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稻耐低钾基因型的筛选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gdf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针对我国钾矿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以业已建立的水培快速方法为筛选方法对86种不同的基因型进行了筛选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吸钾速率、钾素利用效率还是生物量,灿稻的基因型差异十分显著;最大吸钾速率为IR45138-115-1-1-2-2,达663.9,而最小吸钾速率为IR47761-27-1-3-6,仅只有232.6nmolK^+plant^-1h^-1,相差近3倍;最大钾素利用效率为7601,达88.9,而最小钾素利用效率为余赤231-8,仅53.4kg·kg^-1,前者比后者高66.0;至5叶
其他文献
自Rhoades(1930)首次发现玉米雄性不育(CMS)材料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百多种玉米CMS材料,其应用给生产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70年美国大面积暴发玉米T小种小斑病之后,人们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46份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了两年抗甘蔗花叶病毒鉴定,筛选出高抗系8份(K22、CN962、P138、齐318、中自0l、金黄96B、齐319、Pa405),抗病系7份(旱2l、中自0
作物群体特征一般指群体内个体的数量、种类、生育状况及其空间排列、分布和个体间的关联程度等。群体内光照、温度、湿度、风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要素的分布均与作物群体性状紧
通过QTL的连锁关系和性状相关性研究表明,供试的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籼粳分化程度与籼、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籼粳分化度与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
中国野生大豆分布的广泛性,为我们了解和认识野生大豆在自然界中光温反应的规律提供了条件。通过对29个纬度区自然生长的野生大豆不同生育阶段的光温反应特点的了解,明确了不同
将原始数据减去各试点均值后形成的数值集中只含基因型主效G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合称GGE,对GGE做单值分解,以第一和第二主成分近似,按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值将所有品种和试点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因其对目标基因的快速准确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研究以回交转育为基础,远代用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在保持光敏核不育系341
通过杂交,花药培养和籼粳属性分子标记检测,育成广亲和保持系国广B,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6种不育质源野败型,矮败型,冈型,D型,印水型和K型为不育细胞质供亲,以广亲和保持系国广B为细胞
本研究以在国家品种资源库中编目的50526份中国地方稻种资源和采用不同取样方法从中选出的24个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选用了26个分类,形态及农艺性状,对检验核心种质的参数进行了
对青六矮1号及其衍生品种(品系)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总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倒三叶长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