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中国古代历史名窑》系列报道之六——走进河南汝州

来源 :理财·收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p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日前,雨后的汝州,阳光明媚,天气格外清爽。由《理财收藏》杂志、河南省古陶瓷鉴赏研究会组织的《再访中国古代历史名窑》系列活动是原《再访中原古代历史名窑》系列活动的升级版,应全国各地读者的要求,本活动将以中原为中心继而辐射全国,此次考察团走进汝州,探秘汝瓷的前世今生。
  汝州歷史源远流长,是历代郡州治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606年隋朝设立汝州以来,汝州曾作为直隶州,管辖周边的鲁山、宝丰、叶县、郏县、襄县、汝阳等地。1913年2月,降汝州直隶州为临汝县。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县级)。汝州地处中原腹地,是陶瓷文化的发轫之所。我们都知道中国瓷器的发展,到宋代是一个高峰。此次考察团主要考察了汝州的张公巷窑、严和店窑、东沟窑的遗址,参观了当地极具代表性的汝瓷小镇、汝州博物馆及汝州市传世汝瓷研究所等单位,对汝瓷过去的辉煌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有了新的了解。
  一、张公巷窑:破解官窑之谜的钥匙
  张公巷窑窑址位于汝州市区东南部汝州老城中大街与张公巷窑交会处北,遗址中心区面积约3600平方米,该窑址发现于2000年。同年春和2001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配合民房改建工程进行考古发掘,分别揭露10x2.5米探沟一条和8x5米探方一个,总面积65平方米。清理出房基5座,灰坑28个,灰沟2条和陶质大口缸等遗迹,发现一些类汝窑瓷器残片、窑具和素烧器残片。2002年,“中国古陶瓷研究年会”在汝州召开,引起了国内外60多位专家的高度重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4年2月至4月对张公巷东、西两侧分别开挖8x8米和12x5米探方两个,发掘面积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房基4座、水井4眼、灶6个、灰坑79个和陶洗池1个,出土了一大批张公巷窑生产的完整或可复原瓷器和窑具。此外,还出土了不少唐宋金元和明清时期的文物标本,取得了张公巷窑址考古的重大成果。同年,张公巷窑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验证张公巷窑是不是官窑性质,2017年6月21日,备受各界人士关注的张公巷窑址第四次发掘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一年过去了,这次发掘获得了重大发现。
  从整体上看,张公巷窑生产的青釉瓷器既不同于临汝窑的豆青釉,也有别于宝丰清凉寺汝窑的天青釉。釉色可分为卵青、淡青、灰青、青绿等。器物薄胎、薄釉,釉面玻璃质感较强。胎骨有粉白、灰白、洁白和少量浅灰色,胎质细腻坚实。张公巷窑的器形有深腹碗、弧腹碗、折沿弧腹碗、鼓腹碗、盖碗、花口折腹圈足盘、折沿鼓腹圈足盘、直口鼓腹圈足盘、板沿平底盘、葵口平底盘、葵口板沿平底盘、四方束腰平底盘、圆形平底碟、板沿平底盏托、四方委角套盒、板沿隐圈足盆、圆形弧腹平底洗、椭圆平底内凹洗、椭圆裹足洗、撇口圈足壶、盘口折肩瓶、鹅颈鼓腹瓶、瓜棱腹隐圈足梅瓶、堆塑熏炉、枕、捉手器盖和鸟兽器盖等10余个器类20多个品种。带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为主,裹足的较少,个别的似裹足又不太明显,器底有支钉痕的绝大多数是非常规整的小米粒状。支钉的多少与器物的形制、大小有关,常见的有3枚、4枚和5枚,6枚支钉的极少。4枚支钉支烧是张公巷窑的主要支烧工艺之一,这种支烧方法在清凉寺汝窑、东沟窑和同一时期窑口是不多见的。部分碗、盘和各种瓶类器圈足上似施透明釉透胎,这些器物往往采用垫烧,也有少数支烧的。窑具以匣钵、垫饼、垫饼支烧和垫圈为主。匣钵有浅腹漏斗状、深腹漏斗状、浅腹筒状和深腹筒状4种,匣钵外壁涂抹耐火泥的占60%左右,这一点与汝窑有相似之处。
  关于张公巷窑的烧造年代,目前有三种说法:“北宋说”占多数;其次是“金代说”;个别学者认为张公巷窑的烧造年代是元代。不过无论是“北宋说”“金代说”还是“元代说”,根据张公巷窑发掘出土的全新青瓷标本的质地特征,专家一致认为,张公巷窑属官窑性质。
  二、严和店窑址:“青瓷之都”“青瓷之鉴”
  严和店窑址位于北汝河支流蟒川河上游,汝州市蟒川镇严和店村及村北,距城区7.5公里。遗址重点保护区东至小路边,西至山脚下,北至公路边,南至蟒川河,东西长200米,南北宽400米,总面积8万平方米。由于严和店一带瓷土藏量很大,宋元以后人们不断在废墟上建窑烧瓷。从地上窑址遗存来看,明清时期窑火仍非常旺盛。
  严和店,一个与瓷器有关的名字,相传在蟒川乡蟒川河西岸曾耸立着严和店门楼,门楼上有一座宋代工匠严和的塑像,蟒川河两岸的众多古窑遗址陈述着在严和的带领下烧造汝瓷的历史。还有一种说法是,古时此地窑业兴隆,瓷器在这里验货出山,所以称“验货店”,后逐渐演变成严和店。无论名字是怎么来的,这座古汝窑遗址的田野里,汝瓷残片俯拾皆是,在透明的豆绿釉下,刻印着优美的花纹,有缠枝牡丹、转纹菊花等等,可以想见宋代汝瓷生产之兴盛,所以严和店是探讨、研究汝窑历史的必到之地。
  1953年,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在河南境内调查时发现了严和店窑址,并认为此处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最大的青瓷制瓷中心。1963年6月,严和店汝窑遗址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严和店窑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198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生班学员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定该窑址是一处制瓷精良的宋代青瓷窑址。多次考古,发掘面积达250平方米,清理出土窑炉4个,作坊1处。根据发掘结果,初步断定该窑址产品多为民窑,有少数类官窑产品,是一处北宋、金元两个时期在此烧制青瓷器皿的场所,同时是研究汝民瓷向汝官瓷转化的重要证据之一。遗址文化层堆积一般厚度为1.5-2米。第一层厚0.1-0.7米,土质松软,呈浅灰色,内涵丰富,遗物主要出现在这一层内,计有碗、盘、盏、罐、尊、瓶等瓷器;窑具有匣钵、垫饼、支柱、垫圈以及窑顶塌下来的梯形砖、建窑时用的残破废砖、烧土块和“元丰通宝”“嘉祜元宝”钱币等。该层出土的器物,种类繁多,制作讲究,釉色润泽,注重装饰,富丽清新,反映了北宋晚期窑处于鼎盛阶段,也是临汝窑工艺的黄金时代;第二层出土物与第一层有所区别,不仅釉色纯净,花卉种类增多,除印花外,还有刻花图案,且多保留碗铭,足见当时各窑竞争之境况,时间应属于北宋中期。在这个遗址发现的4座窑炉,有的结构保存得比较完整,有的残破严重,但形制基本一样,结构为马蹄形半倒焰馒头形,由通风道、火门、火膛、窑室、吸烟孔、烟囱、望火孔几部分组成,由前向后依次连成一座完整的窑体。窑炉为半地穴式,普遍采用耐火坯垒砌。窑室的两侧和后壁涂抹有厚0.5厘米的耐火泥,烧成赤红色。窑顶的梯形砖用耐火泥烧成。这些窑炉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成品率高,是经过数十代窑工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成的成熟窑型,直到今天仍在使用。所以专家认为,严和店窑炉遗址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次重大发现。   严和店窑址出土瓷器上还刻印有工匠的姓氏以作为碗铭,这些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做工精细,胎质坚密,釉层温润,釉色光泽鲜丽柔和、清雅素净,是严和店窑址所出产品中的上品,很可能是专供当时汴京皇室贵族而生产的御瓷或贡瓷,如果得到证实,对于汝窑的出现和发展有着直接的渊源和承袭关系,对研究北宋汝窑、北宋官窑的振兴将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严和店窑址是一处北宋时期制瓷工艺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生产场所,它高超的烧造技术为北宋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北宋官窑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宋代烧瓷窑炉的发现,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次重大发现,使我们对汝窑窑炉的构造、烧造方法、工艺流程以及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严和店窑址的发现,在我国陶瓷史上举足轻重,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严和店生产的青瓷产品是北宋中原地区所有窑口中产品质量最好的,陶瓷界称之为“青瓷之都”“青瓷之鉴”。
  三、东沟窑:汝钧是一家
  东沟窑窑址,位于汝州市大峪乡东0.5公里的东沟村,无名河北岸的台地上。东沟窑窑址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调查,发现小煤矿巷道穿过窑址中部,造成地表局部塌陷,2005年夏又对该处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面积400平方米,清理出窑炉10座,水井1眼,灰坑4个。
  青瓷和钧瓷是东沟窑的主要产品,白瓷、白地黑花瓷极少。器形主要有碗、盘、洗、盏、盏托、碟、盆、盒、炉、罐等。在这些器物中,青瓷、钧瓷在不同时期所占比例有所差别,早期以青釉瓷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钧釉瓷逐渐增多,到了元代后期,青瓷、钧瓷各占1/2。由于白瓷、黑瓷和白地黑花瓷极少,目前尚未发现有相关的窑具,将这类器物视为同一时期窑工的生活用瓷。依据地层关系以及出土遗物类型、釉色的发展变化,可将东沟瓷窑址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初步划分为三期。
  第一期,文化层堆积厚薄不均,出土遗物极为丰富。这一时期以烧制青釉瓷为主,青釉红、斑窑变、钧釉瓷开始出现,同时出土的还有较多的窑具、模具等,为大峪东沟窑的创烧年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第二期,出土遗物较多,以瓷器类为主,另见有极少量窑具。与第一期相比,该期钧瓷数量有所增加,青瓷减少,并且器物种类明显少于前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地层及遗迹内,出土遗物以瓷器类为主,占95%以上。器形以生活实用器为主,有碗、盘、盏、盏托、碟和器盖等。第三期,为东沟窑烧造的晚期产品。遗物多而碎,瓷器类占98%以上,几乎不见窑具,能复原的器物极少。胎质粗糙,厚重,含杂质多。釉色暗淡无光泽,釉面多气泡棕眼,无开片纹。器物种类少,形制单一,主要为碗类器。形制与第二期同类器完全一致。
  东沟窑的发掘区域文化层堆积丰富,可以划分为九层。
  第一层:现代耕土层。出土有现代遗物及一些汝瓷、钧釉瓷片,第二、三层:遗物主要为金元时期的汝瓷、钧瓷,另有少量白瓷、白底黑花瓷,青花瓷极少,器形有碗、盘、瓶等。第四、五层:元代地层,遗物较多,主要有汝瓷、钧瓷,各占50%左右。器形单一,主要为碗类,盘类次之,器物均为半釉,胎质粗糙,釉色较差,多棕眼。第六、七层:金、元过渡期的文化堆积层,遗物不多,汝瓷遗物较多,钧瓷次之。器形有碗、盘、鼎、盏托、盆、瓶等。第八、九层:属金代地层。出土遗物极为丰富,素烧器、过火器数量极多,占所有遗物的50%左右,窑具占10%。烧成类瓷器的40%,以青瓷为主,钧瓷次之。器形种类繁多,有碗、盘、盏、盏托、瓶、盆、枕、三足炉、罐等。均为满釉器物,以垫烧为主,支烧器物多为平底或圆圈足器,釉色细腻圆润,有光泽。并出土一枚“建炎通宝”钱币。
  东沟窑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后,经过多年来的调查和发掘,出土的大量青瓷片色主要有天蓝釉和青綠釉。青绿釉以印花、刻花的碗、盘为主。印花大部分是凸起的阳纹,纹饰题材分三种:花卉、海水游鱼和禽鸟图案。花卉题材又分缠枝花卉、折枝花卉和团菊纹。一般外部施釉不到底,足内不施釉。部分素面无纹饰,底部有支钉的宋代器皿胎骨较薄、做工精良,胎色以香灰色为主。
  四、未来汝瓷产业发展
  汝瓷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代表着传统手工业者的高超技能,更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印记。如今的中国已经到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复兴丝绸之路,汝瓷的发展与复兴也迎来了最好的机遇,通过参观汝瓷博物馆和传世汝瓷研究院,我们了解了汝瓷的前世与今生;通过参观汝瓷小镇,我们了解了汝瓷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规划;通过跟现代汝瓷大师交流,我们感受到了现代汝瓷大师们振兴汝瓷事业的决心。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原河南省广电厅巡视员翟宗州,河南省古陶瓷鉴赏研究会会长丁忠诚,副会长丁关海,《理财收藏》杂志主编、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徐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郭木森、赵文军,汝州市传世汝瓷研究所所长崔俊杰,河南省古陶瓷鉴赏研究会秘书长陈林林等。本次考察得到了汝州市委宣传部、汝州市文物局、河南省善古文物修复中心、汝州市传世汝瓷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作为《再访中国古代名窑》活动的第一站,专家一行对汝州的几个窑址均有不同程度的新发现,特别是张公巷窑址发现了新的窑炉和部分标本,引起了在场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们表示或许是颠覆性的重大发现,但由于考古发现需要相关程序去印证及考古工作的严谨性,未经官方最终确认,暂不对外发布,本刊将持续予以关注。
其他文献
今年9月17日,是中日甲午海战110周年。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日甲午海战的发生地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将于今年9月17日将致远舰整体打捞出水,致远号战舰将重现在人们面前,伤痕累累的舰
汉画像石(砖)是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工匠们以自己的巧手在石头上刻画出丰富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人们研究汉代的风俗和思想发展提供了翔实而宝贵的资料,堪称两汉现实的一面镜子。乐舞宴饮是汉代画像石(砖)中较为常见的题材,两汉时期的乐舞宴饮图,再现了汉朝时期的舞蹈场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汉代社会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而且体现出舞蹈特有的艺术美感和特点。  一、乐舞宴饮画像兴起的背景  汉画是
瓷器,被视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又被西方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它集匠心、工艺、美感、高贵于一身,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极致艺
结合本单位设备管理工作的实践,介绍油品化验在监测机械技术状况及故障诊断预报方面的应用情况及所取得的效益。
洛阳是隋唐帝国的东都,丝绸之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正月,炀帝从洛阳出发西巡河右,大开屯田,西域诸国先后到东都朝贡,炀帝在洛阳建国门外设西戎馆专
2005年5月23日,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宣布:由该公司自主开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冠名为“勇士”的0.5吨/0.75吨级战地越野车的设计研制工程已经获得成功,其正样车已通过评审,开
用变步长法计算内部收益率惠州港业股份有限公司张崇安港口建设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技术复杂,具有较大的风险,在招商引资中,投资者对港口项目的经济评估十分重视,因此,编写一份项目
耀州窑,是我国著名的窑口,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宋代属耀州,宋时以州命名,因此得名。唐代开始烧制瓷器,至五代末期和宋代达到最高水平。烧制有唐三彩、白瓷、青瓷、黑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除因中国玉料蕴藏丰富、质地优良、器种繁多,以及玉器用途广泛、制作技术先进、造型典雅美观之外,最主要的则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深得统治阶级的喜爱,使得玉除了其本身的特性外,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在《礼记》中记载,子贡问孔子:“为何君子贵玉而贱珉(非玉的石头)?”孔子回答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