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风暴”温总理最振奋人心的十句话

来源 :新校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从去年九月华尔街引发的金融海啸,波及世界,中国自然不会幸免。为应对金融危机,温总理多次深入基层、企业,多次召开有关会议,鼓励大家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出台和部署各种应对措施。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温总理的很多话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感动,这些话,不仅仅是鼓舞和振奋,更是一条条可行的措施和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倍感希望、信心和力量。
  这些话都是我们可敬的温总理在金融海啸面前内心的自然流露,是发自总理肺腑的心声,我们写作时可根据需要把这些话作为道理论据来直接引用。
  
  1.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说话背景:
  2008年9月24日,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温家宝在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座谈会上,用斩钉截铁的声音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使用提示:
  中国是个自信的国度,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任何人在成功上的道路都有自信伴其左右。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啊,梦想成功的青年,面对险象环生的生活海洋,只有带上自信,让自信伴我们左右,满怀希望,才能扬帆破浪,从暗夜和昏黑奔向晨曦和黎明,从险滩恶水驶向碧水蓝天。从去年秋天开始,“信心”的声音无处不在、响彻华夏,领导者有信心,工人有信心,全国人民都有信心。“信心”,已经成为战胜金融危机的最强音,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甚至是生产力。
  适用文题:
  信心的力量、成功的基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说话背景: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使用提示:
  从温总理的“快、重、准、实”四字中我们可见中央应对金融危机之积极、之迅速、之果断。而4万亿元的总投资堪称大手笔,大振信心。“快、重、准、实”四字不仅可以从容应对金融危机,也是关注民生,以民为重的重要体现。
  适用文题:
   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有力出击-------
  
  3.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
  说话背景:
  2008年12月21日,重庆市江津区破石村三社。温家宝参加农户座谈会,专题了解农民工返乡就业情况,“我总说这句话,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我相信,渡过这个难关,我们一定会生活得更好。”另外,11月15日,温家宝听说广州市中船龙穴造船企业新船订单已经排到2012年后,高兴地说,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使用提示:
  温总理的这话是对于“信心”的最诗意解读,的确,我们现在正面临严寒的冬天,但我们知道,越是最严寒的冬天,春天就不会远了。面对“金融风暴”,不仅是一种定力,更是一种生存智慧。面对金融风暴,一切牢骚、怨言、哀叹都无济于事,只有直面现实,努力在寒冷中寻找温暖,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才有可能早日走出寒冬,走进春天。其实细想起来,面对其他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适用文题:
  有了信心就有了一切、春天的美好、生存智慧-------
  
  4.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关心困难群众,越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说话背景:
  2008年12月22日,重庆市谢家湾街道劳动三村。温家宝考察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并看望群众时说。另外,12月1日,温家宝专程来到安徽省阜阳市,深入村庄,亲切看望艾滋病患者、孤儿和基层医护人员,了解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他对随行的干部说:“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把百姓放在心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对艾滋病患者和困难家庭给予更有力的救助。”
  使用提示:
  温总理的话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百姓冷暖,始终是总理的牵挂;亲民爱民,始终是总理的情怀。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困难群众,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这个愈显“寒冷”的冬天更是如此。一个把百姓冷暖记心间,民生问题放心头的总理是人们感激的总理,一个把百姓冷暖记心间,民生问题放心头的政府也是一个仁政的政府,一个无敌的政府。
  适用文题:
  政府的职责、民生问题、和谐社会-------
  
  5.企业轻易不要裁员。
  说话背景:
  2008年12月21日,重庆长安集团汽车五工厂。温家宝鼓励企业和职工共渡难关。
  使用提示:
  就业乃民生之本,这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总理的话温暖人心,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说出了企业、职工共进退、共患难的发展真谛。中国人口多,劳动力过剩严重,保证尽可能多地就业,保证大家有工作,有稳定收入和生活,人人都能够过得去,应该成为各级政府第一位的经济目的。国有企业应该在这方面做出榜样,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应该把为政府分忧,尽可能多承担就业责任,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适用文题:
  企业责任、社会保障、共进退,共患难--------
  
  6.我们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说话背景:
  2008年11月21日,浙江省绍兴市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温家宝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向企业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用常规思维考虑问题,而是要清醒把握市场变化并认真谋划发展之策。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回顾昨天,要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以增强信心,总结经验为今后借鉴。抓住今天,就是要勇敢面对当前的困难,千方百计去克服。面向明天,就是不仅要渡过眼前的危机,还要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当前特别要盯住原料、技术、市场和金融四个关键因素。
  使用提示:
  这一比喻很生动形象。进期温总理深入工厂车间、主持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就民营企业和大型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他强调,坚定信心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企业要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靠信心渡过难关。总理从过去、现在和未来,鼓励企业总结成绩和经济,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谋划长远的未来,语重心长,富含哲理,引人思考,催人奋进。
  适用文题:
  信心的力量、看得远才能做得远、作好准备巧谋划--------
  
  7.你们会有用武之地
  说话背景:
  2008年12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温家宝与大学生亲切交谈。“你们会有用武之地。”当温家宝总理温和而亲切地说出这句话,无论是学习发动机制造专业的学生,还是因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心中都充满暖意。
  使用提示:
  众所周知,近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而在大量企业倒闭、停产、裁员等严峻形势下,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更加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总理的这番话充满暖意,充满鼓励,充满希望,充满肯定。其实这也如温总理所言:“我为什么开始就讲要树立信心,而且反复讲、到处讲,讲信心比货币和黄金还重要,就是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困难的时候,如果失掉信心,那就失掉了一切,有了信心,才有力量的源泉,才有勇气。”
  适用文题:
  信心是力量的源泉、天生我才必有用、影响最大的一句话--------
  
  8.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说话背景:
  2008年12月13日,日本福冈。温家宝看望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及留学生代表并发表讲话,“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还会通过战胜危机使我国的经济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国家和民族赢得尊严。
  使用提示:
  我们应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其实危机、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遇”。总理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巨大挑战背后的重大机遇。正如危机管理专家游乔昌所说,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会,危机管理是“刀尖上的舞蹈”。兵法讲究的是“以正合,以奇胜”,其它也是一样。利用好危机这个事件,把坏事变成好事,可以有效快速地起到别的方法起不到的作用。我们说危机是机遇,而这个机遇就是变革的动力所在。
  适用文题:
  危机与时机、辩证看问题、事物的另一面-------
  
  9.用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战胜危机。
  说话背景:
  2008年12月27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温家宝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他说,这是应对危机更带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今天来这里就是要听取大家对如何发挥科技作用的意见,我们不仅要渡过难关,而且要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使用提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走出经济危机的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让我们看到经济振兴的希望。
  适用文题:
  科技的力量、成功的希望、光明的前景-------
  
  10.国务院正在制定两大规划。
  说话背景:
  2009年1月1日,山东青岛港。温家宝说,应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两大规划:一是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将去年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进一步具体和丰富;二是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业和汽车业的规划已经制定出来,其他规划正在加紧制定,这些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成熟一个,执行一个。此外,要把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重大专项的实施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使用提示:
  这是个好消息。此前的“十项措施”力求治标,阻止经济危机的迅速蔓延,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这两大规划则着眼长远,表明中央高瞻远瞩、谋划全局和长远的能力。
  适用文题:
  长远规化、光明的前景、谋划全局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许多墨客骚人喜欢把酒临风,仰首吟月,曾为人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  他们对月吟唱,不但激寄抒怀,而且还独出心裁地给月亮加上了许多文雅别致的称号。因此在不少诗词、歌赋中,有关月亮的别名和美称就层出不穷了。例如苏轼《中秋月》一诗中:“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水调歌头?中秋》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其中“玉盘”、“婵娟”,就是月亮的雅号。再加僧惠洪《秋千》诗:“
期刊
集合这一部分内容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为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高考中除了考查对集合基本概念的理解外,主要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做为一种重要数学工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由于集合部分的概念比较抽象,符号术语多,致使一些同学感到难以适应,常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造成解题失误 .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本文针对在学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提出了四个警示,帮助同学们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在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图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新的环境、条件和契机,使体育教学逐步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总的看,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然而,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对教师的观念和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迄今,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一些认识问题,仍值得我们关注。以下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几个问题
期刊
亲爱的同学,高考就要来临了,此时的你,会怎样看待高考呢?  有人可能会说,高考像一条河,跨过去就会看到彼岸的繁花朵朵,跨不过去,奋斗的理想可能被湍急的河水阻滞,甚至冲跑。  其实,高考并非是湍急的、可怕的河,你也不是毫无准备、漫无目的、不讲章法的徒步过河者。   应当说,高考的确是一次跨越,但绝不是终极的跨越。人生本身就是在不断地跨越,又何止高考这道河?  如果把高考看作一条河,河的“使命”,是把
期刊
成语“逐鹿中原”怎么解释?金庸的武侠小说《鹿鼎记》提到,这里的“鹿”指的是天下人民,因为鹿虽是庞然大物,性子却甚温和,象征天下老百姓众多却温顺善良。  但小说家之言,不可尽信。较权威的典故,是《史记?淮阴侯传列传》所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逐”是追赶。但追赶的为什么是鹿,不是羊或猪?又想起另一成语:“鹿死谁手”,古人认为,鹿是狩猎的目标,也常以“鹿”引申指帝位或政权。“鹿死谁手”可比喻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之魂。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因此,作为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是:营造一个和谐融洽,人人上进的良好班集体,要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熏陶与感染,形成健康的班级风气与学习氛围。  班主任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期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丑了,金牛叫;风雨顺,五谷笑;事如意,平安罩;身体棒,福寿到;亲满堂,欢乐绕……”这是2009年春节的祝福短信,其中的“已丑”,“金牛”等源自  A.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D.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
期刊
素质教育在提速,绩效工资又推开。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语文教育工作者没有不反思语文教学的理由,更何况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大的受害者。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冲击,再有“语文费时又费力,学了也无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约,后有“不懂英语与计算机是现代文盲”的观念打击。欲想让语文教育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唯有时刻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新形势下的语
期刊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Words: 314Suggested time: 6 minutes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 stored blood loses a life-saving gas. This discovery may explain why a great number of peopl
期刊
电解质溶液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知识之一,是每年高考的重要考点。在2009年的高考中,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占有很大比重,与2008年相比,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以选择题为主注重知识的拓展,难度不大,强调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现总结如下。  一、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  例1(2009宁夏卷11)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水,温度降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