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翻译专业的发展研究

来源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nqq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民办高校翻译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抽样的五所高校的翻译专业发展现状和学生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从《翻译国标》要求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与评价及质量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翻译国标》为指导,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促进翻译专业的发展,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翻译人才.
其他文献
伴随信息技术和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融合的持续深化,高职院校在线课程现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全新增长点.而在高职院校在线课程设计与应用过程中,教育目标、学习体验以及创新平台建设是关键所在,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有着促进作用.本文以《广告摄影》课程为例,分析了在线课程设计与应用优势,以及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与应用问题,提出了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铁道机车事业的深入发展,给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课程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在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课堂上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分析了课程思政概念,并介绍了课程思政引入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指出了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课程教学实施的可行性,由此得出了将思政引入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课程教学的方法,以期为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课程教学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文从宏观上揭示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动态性和生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从静态预成到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以生成性课程目标为核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的反馈性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目标更加合理.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多样化,新媒体传播速度日渐加快.本文以中国和海景区为对象,分析其在新媒体营销时代背景下景区短视频营销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英美文学翻译受到语境文化的直接影响,而因语境文化的差异,使得英美文学翻译最终呈现出差异化的内容.而要想确保其翻译效果达到预期要求,需在充分明确英美文学翻译受到语境文化影响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对策来提升翻译质量.
在英语专业各项能力中,学生的思辨能力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英语的阅读课程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在当前教师利用英语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工作者应从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观念出发,从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入手,创造优良的英语阅读课堂氛围,切实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在藏族地区,绘画唐卡因有着悠久而深远的教理内涵与艺术价值,被用于宗教祭拜活动当中,加上其所携带的地域特征与高度视觉冲击力量,对于藏族文化而言具有重要的精神图像表现意义.基于这一前提,如何对藏族绘画唐卡的精神化符号进行解析,便成了民族艺术文化研究中的关键课题之一.现从绘画唐卡的色彩运用规律与特点出发,透过藏族绘画唐卡的色彩来观察其精神化符号表现,尝试建立起对于唐卡艺术的认知,以供参考.
产出导向法是教学改革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外语教学理论体系,而微课则是新时代的产物.基于两者的契合点,将产出导向法与微课有效的结合,合理融入至高职师范类英语口语教学中,能够促进教学创新,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师范类英语口语微课教学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的影响深入到生产、生活、教育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没有一个行业不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大学英语课堂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诞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更是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我国许多大学的英语教师正积极地参与到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探讨之中.本文结合现有教学现状,深度挖掘翻转课堂在本校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各种可能性因素及方法,建立了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地完善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团结和巩固社会主义阵营以及突破资本主义强国的封锁,中国政府对外参加了大量展览.民主德国主办的莱比锡展览会是新中国最早而且连续参加的大型博览会,它是透视建国初期中国对外展开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本文从1950年代莱比锡展览会中国馆展览的角度,探究那些看似“不太重要”的展示设计是如何有效服务于展览本身的叙事和中国政府对展览的定位的,以及这种叙事和定位背后所折射的民族身份认同与新中国的国家形象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