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个人、一个群体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定社会文化圈氛围的好与坏,而文化环境是否良好,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水平。本文就鲁戛村受教育水平进行调查,并对其社会结构性进行层次分析,找出该村存在的教育问题,并进一步作应对策略研究。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受教育水平 鲁戛村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4.091
Education Level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uizhou Mountainous Minorities
——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of Lu Hom Village
BAI Youheng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A person, a group's education level, determines certain social circle atmosphere is good or bad, and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is good, it will affect the level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is paper, Lu Hom village education level investigation, and its level of social structural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existence of village educa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minority; education level; Lu Hom village
1 鲁戛村及其村民受教育状况
1.1 鲁戛村概况
鲁戞村位于六枝特区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乡(简称中寨乡)西南部,总面积为19.6平方千米,地势整体呈斜坡状,平地很少,沟壑较多,北盘江在山下流淌。鲁戛村所处的地域具有亚热带气候的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5.3℃,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7.7℃,全年几乎没有冬天,降雨量相对较少。鲁戛村作为一个行政村,辖区内居住有布依族和苗族两个少数民族,由11寨子组成(分别为鲁戛寨、丫口、干沟、沙树林、何家寨、羊场坝、煤洞、捧扛、湾子、河边、会拉);共有723户村民居住,总人口3242人。①
1.2 村民受教育程度
表1 鲁戛村非义务教育阶段统计表:②(数量单位统一:人)
鲁戛村11个寨子的结构,体现了其同宗聚族和亲缘就近而居的特点。而各个寨子又因特征不同而文化构成各异。在受教育水平上,鲁戛村重现出历时与现时的差别;19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受教育水平极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但是文化水平总体上到目前已有所提高。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当地政府的有力推进,已经完成国家制定的“两基”目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并且在高等教育阶段上也有所突破,甚至有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但全村的总体教育水平仍然相对滞后。
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就纵向上而言;鲁戛村的受教育总体水平偏低。从横向上看,各个寨子之间的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受教育程度的现状差距较大。同时,该村的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层次的人数较少,特别是硕士研究和博士研究生的人数更是寥寥可数。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鲁戛村高学历的受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学历结构有待完善。而且,结合鲁戛村人口数量看,鲁戛村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
2 鲁戛村村民受教育现状中的问题及归因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受教育水平结构不平衡
全村由十一寨子组成,有些寨子受教育水平很低,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凭为零。比如,干沟和沙树林,整个寨子的文化结构不合理,导致对教育不重视,缺乏形成良好受教育风气的社会基础。而在一些寨子就比较好,比如煤洞寨(19户)就有4个大学本科毕业,一个在读博士,形成了较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在该寨子里,形成了父母以子女为傲和子女为父母争光的良好氛围。
从上面的统计数字,我们可以清楚地懂得,一个受教育总体水平处于较低地位的村级社区,它的文化结构和氛围就不会处于高水平的地位,而没有好的文化环境又会引起相关的社会问题,比如赌博等不良的社会风气,在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的这样一个村级社会里,你能要求它会有一个好的培养人才的沃土吗?
首先,年青人缺乏担当意识,没有正确的目标意识和价值取向。大多数青少年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踏入社会,他们向往现代城市生活,但不具有城市生活的技能,又不愿意继承父辈的农耕生计方式,于是游离于城乡之间。正处于心理不稳定期的青少年,容易冲动;容易产生盲目攀比心理;对社会的是非辨别能力仍未成熟;从而容易染上一些社会恶习,比如赌博、因赌博打架斗殴等。
其次,群体整体意识没有形成昂扬向上的势头。由于鲁戛村村民整体接受教育程度较低,很难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一部分人唯利是图、妒忌甚至为了金钱利益而不惜牺牲别人利益为代价的现象客观存在,凸现新的不良社会价值取向。如果这种价值取向渗透到社会深层意识里,无疑是一种不好的价值理念,这种不良的价值风气又会制约整个村的受教育域场的质量。
2.2 原因分析
2.2.1 社会原因 讨论鲁戛村民接受教育程度偏低的成因,笔者认为,首先是鲁戛村社会历史积淀较弱,缺少形成文化影响力的深厚基础。其次;群体正向能量较弱。在鲁戛村,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思想意识深处埋下了拜金主义、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人生价值取向;一切向“钱”看,而不是一切向“前”看,这种负能量横行乡间,成了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风气。教育无用论的思想观念充斥村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鲁戛村的受教育总体水平。
2.2.2 学校原因
鲁戛村离中寨乡政府所在地二十多公里,只有一所小学,目前有12个在职教师,373名学生。据统计:12个老师中第一学历全为中等专业学校文凭或者是同等非师范学历。教育往往只满足于统计学意义上的语文、数学的教育,音、体、美教育流于形式。在这样一种学校背景之下,孩子们在自己最关键的身心发展时期得不到合理的教育资源,这对个人的今后成长与发展无疑是有影响的。所以,鲁戛村的孩子们在形式上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情商、智商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的情况下,厌学便成为普遍现象,升入高一年级学校学习的欲望就大打折扣。
2.2.3 家庭原因
首先,鲁戛村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经济困难因素决定了该村的青少年学子要经历很多难以言表的磨难。其次,就业体制的改革,国家对考取的中专、中师等不同层次的生源不再实行计划内包分配。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旧思维的家长们滋生教育无用的思想,现实主义观念驱使他们让自己的子女加入了打工的洪流。第三,传统观念对鲁戛村的受教育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让自己的子女考取学校,并且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这里指有正式编制),固然能够光宗耀祖。但是,这意味着要执行国家相关计划生育政策,多子多福、有人就有世界、重男轻女等思维很大程度上存在。相比之下,农村传统的香火传承意识占据思维领域的整个空间。
3 鲁戛村教育发展的对策措施
(1)构建良好的社会文化圈,营造积极的受教育文化氛围。功能——结构主义的代表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对其社会都是有功能的”。③在构建鲁戛村文化圈,营造积极的受教育文化氛围中,实际上是在调整该村社会教育的内在结构,通过调整结构使其合理优化。首先,中寨乡政府和鲁戛村委形成合力,加大教育宣传。因此,重点宣传新时代下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调整社会群体对文化知识功用的了解、去除部分人读书无用的思想理念、营造良好的文化圈氛围;其次,构建村级文化平台。比如修建村级文化广场,村级文化阅览室等,让全体村民生活在一种文化环境里,感受文化的熏陶,通过塑造文化圈激活人们内心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愿望。
(2)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作用,提高村民的受教育水平。在解决鲁戛村受教育水平存在的突出问题时,学校教育功能的极大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鲁戛小学作为该村的唯一一所中心小学,要最大能量地发挥它的作用,孩子的童年学习成长经历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在国家高度关心、重视偏远山区教育的大战略背景之下,学校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完善教育教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如果能让大多数孩子走出鲁戛村,甚至走进大城市接受更高学历的教育,可想而知,那将激起该村受教育水平的千层浪花,对鲁戛村构建文化生境有积极的影响力。
(3)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内生力作用,耕耘利于孩子成长的土壤。首先,鲁戛村的经济基础很显然处于极低的水平,自然环境条件较差,这就需要政府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帮助,引进外资,利用当地有限的资源,探寻一条让村民致富的路径,从而在物质条件上加以保障。其次,可以利用多元媒体充斥社会整个空间的现实,手机、电视等普及整个世界角落的现状,逐渐转变他们对社会发展现实的了解,消除他们对计划经济时代政策的依赖心理,从而使他们转向对新时代下培养孩子成才的重要性的思考。第三,对于解决传统重男轻女的思维,更加需要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消除人们“儿子养老”的旧观念,去除重男轻女的思维也是指日可待的。我们要重视家庭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的元素,孩子作为这个元素中的因子,家庭元素的质地是孩子生长、成才的归因。
总之,贵州山区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水平总体上还需要提升,鲁戛村的受教育水平的合理与否,对贵州受教育水平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有较大的影响。因为像鲁戛村一样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很多。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每一个民族各个方面梦想的集合。
基金项目: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笔者田野调查.
② 该数据为笔者深入田野调查分析整理.
③ 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受教育水平 鲁戛村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4.091
Education Level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uizhou Mountainous Minorities
——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of Lu Hom Village
BAI Youheng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A person, a group's education level, determines certain social circle atmosphere is good or bad, and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is good, it will affect the level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is paper, Lu Hom village education level investigation, and its level of social structural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existence of village educa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minority; education level; Lu Hom village
1 鲁戛村及其村民受教育状况
1.1 鲁戛村概况
鲁戞村位于六枝特区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乡(简称中寨乡)西南部,总面积为19.6平方千米,地势整体呈斜坡状,平地很少,沟壑较多,北盘江在山下流淌。鲁戛村所处的地域具有亚热带气候的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5.3℃,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7.7℃,全年几乎没有冬天,降雨量相对较少。鲁戛村作为一个行政村,辖区内居住有布依族和苗族两个少数民族,由11寨子组成(分别为鲁戛寨、丫口、干沟、沙树林、何家寨、羊场坝、煤洞、捧扛、湾子、河边、会拉);共有723户村民居住,总人口3242人。①
1.2 村民受教育程度
表1 鲁戛村非义务教育阶段统计表:②(数量单位统一:人)
鲁戛村11个寨子的结构,体现了其同宗聚族和亲缘就近而居的特点。而各个寨子又因特征不同而文化构成各异。在受教育水平上,鲁戛村重现出历时与现时的差别;19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受教育水平极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但是文化水平总体上到目前已有所提高。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当地政府的有力推进,已经完成国家制定的“两基”目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并且在高等教育阶段上也有所突破,甚至有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但全村的总体教育水平仍然相对滞后。
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就纵向上而言;鲁戛村的受教育总体水平偏低。从横向上看,各个寨子之间的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受教育程度的现状差距较大。同时,该村的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层次的人数较少,特别是硕士研究和博士研究生的人数更是寥寥可数。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鲁戛村高学历的受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学历结构有待完善。而且,结合鲁戛村人口数量看,鲁戛村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
2 鲁戛村村民受教育现状中的问题及归因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受教育水平结构不平衡
全村由十一寨子组成,有些寨子受教育水平很低,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凭为零。比如,干沟和沙树林,整个寨子的文化结构不合理,导致对教育不重视,缺乏形成良好受教育风气的社会基础。而在一些寨子就比较好,比如煤洞寨(19户)就有4个大学本科毕业,一个在读博士,形成了较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在该寨子里,形成了父母以子女为傲和子女为父母争光的良好氛围。
从上面的统计数字,我们可以清楚地懂得,一个受教育总体水平处于较低地位的村级社区,它的文化结构和氛围就不会处于高水平的地位,而没有好的文化环境又会引起相关的社会问题,比如赌博等不良的社会风气,在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的这样一个村级社会里,你能要求它会有一个好的培养人才的沃土吗?
首先,年青人缺乏担当意识,没有正确的目标意识和价值取向。大多数青少年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踏入社会,他们向往现代城市生活,但不具有城市生活的技能,又不愿意继承父辈的农耕生计方式,于是游离于城乡之间。正处于心理不稳定期的青少年,容易冲动;容易产生盲目攀比心理;对社会的是非辨别能力仍未成熟;从而容易染上一些社会恶习,比如赌博、因赌博打架斗殴等。
其次,群体整体意识没有形成昂扬向上的势头。由于鲁戛村村民整体接受教育程度较低,很难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一部分人唯利是图、妒忌甚至为了金钱利益而不惜牺牲别人利益为代价的现象客观存在,凸现新的不良社会价值取向。如果这种价值取向渗透到社会深层意识里,无疑是一种不好的价值理念,这种不良的价值风气又会制约整个村的受教育域场的质量。
2.2 原因分析
2.2.1 社会原因 讨论鲁戛村民接受教育程度偏低的成因,笔者认为,首先是鲁戛村社会历史积淀较弱,缺少形成文化影响力的深厚基础。其次;群体正向能量较弱。在鲁戛村,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思想意识深处埋下了拜金主义、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人生价值取向;一切向“钱”看,而不是一切向“前”看,这种负能量横行乡间,成了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风气。教育无用论的思想观念充斥村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鲁戛村的受教育总体水平。
2.2.2 学校原因
鲁戛村离中寨乡政府所在地二十多公里,只有一所小学,目前有12个在职教师,373名学生。据统计:12个老师中第一学历全为中等专业学校文凭或者是同等非师范学历。教育往往只满足于统计学意义上的语文、数学的教育,音、体、美教育流于形式。在这样一种学校背景之下,孩子们在自己最关键的身心发展时期得不到合理的教育资源,这对个人的今后成长与发展无疑是有影响的。所以,鲁戛村的孩子们在形式上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情商、智商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的情况下,厌学便成为普遍现象,升入高一年级学校学习的欲望就大打折扣。
2.2.3 家庭原因
首先,鲁戛村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经济困难因素决定了该村的青少年学子要经历很多难以言表的磨难。其次,就业体制的改革,国家对考取的中专、中师等不同层次的生源不再实行计划内包分配。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旧思维的家长们滋生教育无用的思想,现实主义观念驱使他们让自己的子女加入了打工的洪流。第三,传统观念对鲁戛村的受教育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让自己的子女考取学校,并且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这里指有正式编制),固然能够光宗耀祖。但是,这意味着要执行国家相关计划生育政策,多子多福、有人就有世界、重男轻女等思维很大程度上存在。相比之下,农村传统的香火传承意识占据思维领域的整个空间。
3 鲁戛村教育发展的对策措施
(1)构建良好的社会文化圈,营造积极的受教育文化氛围。功能——结构主义的代表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对其社会都是有功能的”。③在构建鲁戛村文化圈,营造积极的受教育文化氛围中,实际上是在调整该村社会教育的内在结构,通过调整结构使其合理优化。首先,中寨乡政府和鲁戛村委形成合力,加大教育宣传。因此,重点宣传新时代下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调整社会群体对文化知识功用的了解、去除部分人读书无用的思想理念、营造良好的文化圈氛围;其次,构建村级文化平台。比如修建村级文化广场,村级文化阅览室等,让全体村民生活在一种文化环境里,感受文化的熏陶,通过塑造文化圈激活人们内心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愿望。
(2)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作用,提高村民的受教育水平。在解决鲁戛村受教育水平存在的突出问题时,学校教育功能的极大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鲁戛小学作为该村的唯一一所中心小学,要最大能量地发挥它的作用,孩子的童年学习成长经历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在国家高度关心、重视偏远山区教育的大战略背景之下,学校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完善教育教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如果能让大多数孩子走出鲁戛村,甚至走进大城市接受更高学历的教育,可想而知,那将激起该村受教育水平的千层浪花,对鲁戛村构建文化生境有积极的影响力。
(3)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内生力作用,耕耘利于孩子成长的土壤。首先,鲁戛村的经济基础很显然处于极低的水平,自然环境条件较差,这就需要政府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帮助,引进外资,利用当地有限的资源,探寻一条让村民致富的路径,从而在物质条件上加以保障。其次,可以利用多元媒体充斥社会整个空间的现实,手机、电视等普及整个世界角落的现状,逐渐转变他们对社会发展现实的了解,消除他们对计划经济时代政策的依赖心理,从而使他们转向对新时代下培养孩子成才的重要性的思考。第三,对于解决传统重男轻女的思维,更加需要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消除人们“儿子养老”的旧观念,去除重男轻女的思维也是指日可待的。我们要重视家庭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的元素,孩子作为这个元素中的因子,家庭元素的质地是孩子生长、成才的归因。
总之,贵州山区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水平总体上还需要提升,鲁戛村的受教育水平的合理与否,对贵州受教育水平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有较大的影响。因为像鲁戛村一样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很多。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每一个民族各个方面梦想的集合。
基金项目: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笔者田野调查.
② 该数据为笔者深入田野调查分析整理.
③ 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