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摇篮计划”

来源 :投资与合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4433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何种形式来扶持和帮助创业者?亚杰商会的董事们在2005年底提出了“摇篮计划”。
  追溯“摇篮计划”的得名,亚杰商会秘书长郭基梅的回忆满是喜悦。
  2005年11月的一天,亚杰商会董事会正在东方广场德勤中国会议室进行。时任亚杰商会董事、德勤中国首席战略官颜漏有突然提出一个想法。他说,德勤有一个文化,凡是进入德勤公司的新员工,都会有一位老师来带领他们工作,亚杰商会能否也让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当导师来辅导创业家?而且创业家相对于大企业家就是一个“婴儿”,所以亚杰商会堪称创业家的“摇篮”。
  颜漏有的想法得到了与会董事李汉生、曾之杰、熊焰、宋军、何庆源的热烈赞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诞生了一个名字——“摇篮计划”。随即,亚杰商会成立了“摇篮计划工作组”。原IT经理人总编辑郭晋华、启迪创投董事总经理薛军、清华紫光副总裁彭志强以及亚杰商会秘书长郭基梅,组成了第一任执委。
  “摇篮计划”架构设计的最大难题,正是控制决策风险,同时平衡执行效率。因此,一项介于决策和执行之间的执行委员会制度,开始在摇篮计划内部运行。执委会将执行权分为两层。在秘书长领衔的执行团队之外,执行委员会被称为“最高执行机构”,其执委由董事会提名选举产生。每一任执委由4到5人组成,内设一名会议秘书,可以直接就“摇篮计划”的日常事务作出决策。
  事实证明,第一任执委会,是一个快速决策的组织。“摇篮计划”在他们的手中快速推进。2006年3月,“摇篮计划”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北京市各科技园、以及园区孵化器的领导悉数到场祝贺,亚杰商会由此开启培育未来企业家的神圣旅程。
  谁会入选
  “摇篮计划”从诞生那一刻起,就确定是公益项目。为此,工作组特别邀请中国科技界、金融界、管理咨询界的资深人士担任导师,并选择具有潜力的科技企业创业家,通过培训、每月面谈辅导、商业计划互动研讨等方式,共享创业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智慧。
  然而,这毕竟是中国创投发展史上第一次创新试验,能否成功还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能否招募到具有潜力和远见的创业家;其次,能否邀请到具有热诚和承诺的导师;第三,能否实现导师与创业家之间的有效互动。
  大量的人力资源整合、超高难度的制度设计、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家筛选、必需夯实的项目经费保障,每一件工作都在考验着“摇篮计划”工作组的能力。
  亚杰商会如果想干好这件事,唯一的办法就是首先选到理想的学员。据此,“摇篮计划”中创业家的筛选要求很快确定年龄:25到40岁;职务:高科技公司CEO;业务:早期、创新。
  “摇篮计划”的选拔程序是首先由创业家提交个人简历及公司介绍或商业计划书、个人创业经历及事业规划、参加“摇篮计划”的目的等资料,然后由“摇篮计划”工作小组对创业家的个人质素与潜力、公司业务未来的潜力做初步筛选,之后,筛选出的创业家与导师分组面谈,由导师投票和讨论决定是否最终进入“摇篮计划”创业家人选。
  “摇篮计划”是中国首个免费为“未来科技商业界领袖”度身定制的高端辅导项目,所以,在亚杰商会郭基梅秘书长的眼中,选拔出来的创业家至少要具备如下素质:
  创业者本人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有意愿与导师就创业与管理问题进行较长时间深入交流与对话,而非单纯寻求实务帮助;创业者本人认同“摇篮计划”及亚杰商会的理念,并乐于投入时间与精力学习;创业者所领导的企业处于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
  一旦达不到上述要求,亚杰商会及其捐资人投入无数资本、资源和时间精确制导的“摇篮计划”就有可能打了水漂。为此,对学员的商业能力和潜质、价值观和人品都要进行评估和考察。
  据郭基梅介绍,曾经有一位候选人能力很强,非常有潜质,但是了解到他有一些违背商业道德的行为,导师们经过激烈争论,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录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创业家要想入选“摇篮计划”,必须经过“三关”:第一,“摇篮计划”工作组的初选关,即从数百人中将一些极不靠谱的创业者过滤掉;第二关,执委团队的筛选关,以高度专业化的眼光优中选优,选出前50位优秀创业家;第三关,导师团队的面试关,由导师当面考核创业家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最后确定进入计划的20位杰出创业家。
  导师承诺
  随着 “学员”筛选工作的推进,“摇篮计划”工作组逐渐意识到,要猎得足够优秀的创业家,先得有足够优秀的“导师”和足够优秀的辅导计划,否则,创业家们不会拿出半点时间来接受别人的“挑拣”。
  为此,执委会紧急召开会议,集中商定“摇篮计划”承诺将给入选创业家提供以下价值:第一,由中国成功企业家或投资家做导师,与创业家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即亚杰商会为每一位创业家配备一名精英导师,每名导师与自己的学员进行一对一深度辅导;第二,开展一对多沙龙,即由知名导师拟定话题,以沙龙的方式与所有创业家进行专题交流;第三,多对一研讨,即在每届创业家中筛选出3~4家创业企业,多位导师共同参与该创业家及其团队的问题探讨;第四,多对多交流,即多位导师和多位创业家互动交流。
  郭基梅介绍,一直以来,“摇篮计划”免费为中小型创业企业提供的服务是非常多元化的。从公司的商业模式到公司的产业规划,到市场营销,到公司融资,摇篮计划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培训。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摇篮计划”已经扩大到了与国际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比如,“摇篮计划”每年会组织入选的创业家去美国硅谷访问,跟当地一些创新型公司和创业家交流,并与VC对接。
  “实际上亚杰商会的摇篮计划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整合,包括上下游之间的合作。董事会、执委会、甚至我个人以及所有学员的任何需求,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郭基梅说。
  郭基梅透露,“摇篮计划”内部还有一个“校友会”,在亚杰内部被称为“杰友会”。“杰友会”每年定期组织“读书会”、“高尔夫球赛”以及组织创业者家属郊游,为家属之间交流、为先生们一起讨论创业当中遇到的问题而创造机会。   郭基梅回忆,一次,亚杰商会组织“摇篮计划”学员去郊外旅游,创新工厂董事长李开复导师、智基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陈永忠导师也受邀一起出游。游玩间隙,大家重点讨论起了团购的商业模式。当时,正值2010年初,团购在中国还没有大范围兴起,但是讨论完这个话题后,雷军导师所辅导的学员陈欧,回来就迅速转型做化妆品的团购。2011年,陈欧所创建的“聚美优品”成为中国最大的化妆品电子商务公司,用户超过五百万、月销售额达数亿元人民币。
  “这,就是摇篮计划带给学员的改变。”郭基梅的脸上满是笑意。
  “精神家园”
  “亚杰商会的文化确实是一个很温暖的家庭式的文化。”郭基梅告诉记者,很多创业家在了解到这个项目时,第一句话就是:这要花多少钱?而“摇篮计划”给他们的答案是:整个运作对学员完全免费。当对方听说所有导师全部是免费义务为创业家进行辅导时,他们感到非常惊讶和惊喜。
  事实上,“摇篮计划”的导师在无偿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收获:首先,参与一件极有意义的公益事业,内心获得了深深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其次,与其他导师和学员建立起了难得的珍贵的友谊;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这些年轻创业家们的交流,也能了解和把握产业一线的最新信息,可以“与时俱进”。
  新任会长曾之杰告诉记者,从亚杰商会“董事会”到“摇篮计划”,每一届执委到全体导师和各位学员,大家都在为中国创新崛起于世界,贡献着自己的价值。
  据他介绍,从第二期开始,“摇篮计划”就建立起“辅导员制度”,专门从第一期学员中挑选4位优秀学员为第二期的学员充当“辅导员”。同时,除了导师带学员外,学员们还自发结对形成了4~5个小组,展开互相辅导。目前,“摇篮计划”已形成了导师带学员、辅导员带学员、学员之间传帮带的“立体帮学”模式。
  曾之杰感叹,实际上这些创业家们在工作中是非常孤独的,他们面对的困惑不能跟家人讲,也不便跟同事讲,而“摇篮计划”创造了这样一个环境,让所有入选的CEO可以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同时还可以向自己的导师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快速提升自己的管理决策水平,将企业带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所以,在这方面,“摇篮计划”确实可以帮助创业家解决现实问题。
  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对此深有体会。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创业者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会经历大量的选择和挑战,没有人能够指导你,不像在学校时,有问题可以找老师,在家里可以去问父母,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是非常独孤的。我一直非常希望能够向一些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去请教。2006年年初时,启迪创投总经理薛军告诉了我摇篮计划,我特别地高兴,当时还问他,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企业家做导师,他说会有像杨镭这样的。杨镭那时候是掌上灵通的CEO,当时被评为中国10大CEO之一。有这样的企业家做导师非常好,因为杨镭是真正把一个企业从小做到大,而且实现了上市,当时在中国无线领域是第一家上市公司。所以,我当时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当然非常开心。薛军问我亚杰商会要做这么一件事情,你有没有兴趣报名?我说你赶快把报名表发给我。”
  童之磊记得,2006年下半年,中文在线正处于扬帆大发展的时候。此时,公司遇到了一个融资机会,童之磊就和身边的导师沟通、想听听几位导师的意见。当时,正在中文在线实地指导的曾之杰导师就觉得,选择投资机构最重要的不是看它的钱,最重要的是看它能够给你什么样的支持。“这个建议非常重要,尽管那家投资机构给了一个很好的价格,但我认为,在理念方面双方未必能达成一致,所以最后放弃了这笔投资,”现在回想起来童之磊仍心存感激,“导师帮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曾之杰看来,“摇篮计划”更为珍贵的是,亚杰商会的历任会长多年来一直牢牢地守住了一点——“公益”原则,整个协会从不牟利。他说,他很希望这一理念能被更多的同行所认同,亚杰商会也能由此做得更大。
  他认为,身为投资人和摇篮计划的导师,最核心的就是自己要首先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要像养花一样,精心照顾自己所辅导的学员和企业。因为“摇篮计划”是具有生命力的,它是创业者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12月份创投基金募集数量规模小幅增加  2012年12月份,中国市场共披露新募集基金数量与上月相比有所增加,同时新募集资金额呈略微上升的趋势,环比增加了8.7%,本月新募集的10只基金中,人民币基金引领全局,只有1只美元基金,为红杉资本全球增长基金。  12月份投资依然在低位徘徊  2012年12月,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获得投资的公司数量较上月有所减少,但投资金额增加了75%,本月的9个投资案例中只
期刊
中国清洁科技指数在2013年1月强势上扬,表现优于其四个对比指数。  中国清洁科技指数在1月从34.4上扬到37.6点,共增长9.5%。相比之下,新能源全球创新指数(NEX)上扬7.5%,清洁科技指数(CTIUS)上扬6.3%,上证指数上扬5.1%,MSCI 全球指数上扬5.0%。中国清洁科技指数20强强势上扬9.3%。  指数在过去 3个月的表现优于其他对比指数。过去六个月,指数领先于除清洁科技
期刊
2012年12月,中国清洁科技指数在其所有的参考指数中表现第二。  中国清洁科技指数在12月从30.1点升至34.4点,强势上扬14.2%。同比NEX上扬7.3%、CTIUS上扬5.3%、上证指数上扬14.6%和MSCI上扬1.7%。  中国清洁科技20强的表现稍差,上扬11.7%。  在2012年第四季度中,中国清洁科技指数上扬5.9%,优于NEX(上扬2.9%)和MSCI(上扬2.0%),逊色
期刊
《投资与合作》:一个人创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曾之杰:原因太多了,包括你的运气。  《投资与合作》: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当如何面对现实?  曾之杰:有一句名言:“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幸福的家庭大都差不多。”实际上,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运气好。另一方面,作为投资家,你能够找到好的创业家;作为创业家,你能够找到好的投资人。此外,还必须要专注地追求。这些因素都是成功创业者最
期刊
“导师”辅导不挣钱,“学员”取经不花钱。在当今的社会中,这样的模式在全球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里都极为罕见。但它却出现在了中国亚杰商会AAMA专为创业者设立的“摇篮计划”中。其宗旨就在于通过成功人士对初创创业家一对一辅导,帮助其实现创业成功,由此推动中国创新并为世界做出贡献。
期刊
我喜欢做与众不同的事  《投资与合作》:介绍一下你为什么会专注矿业投资?  王晓滨:我喜欢做与众不同的事情,大众的、大家都在做的事,我不太喜欢去做。所以,我看到很多基金什么行业都去投,我很不解,有的就只有两三亿规模的创投基金,居然可以投七八个行业。  《投资与合作》:很多人难以在机会面前抵挡住诱惑。  王晓滨:我经常说一句话,人在做事的时候,不要期望把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做完。就如同这次华东有色改制也
期刊
曾之杰的人生角色在决策和执行之间转换。人生深处,他回忆着作为“导师”的幕后过往。  2003年,曾之杰回到国内,负责华登国际在中国的投资。从事创业投资这一行业多年的他,在硅谷时就是美国AAMA的成员,回国后,时任和勤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李汉生同几个朋友开始筹备在北京建立AAMA亚杰商会,曾之杰自然而然成为中坚力量。  作为理事会成员,曾之杰不仅为AAMA亚杰商会出谋划策、慷慨资助,
期刊
“导师”辅导不挣钱,“学员”取经不花钱。  在当今的社会中,上述“模式”在全球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里都极为罕见。但它却出现在了中国亚杰商会AAMA专为创业者设立的“摇篮计划”中。这家位于北京的机构,是一家由成功企业家、投资银行家、管理咨询专家发起成立、紧密联系科技商业界资深人士与优秀创业家互动的公益机构。其宗旨在于通过成功人士对初创创业家一对一地辅导,帮助其实现创业成功,由此推动中国创新并为世界做出贡
期刊
布局全球矿业  《投资与合作》:你对海外资源有怎样的发展战略?  王晓滨:目前,我们正在考虑投资海外资源。一般来讲,海外矿业资源的品种、规模、开采条件,都比中国具有优势。但是,同时在环保、用工、投资周期、行业监管方面,受到的规范、管理和控制也比国内多。所以,我们在海外的投资还是会基于基金平台的管理,通过基金投资海外资源。  《投资与合作》:海外投资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团队?  王晓滨:海外投资需要具有
期刊
《投资与合作》:你曾对青年学子说,创业不一定是终极目标,自己的内心要保持一份宁静,不要受到外面世界的影响,使自己很浮躁。身为投资人,你的淡定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曾之杰:做了这么多年的投资,所投资的企业实在太多了,期间经历了很多的起起伏伏。有的企业做得很好,但自己把握不住,突然一下子自大了,然后很快衰落;有些人做得不错,突然家里出了问题,也由此垮掉了;还有一些人企业做得很好,突然自己身体出了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