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现代社会快速高效的生活节奏,仅仅依靠正式学习得来的文化底蕴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人们在业余的学习时间和工作中,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主动学习来获取一定的知识或能力。而移动学习正好适应了社会对现代年轻一代的这一新的要求。而随着云计算的诞生,又一伟大技术的诞生,就像为移动学习插上了一双羽翼丰满的翅膀,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移动学习 主动学习 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235-02
  移动学习虽然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但和其他学习技术相比还是很年轻的。现在的移动学习已经慢慢融入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为教师减轻了课堂教学上的负担。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移动学习的融入程度也有所不同,在中小学的日常教学当中,移动学习占据的比重并不大,但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移动学习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移动学习不仅不受时间的限制,而且对于学习的地点也十分随意不做要求。移动学习在教室内受传统教学的约束发挥不了其优势,而在教室外的大量的自发性的主动学习才是移动学习的主战场。移动学习的实现单就依靠一个客户端或是网络的实现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要想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及时准确的学习内容还是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云计算能够帮助移动学习实现这一目标。
  一、移动学习的发展及现状
  什么是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使用手机或手持计算机设备的学习方式或学习资源。[1]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也就是所谓的数字媒体的不断壮大,为移动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移动设备作为新媒体为移动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移动设备包括PDA、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其中智能手机占了很大的比重。智能手机的诞生整合相机、钱包、视频播放器、游戏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舒适生活。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利用自己排队、等车等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己的主动学习。
  作为一种很年轻的学习技术,和移动学习相关的一些教育、教学理论至今都不能很好地用于解释或者指导移动学习。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教育、教学理论还是基于那些正式学习而言,而移动学习的主战场是教室外的大量的自发性的自主学习,是随时随地发生的,不受时间、空间的各种限制。移动学习是无线的,这就要求学习者所持有的移动学习设备应具有双向的无线传输能力,所使用的网络可以是无线局域网,也可以是无线通信网络。走出了正式学习的课堂,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所以移动学习者们还要具备较好的自我指导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云计算对移动学习的支持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即把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3]移动学习拥有各种的教育站点,而每个教育站点由于网站资源的限制,能提供给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也极其有限,会造成学习者想要学习的内容较少或者资源罗列的方面比较单一。云计算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云计算可以利用云服务器来存储大量的教育资源,这样学习者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移动学习,而不用依赖于一些专门的教育站点。也就避免了一些教育网点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结构不够科学的问题。
  学习者可以将自己所有的资源存储到云端。随着人们学习和生活的不断丰富,每个人要学习的内容也纷繁复杂,对于自己想要学习的资源都是自行存储,除了计算机中的磁盘存储之外,大多数人所使用的是移动硬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硬盘的存储量也不断扩大。但是使用起来却比较麻烦。有了云计算之后,学习者就不需要自己应用存储设备,可以将它们存到云端,可以做到随时存储,随时使用,方便快捷。也不用担心由于物理原因导致磁盘读不出而导致的信息丢失问题。云计算为移动学习者提供的资源不是单一化的资源,而是一些泛在性的资源,可以让学习者通过各个层面多个角度对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学习者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资源上传到云端,来和大家共享自己的资源。这样不仅扩充了云端的学习资源,还可以丰富学习资源的内容。
  三、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系统由客户端、无线网络和网络平台组成:
  (一)客户端
  这里的客户端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和移动设备上的APP,而是学习者的手持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学习者需要通过这些设备利用现有的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学习。其中智能手机所占比重可能更为大些,因为手机是比较私密性的电子设备,一般不会与人分享,而且具有随身携带的特性。而且手机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平面媒体不一样,它可以随时进行交互。
  (二)无线网络
  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运营商们为我们提供的移动网络网速越来越快捷,从开始的2G网络到后来的4G网络,确实方便了用户的网络使用。也可以是某个局域网的无线网使用。
  (三)网络平台
  该网络平台只是用于与用户交流的界面。用于学习者对于自己想要学习课程的选择,以及对自己账户的管理。还可以在这个界面看到自己订阅的课程的基本信息,可以看到自己学习的进程。其中还设计了几个基本的小模块,即学习模块、交流模块和练习模块。学习者通过学习模块学习后,可以来到交流模块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可以提出疑問或者帮助别人解答疑问,可以对课程的制作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也可以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小心得等等。然后学习者可以来到练习模块进行练习,检验自己对刚刚学习课程的掌握程度,对于哪些内容已经准确地掌握、对于哪些内容还是一知半解、对于哪些问题的理解还存在障碍等。当然这些练习也会实时地被传送到云端,等到学习者下次进行学习时,练习模块还会智能地将学习者上次出现错误的题目换一种形式对学习者进行考核,巩固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学习者可以尽情地徜徉在学习的海洋中,享受着移动学习给我们带来的便捷。
  四、小结
  移动学习的出现满足了现代人对学习的需求,突破了传统教学中课本与教室的局限性,解决了工作繁忙与流动性较大等不利于传统学习的问题。而有了云计算的加盟,移动学习的方便快捷性又有了很大的提升。由于现代人繁
  忙高效的生活节奏,强大的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使得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移动学习就是利用我们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然后通过我们自己的整合能力,将知识点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云计算为我们提供海量、丰富、准确的素材供我们学习,可以说是更进一步地服务了我们的学习。云计算和移动学习的结合,使得整个系统的功能更为强大,从而提供一个更为完整的学习过程,从内容到展示、从探究到反馈、从理论到作用于现实生活。学习正字不断地发生变化,它将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学习越来越具体化,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参考文献:
  [1]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2]谈李清.当M-Learing来到3G时代[J].考试周刊,2009(33):145-147.
  [3]陈涛.云计算理论及技术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4):104-106.
  [4]孙剑华.未来计算在“云端”——浅谈云计算和移动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09(8):60-63.
  [5]刘富逵,杨改学.移动学习系统应用现状及建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8):100-101.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其他文献
高职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不清楚,致使课堂质量和课堂效果很差,因此研究高职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制定高职语文目标定位的依据,然后指出了高职语文
本文以国内外烟煤胶质层指数的测定方法为基础,阐述了我国烟煤胶质层指数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思路和过程,总结了标准物质的质量特性和使用方法,展望了烟煤胶质层指数标准物质的应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林太乙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发挥译者主动性,对原文中大量偏离故事情节的内容进行选择性地翻译,并始终把目标读者放在第一位,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基本实现功能对等,达到翻译目的。鉴于林太乙身份的特殊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作者李汝珍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第二部分,简介译者林太乙及其翻译背景。第三部分具体例子分析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镜花缘》 翻译策略 林太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采用拉曼散射,光学电镜等方法,研究了气体浓度、退火时间等条件对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制备石墨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学腐蚀法制备了超薄柔性石墨烯-硅异质结,测试其光伏
摘要:技术的生态化转向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生态化的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形式,必将成为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技术的生态化转向也将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生态化的必然选择。而制度作为一种规范和约束,在实现技术这一转向的进程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将从探究推动技术生态化转向的原因入手,进一步阐述技术生态化的内涵、特征及系统构成,并在此基础
对学生加强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品德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以现实性为内涵的教育环境,多层次、多
“意象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心灵中的融合,是无形的主体意识与有形的客观物象的美的统一”.“意象”作为中国古典审美范畴,也是衡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和美学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