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的葫芦蔓》研究综述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约拿的葫芦蔓》是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因没有明确反映种族问题而一度被忽略。本文就国内外对于这部小说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概述。
  关键词: 《约拿的葫芦蔓》 研究现状 佐拉·尼尔赫斯顿
  一、引言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位作家、民俗学家,也是位人类学家。在其导师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兹的指导和帮助下,她进行了两次南方民俗采风,这两次民俗采风为其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她的两部民俗学著作《告诉我的马》和《骡子与人》就来源于此。此外,佐拉·尼尔·赫斯顿还完成了四部长篇小说:《约拿的葫芦蔓》、《她们眼望上苍》、《摩西,山之人》、《苏旺尼的六翼天使》和一部自传小说《道路上的尘埃》,以及许多短篇小说和戏剧。在这些著作中,《他们眼望上苍》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对其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其他作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事实上,这部作品将关注的焦点由种族问题转移到性别问题,通过再现黑人女性的生活现状将黑人女性遭受的性别歧视提上议事日程。不论赫斯顿同时代的男性作家如何误读这部作品,都无法否定小说的前瞻性,也无法否定作者对黑人妇女处境的深切关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对佐拉·尼尔·赫斯顿更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评论家开始关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约拿的葫芦蔓》,现将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作以概述。
  (一)国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
  1.对小说的主题进行了研究。理雷·弗纳兹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约翰成长轨迹的分析研究,发现约翰处理问题的方法更多的是回避和逃跑,这成了他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他的一生可归结为逃跑的一生,小说的主题贯穿在约翰每次的决策上,即逃跑的主题。然而,维斯特·热奈维夫通过分析研究主人公约翰及其父母的婚姻生活,注意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不在拘泥于男权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设定,而是积极地探寻全新的自我,小说旨在传达解构并重新建构黑人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主题。此外,伊特·海伦还将这部小说置于大迁移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和剖析,认为小说反映了大迁移主题。奴隶制的废除及北方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非裔美国人不怕艰难险阻,由南方大规模的迁往北方,也包括南方内部的迁移,比如从南方的西部地区迁到东部地区,从农村迁到城市,小说主人公约翰的频频迁移则很大程度隶属于南方内部迁移。安瑟尼·威尔逊分析了小说中的现代性元素,即露西和火车,他认为约翰本是一个精神、肉体都虔诚于黑人语言和宗教的信徒,正是由于现代性元素的渗入,使他丢失了自己的精神食粮,最终客死他乡,小说的主题在于揭露现代性元素给黑人社区带来的不利影响。
  2.对小说的情节进行了研究。拉兹·拜耶以福柯的权力体系理论为依据对小说的情节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小说中的各种权力关系,即种族关系、宗教神性、非洲文化遗产等,都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美国黑人的处境及其生活状况源于这几个力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对小说的叙述技巧进行了研究。伊特·海伦通过研究小说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小说的叙述技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当时的大迁移。大迁移有南方到北方的迁移,也有南方内部的迁移,而这部小说的叙述技巧就是后者的翻版,约翰出走的路线就是南方内部的迁移路线。赫斯顿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她运用这样一种叙述技巧在于打破社会历史学家、现实主义文学家将黑人的困境归咎于大迁移这个社会文化因素的认知,揭示并论证黑人生活的困境来自黑人内心的自我挣扎,而非社会文化因素。此外,维斯特·热奈维夫发现这部小说并未平铺直叙,整个叙述过程都遮遮掩掩,忽明忽暗,这种遮掩的叙述技巧出于对某种思想或现实问题的规避。她认为,小说所要遮掩的对象是作者所要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遮掩的手段和技巧则使男性主人公和黑人民俗文化。
  4.对小说中的意象进行了研究。“火车”这个意象在小说中频频出现,贯穿于小说的始末,它在向约翰诉说,又在向他暗示,还不时地给予引导。但这一切的获得并非轻而易举的,内容的准确性有赖于约翰做出的解释。盖瑞·库巴认为此刻的约翰面临解释学的挑战,他需要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尚未获得的知识对“火车”这个意象进行诠释,这对他的生活至关重要。
  5.对小说中的家庭婚姻关系进行了研究。约翰·艾弗·凯瑟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小说中的家庭婚姻关系,即奈德和艾米的婚姻,男主人公约翰和三位妻子的婚姻。他认为这些婚姻关系本身存在严重的家庭机能失调现象,而且在互相影响下又得以恶化。约翰和露西家庭机能失调与双方父母家庭机能失调密切相关。结婚之前,约翰和露西对于自己及伴侣婚后所要扮演的家庭角色已有初步的想法,这些想法基于各自原有的家庭。换言之,他们无形中效仿了父母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体现了心理学中家庭系统理论遗传性原则。
  (二)国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
  1.对小说的主题进行了研究。国内研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专家程锡麟对小说的主题“灵与肉的冲突”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小说的主人公约翰自始至终都在跟自己的灵与肉作斗争,并且肉欲占了上风。约翰每当生活不顺就会逃入女人的环抱,似乎只有这样,他的生活才会好转,遇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肉欲一次又一次地占了上风,约翰成了肉欲的牺牲品,生活变得萎靡不振,最终也以悲剧收场。但程锡麟认为正是肉欲的不满足与牧师职位美好追求间的强烈冲突推动了小说的发展。白瑞霞的论文“论《约拿的葫芦蔓》中黑人妇女自我身份的建构及其不足”则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论述了小说所反映的女性意识觉醒的主题。白瑞霞论述了黑人妇女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分析了他们是如何进行自我身份建构,并指出了她们在建构过程中的不足。她认为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在逐渐觉醒,她们开始寻求种族平等与性别平等,寻求自己在社会和婚姻上的声音,不断彰显女性的智慧和价值。但在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的过程中,仍存在精神和经济上全然依赖男性的倾向,阻碍她们成为独立新女性的进程。   2.对小说中的黑人民俗文化进行了研究。黑人民俗文化主要包括黑人民歌与民间舞蹈、黑人民间故事、黑人布道词、伏都教和其他黑人仪式。它们使这部小说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程锡麟专家在《赫斯顿研究》中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这部小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胡笑瑛教授将这部小说与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其他三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摩西,山之人》和《苏旺尼的六翼天使》结合起来,从黑人英语、黑人音乐、黑人口述传统、黑人传统文化和黑人宗教五方面研究了黑人民俗文化。通过分析研究,胡笑瑛教授认为黑白两种文化不是“孤立的”、“静态的”、“相互排斥的”,而是“既不同又相通”、“两种并置的文化形式”,就此,赫斯顿很好地处理了两种文化间的内在关系。她认为赫斯顿在自己的小说中大量使用黑人民俗文化有两种功能。一是黑人民俗文化表征着赫斯顿小说的生存策略;二是黑人民俗文化是赫斯顿凸显有别于白人文化的民族文化特征,重构黑人身份的一种独特方式和媒介。张玉红表明赫斯顿面临双重的读者群,既要考虑黑人读者,又要照顾白人主流社会读者的期待,还要试图让自己的作品得以成功出版,黑人民俗文化的采用自然而然地服务于这几个方面。她在自己的论文“佐拉·尼尔·赫斯顿小说中的民俗文化研究”中对黑人民俗文化进行了简单的归类,即文学型民俗、语言型民俗、宗教型民俗和动作型民俗。其中文学型民俗包括民间故事、神话和传说;语言型民俗包括布道词、谚语和习俗;宗教型民俗包括伏都教仪式和一些“迷信”习俗;动作型民俗包括民歌和舞蹈。
  三、结语
  国外学者及评论家对小说的主题、情节、叙述技巧展开了研究,也对小说中的意象、婚姻关系等要素进行了分析探讨。而国内研究侧重于小说的主题和黑人民俗文化,研究的广度不及国外。因此,对于《约拿的葫芦蔓》这部小说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Hemingway,Robert E.Zora Neale Hurston:A Literary Biography.Urbana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77.
  [2]Hurston,Zora Neale.Jonah’s Gourd Vine .New York:Harper Perennial,2008.
  [3]Kanthak,John F.Legacy of Dysfunction:Family System in Zora Neale Hurston’s Jonah’s Gourd Vine ’.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28(2),113-129.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005.
  [4]King,Lovalerie.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Zora Neale Hurst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5]白瑞霞.论《约拿的葫芦蔓》中黑人妇女自我身份的建构及其足[D].吉林:吉林大学,2013.5.
  [6]程锡麟.赫斯顿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程锡麟.灵与肉的冲突——谈《约拿的葫芦蔓》[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80-82.
  [8]胡笑瑛.传统中的传统:左拉·尼尔·赫斯顿长篇小说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11.
  [9]张玉红.左拉·尼尔·赫斯顿小说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
其他文献
以丙烯酸为原料,使用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备了自交联聚丙烯酸吸水树脂(PAAsc).采用IR、1HNMR、SEM 等方法对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功率的紫外光源、辐照距离及反应温度对该
利用电子束蒸镀技术在石英玻璃和单晶Si〈100〉上制备了纳米TiO2 薄膜,研究了衬底温度和退火温度对其结构、相组成和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衬底温度为40-240℃时,石英玻璃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一部兴农、护农、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该法围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和扶持措施等相关环节分别作出了
摘 要: 履新高校青年教师必须迅速并正确定位自身的职业角色,才能迅速成长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和科研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履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是影响其职业角色定位的主要因素。青年教师只有立足于自身所处的主客观职业实际,才能正确定位入职初期的职业角色并顺利成长为合格的高校教育者。  关键词: 职业角色 技能 师生关系 职业实际  随着21世纪中国“人才强国”、“人才强校”的积极推进,大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走
2006年3月13日.四川省农机局、成都市农委和新都区农机局在新都区联合举行了“放心农机下乡,维护农民权益”宣传月活动的启动仪式。四川省农机局、成都市农委以及新都区委、区
TiO 2具有无毒、化学性能稳定、价格便宜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光催化剂,但 TiO 2较宽的禁带宽度和低的量子转换效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对 TiO 2进行
物联网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物联网专业人才,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结合物联网的发展演进,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提出创新型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策略的基本思路,以期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