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经济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国家大力提倡开展素质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博物馆教育能够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推动教育和文化的有机融合,在素质教育中有著极大的作用。本文将联系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实际,探究博物馆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教育 学校教育 融合发展
一、引言
博物馆珍藏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是国家和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收藏之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得到了丰富,从传统的收藏研究扩展到教育服务。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传承。博物馆教育能够实现人们的终身教育和综合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与文化的融合。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正在不断构建与完善,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迎来了发展契机,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联性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首先,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其次,两者都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通过特定的时间、地点开展相应课程教育,借助于教师的授课活动实现系统性的教学,从而实现教育目标。但学校教育课程相对固定,范围也相对较小,知识类型相对单一,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产生较大的兴趣。博物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博物馆教育的主要方式如展览、体验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科普知识,进而实现教育目标。
博物馆展览的方式较为严谨,知识系统更加丰富,通过藏品的展览能够直观地传达其所蕴含的信息。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在教育方式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两者的教育目标一致。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既可以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还可以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最终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教育以及终身教育。
三、推动教育与文化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履行教育职能
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掘博物馆、图书馆等多种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因此,学校要转变观念,结合我国实际推动教育与文化的融合。学校要组织教师走进博物馆,学习和探讨博物馆的教育作用,结合教育实践,通过选择与加工博物馆资源,将其引入学校课程教学中。教师随后开展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博物馆也要进行定位调整,发挥教育的功能,通过成立教育部门,培养博物馆教育人员,与学校合作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二)顶层设计,完善课程内容
在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统筹安排,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不同阶段的学生,结合具体的学段、学科,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首先,博物馆课程资源要与学科教育紧密联系。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较为全面、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将博物馆课程资源深度融入学科课程中,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作用。其次,举办博物馆资源专题教育活动。在学科融合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博物馆的实际特点开展专项专题活动,例如节日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等。
(三)开拓创新,丰富教育形式
博物馆传统的教育形式主要为展览、参观。但不同博物馆的展览方式、藏品数量、藏品类型有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参观方式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体验,难以引起他们的思考。因此,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创新教育形式。博物馆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解说,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与理解。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既能够减少学校的资金投入,还能够保障活动的安全,提升学生教育活动的质量,培养学生主动性的思维能力。
(四)强化保障,推进有序实施
博物馆与学校分属不同的体系,为促进学校与博物馆的合作,实现教育与文化的融合,需要构建完善的校馆合作制度,为博物馆教育的开展提供机制保障。首先,构建教师共同体。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教师指导队伍,该队伍组成需要学校的教师、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共同实现。教师要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研发校本课程,在学科中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其次,凝聚社会力量。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社会公众等一切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全民教育的环境。相关部门要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鼓励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为教育与文化的融合提供基础和帮助。
四、结语
为推动校馆共建,实现教育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博物馆要积极与学校进行交流,发挥资源优势。学校在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对博物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校馆双方共同合作,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以创新的教育方式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最终实现学校与博物馆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张汉双.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关系初探[J].华章,2014(03).
[2]朱峤.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的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6(03).
[3]陈明渊.博物馆与学校的对接融合[J].学理论,2013(30).
(作者简介:许婷婷,女,本科,天津博物馆,研究方向:博物馆宣传教育)(责任编辑 王玲)
关键词:图书馆教育 学校教育 融合发展
一、引言
博物馆珍藏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是国家和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收藏之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得到了丰富,从传统的收藏研究扩展到教育服务。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传承。博物馆教育能够实现人们的终身教育和综合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与文化的融合。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正在不断构建与完善,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迎来了发展契机,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联性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首先,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其次,两者都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通过特定的时间、地点开展相应课程教育,借助于教师的授课活动实现系统性的教学,从而实现教育目标。但学校教育课程相对固定,范围也相对较小,知识类型相对单一,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产生较大的兴趣。博物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博物馆教育的主要方式如展览、体验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科普知识,进而实现教育目标。
博物馆展览的方式较为严谨,知识系统更加丰富,通过藏品的展览能够直观地传达其所蕴含的信息。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在教育方式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两者的教育目标一致。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既可以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还可以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最终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教育以及终身教育。
三、推动教育与文化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履行教育职能
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掘博物馆、图书馆等多种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因此,学校要转变观念,结合我国实际推动教育与文化的融合。学校要组织教师走进博物馆,学习和探讨博物馆的教育作用,结合教育实践,通过选择与加工博物馆资源,将其引入学校课程教学中。教师随后开展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博物馆也要进行定位调整,发挥教育的功能,通过成立教育部门,培养博物馆教育人员,与学校合作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二)顶层设计,完善课程内容
在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统筹安排,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不同阶段的学生,结合具体的学段、学科,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首先,博物馆课程资源要与学科教育紧密联系。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较为全面、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将博物馆课程资源深度融入学科课程中,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作用。其次,举办博物馆资源专题教育活动。在学科融合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博物馆的实际特点开展专项专题活动,例如节日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等。
(三)开拓创新,丰富教育形式
博物馆传统的教育形式主要为展览、参观。但不同博物馆的展览方式、藏品数量、藏品类型有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参观方式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体验,难以引起他们的思考。因此,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创新教育形式。博物馆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解说,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与理解。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既能够减少学校的资金投入,还能够保障活动的安全,提升学生教育活动的质量,培养学生主动性的思维能力。
(四)强化保障,推进有序实施
博物馆与学校分属不同的体系,为促进学校与博物馆的合作,实现教育与文化的融合,需要构建完善的校馆合作制度,为博物馆教育的开展提供机制保障。首先,构建教师共同体。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教师指导队伍,该队伍组成需要学校的教师、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共同实现。教师要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研发校本课程,在学科中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其次,凝聚社会力量。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社会公众等一切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全民教育的环境。相关部门要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鼓励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为教育与文化的融合提供基础和帮助。
四、结语
为推动校馆共建,实现教育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博物馆要积极与学校进行交流,发挥资源优势。学校在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对博物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校馆双方共同合作,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以创新的教育方式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最终实现学校与博物馆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张汉双.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关系初探[J].华章,2014(03).
[2]朱峤.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的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6(03).
[3]陈明渊.博物馆与学校的对接融合[J].学理论,2013(30).
(作者简介:许婷婷,女,本科,天津博物馆,研究方向:博物馆宣传教育)(责任编辑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