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y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在语用环境下,一些古诗教学忽视了“诗”体,所进行的“语用”训练是机械的,将原本情趣盎然、鲜活灵动的古诗肢解得支离破碎。古诗教学要坚持本色,圆融“语用”之美。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让学生走进古诗,感受诗意,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语用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23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当代著名学者于丹说:“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作品,更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文质兼美的文学瑰宝。可见,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的课程意义。
  一、现状——“语用”环境下,古诗教学迷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几乎每一次语文教学研讨活动都会提及: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言语形式。一时间,“语用”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可谓“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一)观察:指向语用的“绝句”
  前不久,笔者观摩赛课,一个教师是如此执教《绝句》的。
  1.导入。师生共说春天的成语。
  2.读题,了解主要内容。
  (1)读题后,教师简介绝句是诗的体裁,作者是杜甫。
  (2)学生自读诗歌,了解写什么。
  3.细读诗歌,品味用词的精妙。
  (1)教学前两句诗。读诗句,体会意思。
  比较体会。
  A.“鸣”可以改成什么字?体会“鸣”的准确。
  B.“上”可以改成什么字?体会“上”的准确。
  C.试着仿写诗句,注意用词的准确。
  (2)教学后两句诗。
  先理解 “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的含义。
  思考:如果把“含”字改成“外”字如何,以体会“含”使用得精当。朗读体会。
  4.拓展。
  (1)背诵《绝句》。
  (2)师生共说描写春天的诗歌,交流用词的准确。
  (二)反思:如此“语用”,“诗”味何在
  在议课时,大多数教师认为:本课朴实、扎实,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注重言语形式的分析与感悟,较好地落实了语用的教学理念,让人“呼吸”到了语文的味道。但笔者认为,教者忽视了“诗”体,他所进行的“语用”训练是机械的,是为“语用”而语用的。它犹如一把手术刀将原本情趣盎然、鲜活灵动的古诗肢解得支离破碎。古诗不见其“美”,何“味”之有?
  二、应对——坚持本色,圆融“语用”之美
  古诗词,应是王荣生教授所界定的“定篇”。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也在《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一文中说:“诗的逻辑,是情感的逻辑、生命的逻辑。因此,古诗教学应以诗性为重。”由此表明,古诗词教学不能过多地以理性解构。因此,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应该坚持本色,圆融语用之美。
  (一)音乐之美——赋予文字音乐的美感
  诗歌与音乐同源。从诗的诞生之日起,它不仅作为一种书面的文艺形式娱乐视觉,还作为吟诵或歌唱的文艺形式感染听觉。汉魏以后,虽然诗逐渐不伴乐,但创作者都不约而同地从文字本身发掘音乐之美,仍坚守了它音乐美的质性。节奏,是宇宙中普遍的自然现象,也是诗歌重要的音乐表征,表现为高低、长短、疾徐的呼应。古诗词的音乐美还体现在它的用“韵”上。众所周知,古诗的押韵是在句尾的,句尾总是语音和意义停顿较为明显之处;再加上韵脚,形成了更强烈的节奏顿挫感。于是,构成了古诗令人回味的回环之美。平仄是音乐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就像标有乐谱的歌词一样,音调高低、声音长短,自在其中。这些有规律的平仄交替和重复形成了音调的和谐之美。
  学生学习古诗词,在读诵中,潜移默化地感染音乐之美,进而滋润自己的语言,不也是语用之功吗?
  请看,特级教师武凤霞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的片断:
  1.刚才的歌好听么?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歌词中蕴含着一首千古流传的经典诗词,你知道是哪几句么?
  2.指导。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再来试试。
  ……
  3.在一个人的眼睛中,景色的美丽一定和心情有关。你听,作者一边垂钓一边还吟唱着歌呢——(吟唱渔歌子)
  4.古人写好诗词以后就喜欢吟诵。吟诵很好玩,也很简单,它有一定的规则,每一个字的长短都有讲究,一般是一二声的字读长一点,三四声的字读短一点。至于每一个词语的高低自己做主。
  在武老师《渔歌子》的课堂里,学生是陶醉的,他们玩味着《渔歌子》独特的音乐之美,玩赏着诗中迷人的风景画面,怎一个“美”字了得!在这沉醉之中,他们深深体验到了诗词节奏、韵律的表现张力。有了这深刻的体验,他们自然也会把这样的美感渐渐地“沉入”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慢慢发酵,他们的言语能力也随之慢慢地生长。
  (二)意境之美——赋予物象情感的力量
  所谓“意境”,就是指融入了作者情感的物象所构成的美丽境界。诗词是很讲究意境的,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曲赋,都蕴含美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 意境能引起人的美感,在于它的生动形象性。而意境中的形象又是诗人情感的化身。因此,诗中的一朵花、一片叶、一轮月、一个人,都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孩童学习古诗,在这些物象的后面触摸到强烈的情感力量,自然也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中借鉴模仿,创造语言的张力。
  请看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枫桥夜泊》的片断: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月落)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
  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
  生:(齐读)“愁眠”。
  师:都伴随着——
  生:(齐读)“愁眠”。
  师: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
  生:(齐读)愁眠。
  师: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
  生:(齐读)“对愁眠”。
  在教师的层层追问下,学生不仅看到了诗中的“物象”——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还深深地体味到作者张继寄托在这些物象上的浓浓的、挥之不去的愁绪。当学生带着这种愁绪纵情诵读、自由言说,这些词句就会生发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喷发出触动人心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会有所感悟——景物一旦赋予了情感的力量,就多了几分表达的张力,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振。
  (三)语言之美——赋予写作炼字的意识
  古诗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艺术感染力。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古人推敲诗中用字的真实写照。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收录的古诗,都是千古绝唱。在这些诗句中,诗人更讲究一个“炼”字,往往用词灵动跳脱、贴切传神,使诗意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触击语言内核,感受古诗语言的无穷魅力。这样,自然也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表达力,无痕之中播下了“炼字”的种子。
  请看我校一位教师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片断:
  1.板书“孤帆”“长江”。
  师:“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是什么意思?
  师:咦,再伟大的诗人也有出错的时候呀!大家知道:当时正值大唐开元盛世,从湖北武汉东去江苏扬州,沿江皆是繁华之地,江面上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怎么会只有一条船呢?看来李白一定写错了。对此,你有什么意见?
  师:透过一个“孤”字,还让你看到、联想到什么?
  2.指导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是啊!这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两人之间情谊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3.孤帆远去,江水滔滔,看着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孤”字演绎出来的精彩。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诗句中的“孤”字,由此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矛盾冲突;再引领孩子探究当时情境下李白生发出来的独特感受,进而品味出两个人的深厚情谊。巧妙的是,教者也是在品析诗的语言形式,也在锤炼古诗语言的生长点,但并不僵化死板,并没给我们带来支离破碎之感,反而与诗的情趣交融在一起。正所谓:理趣与情趣齐飞,言语与情感共舞。
  干国祥老师曾说:“充满魅力的伟大事物被一层硬壳包裹着,可是老师并没有能够打开硬壳。如果教师他自己打不开,又怎么可能引导学生咬开这硬壳呢?”古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伟大事物”。如果教师自己都在这一“伟大事物”之外,又怎能教出古诗的“味道”呢?作为语文教师,应自觉加强这方面的修炼,让每一首诗的教学既有“诗性”之美,又圆融“语用”之美。
  [ 参 考 文 献 ]
  [1] 于丹.重温最美的古诗词[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2] 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朱光潜.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蒋勋.说唐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正月十五吃汤圆喽!往年,宝宝吃的汤圆有豆沙馅儿、芝麻馅儿等,今年和奶奶一起来做一份水果汤圆吧.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始终以党章为镜,真正使党的群众路线进入思想,成为指导工作的重要法宝。
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其真正需要的关爱.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为孩子创造和谐、有趣的游戏环境?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兼顾能力发
习主席在全军政工会上强调指出,要提高政治工作的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要求,确保政治工作依法依规运行,有效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作为政治工作
指导部队工作能力是机关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提高指导能力,既要抓住内因,激发内生动力、夯实素质基础,又要借助外因,从严立起规矩、持续改转作风,在不断学习、实践的过
小猪做了一张大饼,之后它太累了去休息了,醒来后发现大饼被咬下来一块,他召集森林动物兔子、鳄鱼、螃蟹、小鸡,根据大饼上的齿痕,帮小猪找到偷吃大饼的贼吧。
阅读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它将符号、文字、图片、图表等视觉材料转变为声音,通过听觉神经的刺激,使阅读者理解阅读材料。阅读的节奏是由阅读者自行调节的,这需要阅读者拥有一个特
春节快到了,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宝宝,你们那里春节放烟花吗?烟花对环境的污染可是很大的哦!我们动动手,在家做一做环保又漂亮的水中烟花吧!
期刊
[摘 要]学生自读课文,常常只是停留在内容的粗略把握上。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就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还原文本背景、辨析文本原型、发散学生思维等,使学生的阅读具有深度、厚度、广度。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还原背景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我是小耳朵,有點小洁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