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生自伤行为个案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i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1例聋哑学生自伤行为的案例研究,分析造成自伤行为的原因,探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残疾儿童行为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矫治聋生自伤行为的方法和措施,达到为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的目的。
  关键词:听障学生;自伤行为;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18-03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曾是遵义市某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听障学生,小云,男,出生于1988年5月,为听力障碍,其妹妹也是听力障碍学生。很多聋哑学生在家里没有人能交流,而小云有一个和他一样生理缺陷的妹妹,有交流的对象,所以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现小云已经大学专科毕业,性格阳光、积极向上。
  但是少年时的他却是一名让老师、家长头疼的有自伤行为的学生。家庭里由于两个孩子都是残疾,在小云幼年时,父母感情破裂,父亲离家,两个孩子由母亲独自抚养。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孩子,虽然没有工作,但是靠给别人打零工养家糊口养活两个孩子,后来在别人的提醒下,开始经营水果,自此,家庭经济开始好转。
  小云比较聪明,即使遭遇家庭的变故,他的成绩在班上也算中上等。
  从小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小云的性格有些孤僻,并且举手投足间有些女孩气,在学校,同学们不喜欢他这样,私底下还模仿他的动作。
  因为性格、家庭的原因,无论是对老师、同学或家长,小云的疑心病特别重,看着谁在窃窃私语就认为在说他的坏话,或同学到老师办公室去,就会认为同学在打他的小报告。
  小云有较严重的自伤行为,表现为经常因一些小事而用刀割伤自己的手腕、在墙上拽自己的头、将手往墙上打……,当这些行为被发现后,家长、老师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是他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什么事照样发脾气,以及自伤行为,让老师、家长非常头疼。
  甚至有一次出现了因为和同学拌嘴,情绪无法控制,要从学校三楼跳楼的自杀行为。因为聋哑人的蛮劲大,三位男老师都不能拉动他,老师们只有用手语与他慢慢交流、沟通,先让那位同学向他道歉,并且在楼下安顿了棉被等物品,以防他跳下。就是这样,他还是不依不饶,提出了一些无理的要求,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老师只好打电话给他的妈妈,2个多小时后,妈妈急匆匆从乡下赶到学校,看到妈妈,小云委屈地哭了起来,趁这个机会,老师把他抱了下来。
  2.研究目的
  通过对聋哑学生的个案研究,分析造成自伤行为的原因,探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残疾儿童行为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矫治这类儿童自伤行为的方法和措施,达到为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的目的。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观察法、分析法、实践法、认知治疗法及心理疏导等方法对有过自伤行的对象1例进行研究分析。
  (1)引起自伤行为的主要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据小云母亲介绍,自小云生下来后,在他1岁多的时候,父母才发现他是聋哑人,心里非常难过,于是带着小云四处求医,但结果可想而知,逐渐地家里经济捉襟见肘,相互有了怨言。为了维持家庭关系,夫妻商量后,决定再生育一各孩子,但不知何故,生下的女孩竟然还是聋人。在小云四年级时,父亲绝望拂手而去,再也不闻不问家人的死活。从此抚育俩小孩的重任就落在母亲的肩上。后来父亲重新建立了新的家庭,并生了一个健康的女儿。从这以后,小云开始恨自己的父亲,即使爷爷奶奶来看望兄妹,他也是在屋里避而不见,认为是父亲一家遗弃了他,心里充满了恨。当他想到父亲就会心烦意燥,情急之下,便会有自伤的行为,有时对着墙壁乱撞,有时用小刀割手,手腕上随时看到伤痕累累。
  2)学校原因
  四年级是孩子性格变化的第一个关键阶段,父母的离异给他造成了心灵的伤害,导致了他性格孤僻,不愿意与同学们交流,也被逐渐地疏远。没有相互的沟通,使得小云与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差,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小云的自伤行为时有发生,好像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关注到他,也才会得到大家的关爱。
  3)个人原因
  小云其实是一名较聪明的孩子,他的思维及语言(及手语)表达能力较好,爱思考,但对人、对事、对学习等方面容易情绪化,导致学习成绩极不稳定,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时好时坏,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不是积极地面对,而是经常选择逃避。
  但他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非常心疼母亲。当妈妈生病时,他会整天守在妈妈的病床前,不愿意离开半步,妈妈输完液,赶忙回家給妈妈煮饭、炒菜……
  (2)自伤行为心理疏导法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小云自伤行为的最根本原因是家庭变故。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父母共同的教育和关心,但是小云从小被父亲抛弃,缺乏父爱,而母亲因怨恨其父亲,没有对小云进行正确的引导,给小云灌输了许多不正确的思想,造成了对父亲充满了怨恨,性格有些偏执。但同时小云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心疼母亲,关心妹妹,在学校也有集体荣誉感,我们相信只要教育得当,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小云的自伤行为是会改变的。
  1)指导家长改变教育方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小云的自伤行为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家庭,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键,为改变这一现象,让小云能真正融入社会,首先要改变家庭的教育观念。于是学校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即家庭心理辅导方法,逐步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为小云创造一个舒心的家庭环境。
  由于小云的父亲已经建立了新的家庭,母亲承担了抚养教育俩兄妹的重担,于是我们将改善家庭环境的主要责任放在了母亲身上。但是她却认为自己文化知识不多,而且要为家庭的生活奔波,无法教育孩子,希望靠学校和老师来教育小云。为了扭转其母亲的观念,我们与她晓以利弊,沟通了多次,她逐渐转变了思想,希望与我们共同教育小云。   首先我们要求其母亲用母爱去打动他,在言行上让他感觉到他并不孤独。虽然母亲文化不高,但是只要小云回到家,母亲都陪伴着他,和他用手语或用笔在纸上聊天,讲他感兴趣的事;当小云遇到不开心的时候,母亲都会苦口婆心地进行劝导;当他离开家到学校时,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从内心感受到了爱。同时,解铃还须系铃人,老师也要求其父亲抽空与小云沟通,并尽可能周末带着兄妹俩多出去玩耍,创造父子间、父女间交流的机会。受伤的心灵逐渐被父母的爱温暖,小云慢慢地原谅了他的父亲。同时,看着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他们兄妹俩,也变得更加体贴母亲,只要一回家就帮着做家务事,看着水果摊……家庭教育环境改善后,慢慢地,我们从小云的脸上看到了笑容,学习起来也安心了,与同学们的关系逐渐改善,性格也开朗起来。
  2)建立家校协议
  为了矫正小云的自伤行为,使其更好地学习,老师和家长建立了家校协议。其内容为:(1)母亲在生活、学习上要关心小云,小云每天回家后,母亲要和小云沟通、交流,时间至少在30分钟以上。(2)要求父亲每周主动与小云至少联系一次,或沟通交流,或出去玩耍、购书等,加强与父亲的交流时间,增强父子之间的情感。(3)老师要关注小云的变化,每周至少一次与其父亲或母亲电话联系,使其父母了解小云在学校的情况,形成家校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4)要求小云在学校认真听课、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在家主动分担家务事,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家校协议实施的第一周、第二周,父母、小云、老师基本能按协议完成任务,且他的情绪也比较愉快,没有出现自伤行为。第三周,由于与同学发生了一点小矛盾,小云又出现用小刀割手腕的现象,并且出现又哭又闹的情况。回家后,母亲看着自己每天的辛苦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对小云进行了惩罚,双方产生冲突。
  出现这种现象以后,学校、教师、家长认识到:很多事不能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行为的改变往往会出现多次的反复。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属于正常的,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们还需加大力度,于是老师与小云及其家长签订了第二份协议:(1)小云如在一周之内完成协议的内容,能认真学习、与同学和谐相处、帮助妈妈做家务事等等,周末时对其进行额外的奖励。(2)若违反协议,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出现自伤等行为,老师和家长针对违反行为的轻重對其进行惩罚。(3)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要学会控制情绪,理性地协商解决。
  第二份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小云自我的管理和约束,通过一段时间的执行,总体情况良好,虽然期间也出现过小的反复,但通过老师、家长的教育后,没有出现较大的不良影响。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认知过程,针对其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的治疗方法,从而矫正其不良行为。由于小云的父亲另组建家庭,对小云的伤害很大,认为“父亲不再爱他、对他和妹妹不管不问”。我们多次找小云谈心,使他明白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牵挂,虽然父亲一度抛弃了兄妹俩,但是现在的父亲有了愧疚之意,除了他现在的孩子外,也很爱兄妹俩,每周都会抽空看望他们,平时也会用手机与他们沟通,虽然不能和他们住在一起,但是兄妹俩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不顺心,父亲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身边,他们也能感受到父亲无处不在。
  4)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疏通、引导,对患者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使其抒发和宣泄压抑的情绪,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以便能更好地地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小云因父母离异,在不完整的家庭里成长,没有安全感,加上生理残疾,导致心理问题,不能自我控制情绪。而母亲不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他,使小云遇到这类问题时,只能用最粗暴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情绪,很容易出现自伤行为。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能力较强,在语言表达方面强于班上的其他同学。为了让他有宣泄的地方,老师为他专门准备了一本漂亮的日记本,要求他每天记日记,日记的内容除了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外,还要将自己真实的心情写出来,包括“开心”、“平淡”、“伤心”等几方面的情绪,以便老师及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最开始,经常看到小云的日记本上写着:“我的心情不好,爸爸不要我了,妈妈很伤心”,“家里很无聊,我不想回家”,“我不想读书了”......诸如此类的话。每当看到这样的日记,我们就及时找他谈心,帮他疏导,教给他一些自我疏导的方法,比如自我暗示、书写发泄、运动发泄等等方法。甚至在他非常痛苦、伤心的时候也让他在老师面前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把不痛快的情绪宣泄出来。有了倾诉的对象以后,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学校生活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小云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基本能做到不急不躁,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且愿意把自己的烦心事告诉老师,与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
  长此以往,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得到很大的提高,聋人语句不通顺的现象在他的语言里很少出现。
  5)集体帮助
  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他的思想、行为甚至性格受所处群体和环境很大的影响。所以要矫正小云的自伤等不良行为不仅要教育和帮助小云本人,还要对所生活的集体进行关注和引导。
  小云是由于家庭的原因,最开始,认为学校与家里一样得不到关心和肯定,当出现不开心的时候,就采取自伤行为来宣泄情绪,所以我们也加强了对学校和班级其他同学的教育。首先,告诉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如意的地方,小云父母离异,让他觉得很孤独,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帮助,和同学们成为朋友,能快乐地生活、学习。所以我们要求同学们主动与小云交流,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为了让小云突破自己,我们让他担任了班里的小组长,有了这个“职务”,他在承担这项工作后,与同学沟通的时间多了,而且非常的认真,每天坚持早早地到班上收作业、组织同学们读书。如果有同学生病不能来上学,等该同学生病痊愈后,他会主动帮助把落下的学习任务补起来。同学们也主动和他一起玩耍、学习。   在这样相互努力的过程中,同学们认可和接纳了他,小云的自伤行为越来越少,做事也变得稳重,他也收获了许多快乐和自信。
  6)注意力转移法
  为了改变小云的行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使小云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是教育干预的成功所在。在与小云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云有两个爱好—电脑和绘画。
  首先为了达到教育小云的目的,学校在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再为小云安排了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针对他的爱好特点,对他进行课外辅导,在大家的人努力下,小云的电脑运用能力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对图片的编辑更成为他的长项。
  其次,为了提高他的绘画能力和兴趣,我们专门成立了绘画兴趣小组,特聘请曾教过聋人绘画的陈老师,到学校教孩子们画画,随着兴趣的转移,花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增多,自伤行为的次数越来越少。
  后来参加的聋人的单招单考中,他报考了装潢设计专业。这个成绩与我们的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4.干预效果
  通过家长、老师、学校长时间不间断的教育,小云的自伤行为次数越来越少,他能把身心放在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了克制情绪,“不想读书了”,“想自杀”,“割伤手腕”等情绪几乎没有再出现过。
  因为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最后考入中州大学,在大学中学习认真,爱好广泛,喜欢旅行,喜欢摄影,年年被评为优秀大学生,目前在我校实习。看着他积极阳光的模样,看着他的成绩,作为老师,非常的欣慰,这是学校、老师、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
  5.讨论
  本案例通过对听力障碍儿童小云自伤行为的辅导教育,我们得到一定的启发:
  (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无论正常孩子还是残疾孩子,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家庭。小云自伤行为最根本原因是父母离异,以及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因此我们首先从他的家庭教育入手,帮助父母重拾对孩子的关爱,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使其逐渐走出迷离的自我,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其次在学校,为小云创造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4]。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特别是同学关系的改善,让他感觉生活的意义,因而逐渐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家长的关爱、教师的关注、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温暖的氛围,让他感觉自己不再孤单,不再有被抛弃的感觉;而且能为大家做事,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生活和学习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目的。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作为老师,不能简单地强制干预学生的不良行为,这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在教育的同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采取的教育策略应该是多方面的,要认真倾听,引导宣泄的方式。听障学生如没有引导者帮助其正确的分析利弊,他无法确认自己错在哪里,所以在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时帮助小云纠正了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这为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5]。在这个案例中,利用了学生善良、热爱集体等积极的一面,并加以肯定和强化,使小云相信自己是一个对家庭、对学校以及社会有用的人。
  (3)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的目的是让他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能正确地利用小云的爱好,为他尽量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培养兴趣,获得成功,进而树立了信心、坚定了信念,徹底矫治自伤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檀明山.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553.549-595
  [2]吴增强.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71-372
  [3]杨福义、张福娟.听力障碍儿童家庭康复个案报告.中国临床康复.2002.15:22-11
  [4]江琴娣、杨福义.随班就读聋生教育康复的个案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2.3:322
  [5]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5
其他文献
音乐活动虽已在我国幼儿园中开展数年,但存在不少误区。如只关注幼儿是否掌握技能技巧而很少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个体积极体验,本文从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三个角
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用人单位自主选择权被无限扩大,一些明显的歧视性条款被堂而皇之地摆上桌面,登上广告,甚至成了个别政府部门的内部规章。
“面对突发事件,说比不说好。最傻的新闻发言人说假话,最笨的新闻发言人说长话……”4月13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在本刊举办的首期企业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为来自企业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较为普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和教师对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况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在论述情境教学法的内
S.S.Chern和J.G.wolfson给出了从拓扑球面S~2到复Grassmann流形的调和映射的构造定理,本文对该定理中的主要构造过程—recrossing过程作一些必要的修正。
2007年度《财富》500强中,中国入围企业不仅一举上升到30家,而且首次进入前20名。但是,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中国入围的大多是国有控股的能源或金融类企业而制造业企业只有宝钢集团、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三家进榜。这种状况客观上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实际竞争力。  尽管近些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由于起点低发展时间短,与世界级制造业企业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中国的制造业主要还是贴牌生产,
摘 要:以QQ、微信、微薄、飞信等形式的新媒体出现改变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形式,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交流沟通的方式,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高校高校辅导员使用多媒体,改进工作方式,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同时掌握校园舆情,维护校园稳定,丰富校园文化,形成网络文化品牌,积极推进辅导员微博!微信建设,探索微媒体下的新方法,为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文概述了常见
企业环境伦理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环境伦理建设,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伦理责任,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从而达
众所周知,数学思想是人们长期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产物,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论性概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渗透数学思想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加以掌握,并且还在一定程
摘 要:礼仪在提升个人的素养、规范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中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是个人内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加强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当代90后大学生的礼仪现状,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对礼仪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礼仪现状;因素分析  “青年是未来,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要实现“两个一百”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