏地、昂首六匹骏马,盖面上绘两匹卧马。图中八匹骏马躯体上色彩斑斓,白马身上红色梅
期刊
编者按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举办的“中国瓷器和艺术品”拍卖中,一款绘有“鬼谷下山”情节的元代青花瓷罐被华尔街金融大鳄以1400万英镑拍走(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一老外用来存放DVD光碟的瓷罐,竟价值连城,让人瞠目结舌。  只要在互联网上点击“天价拍出”,顷刻间,一条条新闻会让你应接不暇、兴奋不已。人们为何惊诧于天价?媒体为何关注于天价?之所以称其为天价,就是它出乎所料、一跃
期刊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菜式和烹调方法千变万化,我国历代的饮食器具品种繁多,已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清代的鱼盘,更以其独特的造型,艳丽的图案,特别是以鱼通“余”,寓意着年年有余,而倍受中外人士喜爱。  历代饮食器的发展过程,不但印证了中国的文明进程,更足见美食与美器之间存在一种相伴相依的关系,有句古话:“美食不如美器”,其实从古代到现代,我国的饮食文化一直很讲究美食佳肴也要精致的
期刊
“中国保利2005广州夏季拍卖会”开槌在即●金通达藏近现代名家书画专场精彩纷呈、真实可靠●中国古代书画专场翰墨聚珍●中国近现代、当代书画专场力作迭出●中国油画、水彩、版画专场推陈出新、尽显春秋  由广东保利拍卖行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保利2005广州夏季拍卖会”将于2005年6月19日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举行,此为今年广州地区最具规模和档次的国际性艺术品拍卖活动。  “翰墨聚珍——金通达藏近现代名家书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