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垒砌的人间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ama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这首《石灰吟》,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要留清白在人间”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公认的行为准则。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落里,人们禁不住吟起这些佳句,追念起古人当年的身影和心境。
  悠悠的村史足迹
  于家石头村,是一部用石头抒写的村落史诗。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微水镇西南约十五公里处,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石头村原名“于家村”,因石头多习惯上称石头村,位于井陉的大山深处。顾名思义,该村以各式各样的石制建筑而闻名。全村共有石头房舍4000多间,石板街道3700余米,石井窑池1000有余,石头碑碣200多块;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桥石栏随处可见,令人称奇。
  相传天顺元年(1457年),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被冤杀后,于谦之子隐居井陉南峪村,留有三子: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兄弟三人。成化年间(约1486年)因生活所迫,于有道携家眷秘密迁居于这旷野深山隐居。“与木石居,与鹿逐游”,用石头搭房垒屋,造石具开荒种田,炊饮餐具全部用石头打凿而成。繁衍生息,由几户人家,发展到一个石头村落。目前,这个石头村已有1600多口人,繁衍至今24代,村里人95%以上是于姓。
  石头的世界
  如今,于家石头村已经是河北省惟一一处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仿佛来到了石头的王国: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村路也是古老的石头铺就的。岁月的摩擦使石头棱角圆润光亮,干爽洁静,走在上面,脚下发出轻轻而有韵律的“哒、哒”的声响,这声音让人心中泛起一股宁静、幽远的情思。
  站在这石头街上,环顾四周,路的两旁全是石头房院,随便推开一扇石门,便又会看到一个石头筑造的小天地。简言之,全村都是石头的天地,无处没有石头文化。它深厚的石头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一个奇特的旅游胜地。
  与石头为伴的生活烙印,最扎堆的就属村里盖的石头村博物馆,这里原来是一所学校,里面展出的有村民的生活物品。诸如:石臼、石碾、石磨、石槽等,这些物品以前曾经是生活必用品,现在已经成为了古董。还有石井、石辘轳、石碑、石狮、石刻。院子里堆满了奇形异状的石头工艺品,据说是河床里面捡的,大都十分粗糙,显然没有经过加工。
  到村里的各处去,都要通过铺满青石的街巷。村里的道路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都是石结构,于家先人有明确规划,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互不相同的短路为胡同。石头村共六街七巷十八胡同,长约3500米,石房石屋4000多间。
  这里的民居多为典型的四合院类型,进门一个影壁前的葡萄树,已经碗口般粗细,枝繁叶茂。墙角一棵石榴树,亭亭玉立。据当地人说,村里多种植石榴,取多子多福之意。石头屋内整洁有序,一尘不染。尤其是墙体竟有一米厚,冬暖夏凉,无需空调。
  庙宇戏台遍布其间
  在村落的中央,便是石头村中最大的庙宇——观音阁。观音阁是两层楼阁,坐南朝北,前置戏楼,后及山川,右倚古道,左临桥涵,上砖下石,筒瓦重檐,上层观音庙,下层石洞门,是明清古道的出入口,于家石头村的南大门。庙顶“重檐”与通常讲的“斗拱重檐”完全不同,它的房顶前坡截然分为两段,宛如两个房顶衔接在一起,一前一后,相距四米,这种建法,极其罕见。
  观音阁采用的是七脊八兽的建筑方式,也和一般建筑不同,是比较少见的。再就是每一拢瓦上前沿有一个小兽,其实是瓦钉,起固定作用,使整个瓦面整齐,减少损害,这也是石头村人的智慧。不大的观音阁,小兽近百个。下层石料规矩方正,錾迹细致,在该村众多的古建筑之中是首属精工建筑。石券洞门虽不高不宽,但是深达8米,相对使人感到幽深古奥。
  东侧建有九级陡戳的露天石头阶梯,踏梯而上即到楼上观音庙。庙内千凸万坎的假山之间筑有三个神龛,龛内塑有观音、文殊、菩贤三尊神像。原来每年农历二月、六月、九月,每月的十九日举行庙会,传说这三天是观音菩萨的生日、成家、出家的日期。一座庙宇一年之内举行三次庙会,颇为少见。
  庙的对面是戏台,建于清康熙十四年。戏台、戏场宽阔,是集会和年节汇演场所,全村的文化活动中心。一般的戏台的后台处,都是写着“出将”“入相”,而这个戏台却写的是“引商”“刻羽”,商羽均为古代乐律中的两个调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而戏台中间窗户上的雕刻为“福禄寿”三字的合体,仅在此,便见识了石头村的文化底蕴之深。
  在石头村,有庙阁的地方,必然有戏台对应,一般村庄仅有一个戏台甚至没有戏台,而石头村就有六座,现在保存完整的还有五座。可谓对村民文化建设的极度重视。
  真武庙位于村的正中位置,坐北朝南,建立在15级台阶之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于家村最早的庙宇。殿内供有金面真武塑像,存有建庙的碑文,记载了于家村建村的历史,虽经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碑文依稀可辨,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院内还有一个柱形八棱石头香亭,香亭周围刻有八句诗歌:“宝鼎烟霏瑞霭庭,莲花瓣瓣附香亭。乘除有数更新制,偶正相排仿旧形。八面磨成璃映碧,一拳削就石仍青。乡民顶礼从兹肃,升降阶前仰圣灵。”上置双耳石雕香炉,系清代所立。
  真武庙戏楼的对面就是全神庙,那里有两根柱子,说是荆条长成的。自古以来都有灌木不成材之说,而在于家石头村却全然变了过来,居然灌木成材了。
  精神承传的烙印
  座落于于家村东口的“清凉阁”,这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于谦这个忠臣良将后裔精神的见证。
  “清凉阁”始建于1581年(明万历九年),为三层阁楼,下两层为全石结构,上层是砖木结构,相传由力大无比,家贫好义的村民于喜春独自出资出力兴建。于喜春是于谦第七世孙,为了纪念先祖,想用毕生精力建九层高阁。历时16年只修竣了第二层,因修建事故而亡。其侄用木砖补葺第三层以示告慰,并在阁底刻了碑文记录于喜春的遗言:“万历九年起根源,一人修筑其实难。二十五年完下节,思量何日得周全。阖村都说使木植,凭我独力磐石山。经营暂停观此景,等待功成万古传。”   清凉阁外观粗犷野性,但又独出匠心。尤其是这样高大的建筑物,竟然不打根基、不填辅料,仅是以天然石底为基础,块块巨石就地而起,从下到上完全干打垒而成。石墙石壁,石阶石栏,石门石窗,石蹋石龛,通体累累巨石,鳞次栉比;其中阁墙上有数块长过数米,重达数吨的大石块,根本非人力所能撼动,不知古人是如何砌至墙上的,因此富有传奇色彩的“清凉阁”又被称为了“神仙阁”。
  “清凉阁”上面两层皆为庙宇,供奉着诸神,最下层搭券形建筑宛如城门,是于家村曾经的东大门。如今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沧桑和风霜雨雪的“清凉阁”仍岿然不动的耸立于山间村首,蔚为壮观。
  在清凉阁前,还流传着一个奇怪的传闻:栽在阁前的一棵梧桐树,其枝干从来没有超出过阁顶,只要接近阁顶时就要枯萎。而距清凉阁较远的柳树也是如此命运。至今也没有人能够解开这个谜底。
  在清凉阁背面,是约45度斜面的石板,这里,曾是安放石匾的地方。村里人祖祖辈辈口口相传,说悬挂清凉阁石匾时,在这个石板上立着一个鹿,在上面撒了一泡尿,形成了圆形、棱形、长条形三种尿渍,现在仍然依稀可辨。原来的石匾上没有刻鹿,奇怪的是石匾挂上后,鹿不见了,石匾上却有了一个清晰可辨的鹿的形象,且也有尿渍。神秘的传说,使石头村的老百姓有了这样一个说法:“长条发亮水不愁,圆团发亮大丰收,方片发亮财气好,三宝不亮赖年头。”“方片”说的是匾。其实,由于石板倾斜,长条稍微有雨水,即可冲亮;圆团为微坑,需要稍大一点的雨才能冲干净;而悬挂在阁上的匾更是需要暴雨才能冲洗到那里,在靠天吃饭的山区,风调雨顺就会有好年景。关于石匾还有一个说法:“大风不动,小风动”。大家猜测,可能是由于石匾安放时留有空隙,刮风时会有石头晃动的声音,而大风时石匾贴紧了阁楼,反而没有响声了。
  令人可惜的是,当年的石匾已经在文革中毁坏了。
  与许多中国农村的村落一样,村里的建筑少不了祠堂,这是祭奠祖宗的地方。于家石头村也是如此,这里的祠堂叫于氏宗祠,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头四合院。宗祠的大院北面(正房)是祠堂,门首悬挂“僾见忾闻”金字匾额,门口两边挂有镌木楹联,上书“基业远遗祖德恩泽大,藻苹时荐百世水源香”。祠堂正中设有于有道神龛,龛内牌位两侧是四条透雕金龙,上捧一寿字,牌位正中刻有“始祖于府君讳有道配贾氏神主”金字。按于家村村民的说法,于有道即于谦的长孙。于有道有五个儿子,家谱上分为五股,黄缎围帐制成的家谱上,排列着星罗棋布的先逝者姓名。殿堂四壁,贴满了于家家谱,真个是人丁兴旺。
  奇怪的是,祠堂院中的一棵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没有经过任何修饰,自然而然的长出了五个枝,且只有一枝稍微小一点。村民们讲:于有道有五个儿子,只有一个到大同发展去了,四个留在石头村,那个小枝便是离开石头村的儿子。
  据村里人讲,自古以来于氏子孙就有回乡祭祖的传统。过去,每到春节必定祭祖,年年如此,且日见隆重。据传,清代还曾有十二秀才顶带花翎,锣鼓喧天回乡祭祖。
  揭去面纱的“宝石头”
  走进石头村,没有片刻离开石头,真是大开眼界。山中极普通的大青石,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硬是让于家后代,弄成了石头的王国,弄成了石头的宫殿,弄成了艺术品,弄成了太行山的明珠。
  该村大多数男人都会石匠手艺,祖祖辈辈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将伸手可及的石头修成梯田,雕成石器,盖成房屋,直至建成这个庞大的石头村落。
  石育人生福,人琢石生辉,于家人古往今来锲而不舍地营造自己的石头王国,与石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中创造了智能,健壮体魄,造就了憨厚的禀性和淳朴、纯洁的民俗风情。岁月沧桑先辈们琢石之手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物和天然景观。
  这么多的文物景观本是财富,然而于家村人过去却不晓得开发利用。1998年6月1日河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其印先生闻迅前往考察,发现于家村是一个建筑“规模宏大、特色独具的石头民俗文化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一个“金饭碗”,他当即建议开展民俗旅游,并频频亲临指导。1999年5月1日正式开游。从此打开了石头村的大门。
  1999年4月,井陉县政府确定石头村为全县八大旅游区之一。同年5月,河北省委农工部向中国村社会发展促进会推荐(已批复)该村为三百村之一的“民俗文化村”。于家石头村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其他文献
我一直珍藏着一块祖父留下来的银质牌匾,尽管饱经岁月的磨砺,它已经是一块锈迹斑驳的牌匾,但对于我和家人而言弥足珍贵。因为这块银匾记录了我的祖父为捍卫祖国和民族利益,不畏帝国列强,奋不顾身,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  祖父姓王名僧禄,字密云,系河北省辛集市(原束鹿县)小辛庄乡程王庄村人。他出身贫寒,但从小刻苦耐劳,聪明伶俐,农活样样精通。那时候,家里穷上不起私塾,他就每天早上天不亮徒步走20多里村路,捡拾
【编者按】  李德伦,1917年6月6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唐山丰润区。中国知名指挥家,辅仁大学历史系肄业,被誉为“中国交响乐之父”。他曾历任中国交响乐团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艺术指导、常任指挥,北京交响乐团顾问等职。  李德伦降生于1917年6月6日早晨6时,按照中国的习惯说法,两个六已经大顺了,三个六当然更加吉利。在他出生第二天,辫帅张勋与段祺瑞的军队在北京
在石家庄市档案馆浩瀚的馆藏档案里,静静地存放着34张清晰的照片档案,这些照片档案诉说着石家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朱琏的故事。  1932年,正太铁路医院来了一位朱琏大夫,许多工人的孩子都是她接生的。她与丈夫陶希晋由朝鲜革命者刘汉平介绍入党,成为石家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朱琏原籍江苏溧阳,祖辈曾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193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苏州志华产科学院,在上海行医时认识了同乡革命志士陶希晋,并结
【编者按】  王子平,字永安,生于1881年,回族,河北沧州人。出身于著名的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擅长查拳与太极。1919年在北京打败在中山公园设擂的俄国力士康泰尔,后在陆军部马子贞部下任武术教练。王子平和佟忠义并称“沧州二杰”,曾被誉为“千斤大力王”。于济南击败日本柔道家宫本后来上海,以治伤正骨为业。先后担任第一届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医学会理事和所属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晚年,他总结一生
1996至2013年间,我一直从事业务指导工作。在全市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印象最深刻、最能代表沧州市最高业务水平的非沧州市交通运输局档案员焦隽莫属。  焦隽自2002年从事档案工作以来,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在档案这一平凡天地,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取得了骄人业绩,连年被评为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在单位年度考核中,连续多年受到记功或嘉奖。沧州市交通运输局档案室在焦隽的辛勤耕耘下也已成为"示范档案室
“左联”五烈士、革命作家胡也频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老师,从1930年2月到7月,两人曾经有过一段师生关系。那么,胡也频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到济南的?季羡林眼中的胡也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胡也频为何只在济南呆了5个多月?  作家老师来了  1930年,是国民党夺取山东政权的第二年,当时的省主席是韩复榘,教育厅长是何思源。当时的山东济南省立高中(今济南一中)是全省唯一的高级中学。教员、学生都很复杂,学校管理混
峨眉山山雄水秀,风景奇丽。梵钟古刹,再加云海、日出、佛光、圣灯等瑰丽的自然奇观,古往今来不知吸引多少人前来游览。蒋介石三十年代就曾来这里。蛾眉山是他人生旅程上一个小小的驿站,留下了斑驳投影……  与和尚唱和  一九三五年,蒋介石上峨眉山办“峨眉山军官训练团”。“军训团”将报国寺一分为二:所有僧众一律赶到前面的大雄宝殿,而将后两殿辟为团部。蒋介石的办公处则设在其中环境最为幽雅的七佛殿映翠楼。  军人
“天地之间是个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深谙做人的价值!  有的人,一生平凡,但活的有滋味,因为他们恪守了做人的良心!有的人地位显耀,腰缠万贯,但良心却跑了偏,活着也就没有了意味!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的确,人生在世,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有些事情也许永远都不会为别人所知。但那些有愧于心的事又怎么会逃过自己良心的审视。只有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会枕着温柔的枕头安然入眠,才
1948年11月2日,华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部署,为了迷惑和“调动”傅作义军转移到(北)平保(定)线,便于掩护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和华北主力兵团的行动,军委命令第七纵队、第八纵队一部及九、十分区独立营,迅速向保定靠近,尽快做好围攻保定的各项准备工作。  保定市是战略要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打内战,将华北划为第十一战区,后组建保定绥靖公署,两个重要军事机构均设在保定。保定还是河北省
哈哈腔,又称“喝喝腔”、“呵呵腔”,流行于河北省的保定、沧州、衡水、廊坊、石家庄以及山东省的惠民、德州等地区。哈哈腔原是俗曲曲名。清代嘉庆年间,北京钞本《杂曲二十九种》所收《西厢记·游寺》和北京“百本张”钞本中均有该曲。哈哈腔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京师和民间流行,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其发展经历了民间歌舞、民间小戏两个阶段,最后定型为以弦索小曲“柳子”为唱腔曲调的小戏。在不同地方语言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