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的变化,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坚守不变的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习作教学的目标,变的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而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迁、教材的变化,教师得学会改变,要多花心思为学生提供鲜活有趣的充满变化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时常有惊喜的发现和思考,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写作不是在一个流水线上制造产品。得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习作路径。
关键词:观察意识;习作成功
作为中年段起步作文教学除了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外,还要把观察作为关键能力来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意识,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通过观察储备写作素材,这样习作时就“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怕写不好作文。
有眼睛不等于就会观察,有眼睛也会“视而不见”,学生光有观察行为是不够的。我们的教学就要是让学生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能自觉的运用观察方法去观察事物,积储习作素材,流畅地进行写作。为了唤醒学生的观察意识,教材专门设定一个习作单元以“观察”为主题,目的就是用阅读教会写作,用课文教会观察。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切忌老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按照传统阅读教学方法,按部就班的分析课文,理解课文,透彻领悟内容。而应该紧紧抓住单元的“语文”要素,精心设计,把作者细致观察的特点进行剖析,让学生认识到留心观察的好处,从而提升对生活的感受力,唤醒学生的观察意识。
一、学课文,习观察之法
在以往的人教版教材精读课文的教学,大多都是围绕着“课文写了什么”而展开,重在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而统编版习作单元则直接指向了“观察”。学习的要素更清晰,学习的行为更明确。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分两个大板块展开:一是初读环节研究“观察了什么? ”二是精读环节研究“怎样细致观察的? ”如下图示:
同是观察,对象不同,观察的角度自然不一样,但都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读《搭船的鸟》,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动物,可以从外形和生活习性:一只美丽的鸟漂亮的外形和敏捷的动作。读《金色的草地》,引导学生观察植物,重在观察与发现事物的变化。可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课文的写法,集中目标,精心选择,通过巧妙的引导,就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观察意识,同时也直接有效地为后面的写作服务。
二、巧安排,寻观察之源
观察往往是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的,而身边的人或事又往往是小学生容易忽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源头。一次一位骨干教师送课到校,上的课刚好是《搭船的鸟》为例,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有一个小朋友很意外地认识了一只美丽的翠鸟,这只美丽的翠鸟和作者一起坐船到乡下外祖父家。你们今天第一次见到老师,是不是有点意外,请你好好的观察一下我,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新鲜的课题,新鲜的老师,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以此为切人口,才会调动学生观察的欲望,孩子才会有话说。
教师虽然没有特别的准备,但是新鲜感还是引起了学生足够的注意,这就为学生的观察创设了话题。有了源头活水,学生呈现的观察亦是多维的:“今天语文课上来了一位女老师,圆脸,大眼睛,眼睛总是充满笑意,两条长辫子摆在身后。穿着一条蓝色的裙子,漂亮极了。”“老师说话很柔和,我回答问题时,冲我微笑,我的心里乐融融的。”初学“观察”,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观察点,引领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為观察意识的培养和观察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三、仿例文,拓观察之路
余映潮在接受《新作文》杂志社专访时提到:作文教学中,范文的作用非常重要。“范文”所表现出来的,是表达的规律,是写作的经验,对学生而言是意美、语美、形美的高效濡染。显然,统编教材吸收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以“习作例文”的形式呈现范文,为学生的习作引路。例如,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学生会发现作者分别 从“外形、颜色、味道”三方面进行观察。教师随机也拿出一盆月季花,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它红得鲜艳,似乎被谁倒了红颜料上去,简直红得似乎能挤出一些红色的水” “它的花瓣层层叠叠的,非常好看。”“微风吹过来,月季花就像一个穿着鲜红裙子的舞蹈演员,在这些叶子上跳芭蕾舞。”凭借“习作例文”,由点及面,由此及彼,学生的观察就落到了实处,也有了多维清晰的路径,下笔自然“如有神”。
四、练写作,结观察之果
练习观察的目的和归宿最终都会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可以说只有学生写出好作文训练目标才能有效的达成,否则,再精细的指导也是徒劳。如:小鱼可爱极了!它们长了一双鼓鼓的大眼睛,一张圆圆的大嘴巴,胖乎乎的身子,一条小尾巴摆一摆,游动很灵活。它爱吃面包,每次我给它吃面包时,它右跳左跳,可高兴了!
看“鼓鼓的眼睛”“圆圆的嘴巴”“胖乎乎的身子”“摆一摆”“右跳左跳”,多精彩而恰当的词语,写得多生动。
观察训练可以在教室或者在校园内进行,简单易行,便于教学,易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中年段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教材的起点,遵循年段的特点,寻找观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方法,树立观察意识,培养观察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彩香. "让学生踏上习作的快乐之旅." 新作文:小学教学版 1(2010):17-17.李彩香. 让学生踏上习作的快乐之旅[J]. 新作文:小学教学版, 2010(1):17-17.
关键词:观察意识;习作成功
作为中年段起步作文教学除了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外,还要把观察作为关键能力来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意识,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通过观察储备写作素材,这样习作时就“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怕写不好作文。
有眼睛不等于就会观察,有眼睛也会“视而不见”,学生光有观察行为是不够的。我们的教学就要是让学生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能自觉的运用观察方法去观察事物,积储习作素材,流畅地进行写作。为了唤醒学生的观察意识,教材专门设定一个习作单元以“观察”为主题,目的就是用阅读教会写作,用课文教会观察。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切忌老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按照传统阅读教学方法,按部就班的分析课文,理解课文,透彻领悟内容。而应该紧紧抓住单元的“语文”要素,精心设计,把作者细致观察的特点进行剖析,让学生认识到留心观察的好处,从而提升对生活的感受力,唤醒学生的观察意识。
一、学课文,习观察之法
在以往的人教版教材精读课文的教学,大多都是围绕着“课文写了什么”而展开,重在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而统编版习作单元则直接指向了“观察”。学习的要素更清晰,学习的行为更明确。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分两个大板块展开:一是初读环节研究“观察了什么? ”二是精读环节研究“怎样细致观察的? ”如下图示:
同是观察,对象不同,观察的角度自然不一样,但都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读《搭船的鸟》,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动物,可以从外形和生活习性:一只美丽的鸟漂亮的外形和敏捷的动作。读《金色的草地》,引导学生观察植物,重在观察与发现事物的变化。可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课文的写法,集中目标,精心选择,通过巧妙的引导,就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观察意识,同时也直接有效地为后面的写作服务。
二、巧安排,寻观察之源
观察往往是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的,而身边的人或事又往往是小学生容易忽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源头。一次一位骨干教师送课到校,上的课刚好是《搭船的鸟》为例,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有一个小朋友很意外地认识了一只美丽的翠鸟,这只美丽的翠鸟和作者一起坐船到乡下外祖父家。你们今天第一次见到老师,是不是有点意外,请你好好的观察一下我,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新鲜的课题,新鲜的老师,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以此为切人口,才会调动学生观察的欲望,孩子才会有话说。
教师虽然没有特别的准备,但是新鲜感还是引起了学生足够的注意,这就为学生的观察创设了话题。有了源头活水,学生呈现的观察亦是多维的:“今天语文课上来了一位女老师,圆脸,大眼睛,眼睛总是充满笑意,两条长辫子摆在身后。穿着一条蓝色的裙子,漂亮极了。”“老师说话很柔和,我回答问题时,冲我微笑,我的心里乐融融的。”初学“观察”,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观察点,引领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為观察意识的培养和观察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三、仿例文,拓观察之路
余映潮在接受《新作文》杂志社专访时提到:作文教学中,范文的作用非常重要。“范文”所表现出来的,是表达的规律,是写作的经验,对学生而言是意美、语美、形美的高效濡染。显然,统编教材吸收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以“习作例文”的形式呈现范文,为学生的习作引路。例如,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学生会发现作者分别 从“外形、颜色、味道”三方面进行观察。教师随机也拿出一盆月季花,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它红得鲜艳,似乎被谁倒了红颜料上去,简直红得似乎能挤出一些红色的水” “它的花瓣层层叠叠的,非常好看。”“微风吹过来,月季花就像一个穿着鲜红裙子的舞蹈演员,在这些叶子上跳芭蕾舞。”凭借“习作例文”,由点及面,由此及彼,学生的观察就落到了实处,也有了多维清晰的路径,下笔自然“如有神”。
四、练写作,结观察之果
练习观察的目的和归宿最终都会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可以说只有学生写出好作文训练目标才能有效的达成,否则,再精细的指导也是徒劳。如:小鱼可爱极了!它们长了一双鼓鼓的大眼睛,一张圆圆的大嘴巴,胖乎乎的身子,一条小尾巴摆一摆,游动很灵活。它爱吃面包,每次我给它吃面包时,它右跳左跳,可高兴了!
看“鼓鼓的眼睛”“圆圆的嘴巴”“胖乎乎的身子”“摆一摆”“右跳左跳”,多精彩而恰当的词语,写得多生动。
观察训练可以在教室或者在校园内进行,简单易行,便于教学,易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中年段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教材的起点,遵循年段的特点,寻找观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方法,树立观察意识,培养观察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彩香. "让学生踏上习作的快乐之旅." 新作文:小学教学版 1(2010):17-17.李彩香. 让学生踏上习作的快乐之旅[J]. 新作文:小学教学版, 2010(1):17-17.