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插图》让孩子飞的更高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oud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们所听的许多公开课,多媒体课件必不可少,似乎惟有这样才能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往往费尽心思查找各种各样的资料,而将唾手可得的课本上的丰富多彩的插图置之不理,舍近求远。殊不知,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这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或表达课文中心,或揭示课文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对小学生学好语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就谈一谈对课文插图的运用。
  
  一、利用插图,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浅、知识有限,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表层的。阅读表达常出现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现象。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插图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自由的氛围”中自由地发挥、自由地表达。如《闹花灯》一课生动地记叙了元宵节夜晚人们闹花灯的欢乐场面,课文只介绍了三种花灯,但课文的插图中还给我们画了许多美丽有趣的花灯。对这样的插图是一个很好的创设情境的依托,在学完课文描写的三种灯后,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愿意与老师一起加入闹花灯的队伍吗?带着自己喜欢的花灯(利用手工课让学生制作)约上自己的好伙伴去闹花灯吧!”随着《小拜年》欢快的音乐声,孩子们拿出了各自心爱的花灯,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闹起了元宵。他们唱啊,跳啊,完全沉醉了,教室里充满着节日的气氛,孩子们也充分体验着欢乐。此时,我抓住时机,问:“谁愿意把你的花灯详细地介绍给大家?把你的欢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顿时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制作花灯、闹花灯时的感受、愉快的心情用自己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许你还会惊叹于学生的表现,再次重新认识他们、认识自己呢!
  
  二、利用插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爱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给他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图上能看到的东西外,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图上没有出现的东西。或者把图上的内容做一假设、变换,让学生想象新的条件下的新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中花生特殊的结果方式让小松鼠犯难了,而插图帮助小松鼠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教学中,我作了假设,把小松鼠假设成为蚯蚓,让学生说说小松鼠来到地下会看到什么,它会怎样想?爱想象的低年级学生对于这样的假设很感兴趣的。有的小朋友说:“小松鼠来到地下,他艰难地向前爬呀爬。一会儿看到了一串串花生,它终于明白了,原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而不是挂在枝头。”有的小朋友说:“呀!地下太暗了。小松鼠爬呀爬,头上不知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一抬头,发现原来就是苦苦寻找的花生。它连忙摘了一大串,然后钻出了地面。”再如观察《大海睡了》这幅图,引导学生从月亮姐姐闭上了眼睛,联想到白天太阳公公笑眯眯的模样;从满天的星星可以联想到白天空中一群群的海鸥;从夜晚平静的大海联想到白天里波涛汹涌的海浪声……这样的想象训练既满足了学生爱想象的心理,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插图,训练学生朗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插图往往画出了课文中最感人、最摄人心魄的一瞬间。教师可利用这些插图,配之以生动语言的描述,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情境,或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让学生和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后,再指导朗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八次》中的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后看到蜘蛛织网的情景,深受感动,此时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王子脸上的表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情?再看看王子的动作,并且一起像王子那样握紧左拳,想想此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些什么?从而充分体会王子从失去信心到充满信心的心理变化过程。此时再引导朗读,学生的读书声里分明体现着必胜的信心。又如《孙中山破陋习》一课中孙中山的妈妈将孙中山推出门外,为孙中山的妹妹缠足,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幅插图中孙中山的神情和动作,说说孙中山此时的心理感受,从而更好地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和志气。此时再指导朗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孩子的创造能力需要我们教师来激发和培养。课堂上,一幅小小的插图也能成为我们激发和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载体。如《狐狸和乌鸦》一课写了狐狸说了三次好话,终于骗取了乌鸦嘴里的肉。学完课文后,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乌鸦不甘心受骗,第二天它又叼了一块肉站在树枝上……这次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打开了,一个个精彩、离奇的故事也便诞生了。再如《做什么事最快乐》中小青蛙想弄明白“做什么事最快乐?”请教了啄木鸟、水牛、小蜜蜂,得到了“捉虫子最快乐”、“耕地最快乐”、“采蜜最快乐”三种不同的答案,并配有相应的三幅插图。学到这儿,教师不妨问:“小青蛙还会问谁呢?它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试着把你想的画下来,并配上几句解说词。”最后,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作为课文的补充插图。这不仅发展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孩子的创新精神,真是一举多得呀!
  当然,课文插图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作为教师,我们应很好地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让课文插图走近孩子,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习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通过实验认识“衣服不会增加热量,但可以减慢温度散失”。  3.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所学知识自主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设计实验验证“衣服是否会增加热量”这一猜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在实验中发现“衣服不会增加热量”这一科学事实。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两个温度计、两个塑料瓶、两个小棉衣、一个计
星期三的早上,吃早饭的时候,看到早饭是汤圆,我说:“汤圆胖胖的,圆圆的,还绵绵的,里面包着黑黑的芝麻。”  我吃了一口汤圆,覺得又香又甜。我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我一共吃了十三个汤圆。  因为我吃得太多、太饱了,后来走路都走不了了。看到我那样子,姐姐笑了,妈妈也笑了。我也笑了。  指导老师:李 萍
爸爸的爱  是一把大傘  当我胆小害怕的时候  这把伞就撑(chēng)了过来  妈妈的爱  是明亮的月亮  当我生病的夜色里  床头就升起明月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探索科学有效的教攀模式,目的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都能受到正常的音乐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价值观。  一、以科学求真的精神促进美术教学改革  我国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其关键是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更新。于是,我反复学习《新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通过自己学习和同事讨论,我获得了很多的改革信息
【教学目标】  1. 知道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经过雌雄两性结合而进行的有性繁殖。  2.知道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3.了解一些动物的奇特繁殖方式,感受动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A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教学难点】在观察、分析、比较中初步感受科学阅读的方法。  【教学资源】PPT、相关的阅读资料和录像、记录表。  【教学过程
18世纪后期,欧洲移民将29只美利奴羊带到了澳大利亚。由于那里草原广阔,气候干燥,适宜绵羊繁殖(zhí)生长,因此这种家畜便在当地迅速地繁衍(yǎn)起来。目前,澳大利亚的羊毛產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居世界第一位,人们于是称澳大利亚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羊胎素,一种保养品。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强调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即将被纳入义务教育的学前教育,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有效实施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呢?    一、认清形势,客观分析问题所在    几点是制约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就幼儿而言,地域、家庭条件、家长本身的素质及对学前教育态度上的差异等,导致了接受学前
做为语文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把死板的记忆化为主动的想象,把频频的说教变成吸引人,鼓舞人和令人心悦诚服的形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语文教师语言要充满激情,因“情”利导  要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引出学生的情。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
对于学习而言,“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出最高的效率;兴趣可得最棒的成果。”在英语学习中更是如此,我们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激发、调动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谈一点个人浅见。    一、别开生面的导语,是萌芽兴趣的土壤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也将进行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课堂中师生的角色错位,已不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而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随之改变。    一、学生的主角身份的转变  现在的教育观认为,课堂上注重让全体学生形成主动的习惯,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卢梭说过:人是“自由”的主体,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教育者需要尊重学生的“天赋”。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