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技能教学更“厚重”些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ood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度量角的大小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往往都是通过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再由学生模仿操作并进行强化练习。这样的技能教学过程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因为在操作中缺少思考与探究,更缺少猜想与创造。如何让数学技能的教学更“厚重”些?
  一、 量角,从学生的需求开始
  为什么要度量角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角的大小”的作用吗?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却往往忽略了这样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一些技能教学,教师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行教学,这样就能避免学生的简单模仿与记忆。以“角的度量”为例。在学习之前,学生并没有进行“角的大小”比较的直观经验,也没有量角的实际需求。因为“角”是蕴含在客观事物里的,需要抽象才能得到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客观事物里学生很少能直接看到数学上的“角”,在“静态”中很难意识到“角的大小”的作用。所以,在教学前要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角的度量”呢?怎样的设计才能使技能教学避免学生的简单模仿与记忆?曾经看过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的导入环节,华老师利用三个不同倾斜度的滑梯这样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情境,引发了学生对“量角”的需求。这样的情境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体现出“角的大小”的作用,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角的大小”是影响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虽然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但现实中的滑梯都是安全的,学生没有思维上的对比和冲突,就不会有意识地思考下滑速度与“角的大小”之间存在本质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变化的滑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了教师教的需要。同时,这三个滑梯也渗透着重要的函数思想:当滑梯角度变大时,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即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二、 量角,往学生的难点深入
  很多教师在上《角的度量》一课时,都会在课堂上花费很长时间让学生在自制的“纸制量角器”上“画角”。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量角的大小”,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画角”呢?这是由“角的度量”的本质所决定的。
  “角的度量”的本质就是所要测量的“角”与“标准的角”(已经知道大小的“角”)能够完全重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知道要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理解“角的度量”的本质有两方面的难点:一方面学生看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这与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比较浅有关。另一方面,即使看到了量角器上的“角”,也不知道怎样才能使量角器上的“角”与所测量的“角”重合。量角器上“角”的顶点在中心,有两条边都可以作为角的“始边”,要度量的角与哪条始边重合呢?这需要学生根据所要测量的角的特征决定。另外,所要测量的角的两条边的长度不确定,不能恰好和量角器上的刻度线重合,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真正把握了教学的“难点”,教师就可以“该出手时就出手”,设计有针对性、有深度的活动(如多次画不同角度的“角”)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量角的本质。
  给学生宽广的视野和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在数学技能学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不仅是生活所需,更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案例《游子吟》教学片断:  激情导入,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诗人及此诗的资料,诵读古诗,初知大意……课按照我的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用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像:“想像这位母亲在儿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注意透过画面想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并揣摩内心。”  思考几分钟后,有学生起来说了自己的想像,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尤其是张秋说的更是动情:
实施课改后,许多老师上计算课,一味地创设教学情景,不分课型采用游戏导入,跟风似地采用故事引导。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当节课的也是最好的。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    解密一:复习中的智慧    上课伊始,徐斌老师采用儿童喜欢的谈话法导入新课。“小朋友,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王生英,女,河南林州市衡水镇卸甲平村小学教师。汉族,共产党员,48岁,教龄30年。当选为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候选人。简要事迹如下:山村女教师,30年教学生涯中,20年以校为家,10年以家为校。1978年雨季因学校校舍破旧,无法使用,她就挨家挨户给学生上课。1986年她放弃改行多挣钱的机会,自愿调到最偏僻的学校,将破旧仓库修补成教室。1993年,学校被暴风雨摧毁,为方便本村学生读书,她就把学生带到
高质量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要阵地,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能最大限度地理解科学涵义。    在质疑中理解科学    在教学“食物”寻找“淀粉的踪迹”时,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今天研究的是食物,所以要先将手用碘酒消毒,然后每人数出10个饭粒,注意千万别弄脏了饭。学生的兴趣可浓了,非常小心地数着,结果人人手中的饭粒都脏了
一次阅读课上,同学们这样评价一位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他读错了一个字。”“他多字了。”“他第二句重复了。”“他有点结结巴巴!”再看那位学生,面对居高临下,毫不留情的点评,一脸羞涩,只好灰头土脸地坐下了。也许他的心已经在狂跳不已,这节课再也安静不下来了。果然,这节课,他显得坐立不安,注意力很不集中,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引起了我的思索:怎样能利用评价有效激起此类学生的信心呢?  又到了阅读课,在初读
课堂提问,教学语言,是教师所感到迷茫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新教师看到新的《课程标准》会困惑,老教师也会感到无从下手。  于是这段日子,每次编辑部例会,大家都会热烈讨论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提问。除了讨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是的,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当这本杂志与大家见面的时候,应当是9月初,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又有一批新教师,走上讲台,翻开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页;老教师们又拿到了一本新的教材,开
数学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因此数学比其他学科更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教师通过对教材的阅读,进行细致、准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教材意义的理解与把握。对数学文本的解读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呢?  一、 从教材的编写变化解读文本  “小数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认识小数有两条基本的途径:第一是从记录花钱的数量发展而来的,第二条是使用米制系统的经验。但在现实生活中,“分”几乎绝迹,因此,教材不约而
在如今这个异常重视和提倡“文明教学”的社会里,“老师该不该处罚犯错误的学生,该怎么样处罚”成为了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但在我的班级里,却赫然贴着一张《处罚条例》,只是制定这张条例的不是校长、更不是教委,而是我们班的54名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情况让老师们非常头痛。例如,某位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自己开小差也就罢了,还总是喜欢东拈西惹去影响别人,搭一下前面同学的脑袋,踢一下旁边同学的脚,把
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与共同的话题,教育所渗透、折射的是一个社会思想智慧的光芒。曾有人说过,每一个人都是教育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紧紧与教育体制相连。社会人群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和文化感知的深浅象征着这个社会教育理念的先进与衰颓。中学生活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一个人的思维和品德的定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教育是一个国家人才塑造和培养的根基。身为现行教育体制下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我对中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育教学各项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实现,也关乎到学生思想道德、生活习惯等各种素质的提高和良好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养成。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法律法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思想上互相影响,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在意志力方面互相激励,在生活上互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