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循环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行业来看,我国已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全球已废弃70亿吨塑料垃圾,只有不到10%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市场上废旧家电有8成落入游走商贩手中,实现正规拆解的只有2成;国内废旧电子产品回收进入正规回收渠道的不足20%;国内塑料垃圾回收利用率约为四分之一;我国每年废铅蓄电池产量过百万吨,正规回收量却还不足半数。这些数据的背后意味着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想要真正实现有效的循环再利用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也正因为这样的形势,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对再生资源利用领域进行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并从各个层面上加速推动固废处理与再利用,尤其是资源回收再利用方面的发展。
在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中,我国提出到2020年,整体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要达到3万亿左右的目标。这对于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来说是一个明确的导向,更是积极的信号。
关键词:回收;回收利用资源;回收资源的建议
1、再生资源回收探索PPP模式
2015年开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开始尝试PPP模式。湖北省宜昌市供销社吉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广东致顺化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通过PPP模式,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的合作。PPP模式有利于创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等过程公共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完善了财政补贴机制,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
2、政策助力垃圾分类
实现废弃物最大利用的前提便是垃圾分类。在北京、杭州等地,垃圾分类试点已经推行了几年,却未见明显成效,“垃圾围城”问题亟待解决。突破“垃圾围城”的关键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及资源化,把占终端处置量40%的低值可回收物和40%的餐厨废弃物从垃圾中分离出来,纳入资源回收轨道,成为循环利用的再生能源,从而把进入终端处置的真正垃圾减少到20%,最大程度地减少填埋量和焚烧量。生活垃圾分类,首要改变居民的习惯,要么正面引导,要么强制惩罚。关于垃圾强制分类,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明确提出在2017年底以前,制定出台针对强制对象的垃圾强制分类办法;到2020年,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上游的垃圾分类,中游的垃圾运输和下游的垃圾处理三者环环相扣,垃圾分类与末端处理和资源利用相衔接,分得精细、合理才能实现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采取强制手段从源头上保证垃圾分类,给资源回收利用再生领域注了一剂强效安心针。
3、两网融合模式崭露頭角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的前提就是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网和再生资源利用网的深度融合。如此一来,在上游,可以实现对分类投放与收集进行全口径管理,在中游,通过固废物流网实现分类转运一方面可以节约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运输效率,在下游,随着园区化处理模式的构建,无论是废旧物资还是生活垃圾都会进入不同的处理设施进行分类处理和可再生利用。可以说,两网融合将城市固废纳入了一个体系内处理,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因垃圾体外循环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4、“互联网+回收”新模式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引导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再生资源交易透明化、便利化。2016年5月,商务部等国家六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强调推广“互联网+回收”的新模式;建立完善各项机制,促进行业发展。
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控,通过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产品及废弃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资源,梳理回收渠道,优化回收网点布局,使需求方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实现上下游企业间的智能化物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互联网企业代表,如淘绿、爱回收、回收哥、绿猫、再生活、帮到家、等,利用互联网搭建在线交易平台,促使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由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减少了回收环节,降低了回收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与互联网融合将促进传统回收行业的转型升级,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痛点,让居民享受价格透明、便捷的回收服务。标准化的管理和回收流程也能让居民卖的安心,从社会化回收变为企业化回收,各地政府也应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管理公共平台等方式来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改变传统回收散乱的现状,实现线上线下、回收物流的有机结合。
5、外来资本助力转型升级
近两年,随着行业景气度不断上升,其他环保细分领域的公司开始大举进军再生资源行业,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逆势整合,通过并购重组推动行业集中度提高。2015年,葛洲坝集团旗下子公司绿园科技与大连环嘉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出资设立葛洲坝环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与秦岭水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中再生正式借壳秦岭水泥实现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调整为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处置。格林美通过自建和并购,扩充其在西北和西南电子废弃物处理领域。同时进军互联网,开展“互联网+分类回收”。2016年启迪桑德加大对再生资源业务领域的投资,先后收购湖北东江环保、清远东江环保、森蓝环保三家公司100%的股权,进一步提升废旧电器电力、电子产品的拆解产能。今年三月,启迪桑德与HarborGreen Resources Development Holding Inc.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在洛杉机成立合资公司,将再生资源产业实现国际化布局的战略目标。上述上市公司通过区域性并购继续焕发活力,针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改进处理技术,将拆解后的电器元件经简单处理循环利用,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爆发的时期打造经济新增长点,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中,我国提出到2020年,整体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要达到3万亿左右的目标。这对于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来说是一个明确的导向,更是积极的信号。
关键词:回收;回收利用资源;回收资源的建议
1、再生资源回收探索PPP模式
2015年开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开始尝试PPP模式。湖北省宜昌市供销社吉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广东致顺化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通过PPP模式,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的合作。PPP模式有利于创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等过程公共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完善了财政补贴机制,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
2、政策助力垃圾分类
实现废弃物最大利用的前提便是垃圾分类。在北京、杭州等地,垃圾分类试点已经推行了几年,却未见明显成效,“垃圾围城”问题亟待解决。突破“垃圾围城”的关键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及资源化,把占终端处置量40%的低值可回收物和40%的餐厨废弃物从垃圾中分离出来,纳入资源回收轨道,成为循环利用的再生能源,从而把进入终端处置的真正垃圾减少到20%,最大程度地减少填埋量和焚烧量。生活垃圾分类,首要改变居民的习惯,要么正面引导,要么强制惩罚。关于垃圾强制分类,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明确提出在2017年底以前,制定出台针对强制对象的垃圾强制分类办法;到2020年,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上游的垃圾分类,中游的垃圾运输和下游的垃圾处理三者环环相扣,垃圾分类与末端处理和资源利用相衔接,分得精细、合理才能实现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采取强制手段从源头上保证垃圾分类,给资源回收利用再生领域注了一剂强效安心针。
3、两网融合模式崭露頭角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的前提就是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网和再生资源利用网的深度融合。如此一来,在上游,可以实现对分类投放与收集进行全口径管理,在中游,通过固废物流网实现分类转运一方面可以节约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运输效率,在下游,随着园区化处理模式的构建,无论是废旧物资还是生活垃圾都会进入不同的处理设施进行分类处理和可再生利用。可以说,两网融合将城市固废纳入了一个体系内处理,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因垃圾体外循环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4、“互联网+回收”新模式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引导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再生资源交易透明化、便利化。2016年5月,商务部等国家六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强调推广“互联网+回收”的新模式;建立完善各项机制,促进行业发展。
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控,通过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产品及废弃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资源,梳理回收渠道,优化回收网点布局,使需求方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实现上下游企业间的智能化物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互联网企业代表,如淘绿、爱回收、回收哥、绿猫、再生活、帮到家、等,利用互联网搭建在线交易平台,促使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由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减少了回收环节,降低了回收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与互联网融合将促进传统回收行业的转型升级,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痛点,让居民享受价格透明、便捷的回收服务。标准化的管理和回收流程也能让居民卖的安心,从社会化回收变为企业化回收,各地政府也应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管理公共平台等方式来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改变传统回收散乱的现状,实现线上线下、回收物流的有机结合。
5、外来资本助力转型升级
近两年,随着行业景气度不断上升,其他环保细分领域的公司开始大举进军再生资源行业,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逆势整合,通过并购重组推动行业集中度提高。2015年,葛洲坝集团旗下子公司绿园科技与大连环嘉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出资设立葛洲坝环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与秦岭水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中再生正式借壳秦岭水泥实现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调整为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处置。格林美通过自建和并购,扩充其在西北和西南电子废弃物处理领域。同时进军互联网,开展“互联网+分类回收”。2016年启迪桑德加大对再生资源业务领域的投资,先后收购湖北东江环保、清远东江环保、森蓝环保三家公司100%的股权,进一步提升废旧电器电力、电子产品的拆解产能。今年三月,启迪桑德与HarborGreen Resources Development Holding Inc.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在洛杉机成立合资公司,将再生资源产业实现国际化布局的战略目标。上述上市公司通过区域性并购继续焕发活力,针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改进处理技术,将拆解后的电器元件经简单处理循环利用,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爆发的时期打造经济新增长点,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