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看中国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指派去采访法国布列塔尼大区孔子学院院长,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压力。
  因为是第一次采访法国人,所以,当我在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会议室等待“被接见”时,一边心里惴惴不安,一边反复念叨着采访前临时抱佛脚抱来的“你好”、
  “洌谢”等法语单词,准备着见到院长先生时,先用法语礼貌地道一声“院长先生好”,然后,期盼着能顺利完成这次采访。
  


  在我的想象中,担任法国布列塔尼大区孔子学院院长职务的人,一定是一个不苟言笑、治学严谨的老绅士。他应该有着深邃、灰蓝的眼睛和微凸的肚腩,风度翩翩,要不怎么能贵为布列塔尼孔子学院长呢?
  不经意间,会议室的门被打开了,走进了一个卷发碧眼的“帅哥”,面带歉容,阳“洋腔洋调”的中国普通话不断对我说:“抱歉,抱歉,我刚开完会,让你久等了”。
  HY GOD!难道,这就是,孔子学院院长?!我惊得合不上嘴巴。
  仔细打量眼前这位礼貌谦逊的“洋院长”:个子高高、鼻子高高、眼睛明亮深蓝,一个纯老外。年纪轻轻的就“混”上院长了?好奇使我早已准备好的问题被抛到了脑后。
  采访就在Blaise Thierree“洋腔洋调”的中文和我磕磕巴巴的英语中顺利展开。
  
  大学“转行记”
  
  随意问起Blaise Thierree的年龄,他没有表现出想象中西方人对年龄的忌讳莫言,很爽快地告诉我,他今年31岁。至于这么年轻就能当上孔子学院院长,要感谢他大学时期的“英明革命”。
  Blaise Thierree大学时是主修西方哲学的。当时,在他眼里,除了西方哲学,世界上在别的地方是找不到哲学的。后来,作为“哲学知识分子”的他,无意间读了一本关于中西方差异的书,使他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偏见,开始对中国充满了好奇。2001年,他“慕名”来到中国“探宝”。
  飞机在香港停落,他一下就喜欢上了香港,那是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堪比伦敦、纽约,是一切潮流的聚集地,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香港看看玩玩。他夸张地耸肩,眼里透着赞赏。
  他还去过广西、广东、云南几个地方,感觉那里与香港是截然不同的,他想说“有点贫穷”,又觉得不是很恰当,改为“很传统”来形容,那些地方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保存的很好。
  很有趣的是,第一次来中国,BlaiseThierree有意避开了北京。
  “我第一次来中国时,认为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一定是一个很正式、很严肃、没有生活氛围的城市,我不喜欢压抑的环境,理所当然地没去北京。”
  一趟中国行,Blaise Thierree深深迷恋上这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回到法国后,Blaise Thierree给自己来了一次“革命”——将原来的西方哲学专业改为中国历史专业,专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
  这也让他有了第二次来中国的理由——专门学习汉语。在北京待了
  年后,Blaise Thierree彻底被北京征服。在他眼里,北京遍地都是历史宝藏,俯拾皆是历史遗迹,他甚至动过要在北京定居的念头。描述北京时他用的最多的词汇就是“神奇”、“不可思议”,因兴奋,他放大的瞳孔里溢满了对北京的喜爱。
  虽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BlaiseThierree却在探索中国文化的路上载歌载舞,不亦乐乎。就像中国人学英语要看英文影片来辅助听力一样,他一直坚持看些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电视剧,如《卧薪尝胆》。
  我随口问他明白讲的是什么故事吗?他笑说只能明白一小部分,但是很有趣,中国朋友会给他讲解剧情,他了解了很多中国历史故事和道理,很受启发。
  游了半个中国的Blaise Thierree经常热情地向身边朋友推介中国,并传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经验,书本上的中国跟实际的中国误差很大,中国文化只有来中国才能真正的体验。
  “中国很大,”他边说边伸开双臂,“而我们很渺小,中国是我一生都探索不完的宝藏。”
  
  中国来了,汉语热了
  
  据说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排外国家,你如果在巴黎用英语问路,那么法国人是不会搭理你的。还有种说法,法国人有着莫名的自信,觉得法语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语言,根本不用学习别的语言。
  


  谈到这个问题,Blaise Thierree坦承,法国人确实比较固执,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年轻的一代,基本都会说英语,而且绝对不会拒绝用英语与你交流。甚至汉语在法国也成了相当热门的外语。
  以前,很多退休的老年人为兴趣学习汉语,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学习汉语的行列。
  “如果你想跟中国做贸易,你还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也为求职者、晋升者提供了渠道,增加了砝码。”
  “是中国经济蓬勃增长的前景让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攀升,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让汉语越来越受关注了吧?”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可能这个问题问得复杂,BlaiseThierree如坠雾里,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听明白。我只好用英语来问。
  “是中国经济is rising(崛起)使法国人重视中国了,才导致了汉语热?”
  Blaise Thierree马上用英语纠正我的说法,应该用“has already risen”(已经崛起)来形容中国经济更恰当。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强大,“中国来了”。
  然后,他纠正了我的“经济决定论”论调。他很认真地说,经济强大并非是促使法国人学习汉语的最关键因素,是中国悠久的历更文化让世界充满好奇。如果是经济占最重要的分量的话,那么,日本经济也很强大,为什么日语没有像汉语一样在法国受到重视?所以,法国人喜欢学习汉语是因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充满敬重,而非盲目的“拜金”。他郑重强调。
  
  中国孔子知多少
  
  中国成立了推广汉语教学的专业机构——汉办,在世界各地以非盈利的机构——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形式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现在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各地。
  既然以孔子来命名汉语教学机构,那么法国人知道孔子吗?孔子在法国的知名度到底有多高呢?
  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他似乎很想说孔子的知名度是100%,但犹豫了一下,让我给他一分钟思考,深思熟虑后,他说“一般上过学的人都会知道孔子,孔子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过,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你随便问一个法国人,他知道哪位中国人,他肯定会首先说毛泽东,然后才是孔子。但是,这个排名,20年后是否有变化,我就不敢保证了。”
  
  汉语,未来的主流
  
  在Blaise Thierree看来,未来世界将会是兼容的多元化语言环境,各国也开始了推广本国语言的计划。对于汉语推广能走多远,Blaise Thierree以预言家的口吻,自信满满地道出他的观点“未来世界将会流行三种语言。第一种of course(当然)是英语了,这没什么可以疑问的,第二种是汉语;第三种是西班牙语。至于法语,将逐渐衰退。虽然法国意识到了法语在衰退,也推出了类似中国汉办的政府机构来推广法语学习,但是,种种原因让法语推广工作停滞不前。而中国汉办在推广汉语工作中对制度、课程、活动等方面做得都非常好,在很努力的推广汉语,这种主观的努力加上客观的文化和经济优势,汉语会像英语一样流行。”
  Blaise Thierree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他的直率真诚也让我感动。短暂的采访,我越来越喜欢这个“有思想的”孔子学院洋院长,也满怀期待,在未来多元化的世界流行语言中,如他所言“汉语能居第二,”甚至跃居首席。
其他文献
人们喜欢用“沧海桑田般的巨变”来形容改革开放30年间的种种变迁。在无数新生事物蓬勃兴起的同时,也有很多事物已经或者正在从人们身边慢慢消失。以下的这些词语或事物都已经不复存在,有些令人额手称庆,有些则让人扼腕叹息。但无论如何,都值得记上一笔。      粮票/布票/油票 Food Coupons/Fabric   Coupons/Oil Coupons   作为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特殊时期发放的
期刊
济州岛是百万年前从海底冒出来的熔岩铸成的火山岛。直到如今,它的自然生态几乎没有受到外部的影响,依然保持着太古的面貌。岛上空气、水和植被都未被污染。在韩国人的眼中,这座韩国最大的岛屿就是他们的“夏威夷”,纯净的海风,茂密的植被,奇特的岩石还有济州岛独特的文化和风俗吸引着众多热爱自然的人。无数新婚夫妇将这浪漫的岛屿作为蜜月旅行的必游之地,他们在温和湿润的气候和由火山活动塑造出的绮丽多彩的自然风景中,捕
期刊
山東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厚的。依托着丰富的资源,山东旅游市场又在不断拓展,呈现给人们一个个新的亮点与风采。  作为中国最大半岛省份的山东,山的仁厚、地的无私、水的灵动、海的宽广,不仅孕育了厚重而璀璨的文化,而且哺育了智慧而贤能的名人,古来便享有着“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  呼为“圣地”,山东当是举世公认的。  山东的“大山”、“大水”有着一种“神圣”的力量。这些山水现在已经成为象征国家与民族精
期刊
关键词一:恢复高考    1978年3月,驻济高校,“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经过考试录取的“七七级”大学生入学。1977年,中国恢复了中断近十年的高考制度,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这一代人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的舞台上都发挥了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中国的人才培养体制也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二:中国重汽    1985年7月12日,中国首辆“中国——斯太尔”重型汽车在
期刊
将时间倒退30年,如今有很多事情都是当年无法想像的。就像七十年代生人所熟悉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中描述的那样:手表大小的微型电视、环幕立体电影、嵌在眼睛里的镜片、农产品工厂……许多当年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都已成真。那么30年前和今天相比,有哪些事情是我们曾经不敢想过的呢?    百万富翁Millionaire  改革开放初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下的人们家家都一样。“万元户”的出现燃起了人们对财富的渴
期刊
一场金融疾风暴雨,令全世界进入寒冬。在华尔街金融危机波的不断漫延下,同属世界金融体系的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基于稳定经济局势,中国央行最近迅速转变了此前的从紧政策,下调两率,推出了一系列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政策,意在增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金融危机面前,一批企业面临生死抉择。全球最大的玩具代理商之一的合俊集团在广东的两个工厂的倒闭,被看作是此次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实
期刊
宋钧窑乳钉鼓式洗是青岛市博物馆馆藏珍品之一,是北宋钧窑产品,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这件器物高9.1厘米,口径23.8厘米,底径17.3厘米,口径均内敛。器外上有两道棱纹,器身上下乳钉纹装饰。腹上一周饰20个乳钉纹,腹下一周饰18个乳钉纹。器如鼓式,底承三如意形扁足。此器造型古朴,庄重大方。胎体稳重、饱满,呈深灰色,风格独特。釉色以乳浊状的天蓝色和月白色为主,间杂以丝缕状红色和青色。口沿
期刊
作为终身大事,结婚一直是每个中国家庭最为看重的喜庆活动。婚车、婚礼、婚宴、婚房等等,不同年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选择。30年里,彩礼从几百块涨到几万块,结婚置办的东西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三大件”变成液晶电视、立式空调、汽车等,婚礼的地点也从自家走进了教堂,婚宴的操办更是从路边搭棚到星级酒店。改革开放30年,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人们的婚俗观念渐渐变得开放,曾经固
期刊
如果没来过聊城,你对这个江北水城的印象是模糊的。来过这里,你才会发现这里的蓝天绿水、鸟鸣鱼跃。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聊城走出一条生态之路,打造出一座生态水城。    发展的绿色动力    走进泉林集团的厂区,这里的循环经济链条让人耳目一新:每天回收白水10000立方米,并将这些水用于原料林木、芦竹和农作物的灌溉,回收的黑液经过改造后用于生产绿色有机肥料,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这样下来,每吨纸的生产成本
期刊
走進山东寿光,最引人瞩目的是一个个成方连片的白色蔬菜大棚。深秋时节,外面已是寒意渐浓,大棚里却是暖意融融,正在忙着侍弄蔬菜的主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满脸笑容地向你说起他们的菜,还有忙于为他们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改变农民弱态    时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走俏乡村。近年来,山东省率先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专项扶持,探索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全省各类农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