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生成”,用智慧“建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让教学现场精彩生成。1.精心预设,明确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什么”。2.开放生成,尝试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在教学现场,教师在课堂出现“生成资源”时,教师应该把握住动态生成,充分发挥各种学习形式的积极作用,适时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各种层次的“自学”活动。3.引领生成,充分利用教师在教学现场的掌控能力。
  【关键词】精心预设 开放生成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现在的多大数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因为他们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而基础知识不扎实也成为了他们的通病。
  杜威说:“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進行,而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这正如陶行知所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因此,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让教学现场精彩生成。
  一、精心预设,明确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什么”
  要有精彩的生成,首先要有精心的预设。预设是重要的,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保证,预设的目的是为了生成,应该重在引导。
  如在设计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时,我便从这两方面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散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作用。
  使用了“两类结构”的模式,将琐碎的知识系统化,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可以使学习目的更明确更精炼。所以我在设计时便考虑到学习语文首先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设计了第一个学习目标,学生在自读课文后,通过知识脉络的分析,“查、读、品、析”四个步骤,就很快理清文章的结构,抓住了文章的主题。在理解品味作者情感的同时,情感熏陶的目的也同时实现了。在第二个方法目标的设计上,我则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上加深对散文修辞使用的理解,学习比喻、拟人这类常见修辞的作用,提高学生赏析散文语言的能力和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设计的目标虽然只有两个,但知识和方法贯穿了整个课堂学习,已经可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可以有的放矢。整堂课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两个目标都完成的较好,而且学习也更明确,更轻松。
  二、开放生成,尝试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经过充分地预设,精心地设计,但在课堂出现“生成资源”时,教师并不需要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而是应该把握住动态生成,充分发挥各种学习形式的积极作用,适时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各种层次的“自学”活动。
  1.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情感先行。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要围绕目标的达成。
  学习《鼎湖山听泉》时我选择用问题导入课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而且设计这个问题也是为了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实施效果:设计这个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的方式应该由原本的机械记忆转为理解记忆,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分析图表,概括表达,而且很多同学都是一次接触到关于记忆这方面的知识。通过清晰的图表分析,基本都明确了理解记忆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导入到本课学习的目标“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水到渠成了。
  问题如下:用一句话表达下表反映的年龄与记忆效果的关系。
  2.其次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课文时间,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更多的自主学习。
  在初读课文时,我一般要求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因为轻声朗读更容易获得感受。同时要求学生使用圈点批注等阅读的方法,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体验。因为阅读体验最重要的应该是个体对文章的理解。
  为了学生的自读可以有更明确的目的性,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全面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室中巡回,观察学生的自读情况。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更好地把握下一步的教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学生自读《成功》一课时,我便根据学生已有的议论文知识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以及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②在课文中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论据,并写出是哪种论据。
  ③用议论文的基本论证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来理清本文的结构。
  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学生在自读过程中通过圈点勾画,很快便能找到,同时通过简单的分析,整体文章的结构就很清晰了。这个时候并不需要老师一点点进行讲解,反而通过课堂上更为专注的阅读,教师稍作点拨,学生便能自己分析出答案。当然,在设计问题时要切合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程度,同时紧密结合明确的学习目的。
  3.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教学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为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学习较弱的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一人质疑,一人解疑,一人补充,一人总结。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课堂上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动态迁移,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当堂巩固。
  三、引领生成,充分利用教师在教学现场的掌控能力
  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另一种引导,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认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甘为琴师,善于拨动情感流动的琴弦。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并用激情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入理。同时,教师也要善于点拨,要营造点拨的基点,明确点拨的重点,巧设点拨的支点,把握点拨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在教师的点拨下灵光一现。教师要善于推波助澜。学生的阅读感悟带有个性化的特点,这些个性化的感悟往往能激起课堂的争鸣,或引起课堂的共鸣。几乎所有的课堂争议,只要教师引导有方,都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感受的难得机遇。教师要激发学生争议的精神,保护学生独立见解;培养善于争议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当然光在课堂上学习还是不够的,因为语文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必须让学生投入到实践中去,多与各种文本对话,将知识活用,才是真正掌握了。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能做的毕竟有限,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滴水穿石,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王俊.《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结构——建构教学研究》.
  [2] 杨九俊 主编.《新课程 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要依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与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同步。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不能单纯地以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笔者拟从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材布置任务、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分阶段分层教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高中数学 过程性评价 应用策略  课堂教学中评价不仅必不可少,其地位尤为
期刊
【内容摘要】初中思想品德任课教師要善于根据课堂动态情况,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语言,富有情感的导入,恰如其分的点拨,幽默风趣的提醒,将学生学习热情与思维调动起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即时评价 初中 品德 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是有机组成部分,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可提点渗透、升华情感。特别是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的即时评价更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了学
期刊
【内容摘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以下三点:走进文“本”,因文施教;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抓住根“本”,灵活教学。使教学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紧扣文本,抓住根本,使教学方式完善合理,体现语文“本色”。  【关键词】人本 文本 根本 本色课堂  如火如荼的课改,形成了不少教学模式,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杜郎口中学的“开放课堂”等。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根据学生实际、课程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
期刊
一千个读者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每一个读者在读完《范进中举》后都会达成一个共识:范进是个值得批判的反面人物。教者在确定《范进中举》的教学内容时,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射到小说的讽刺艺术上,形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艺高超的名师还能以此为切入点,汇聚成各种课型的亮点和闪光点。  应该说,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操作流程无可厚非,并没有错,这从教材及其助学系统可以看出编者的价值取向。  教材及其助学系统
期刊
自主学习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但机械地理解这种可能性,尤其是认为具有了可能性就会成为现实,那显然是一种机械思维,因为从可能到现实还有一段路需走。现以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的“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这节知识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自主学习条件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方式选择  在苏科版教材中,本节内容出现在“电功与电热”这一章,接在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这一节之后。从知识构建的角度来看,本节内
期刊
【内容摘要】微课作为短小精干的教学形式,近年来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微课的教学设计关系其是否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微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确定,微课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如何将微课设计得符合学生视觉听觉上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思想品德课微课教学案例出发,结合自身实践,同大家分享微课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微课 教学设计  在信息高度“微缩”的今天,与“微”有关的新词语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是改进教学方法的中心任务。为提高思品课堂的有效性和品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本人以九年级《广泛的民主权利》这节课为例,谈一谈“引、习、议、用”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引:引入课题——情境设疑】  活动一:情境(视频——“全民团结 抵制日货”游行)  同学们,你会参加这样的游行吗?我们有权利参加游行示威吗?作为公
期刊
最近一些学校在大力推行导学案,在很多人盯着高考成绩,学校排名的环境下,这些学校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和气魄在全校范围内推动“导学案”,让我非常感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导学案的实施,是让
期刊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是语文诗歌教学的任务。诗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诗两首》中的《雨巷》文质兼美,浓郁的古典气韵扑面而来,正适合培养学生的鉴赏兴趣,帮助学生找到鉴赏的途径。在这一课中,我运用了“一读一品一比”的“三一”法来展开教学。“读”,把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情境中去,感受诗歌之美。“品”,带领学生品意象、意境,学习鉴赏之法。
期刊
高三数学复习,有很多试卷需要评讲,如何有效地评讲好试卷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不久前的一节讲评课让我觉得有必要作总结与反思。课堂上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已知函数  (1)若函数 在区间(0,1] 上恒为单调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当 时,不等式   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难想到的“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提供的解法技巧性太强,思维跨度太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